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風景這邊獨好

102.風景這邊獨好

趁熱打鐵,天成把會議精神傳達給每一位村委委員。

細化了方案。

每個人都覺得這個方案盡善盡美,理論上來說。

畢竟是第一次辦燈盞,大家都是紙上談兵。

“凡事都有第一次,無論成敗,都必須嘗試了。”大家一致認為方案無懈可擊。

輪到村長拍板了。

望着水杯里的茶葉,上下沉浮,天成思緒萬千。

在他作為包工頭的歷史上,從未有如此精細的考量和猶豫不決。

是啊,自己的生意,說定就定,大筆一揮,大名一簽,該干就干。

可公家的事,上有領導盯着,下有百姓看着,無形的壓力猶如大山,使他多了許多顧慮。

“簽吧,通知廖總明天來村委會簽合同。”沉默了一會,終於下定了決心,他看向阿哲,斬釘截鐵的說。

“好咧。”

眾人也都鬆了一口氣。

村裡要辦燈盞的消息早就不脛而走。

李家莊的村民個個神情愉悅,空氣里瀰漫著歡樂的味道,好像新年提前來到。

很快,一輛輛載着物資的卡車緩緩駛進村子,一箱箱沉甸甸的東西卸下來。

這無疑給處於觀望狀態的村民吃了定心丸。

阿哲郭霞他們已經開始做好群眾工作。

“親愛的鄉親們,辦燈盞是咱村的一大盛世,需要大家的協力配合。具體都做好哪些工作呢?第一,一定要愛惜財物,看好自家孩子,守好自家門前三分地。第二、要注意安全,不要手長,觸電了可不是小事,只許看不許摸。第三,民兵們做好值班安保巡邏工作,三班倒,睜大眼睛,加快步子,確保這段時間平平安安。”

每天村裏的大喇叭早晚循環播放,剛開始,大家還樂呵呵的聽着,後來,就有些厭煩。

“知道啦,知道啦,又不都是小毛孩子,這三大紀律八項主義早就記在心上了。”一些村民嘮叨着。

安裝的師傅有五六個,有人扯線、有人塑造型、有人搬梯子遞東西,分工合作,有條不紊。

這給村裡閑來無事的老年門開了眼。他們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遠遠的看着,時不時的議論着。

眼看着工人師傅們忙碌着,裝這個裝那個,一條條鋼絲在他們手裏熟練的旋轉着,一會功夫就整出個兔子、老鼠、老虎這些十二生肖的造型,村裡老人們一個個看得目瞪口呆,着實開了眼界。

一到傍晚時分,燈盞試亮的工作便開始。

冬天天黑得早,五點多就漆黑一片了。

按往常,各家早就鎖上了門,在家裏吃飯看電視了。

可如今,家家的門倒不急着關,尤其是各家的小毛孩子圍在一起,嘻嘻鬧鬧,整個村子的瞎跑,還相互交流着哪裏的燈好看,哪裏的最亮。

“我喜歡這個小船,看,多漂亮,和真的一樣。”

“如果有個光頭強、熊大、熊二就好了。”

“我喜歡恐龍,可惜這裏沒有,我讓爸爸也給我扎一個。”

......

小孩子們的笑聲在村裡上空盤旋,打破了以往的靜寂。

吃過飯的村民們也三三兩兩的出來了。

“以前咱們只有路燈,就覺得不錯了,如今比起來,這滿大街的花燈可甚是好看。”

“那可不,這錢花到哪那就好。”

“你瞧瞧,可真是大實話。”

年輕人看到了,喜不自禁,左拍拍,右照照,朋友圈裏發一發,瞬間獲取點贊無數。

老年人看了,喜不自禁,又一遍感慨:“天堂的模樣也不過如此吧。”

郭霞她們在小廣場上跳舞,各家的媳婦們也七嘴八舌的說笑着,議論着。

很快,李家莊正在籌辦燈盞的消息傳遍十里八鄉。

稍近一點的,趁着晚上亮燈,也都騎着三輪車或者溜達着過來瞧瞧,這家門口的盛景。

一邊感嘆:“這等好事,怎麼落不到我們頭上,想當年,他們李家莊可是窮得叮噹響呀。”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現在人家攤上了好機遇,這財氣摟都摟不住。”

“聽說上邊撥了款,是不是李家莊的幹部去上邊活動活動了。哎,我們村可缺個這樣的帶頭人。”

“可不嘛,富不富,關鍵看幹部。”一些人隨聲附和道。

這幾日,關於李家莊登上熱搜之後的閑言碎語,都可以做一期專訪了。

可天成顧不上聽這些,他還有要緊的是需要安排。

這幾天,他和一樣肩負政治任務的其他村長相互商量着一些細節。

大家都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

正午的陽光還是溫暖的,屋裏倒有些清冷。天成家的小院裏,倆人坐在門前的柿子樹下,喝着茶。

古村落的村長成浩,這會正和天成面對面坐着,傳授着經驗。

成浩,一個30來歲的小夥子,人很乾練。成家在村裡是醫學世家,太爺爺是赤腳醫生出身,到他父親這代一直行醫,並且規模逐漸擴大,成家的骨科治療遠近聞名,尤其是那一劑止痛膏藥遠近聞名,每天的病號絡繹不絕,成家也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致富能手,經濟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只能說,祖上積德。

到了成浩這一代,單傳,父母更是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高考填志願,無一例外的都是醫學。無論成浩是否反抗,最後還是被送到了醫學院校的大門。

雖然不甚情願,好歹三年大專讀了下來。

在別人還在為找工作發愁時,他已經成為家族骨科醫院(兩層小樓)的中堅力量,還被發展成為黨員。

沒過幾年,村委會選舉,成浩不費吹灰之力,一戰成功。

畢竟,在農村,常年駐家的,家世好、又年輕、有能力、有學歷的青年小伙鳳毛麟角。

天成和成浩相見恨晚,雖然相差了五六歲,但二人一來二往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

鄉村工作更是拉近了兩人的距離。

天成也把對方當成了新時代的“戰友”。

“成哥,這次我們並肩作戰。燈盞這塊,你們在管理上下些功夫就行了。為了效益的最大化,多增加些有特色的小吃項目,現在年輕人出門就喜歡胡吃海吃。”成浩一本正經的說、

“我們和你們村不一樣,你們是白天觀景,有吃有喝的,我們晚上看個燈盞,還能提供餐飲服務?”天成心裏疑惑,原想着晚上頂多賣個奶茶、擼串之類的。

“不不不,你這思維沒打開。有人的地方,就有吃喝玩樂。專門整出一片空地,擺上一二十個小吃攤,氣氛烘托起來,沒食慾的也要垂涎三尺。”

“我說老弟呀,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就要唱戲了,我上哪去找擺夜市的小攤主呢?”

“這你就不懂了吧,現成的呀,你讓村裏的人自願報名,那些技術培訓個十來天,個個都能上手,雞蛋灌餅、煎餅果子、烤麵筋、東北涼麵、烤雞翅、打燒餅......人人都是廚神,高手在村裡。”

成浩說這話的確有道理,廚師是不缺的,反正都是在晚上出攤,年輕人也可以參與,家門口的小本生意,誰會不樂意呢。

“對了,哥,提醒一下,為了提高檔次,咱們的美食小街需要統一服裝、道具,比如小推車之類的,最好整齊劃一,看起來是正規軍,不是散兵游勇。”

成浩喝了一口茶,慢慢的說:“需要幫助的話,我可以提供你物資呦,不過,那是我們村裏的資產,以前辦廟會的時候剩下的,不過我可是要收租金的呦。”

“你這小子,想掙我的錢呢?”天成捅了對方一下,笑呵呵的說。

“公事、公事,便宜點,也算是廢物利用,賣給你們也行。”成浩笑嘻嘻的。

“還有個事,門票。我知道,你們的賣點是村裏的古建築、古井、古城牆這些,除了日常維修,沒什麼成本,可我們不一樣,有幾十萬的投入,不收沒票是不行的,至少得回本吧,可定多少合適呢?我問了上邊,他們說這是市場行為,讓我們自己看着辦。”天成這幾天一直苦惱着。

“的確,定多少是個問題。要不先暫定一個數目,看人流量多少,適時調整。”成浩若有所思。

“標準一旦定下來,就不適合更改。這是要登報、發微博的。”

“但市場是不可控的,比如這天氣因素,若是比往年要冷得多,地凍天寒的,來的人肯定少。若是按照往年年景算,一天有個幾百的人流量,就不錯了,周六周日或者放年假的時候,是高峰期。”

“那我再和村裡他們幾個商量一下,這幾天得定個標準了。”

“哦對了,這兩天,咱倆去泡個澡理理髮吧,聽說縣裏宣傳上要來拍專題片、做廣告,咱倆也捯飭捯飭,展現一下新農村村長的風姿。”

“那是必須的。”

二人相視,哈哈大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鄉村振興之新農村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鄉村振興之新農村
上一章下一章

102.風景這邊獨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