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貞觀之治(4)

第109章 貞觀之治(4)

救災恤貧

隋末唐初天下大亂,田園荒蕪,百姓流離;唐太宗招撫流亡回鄉,授田給予耕作,以安定民生。唐初關中連年災荒,太宗即開倉賑濟災民,又准百姓就食他州;且拿出御府金帛,為災民贖回賣齣子女,使災民得以度過荒年。[8]

扶持商業

唐太宗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中國君主專制王朝的經濟特徵是「重農抑商」,商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相當低,商人的地位也因之比種田人要低好幾個等次。這也是中國的君主專制經濟一直得不到實質性發展的主要原因。

貞觀王朝是不歧視商業的君主專制王朝,不但不歧視,還給商業發展提供了許多便利條件,這進一步地體現了唐太宗的高瞻遠矚之處。在他的倡導下,貞觀王朝的商業經濟有了迅速和長足地進展,新興的商業城市象雨後春筍般地興起。當時世界出名的商業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國。除了沿海的交州、廣州、明州、福州外,還有內陸的洪州(江西南昌)、揚州、益州(成都)和西北的沙州(甘肅敦煌)、涼州(甘肅武威)。

唐朝的強盛給統治者在對外關係上帶來了無比的自信,因而唐朝開放程度很高,路上、海上的絲綢之路貿易興盛,舉世文明的「絲綢之路」是聯繫東西方物質文明的紐帶,可這條商業通道在唐帝國時才達到她的最高使用價值。唐帝國的疆域空前遼闊,在西域設立了四個軍事重鎮(安西四鎮),西部邊界直達中亞的石國(今屬哈薩克斯坦),為東西方來往的商旅提供了安定的社會秩序和有效的安全保障,結果絲綢之路上的商旅不絕於途,品種繁多的大宗貨物在東西方世界往來傳遞。

自漢開闢的「絲綢之路」一直是聯繫東西方物質文明的紐帶,唐朝疆域遼闊,在西域設立了安西四鎮,為東西方來往的商旅提供了安定的社會秩序和有效的安全保障,結果絲稠之路上的商旅不絕於途,品種繁多的大宗貨物在東西方世界往來傳遞,使絲稠之路成了整個世界的黃金走廊。

唐朝的強盛給統治者在對外關係上帶來了無比的自信,因而唐朝開放程度很高,路上、海上的絲綢之路貿易興盛,舉世文明的「絲綢之路」是聯繫東西方物質文明的紐帶,可這條商業通道在唐帝國時才達到她的最高使用價值。唐帝國的疆域空前遼闊,在西域設立了四個軍事重鎮(安西四鎮),西部邊界直達中亞的石國(今屬哈薩克斯坦),為東西方來往的商旅提供了安定的社會秩序和有效的安全保障,結果絲綢之路上的商旅不絕於途,品種繁多的大宗貨物在東西方世界往來傳遞。

自漢開闢的「絲綢之路」一直是聯繫東西方物質文明的紐帶,唐朝疆域遼闊,在西域設立了安西四鎮,為東西方來往的商旅提供了安定的社會秩序和有效的安全保障,結果絲稠之路上的商旅不絕於途,品種繁多的大宗貨物在東西方世界往來傳遞,使絲稠之路成了整個世界的黃金走廊。

人口

《新唐書·志四十一》:貞觀初,戶不及三百萬。

《舊唐書》地理志記載貞觀十三年戶口大簿分州縣的人口數字,翁俊雄著《唐初期政區與人口》一書,對其進行了詳細加總,算出戶3,003,202,口12,311,698。平均每戶4口人。但是,該統計也並不完全準確,因為《舊唐書》脫漏了洛州等要州的人口數字。

民族

唐太宗布德懷柔,民族關係密切。對於依附的各族,一般不改變其生活方式,社會制度尊重其習俗,任命各族首領以統轄本部。還通過「和親「進一步發展民族關係。唐太宗被少數民族尊奉為「天可汗「。

唐王朝建立之初,東有稽胡的擾邊,西有吐谷渾的威脅,北有突厥的侵襲,尤以奴隸主貴族統治的突厥武裝曾直逼唐廷首都長安(今西安)的近郊,成為當時的主要威脅。李世民即位后,經過三、四年的認真努力,國家的經濟實力有了明顯的好轉,政權得到一定的鞏固,便對突厥的騷擾從防禦轉入反擊。[44]但是同時對它周邊的少數民族採取懷柔政策。.

626年(武德九年)九月,即位伊始的唐太宗說:「王者視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內,皆朕赤子。」

627年(貞觀元年),又說:「朕以天下為家。」

644年(貞觀十八年),又說:「夷狄亦人耳,其情與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澤不加,不必猜忌異類。蓋德澤洽,則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則骨肉不免為仇敵。」

647年(貞觀二十一年),又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的這種認識和思想,顯示了處理民族關係和中外關係的仁和寬厚的胸懷。在這種思想和胸襟指導下,貞觀時期推行了十分開明友善的民族關係和中外關係政策。

630年(貞觀四年),唐朝滅亡東突厥汗國后,沒有採取歷史上慣用的分離肢解措施,而是採取了「全其部落,順其土俗」之策,尊重和保留突厥的社會組織和風俗習慣,在東起幽州(今BJ)西至靈州(今屬寧夏)一帶,設置了順、祐、化、長四州都督府妥善安置歸附突厥降戶,又在突厥原居地設置了定襄、雲中兩都督府對突厥留居民眾實施管理。這些都督府的都督均由突厥本族首領擔任,可以世襲,創立了新的羈縻府州制度。開明友善的政策很快就取得了良好成效。

647年(貞觀二十一年),唐太宗被回紇等族擁戴為「天可汗」,成為各族的共主和最高首領,各族在回紇以南、突厥以北建立了一條「參天可汗道」,「置六十八驛,各有馬及酒肉,以供過使」。從此以後,「以璽書賜西域、北荒之君長,皆稱「皇帝天可汗」。諸蕃渠帥死亡者,必詔冊立其後嗣焉」,形成了少數民族政權首領例由唐廷冊封的制度。唐太宗還實行了與吐蕃等少數民族政權和親的政策,以婚姻親情的方式協調強化與周邊各民族的關係。開明友善的民族關係政策和制度在唐代的長期實施,大大減少了漢族和少數民族間的隔閡,增強了各民族間的廣泛互補和血肉融合,實現了多民族共同發展進步的宏大局面。正是在唐代,中華民族新的代稱——「唐人」形成,奠定了現代中華民族的基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續集三國時期之神界外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續集三國時期之神界外傳
上一章下一章

第109章 貞觀之治(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