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傳說中的智者

第七章 傳說中的智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很快就過了三年,這一年是元狩二年,出了一件大事,震驚了整個東方,號稱“東方第一謀士”的玄真道長在泰山仙逝了,享年八十六歲。

這一消息傳遍了整個東方大陸,引起軒然大波,當然,各國國君最關心的不是玄真道長的逝世,而是把關注的焦點放在了玄真的閉門弟子止戈身上,這位閉門弟子可是一直陪伴着玄真道長直到逝世。

玄真道長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對於自己的陽壽還有多少,他又豈會不知曉,那麼,在他剩下的最後三年時間裏,有沒有將他的畢生所學傾囊傳授於他的閉門弟子呢?

各國國君給出了肯定的答案,玄真道長在這閉關的三年時間裏,一定將生平絕技全都傳給了這位閉關門徒,止戈,成為了東方各國競相招攬的對象。

至於各國國君為什麼會這麼看好玄真的弟子呢,除了玄真威名遠揚之外,這三年的實踐也充分證明了玄真的弟子,確實是有真才實學的。

靈豐和紫辰一下山就受到了各國國君的青睞,後來靈豐去了元帝國,幫助成吉思汗統一了所有部族,還把漢人的文化帶入草原,這些游牧民族已經開始農耕,還會築城固防,並在國中設立各級軍事組織,規定士、農、工、商各行其業;在經濟上,實行租稅改革,對井田“相地而征”,並採取了若干有利於農業、手工業發展的政策。

由於靈豐的輔佐,讓大元帝國取得了顯著的政績,國家繁榮昌盛,成吉思汗遂以相國印授之。靈豐還為成吉思汗制定了一系列對漢作戰的方針,讓大漢的邊防岌岌可危。

而紫辰則去了明帝國,紫辰投奔明帝國時可謂是臨危受難,恰逢大清派遣八旗精銳騎兵攻打明帝國,一路燒殺搶掠,使本來就已經滿目瘡痍的明帝國更是雪上加霜,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明國國君朱元璋慧眼識英雄,在國家危難之際大膽起用新人紫辰,封她為上將軍,統帥全國兵馬。紫辰集三萬大軍與大清十萬八旗軍在濟西一帶展開激戰,紫辰指揮若定,大破清軍,這場以少勝多的戰役,奠定了紫辰在明軍中的威望,也奠定了紫辰在明帝國的軍事領導地位。

紫辰並不滿足於這一戰的勝利,她獨率五萬明軍趁勝深入,一路勢如破竹,清五十餘城先後被紫辰攻下,紫辰並不在意於一城一池之間的得失,她只想給大清以最慘痛的教訓,這一次深入,打破了長期以來清主攻,明主守的戰略格局,一路招降納叛,兵力日盛,等到兵臨清都盛京的時候,紫辰的軍隊已達二十萬之眾。

眼看就要拿下清帝國都城盛京的時候,紫辰卻由於糧草輜重的供應問題而不得不撤軍,她來的快,去的也快,當機立斷,命令部下把所掠財物通通拋棄,全速撤軍,這才避過了清軍的反擊,二十萬將士順利凱旋。這次的大征討,讓清帝國從此不敢再小覷明帝國,而紫辰的戰績,也轟動了整個東方,有幾個帝國的將領送給紫辰一個綽號——“東方戰神”。

玄真的兩名弟子都為自己效力的國家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眼下即將出山的止戈是玄真閉關三年悉心教導的弟子,各國國君們一致相信,他的才能,他的謀術,一定遠比靈豐和紫辰要厲害。

明都北京城內,乾清宮中,有過這樣一段君臣對話。

“紫愛卿,聽說你的師弟就要下山了,他的才能與愛卿你相比如何呢?”朱元璋問道。

紫辰回想起了三年前的止戈,那張可愛、童稚的臉蛋,那雙調皮的眼睛,她似乎不敢相信,這麼一個小孩童,居然也會受到東方各國國君如此的看重。她頓了頓,道:“回稟聖上,臣認識的止戈是三年前的止戈,那時的他只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小男孩,而今的止戈,是經過臣恩師三年的悉心指導,其謀略肯定是突飛猛進,一日千里,究竟他現在有多大才能,臣也不好妄加揣測。”

“愛卿,朕想派你前去說服止戈歸順大明,你是他師姐,你的話他總該會聽的。”朱元璋道。

紫辰怔住了,她倒不是怕止戈的才能勝過自己,她是個非常自信的女人,她相信自己一定會成為新一代的“東方第一謀士”,她甚至認為自己的才能已經超越了她的師傅玄真道長。她擔心的是,自己已經三年沒有見過止戈了,三年前發生的那樁事情,是存在於各自的腦海之中揮之不去的陰影,她不知道止戈會不會對自己心存怨恨,更沒有把握能說服止戈歸順明帝國。

“聖上,臣已經三年沒見師弟,彼此之間自然會產生隔閡,臣恐不能順利說服。”

朱元璋微笑道:“愛卿大可放心,就算是朕得到了止戈的輔佐,他也絕不可能影響到愛卿在朕心目中的地位,在大明子民中的地位。”

紫辰又是一怔,她知道皇上是誤會她的意思了,這個朱元璋生性多疑,好猜忌,這一點紫辰早已清楚,當年要不是他的國家幾乎處於滅國的危險,他是絕對不會把所有兵權都放心交給紫辰指揮的,而紫辰,要不是她好勝心強,想把一個弱國輔佐成強盛的帝國,她也絕不會去投靠朱元璋。

“臣不是這個意思,臣立刻就動身去泰山。”

……

其實不單隻是明帝國,漢、秦、唐、元、清帝國也已經派人趕赴泰山,希望能夠早一步請到止戈出山,就連一直默默無聞的匈奴帝國,也已經秘密遣人去請止戈出山。

在各國當中,最具優勢的當屬漢帝國,因為泰山在大漢的地盤上,近水樓台先得月。漢武帝之前已經錯過了靈豐和紫辰,這次,他絕不容許自己再重蹈覆轍了,他要止戈為大漢所用。

漢武帝頒佈了這麼一項指令,全國邊境封閉十日,不允許任何人踏足大漢國界。這一項措施果然起來了很有效的作用,各國派去說服止戈歸順的人全都無功而返,他們根本連漢帝國的國土都沒踏入,更別談什麼說服止戈歸順了。

而漢武帝的兒子們,比他們的老子還急,個個都已經在緊鑼密鼓地安排着怎麼去請那位傳說中的智者止戈。

漢武帝也的確是個人物,他見兒子們都爭着要去請止戈出山,也就放手讓他們去請,正好可以試試兒子們的能力,而止戈是玄真道長的嫡傳弟子,必定是位當世高人,漢武帝認為止戈一定會選擇明君輔佐之,他倒要看看止戈到底會選擇哪位皇子輔佐,進而確定誰將來會繼承他的皇位。

東方文明偉大而莊重的象徵,有着數千年精神文化滲透和渲染的“五嶽之首”——泰山。本來是道教聖地,道士清修的好地方,可是如今,卻人滿為患,皇子以及門客、隨從們都在封禪的玉皇頂上焦急地等待着止戈出關。眾人議論紛紛,七嘴八舌,使本來清凈自然的泰山,一時之間變得人聲鼎沸,好不熱鬧。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玄帝觀里響起了清爽、宏亮的聲音,“吱”的一聲,觀門被打開了,裏面走出一位身着白衣道袍的年輕道士,他左手執着拂塵輕輕放在右肘彎內,臉蛋稚嫩,眼正鼻直,兩唇緊合成絨,有着說不出的傲氣和自負。

本來喧鬧的人群一下子都靜了下來,眾人都目不轉睛地看着這位少年道長,他就是“東方第一謀士”玄真道長的嫡傳弟子,傳說中的智者,眾人都頓覺不可思議,如此年輕的一位道長,真有世人所說的那樣謀略超群么?

“好詩好詩!這位一定就是止戈道長吧,止戈道長真是才華橫溢,令我等好生佩服!”一位頭戴文士帽的書生上前恭維道。

“過獎了,請問閣下是?”止戈問道。

書生恭聲行禮道:“在下是太子殿下的仕官,殿下仰慕道長才華,欲與道長結交。”他隨即一揮摺扇,手下端來一個盤子,盤子是用紅布裹着的,書生小心翼翼地將盤子掀開,微笑道:“道長請看,這是殿下送給道長你的些許薄禮,還請道長笑納。”

眾人都看呆了,盤子裏裝的竟是十粒夜明珠,夜明珠可是貴重之物,粒粒價值千金,在場的所有人無不驚嘆太子出手闊綽,看來太子對止戈這位人才是志在必得了。

止戈探頭看了看,臉上露出一副不屑的表情。他自幼在泰山長大,從沒有下山見過世面,哪裏知道什麼是夜明珠啊,他只見過銀兩和銀票,因為逢年過節,會有遊人上泰山來捐香油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弒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弒帝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章 傳說中的智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