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天啟放炮,地動山搖

第二百一十章:天啟放炮,地動山搖

「都進來吧。」

朱由校站起身,甩袖朝前走去,看向方從哲他們,「擺在你們面前的,乃大明科研院奉朕旨意,所定錢範新鑄制錢。

大明將逐步落實銀本位,逐步推動廢兩改元,逐步更替流通的各類制錢。

想先前想借濫鑄、私鑄制錢之便,藉著所謂火耗之名等等,來坑害百姓,以權謀私,貪贓枉法,暴斂錢財之舉,朕都要堅決打擊!」

大明在錢法一事上,最致命的問題所在,就是沒有明確的各級制錢,給了諸多群體可乘之機。

各色銀子的含銀量不一,歷朝天子所鑄通寶制錢質量不一,大明前中期濫發寶鈔等諸多問題,無疑不在指明大明匱乏貴金屬。

恰恰這些兌換不透明的問題,衍生出火耗、壓低兌換、流通不便等諸多弊政和隱患,導致大明諸多群體被受其害。

特別是底層的大明百姓,更是被坑的死死的!

可事實上當前的大明,真的就缺少貴金屬嗎?

不盡然吧!

僅僅窖藏不流通的那部分,都是極為龐大的數額,幾億兩銀子是有的,具體有多少無從考究。

畢竟大明私下海貿的行為,已經有很長時間了,以百年為跨度的持續性海貿,能換取來多少銀子,這誰能說清楚?

涉及金融領域的事情,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講明的,但是有一點核心根本,朱由校卻是能分清楚的。

那便是現階段的大明,迫切需要一套清晰透明的新幣制,來滲透進大明的方方面面,以此逐步推動改變。

這遠比搞什麼火耗歸公,要直接的多。

新設立的錢法堂,此後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一百年,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牢掌大明錢法大權,打擊任何敢動搖該根基的行為和苗頭。

這必然會觸及諸多群體的核心利益,這將是一場曠日持久,且看不見硝煙的戰爭!

「臣等拜見陛下。」

「拜見大明皇帝。」

在方從哲、葉向高他們驚疑的注視下,焦勖、王徵、鄧玉函、金尼閣一行,昂首走進乾清宮正殿,恭敬的作揖行禮道。

「免禮吧。」

朱由校擺手說道。

看着焦勖、王徵這幫人,朱由校心裏生出感慨。

他最慶幸的一點,就是在御極登基之初,便積極聚攏大明各類英傑,召傳教士進京,籌建起大明科研院。

這使得大明能在諸多科研技術領域,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投入大量人力、財力、物力等,逐步攻克一項項科研壁壘,推動大明生產力的穩步提升。

而後續開設的農科院、醫學院、稅政學院等,都是相同的道理。

以重塑諸領域的秩序和體系為核心,沿着正確方向不斷前進,避免來迴繞圈走,甚是倒退不前的問題。

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

發揮集體力量,能辦成很多大事!

「都先看看吧。」

朱由校指着眼前的新制錢,看向孫承宗、畢自嚴他們,「有什麼不懂的地方,疑惑的地方,焦卿他們會逐一解惑。」

「臣等遵旨。」

孫承宗、畢自嚴他們拱手應道。

乾清宮正殿內,此時很安靜。

孫承宗、畢自嚴、李汝華、王永光這些大臣,神情凝重的走上前,去看魏忠賢他們所捧新制錢。

「這金子所鑄的新制錢上,為何會有頭像?這是…太祖高皇帝?!!」

只是看了一眼,王永光的一句話,就點爆了眾人。

讓方從哲、葉向高這些閣臣,都紛紛聚攏過來。

將大明開國皇帝的肖像,鑄到制錢之上,別說是在大明,就算是在歷朝歷代,都是從沒有過的事情。

往小的說這是大不敬。

往大的說這是要株連。

儒家思想的核心所在,就是天地君親師,除了天地之外,這帝王是最高的存在。

「太祖高皇帝他老人家,崛起於亂世,力戰群雄,驅逐蒙韃,恢復華夏衣冠,開創大明肇始之基業,乃千古大帝!」

看着眾人神情不定,有惶恐,有震驚,朱由校朗聲道:「太祖高皇帝的雄姿,必然要叫天下萬民知曉,朕要叫所有人知道,大明是誰開創的。

朕要讓天下明白,大明有太祖高皇帝庇佑,必將萬世長存!

朕要徹改錢法,推動幣制改革,就是要整頓這些弊政和隱患。

相信太祖高皇帝在天有靈,知曉朕所做之事,定然會很欣慰。

畢竟對待貪官污吏,對待不法之事,太祖高皇帝的態度,向來是態度鮮明的,說一不二!」

朱由校堅定果決的眼神,掃視殿內諸臣,所過之處,無不是低首而立。

誰說「大明祖制」這一大殺器,唯有文官群體能用?

大明皇帝就不能用?

朱由校就是要走文官群體的路,叫其中那些心懷算計者無路可走。

魏忠賢、王承恩他們,所捧着的新制錢。

其實就是在「銀元」的基礎上,開拓「金元」、「銅元」兩大類。

就像金元和銀元,皆是以一兩、五錢、兩錢、一錢為基準量,利用繁瑣的工藝衝壓鑄成。

正面是朱元璋肖像,背面是紫禁城、長城、黃河、長江等側影,再鐫刻各類字樣、花紋等,這些都是為了增強防偽性,避免私鑄的隱患。

「以銅料鑄造制錢,這是很常用的方式,但是金銀的質地較軟,倘若流通時間過長,恐出現磨損情況。」

畢自嚴收斂心神,看着眼前這些新制錢,說道:「陛下,倘若這件事情,朝廷不能得到妥善解決,恐所釐清的幣製革新,將會對地方造成衝擊和影響。

還有鑄造這般多分類的新制錢,它們之間的兌換怎樣釐清?和舊制錢的兌換怎樣明確?」

畢自嚴精通財政領域,對天子想整頓錢法弊政,釐清幣制事宜,心裏都是頗為認可的。

不過見到這般多新制錢,除了銅料所鑄,還有金銀料所鑄,難免會有些擔憂,畢竟錢法無小事。

倘若所鑄的新制錢,不能得到民間認可,或在流通期間出現嚴重磨損,這損害的就不止是朝廷威儀了,還會動搖大明的根脈。

對畢自嚴所提問的這些,朱由校並沒急着回答,而是看向了焦勖他們,專業的事情,應由專業的人來答疑解惑。

「畢侍郎,針對您所提的這些問題,就由下官來進行解惑。」

焦勖走上前,來到王承恩跟前,拿起一枚銀元,「金銀料質地較軟,這是誰都清楚的事情。

所鑄成的銀元,除本色銀外,還摻雜少量的銅、鋅、鉛等金屬,具體份額是多少,涉及到天字號機密,不能明示。

不過本色銀卻能講明。

像下官所拿這枚銀元,基準量重一兩,本色銀為七錢二分,定標一元,即兌銀子一兩。

像新制錢之間的兌換,都有明確規定,一金元實兌十銀元,一銀元實兌一千銅元。

同時為方便流通換算,以一兩為基準量,金元和銀元這兩類制錢,又增加五角、兩角、一角,基準量分別對應五錢、兩錢、一錢。

至於實兌其他雜色銀、歷朝通寶制錢等,還需錢法堂這邊,根據實際情況,結合所定新制錢實兌制度,進行相應的釐清和換算。」

鄧玉函緊隨其後道:「科研院所明鑄幣工藝,大家可以不必擔憂,在我歐羅巴各國,就是以金銀銅幣流通。

所鑄造出的金銀銅幣,在日常流通使用下,不會出現嚴重的磨損情況,至少在前十年是這樣。

而大明的鑄幣工藝,經皇帝陛下的提點,攻克水力衝壓的難關,其質量,其韌度,遠超歐羅巴各國所鑄金銀銅幣。」

朱由校在做事情時,就喜歡擺事實講依據。

畢自嚴、孫承宗他們,都是大明的高級官員,眼界還是有的,通過焦勖、鄧玉函他們先後介紹,都清楚是怎麼回事。

流通和實兌的問題,算是解決了。

那鑄造成本還要詳細了解。

就算大明曆朝所鑄的通寶制錢,都不可能百分百的含銅,畢竟這樣的話,所鑄通寶制錢會很脆,還不便於民間流通。

「本輔看所鑄各類新制錢,很精美,品質上乘,圖樣、字樣、花紋等都很清晰,只怕鑄造金元和銀元時,出現的損耗不小吧?尤其是大規模鑄造時,損耗過大對朝廷負擔會很重。」

「孫閣老,這一點不必擔心,還是以一銀元為例,成本能控制在八錢左右,對標的是一兩足色銀,其實算起來,朝廷鑄造的新制錢越多,所盤活的財政活性更強。」

「朝廷鑄造新制錢,是為方便百姓,是為調和陰陽,怎能以此作為牟利點,這豈不是變相的苛政?!」

「葉閣老您說的不對,朝廷推動新幣制體系,是為更好的釐清各種價值,就像民間流通的各色銀,質量不一,含銀量不同,就會造成火耗弊政……」

朱由校面露笑意,看着孫承宗、葉向高他們,紛紛提出各自的疑惑,而焦勖、王徵、鄧玉函這些人,則按照自己先前所圈定的範疇,逐一的進行答疑解惑,心情很是愉悅。

為大明規定標準的幣制體系,就能確保部分歷史遺留的弊政,隨着新制錢流通加速,接受程度不斷增強,就會自動的消除掉。

就像火耗一事。

倘若有朝一日,大明上下都流通新制錢,無需拿雜色銀繳稅,地方上的官吏,包括士紳、商賈等群體,就失去了解釋權。

這遠比推行火耗歸公來的實際。

況且持續鑄造新制錢,叫更多的人接受使用,就能給大明國庫增加一項穩定財源。

前期以釐清大明治下金融體系,推動金融變革,以此掌握多出的兩成金銀儲備,加快投入各領域建設,這能帶動各領域的發展。

後期以虹吸大明之外的國度為主,打造屬於大明的金融體系,去推動到諸多國度之中,持續虹吸他們的元氣。

幣制改革倘若能貫徹落實,所給大明帶來的好處,是難以想像的存在。

所以就算期間有再多人反對,朱由校也會堅定的貫徹下來,哪怕殺的人頭滾滾,也強勢不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第一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明第一帝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章:天啟放炮,地動山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