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被坑的老實人
一門心思就搞農業研究跟糧食增產。
突然就被大言抨擊為朝廷的女干臣。
這巨大的變動確實帶給他很強烈的不安全感。
這些細節周顯看在眼裏。
覺得不夠老練的宋尚書,還真的是難為他了。
但是人家孫承宗表現出來的政治博弈能力就超凡脫俗了。
老傢伙有資歷也有能力。
關鍵他還有影響力。
門生故吏遍佈天下。
大風大浪都經歷過,如今這點小風波,他壓根就不放在眼裏。
畢竟,他當過大明前朝天啟皇帝的老師,貴為少保,又是帝師。
這等超然的權威已經令人無比羨慕了。
此外,孫承宗還在遼東統帥過大軍。
如今的遼東系跟宣府系邊軍將領,甚至是大明朝九邊的將領十之五六齣自於孫閣老的麾下。
當年在朝堂之上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魏忠賢雖然忌憚,也不敢與他相抗。
這樣的大佬,會因為一個被人利用的書生的一家之言而亂了方寸?
顯然不能!
「這個賀審言,你覺得如何處置?」
周顯問的是孫承宗的想法。
畢竟因為賀審言出言啐罵的是他。
他是受害者。
即便周顯要藉助賀審言這件事情對南方的士大夫們徹底嚴查。
那惡名不是周顯承擔,是孫承宗背鍋的。
天下人要是說起來,只會覺得賀審言是因孫閣老而死。
東南的書生仕子們也會記恨孫閣老。
周顯思來想去,自己難為誰也不能難為這位年過七旬的老人啊。
畢竟這一年來,孫承宗在內閣為自己這位駙馬爺提供了諸多便利。
也在對待建奴跟哈齊爾的事件上,鞠躬盡瘁。
周顯要糧,孫承宗就想方設法給自己籌備。
周顯要兵,他也傾盡所能為駙馬調度。
軍餉更不必說了。
總而言之,一個七十來歲的老頭能在朝廷危難之際做到這些事。
周顯又豈會給他扣上亂臣賊子的帽子?
那周顯為何要詢問孫承宗呢?
其實是要賣孫承宗一個面子。
讓孫承宗知道,周顯之所以今天在朝堂上如此的大發雷霆,就是為他這位老前輩出頭的。
而在宦海沉浮數十年的孫閣老聽到周顯詢問自己的時候。
他就已經揣測出了駙馬爺的心意。
賀審言嚴懲是必須的。
但是駙馬爺是不打算砍頭了。
那對於賀審言的處置,就只能介於嚴懲跟砍頭之間了。
這個度不好把握。
但是如果自己只要說出來嚴懲的手段。
賀審言為此保住了性命。
那他在朝堂之上也能獲得一些美名。
至少那些東林黨人會感謝孫承宗的。
因為是孫承宗一句話,免除了賀審言的死罪。
念及於此,孫承宗略一沉吟,當即開言道:「千歲,老臣覺得賀審言案,當嚴格懲治。」
「正如千歲所言,妄自菲薄的煽動民意,這是無法洗清的罪責。」
「但是賀審言罪不至死,考慮到他是初犯,也是酒後作態,因此,老臣覺得當按我大明律的變革之法來懲治。」
周顯點了點頭。
果然,姜還是老的辣。
孫承宗聰明啊。
而且是一個打太極的高手。
他直接把問題又拋回周顯這裏,同時還在朝堂上支持駙馬爺的變革。
又一次表態。
可謂是誰也沒有得罪。
但是這非常符合周顯目前的需求。
因為賀審言他是不能殺了。
恰恰就是賀審言的身份,他是文人墨客,書生仕子。
如果一刀切的話,會讓天下文人們更加過分的歪曲本意,去惡意解讀的。
如此一來,周顯索性就不給他們那樣的機會。
周顯說道:「此言確實有幾分道理,祖廣力、黃宗羲,二位意下如何?」
黃宗羲道:「賀審言之妄言,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依下官判決,當收押入監八年!」
祖廣力也道:「臣附議。」
很好!
現在這個折中的方案,已經明顯得到較為廣泛的認可了。
周顯掃過朝堂,問道:「各位愛卿還有不同的看法嗎?」
眾多官員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覺得再說下去,駙馬爺肯定又得發飆。
至少現在賀審言的性命是保住了。
為了以防駙馬爺當場反悔,現在還是表現的順從為好。
於是眾臣紛紛躬身拜禮,道:「千歲英明。」
這不就妥了嗎?
朝廷的事情讓百官去定奪。
周顯要做的就是篩選既不損國體,又有利於自己接下來行動的方案。
這樣置身事外,讓官員們私下裏繼續互相撕咬。
「好,既然大家都覺得如此,那這件事情就交給竇義明裁定。」
「臣遵旨。」
賀審言的案件已經定性了。
八年監禁。
這是周顯讓御史大夫以及刑部尚書籌劃的大明新法。
如今放在這個案件上,正好可以順勢推波助瀾。
宣傳一波。
至於賀審言背後代表的那些口無遮攔的讀書人。
周顯計劃慢慢改變他們。
畢竟賀審言案,只是周顯對金陵城以及兩淮地區的一次試探。
接下來的正餐很快就會被推上膳台。
沒錯,這一切都是周顯的安排。
為什麼被抓的人是賀審言?
陳東華如何就直接在散亂的棋盤上揪住賀審言不放了?
這件事情,正趕上姜真從北京城赴任金陵。
這一切的一切。
都在周顯這位佈局者的計劃之下。
此刻的乾清宮內,前所未有的安靜。
官員們已經等着侯連會那一聲「有事啟奏,無事退朝」的口號了。
現在應該退朝了吧?
畢竟,案子已經結束了。
然而,誰知道,這個時候周顯才漸入佳境。
「如今眾位愛卿意見統一,賀審言已交刑部走三司會審!」
「可是……」
周顯話鋒一轉:「可是為何大學堂的總管鮑永安要率眾公然圍攻朝廷?」
沒錯!
金陵城的鎮撫司衙門,代表的就是朝廷。
而金陵城大學堂本質上是京師大學堂的附屬。
可是因為讀書人大多聚集與南面。
所以金陵城大學堂的規模,比京師大學堂還要大。
因此金陵城大學堂的總管,是朝廷從三品的大員。
京師大學堂則是正三品。
從三品的影響有多大?
相當於六部的左侍郎犯上作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