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大欽島海戰
巧了,依舊是大欽島,依舊是遭遇戰。
施琅水師在北隍城島海域出現時,發現了周軍警戒船,周軍也發現了他們。
信號發出,周軍向北,清軍向南,在大欽島海域正面遭遇。
原本的計劃是等施琅繼續向南,過了高山島,周軍抽冷子打出去,打他個措手不及。
可是,天公不作美,晴空萬里,海面平靜,隔着十幾里都能看到船影,李勛臨時改了主意,也許堂堂正正一戰,更能檢驗海戰戰力。
就這樣,兩軍直面,在海上遭遇。
施琅有些意外,卻也有些慶幸,若是周軍像他那樣放餌,或是等着他進圈套,或是等着攻擊金州,局面都會更加糟糕。
前者,不一定能重創敵軍,充其量,兩敗俱傷;後者,卻能使他們成為無根浮萍,破釜沉舟。
反倒是在這裏打一場,卻是對於雙方最好的結果了。
省去了滿大海尋找的過程,一步到位。
施琅指揮水師拉出了橫切線,準備抵進作戰。
前番吃了周軍三級大艦的虧,隔着老遠就被一陣集火,或沉或傷好幾艘船,此次不能再重蹈覆轍,靠近了才更好。
沒錯,他就是要造就一股“哀兵必勝”的氣勢!
旗艦居中,不斷發旗號,調動各船。
李勛採納了何義的寶貴建議,依舊以三級艦為盾,二級艦為矛,一級艦四處游曳,伺機咬敵人一口狠的。
轟隆隆的炮聲不斷響起,海面上到處都是衝天的水柱。
命中率相當感人。
只有極少數倒霉鬼中了炮,緩緩退後,讓開陣型中的位置。
五里,戰況激烈起來。
大部分艦船都到了射程,清軍也開始還擊,一面開炮,一面貼着前行。
兩軍相向而過,劃出了兩條巨大的平行線。
距離最近之時,施琅的旗艦被集火,喪失了動力,緊跟其後的一條戰船隨即靠近,升起了指揮旗。
施琅連稱晦氣,換了戰船,打出旗號,要求先行的黃梧所部繼續搶佔上風位,衝進周軍陣型,打一場亂戰,報此一船之仇。
數次試探之後,清軍水師終於像草原上奔騰的騎士一樣,刀鋒向前,與周軍艦隻混雜在一起,對着體型巨大的三級艦一陣猛攻。
三級艦優點很多,但缺點也很明顯,速度慢,在船隻密集的海上,有點呆笨的味道。
它們聚集成了一個巨大的圓形,相互依靠,不再反覆橫轉船身,若清軍艦隻在外,就放外弦一側火炮,若是進了內環,就集火內環。
二級艦以小隊形式散了開來,追着既定的目標,不管不顧,擊沉一艘,才會找下一艘。
犧牲很大。
沒有跳幫作戰。
清軍是不熟悉,周軍是不捨得。
培養一名合格的戰士,太過昂貴了。
拼到日將西垂時,戰事戛然而止。
還能飄在海面上開炮的戰船,不足六十,有數艘船搖搖欲墜,脫離了清軍陣列,打起了白旗。
士氣可鼓不可泄,本來都已殘破,撐着最後一口氣。
白旗一打,降兵一出,正在遵照施琅命令,奮起餘力的清軍,船速肉眼可見的慢了下來。
“黃梧,終究還是走到這一步了么?”
施琅遙遙望見,嘆了一聲,大聲發令,繼續搖旗向前。
已經換了三艘旗艦了,現在所在的這一艘,也是被轟碎了半邊欄杆,看起來血絲糊啦。
索尼猛的躥出來,伸手扒住欄杆,再也不是白凈的臉,被不知道從哪裏蹦過來的木刺劃了一道大口子,看起來頗為猙獰。
索尼望着白旗脫離戰場的方向,啐了一口血沫,罵道:“該死的賊奴!”
卻也無可奈何。
放眼望去,還能跟在後面的,也就十幾條戰船,沒有一個不是大窟窿小眼睛的。
“施琅大提督,黃梧降了,你不心動?”
索尼扒着欄杆,坐在地上,緩緩西落的太陽,在海面上撒上了一大片金光。
“施某要降,還用等到今日?我和黃梧不同的,不同的……”
過了良久,施琅大聲回了一句。
彷彿是回憶,彷彿是享受,彷彿是奚落,彷彿是自嘲。
是啊,何必等到今日……
李勛有些心疼,東洋水師也要殘破了,好在還有一戰之力。
黃梧掛白旗,是個好兆頭。
“試着勸降,既往不咎!”
李勛大聲命令,摸了摸被划傷的胳膊,要不是親衛捨生忘死防護,李勛這胳膊估計就保不住了。
這是他換的第二條旗艦。
第一條已經在中午時分,沉入海底。
旗語連連,眼看着施琅拒絕了。
“擂鼓,發令,繼續進攻!”
勸降還是有些效果,又有數艘船原地停住,打起了白旗。
施琅已經不顧上了,一船當先,帶着還願意跟隨他戰鬥的清軍,直衝周軍艦隊。
船依水勢,借風速,求死而入。
一時間,轟鳴聲大起。
施琅死了。
在撞向李勛旗艦的路上,被擊沉。
彷彿一個頑童畫的句點,有些歪歪斜斜不完美,卻也是結束了。
求死的,都死了,
白旗漸起,周軍大勝。
“傳令,以降軍為先導,直奔金州港!”
以黃梧艦船為首,十艘降船按照命令,重新升起了滿清水師龍旗,向北開拔。
周軍退後十里跟隨。
太陽落下海面,星光點點。
艦隊沉默前行。
李勛在船艙里寫大戰奏報,梁思明、何義已經上了旗艦,在一旁等候。
各自損失都不小,活下來的,就成了精銳。
船還會有,人也還會有的。
金州港、甚至金州城,被一股而下。
李勛在大戰剛剛結束,就已派出去聯絡船,找回按照計劃,停留在桑島海面的商船隊,將三協親衛,運送至金州,協助防守。
一東一西,兩隻拳頭打人,妙哉。
艦隊在金州補給后,派出一半船隻,沿着海岸向西,向北,耀武揚威,恐嚇蓋州、遼河口。
水師全軍覆滅、金州失陷的消息傳到盛京,引發一片嘩然。
太皇太后連發三道詔令,從八旗奴僕中選拔精壯,臨時成軍,守衛各城,詔令鰲拜,圖海,率兵勤王。
李柘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