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安史之亂(2)

第114章 安史之亂(2)

此等每以數州為一鎮的節度使不單管理軍事,而且因兼領按察使、安撫使、支度使等職而兼管轄區內的行政、財政、人民戶口、土地等大權,這就使得原來為一方之長的州刺史變為其部屬。據《新唐書志第四十兵》言:「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財賦」。節度使因而雄踞一方,尾大不掉,成為唐皇室隱憂。

外重內輕

主詞條:折衝府

唐初,全國實行府兵制共置634個折衝府,其中有261個位於保衛京師長安的關中,故軍力是外輕內重,保證唐室有足夠的兵力保衛京師及其政權。唐玄宗開元十年設置節度使,許其率兵鎮守邊地,軍力日漸強大,漸有凌駕中央之勢。開元十四年時,京師守衛改由彍騎負責。而天寶年間,邊鎮兵力達50萬。而安祿山一人更兼任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這三地之間地域相連,兵力又於諸鎮之中最強,擁兵20萬,實力強大。相反,中央兵力則不滿8萬,形成外重內輕的軍事局面,漸漸形成地方反過來威脅中央的危機。

從貞觀年間開始,任用將領里的蕃將如阿史那社爾、契苾何力,都是因為忠誠效力而獲得提拔,但是仍然不能當上將,皆由大臣控制,所以上面還有餘權可以節制下屬。先天、開元年間,大臣中如薛訥、郭元振、張嘉貞、王晙、張說、蕭嵩、杜暹、李適之等人,都是從節度使而升為宰相的。李林甫擔心儒臣因籌劃方略而得戰功,又得高位,因而想杜絕這一條陞官接近皇帝的路,好鞏固自己的權勢,於是勸說唐玄宗:「以陛下的雄才大略,國家富強,而夷狄還有沒被剿滅的原因,都是因為文官為將,他們不敢冒矢石身先士卒。不如任用蕃將,他們生的雄健,哺養在馬背上,成長在行陣中,天性驍勇。如果陛下能感化他們而任用之,他們定能效死,夷狄就不愁不能剿滅了。」唐玄宗同意他的說法,因而讓安思順代替李林甫統領節度,提拔安祿山、高仙芝、哥舒翰等專為大將。林甫看中了這些人都不是漢人,沒有入朝當宰相的資格,因此之故安祿山能專控三個道的精銳部隊,十四年不遷動。唐玄宗信任李林甫的策略,不懷疑。中文網

玄宗怠政

開元之治晚期,承平日久,國家無事,唐玄宗逐漸喪失了向上求治的精神。唐玄宗改元天寶后,政治癒加腐敗。唐玄宗更耽於享樂,寵幸楊貴妃,安祿山為自保和陞官拜楊貴妃為母親。由提倡節儉變為揮金如土,如曾將一年各地之貢物賜予李林甫。他又把國政先後交由李林甫、楊國忠把持。李林甫是口蜜腹劍的宰相,任內憑着玄宗的信任專權用事達十九年,杜絕言路,排斥忠良。楊國忠因楊貴妃得到寵幸而繼李林甫出任宰相,只知搜刮民財,以致群小當道,國事日非,朝***敗,讓安祿山有機可乘。

將相不和

安祿山兼三大兵鎮獨掌大軍,其中精銳唐朝正規軍已達到15萬,擁兵邊陲,其手下驍勇善戰,甚獲玄宗寵信,引來宰相楊國忠忌恨。兩人因而交惡,而唐玄宗又對此不加干預。安祿山久懷異志,加上手握重兵,意圖以討之名舉兵叛唐。

戰爭過程

叛軍參與將領

安祿山:其先祖是西域粟特貴族,因功受唐王朝賞封賜姓「安「。

安慶緒:安祿山次子。

史思明:其貌不揚,懂六蕃語,與安祿山為同鄉。

史朝義:史思明長子。

唐軍參與將領

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陳玄禮、郭子儀、李光弼、僕固懷恩、顏真卿、許遠、張巡、顏杲卿、魯炅、張介然

安祿山起兵

唐朝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發動屬下唐兵以及同羅、奚、契丹、室韋共15萬人,號稱20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借口在范陽起兵。安祿山乘鐵輿,其屬下步騎精銳煙塵千里,鼓噪之聲震地。當時海內承平日久,百姓以及幾代人沒有見過戰爭了,聽說范陽兵起,遠近都震驚。河北都是安祿山統轄範圍內的,叛軍所經過的州縣,都望風瓦解,當地縣令或者開門迎接叛軍,或者棄城逃跑,或者被叛軍擒殺,叛軍很快就控制了河北。太原以及東受降城的人奏報安祿山造反,而唐玄宗仍然認為是厭惡安祿山的人編造的假話,沒有相信。

唐廷反擊

同年十一月十五日,唐玄宗才相信安祿山確實率兵造反,召來宰相楊國忠商議應變之策。[16]唐玄宗任命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陽、平盧節度使,防守洛陽,接着任命他的第六子榮王李琬為元帥、右金吾大將軍高仙芝為副元帥東征。唐玄宗於十一月十五日派使畢思琛往東都洛陽募兵防守。唐朝的精銳邊軍大多還沒有趕回,高仙芝、封常清臨時在長安、洛陽募兵,得到的是市井子弟,缺乏戰鬥經驗,而且還沒有經過訓練。安祿山的大軍雖然遇上阻礙,但由於楊國忠的無能,使安祿山於同年十二月十二日就攻入洛陽。東京留守李憕和御史中丞盧奕不肯投降,被俘後為安祿山所殺,河南尹達奚珣投降安祿山。退守潼關的安西節度使封常清、高仙芝采以守勢,堅守潼關不出。可是因為唐玄宗聽了監軍宦官的誣告,以「失律喪師」之罪處斬封常清、高仙芝。天寶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祿山在洛陽稱大燕皇帝,改元聖武。

755年(天寶十四載)十二月,唐玄宗在洛陽失守之後,聽信宦官監軍邊令誠的讒言,殺大將封常清、高仙芝,起用病廢在家的隴右節度使哥舒翰為兵馬副元帥,令其率軍20萬,鎮守潼關。潼關地形險要,易守難攻。哥舒翰進駐潼關后,立即加固城防,深溝高壘,閉關固守。天寶十五載正月,安祿山命其子安慶緒率兵攻潼關,被哥舒翰擊退。安軍主力被阻於潼關數月,不能西進。安祿山見強攻不行,便命崔乾佑將老弱病殘的士卒屯於陝郡(治今河南SX市西),而將精銳部隊隱蔽起來,想誘使哥舒翰棄險出戰。五月,唐玄宗接到叛將崔乾佑在陝郡「兵不滿四千,皆贏弱無備「的情報,就遣使令哥舒翰出兵收復陝洛。哥舒翰立即上書玄宗,認為:安祿山久習用兵,今起兵叛亂,不會不作準備,一定是用羸師弱卒來引誘我們,如若進兵,正好中計。況且叛軍勞師遠征,利在速。官軍憑藉潼關天險抵擋他們,利在堅守。且叛軍暴虐無道,失去民心,日漸衰頹,很快就要發生內亂,(那時)再攻打他便可不戰而擒。與此同時,郭子儀、李光弼在河北攻打叛將史思明,打了幾個大勝仗,進展十分順利,因此他們二人認為潼關只宜堅守,不可輕出,二人主張引朔方軍北取范陽,覆叛軍巢穴,促使叛軍內部潰散。但是,宰相楊國忠卻懷疑哥舒翰意在謀己,便對唐玄宗說,哥舒翰按兵不動,會坐失良機。玄宗輕信讒言,對郭、李良謀置之不理,便連續派遣中使催哥舒翰出戰。哥舒翰被逼無奈,撫膺慟哭。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續集三國時期之神界外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續集三國時期之神界外傳
上一章下一章

第114章 安史之亂(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