追蹤暗物質: 發現宇宙的核心
茨威基從天文觀測中發現奧秘,提出了許多重要的天文學理論。他一生在許多科學領域都做出重要貢獻,而最大貢獻是發現宇宙存在暗物質,為人類打開宇宙新視野。茨威基主張的宇宙學理論,深刻地影響着今天的宇宙學和宇宙觀。
生於保加利亞的瑞士天體物理學家茨威基,是位做出多項貢獻的科學家。他的第一項科學貢獻,是離子晶體和電解質。1934年,茨威基和同事沃爾特.巴德提出“超新星”假設,並發現字宙射線的起源。超新星是一種從正常的恆星演變到中子星的天文現象。這個有先見之明的假設,在隨後的幾十年裏都有很大影響。
為了支持這一假設,茨威基開始尋找超新星。1935年,他利用德國配鏡師伯納德.施密特打磨的天文望遠鏡,共發現了120顆以上的超新星。直到2006年,茨威基仍保持發現超新星的世界紀錄。
茨威基的最大貢獻是發現“暗物質”。20世紀30年代初,茨威基研究星系團后發現“暗物質”的存在。他計算星系團的引力質量,從發光度獲得的值大於預期,認為這是星系空間存在大量暗物質的緣故。
1933年,茨威基發表了這個驚人結果:在宇宙空間存在暗物質。人們看得見的星系只佔總質量的1:300以下,而99%以上的質量是看不見的。茨威基認為:由於暗物質不會發光,在天文學上用光的手段觀察、探測,是絕對看不到暗物質的。
一石激起千層浪。許多天文學家、科學家不相信茨威基的研究一物質就是物質,怎麼會看不見?莫非還存在另外一個空間?有人甚至懷疑茨威基患上精神病,因為天文學家患精神病的比例最高。
愛因斯坦作為宇宙學理論和彎曲空間等新概念的發現者、相對論的奠基人,對能量與質量之間的關係最有發言權。他認真分析了茨威基的研究,也認為根本不存在暗物質,並認為茨威基所謂的暗物質不過是錯誤的“宇宙常數”。
這是一場科學與科學的對決。70多年來的天文觀察、科技發展,越來越支持茨威基的理論。1997年,美國哈佛大學天文學家根據超新星的變化,發現宇宙膨脹速度不但沒有在自身重力下變慢,反而在一種看不見的神秘力量的控制和推動下變快,科學家稱之為“暗能量”。
“暗能量”與引力一樣,也是一種力量,但它是一種推力,不是拉力。為了找到暗物質和暗能量存在的新證據,2001年6月30日,美國宇航局發射“威爾金森”探測器。它的任務是精確探測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溫度之間的微小差異,推理宇宙誕生的理論。
2003年,“威爾金森”探測器用大量事實和數據證實:宇宙中確實存在暗物質與暗能量;宇宙誕生於一-次大爆炸;宇宙由23%的暗物質,73%的暗能量,4%的普通物質組成;宇宙中約有90%的物質以暗物質形式存在;宇宙膨脹先減速后加速。據此,“威爾金森”探測器測算:宇宙已有約137士1.2億年歷史。後來,美國、歐洲發射的太空望遠鏡也支持茨威基的理論。
茨威基首先發現了看不見的物質一暗物質的存在,大大推動了物理學、天文學的發展,對科學的重大貢獻不可估量。愛因斯坦沒有想到,當初他認為是錯誤的“宇宙常數”一暗物質以及暗能量,幾乎稱得上是宇宙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