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夏周(下)

溯源夏周(下)

孔子之後,另一位中華民族靈魂工程師是孟子。公元前770年,由於內憂外患,周平王不得不離開殘破的鎬京古都,東遷洛邑,史稱東周。東周分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時期,諸侯王對權力和財富的慾望不斷膨脹,周公的那一套君臣人倫禮儀漸漸匡不住各諸侯王的心。孔子處於周室式微、禮崩樂壞的春秋末期,其學說便更多地專註於“克己復禮”。

到了戰國時期,社會政治從諸侯王與周天子間的權力消長轉到了各諸侯王之間的激烈爭霸和廝殺,春秋時期僅存的帶一點君臣禮儀和貴族風範的面具,到了戰國便被赤裸裸地撕了下來。身處這樣的動蕩時期,孟子一方面繼承了儒學道統,另一方集中發展了兩大核心價值觀:仁和義,以及建立在這兩個價值觀之上的王道和民本思想。

所謂“仁”,就是惻隱不忍之心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推己及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

所謂“義”,就是與“欲”(貪生怕死,貪財畏貧等)相對立的那些價值。《孟子告子上》的這段話,成了中國歷史上無數仁人志士捨生取義的依歸:“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這裏,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從古公亶父的仁德到孟子的仁義之間的一脈相繼。

關於民本,孟子有“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名言。關於王道,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孔子說其道一以貫之,曾子將這個道解釋為“忠恕”二字。我的感覺,孔子的那個道較為抽象。而孟子對“仁”“義”兩個字的闡述卻十分具體到家,民本和王道思想,更是“仁”和“義”的發揮和具體體現。

從后稷、公劉到古公亶父,再到周公、孔子,最後到達孟子,一個民族的血緣、靈思、脈動的軌跡有着宿命一般的一致性。儒家是人性善的主張者,是天下為公的呼招者,這一切都十分的正能量,在生產力相對較低的古代,尤易為人們所崇尚和接受。

華夏思想文化除了儒家一脈外,另有老莊一脈。遼闊的神州地域出現了老莊這樣鮮明區別於儒家的哲學奇葩,實為上帝的奇妙設計。來自土地和莊稼的念想是厚實的。而老莊思維恢弘瀟洒,既返璞歸真又飄逸天地。儒道兩家,如此不同,卻能互補互通,和諧地撐起華夏思想文明的整片天空,極大地增強了這個文明的海納、融合乃至自我更新能力。幾千年來,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火種不滅,在思想領域裏,不得不歸功於儒道兩家各自的深厚力量和光明積極面在華夏的極致發揮。

正是文明的力量,使得以漢為主體的中華民族在歷史的進程中不斷擴展她的界限,完成有機的融合,形成今天豐厚的民族內蘊和文化力量。

說到民族間的融合,我的台灣同事彭先生,父親打過淞滬保衛戰等數次與侵華日軍的大會戰,母親是台灣土著阿美族人。有一次聊起來他就說:因為通婚融合,漢族早就不單純了。是的,周人在豳地時本就與戎狄雜居。首次統一中國的秦人,故鄉原在環渤海地區,商亡后被迫西遷,為周朝戍邊。與西北諸戎的各種接觸,使得秦人從血液到文化都融進了游牧民族的因素。楚人及其文化的形成是另一式典型例子。上下五千年,漢民族和四維諸民的靈肉融合不勝枚舉。民族、文明的有機融合,是中華民族浩如江海厚如群山之豐盛強悍生命力的源泉和奧秘。

2008京奧時,我人在海外,親自看到了來自兩岸三地的中國人以及各地海外僑胞的歡欣鼓舞和由衷讚美。神州,中華民族,一個幾千年來做着世界中心夢的國度,一個千年輝煌燦爛,百年恥辱苦難的民族,終於迎來了奧運這樣一個世界大舞台,那份激動,從那頓挫有力的隆隆缶擊聲中,那出神入化的書法舞韻里,那風帆和碧濤的遼闊交融中,那夢幻般威嚴的國旗飄揚之下……我可以淋漓盡致感應出來。

說感應是不夠的,因為當時,我就是那激動波里的一個水分子,因為我也來自那裏,來自古公亶父、孔子、孟子和老子的故鄉。我讀着他們的事迹和教誨,汲取他們的智慧養分而長大。來自那裏,所以我理解這個文化幾千年的傳承和不斷的自我超越。京奧開幕式活靈活現地展現了一個全新的中國魂:自強不息的,永不放棄的,追求和諧的,奉獻的,關懷的和奮不顧身的那樣一種精神和靈魂。

我也看到了中國人的胸懷切實地從自我中心向著世界大中心挪。她關心世界各個角落的孩子們,關心地球的未來,她關注人和人之間,國度和國度之間的和諧,關注人類共同的命運。這個和諧不再只是虛懷若谷式的,它有着顏色、水土和鮮味的內涵,有着血和汗的付出。

夏朝的偉大君主大禹,三過家門不入,終將洪水制服。所謂大禹為公,亶父仁愛。回顧並審視自己的文化,我們不難發現,文化,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發展史上,是一個強大的力量和終極的支撐。從仰韶文化算起,中華民族綿綿不絕走過七千年文明路,也許,這竟是上天的美意和福佑!

------題外話------

原載《僑報》,轉載於《華文百花》,收入歷史散文集《我來自你謎一樣的故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月其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明月其姝
上一章下一章

溯源夏周(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