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三:鄰里街坊情
“當!”
“卯時三刻,宵禁解除,今日有福!”
隨着打更人的一記梆子響,醴泉縣家家戶戶開始燃起燭光,頃刻間,如點點繁星席捲出燦爛光河。
冬寒天的白晝來得晚,儘管街上慢慢有了走動的聲音,天際仍是大片漆黑,人們多是提着燈盞出行。
一輛馬車從官府門前開始出發,朝着平章街駛去,留下負手而立的胖縣令,滿臉的興緻索然。
馬車上,策馬的周胡看了看裴順,關切道:“裴公子精神可不大好,不妨到轎里小憩一會,從此處去我家大概還需要兩刻鐘。”
裴順看着街上的火光,映照出人來人往的清晨熱鬧。他擺了擺手,感受削麵而來的寒意,拒絕道:“吹吹風,清醒一下。”
周胡笑笑道:“不必擔心,這事也就走走流程,你其實可以直接將那孩子帶來的。”
“類似事情也不是頭一回出現,所以百年前官府才出面建了座慈幼院,她有本地戶籍,父母又都不在,完全符合入司條件。”
”說起來,裴公子竟然加入了陰府司,倒是讓我吃驚不小。”
周胡將玉質的鎮紙方印掛回腰間,神色有些感慨。
裴順被馬車晃動着身體,隨意道:”好歹是個官飯碗,我可不似周公子,含着金湯匙出生。”
“哈哈,裴公子說的是。”
馬車一路前行,拐了幾個彎,便來到平章街的某間府邸門前,匾上掛着古舊的厚重紅木,刻的是兩個大字,四個小字。
周府,千年香火。
此時天色半明,看門的兩個護院透過剛點燃不久的火光,瞧見了自家公子的模樣,忙不迭就要迎上前去。
同時間,身後又有腳步聲傳來,兩名護院扭頭看了看,趕緊又轉過身子,恭敬道:“老爺。”
朦朧下,可見一道高挑挺拔的身影從府內走出,行至府門兩旁的爐子時,明亮的火光映照在他那張略顯皺紋的臉上。
是位四十齣頭的男人,衣着儒門簡衣,風采不知勝過王志多少,五官與周胡有些形似,但眉宇間的平穩卻是周胡不具備的。
周胡牽過裴順的手,走向迎面而來的男人,行禮道:“父親。”
便是周胡的生父,亦是本地縣丞,周禮。
周胡互作介紹,便是兩兩見禮,由裴順將楊芸一案大致說清。
周禮神態嚴謹,頷首道:“你若此時將馮萍萍帶到此處,我便順路領她去慈幼司了。然而今日我事務頗重,此番出門恐怕得傍晚才能得空。”
裴順搖頭道:“無妨,周大人待會路過慈幼司的時候,到裏面知會一聲即可,我晚些會將馮萍萍帶過去。“
周禮答應一聲,便上了車轎,隨着車軲轆聲響遠去。
周胡收回視線,向裴順問道:“我現在就送裴公子前去琵琶巷?”
裴順搖頭道:“就不耽誤你衙門事務了。”
目送周胡駕車離開后,裴順便行走在漸漸明亮的街道上,先找到間早食店,買上幾份熱氣騰騰的包子、糯米糍、蒸糕等等,然後才雇了輛馬車,往琵琶巷而去。
……
辰時將至,天色初明。
琵琶巷各家宅院的大門相繼打開,街坊們熟稔地打着招呼,只是大家都會默契地朝馮大勇家看上一眼。
當然,也就只看上一眼。
漢子們陸續出門,結伴出去做活。
“也不知道萍萍怎麼樣了。”
“輪不到咱操心,
阿年,你還想養她不成。”
“我倒是有這個想法的,就是家裏婆娘不讓……”
“嘿,我家婆娘倒是有你這份心思,我看你們都糊塗了,不想想家裏什麼條件?”
“瞧你這話說的,不就是添雙碗筷的事情。”
“嘖嘖嘖,阿年,你說得簡單,真決定要養那可不能埋汰了人家,帶進家裏就是一輩子的事情,你現在日子過得去有這好心腸,怎能保證往後不會反悔?再者說,平日裏若是侍候得不好,傳揚出去還得遭人閑話。”
“也是這個理。不過阿年跟你媳婦也是好心,大勇失蹤了,楊芸又……唉,帶不帶進家裏是另一回事,說到底大家街坊一場,這許多年的情分在,對萍萍,咱怎麼著還是得幫襯一下的。”
“幫不來啊,她整日不是要找她娘就要找她爹,就說楊芸死的當晚,我娘讓我把她帶回家裏過夜,可她不願意啊,她死活就要回她家裏,能怎麼著。”
“照我說,她要餓了咱們舍她點吃的就成了,別多管閑事。”
漢子們漸行漸遠,有位老婦人從某間宅院走出,徑直來到馮大勇的家門前,拍了拍木門喊道:“萍萍,萍萍你醒了嗎?”
這般連續敲了幾次,喊了幾次,裏邊都不見反應,老婦臉色有些擔心,便推開門走了進去。
於是……
“我娘,我要我娘!我要找我爹!”
“嗚……嗚嗚……嗚哇——”
這番動靜頗大,引得附近留在家中的婦人都走出了家門,眼看老婦從馮大勇家中退了出來,便多是迎上前去。
“秋嬸,這孩子又怎麼了?”
“唉,我想喊她到家裏喝點熱粥,總不能讓她餓肚子吧。”
“秋嬸,您這可是菩薩心腸,讓我說,先許她哭個夠,待會她就會來找你的,別擔心。”
“秋嬸,我聽說你想帶萍萍回家?”
“恩,大勇失蹤了,楊芸又……唉,孩子無依無靠,我想把她當孫女養。”
“不是我說你秋嬸,這可就多管閑事了,你家那媳婦願意不?你兒子願意不?”
“這有什麼願意不願意,我帶回去他們就得養的。”
“不是這麼說的秋嬸,萍萍如果餓了,大家鄰里一場留她吃頓飯也是可以的,可帶回家養……萬一大勇回來了怎麼辦。”
“是啊秋嬸,三兩天還好,但你要說養了三五個月,甚至一兩年,大勇冷不丁回來了,你說萍萍是他家的還是你家的?”
婦人們幾番議論,最終都是各回各家,留下空空蕩蕩的琵琶巷。
又過了一會兒,便有兩名面生的漢子出現在巷弄中,他們外披粗布棉襖,隱隱透露出內里的坎肩與汗衫,似乎是東南碼頭處協領官的制式衣裳。
倆人左右觀望,都是面露警惕,最終彼此對視一眼,迅速溜進宅院裏,並將木門反鎖。
123:自滿的少女
一日之計在於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