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第五章
孽子,眼見聖上龍體越發不好,這節骨眼上,他得罪風頭正盛的二皇子劉承佑,豈能有好,他若不把事做絕,二皇子焉能消氣,日後二皇子登基,他們刺史府,定會被二皇子秋後算賬。
逆子分了家,自立門戶也好,省的日後二皇子報復,連累刺史府。
郭刺史想到逆子惹下的麻煩,想到王家悔婚,心裏更是鬱結。王家竟還想着與刺史府這門婚事,只說跟二公子郭後進年紀更相當些,也更般配。
王府派來一位族中長者,轉向替二公子郭後進議親,郭刺史想都沒想,不同意。
王家悔婚另嫁,不足為人津津樂道,但另嫁他的二公子郭後進,吃相太難看了些。大概因今日丟臉甚為明顯,郭刺史沒有心情見客,連面都沒露,讓孫管家打發走了。
郭刺史心煩意亂,連找填房孫氏問個清楚都沒甚精神,實在懶得理會這些煩心事,自己去了書房,卻輾轉反側,睡不着。
府里的庶務,早就交由填房打理,這幾年,從未出過紕漏,郭刺史信任孫氏,從不過問,卻不成想,在自己跟前向來知書達理,賢良淑雅的填房,行事這般小家子氣。將刺史府的臉面,丟了個一乾二淨。
等閑商戶人家,尚且顧及臉面,從不動用女子嫁妝,若主母故去,交由女兒,日後成婚作為陪嫁,可盡數帶走,沒有女兒的,便交由兒子繼承,膝下無所出,才會交回女子本家。
儘管大兒子夫婦早亡,但嫁妝一事,他實在理虧,當時,若不是他開口,讓孫氏暫且打理,今日不會丟這麼大的臉,他堂堂一方大員,竟落得個侵吞兒媳的嫁妝。
刺史府莫不是窮得揭不開鍋了,虧了德行,若被言官參奏,免不了聖上責罰,本就失了帝心,這下,更落實了自己修身不正!
都是這個逆子惹出來的,還有孫氏,偷拿大兒媳嫁妝毫不收斂,且當眾將兒媳陪嫁首飾還回來,連申辯的由頭都堵死了,這府里怎麼儘是些不省心的東西!
拿回郭后虞母親的嫁妝,常隨完成了主子交待的事,立即找了冰人,將郭后虞母親名下的鋪子盡數賣了,只留了一間米店。
聽聞郭后虞的常隨,對外賣大兒媳的嫁妝鋪子,孫氏徹底慌了,前頭大兒媳的嫁妝,她沾手的可不少,若是這些鋪面留着,日後能生不少錢財,裏頭早都換了她的人,故而,賬面是一回事,實際的收成又是另一回事。
大公子驟然賣了,偏偏留下的那間米鋪,那鋪子,是她極看不上眼的,故而,只這一處鋪子,她沒有安插人手,偏就留下這一間米鋪,看來,大公子早就知曉她動的手腳。
逆子當眾與刺史府決裂,看似衝動的舉動,絕不是一怒之下的決定。
僅僅靠刺史府自己的產業,如何能在短時間彌補上那七兩的現銀?
若是補不上,被告到大理寺,孫氏不由得汗水浸濕後背,一陣陣寒涼,侵吞前頭兒媳的嫁妝,這罪名,犯了七出中的兩條,這還了得,郭刺史一紙休書,她便全完了。
即便她自詡二公子郭後進的親祖母,孫氏也沒底氣,若是坐實這個罪名,兒子孫子繼承刺史府,便有了污點,還不知道會不會做罷?孫氏急壞了,口角都生了火泡。
孫氏如何焦急,無人管他,郭刺史自認,公中的現銀足夠,即便給了大公子母親留下的嫁妝,動不了刺史府府根本。
孫氏私下放出兩,只等着年前收利息,如今不得不遣了人要回來,還搭上了二成的本金,裡外里虧了一千兩,都的郭后虞那個禍害惹的。
孫氏一邊罵,一邊焦急,好在,放出去的銀子,追了回來,但是仍然差三兩,孫氏盤算,刺史府的產業,大都不能變賣,若是公然變賣,豈不成了滿京城的笑話!
可是,她三日的功夫,實在湊不出兩千兩現銀來。大夫人命貼身的丫頭,將自己的首飾匣子拿來,挑了幾樣貴重的,命冬雪當了活當,但是只當兩,仍然差三千兩。
若是死當,能多給三百兩,當鋪的掌柜,趁火打劫,黑了心肝!她的首飾,當時置辦時,花了三千兩,即便死當也只給八百兩,孫氏捨不得,且死當只多給三百兩銀子,也不夠。
孫氏眼瞅着又過了一日,她還沒能想出辦法,若是被大兒媳的僕人告到大理寺,郭刺史為了保全臉面將她休了,多年的圖謀,都成了泡影!
想到這兒,孫氏不禁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就在這時,王家派了個體面的婆子,求見孫氏,具體談了什麼,別人不知。
孫氏遣退了下人,與王府派來的體面婆子,議事近一個時辰,方才送客!
要說郭刺史的填房夫人,做派實在蠢,當初上趕着王家,想藉助王家門生的勢力,替二公子郭後進謀划,繼承刺史府做個強有力的後盾,後來,郭后虞得罪二皇子,被逐出京城,從刺史府除名,二房名正言順的繼承刺史府。
孫氏自從兒子繼承刺史府,有些飄飄然,王家清貴之流,她曾經十分熱衷,但是兒子繼承了刺史府,那麼她嫡親孫子成親,可選的貴女,多了去,對當初期盼的婚事,早就不那麼熱衷了!
上次王家派人來,被郭刺史趕出去,她也沒有派人攔着些,王家的人,也摸透了孫氏的意思,王家派了人,一直在打探郭刺史的消息,本以為這婚事,不成了,不成想,幾日的功夫,峰迴路轉。.
得知郭刺史的填房,竟被大公子的人,因分家窘迫,逼得臉面盡失,瞅準時機,鑽了空子,主動奉上銀錢,成就了這門親事。
郭刺史填房夫人一直以為王家清貴,但不成想,出手便是一萬兩,等嫁過來,那嫁妝,還不得翻倍,這樣想着,郭刺史填房夫人,對這門親事,倒有了幾分真心的熱衷。
閉着眼想辦法,讓郭刺史同意這門親事,雖說是換親,名聲不好聽了些,但這也說明刺史府重諾,等郭刺史消了氣,好好跟他說!
孫氏掩耳盜鈴的自我安慰,以為無人議論,殊不知,不是無人議論,而是沒有人當著她的面議論罷了。
送走婆子,孫氏從袖口拿出銀票,仔仔細細的看了幾遍,一萬兩,她拍着砰砰跳的心,堵上大公子母親的嫁妝,還略有富餘!
悄悄定下婚事後,孫氏才叫了二兒媳來,告知她此事。
得知自己兒子被定了親,還是曾經跟郭后虞定親的王家姑娘,二兒媳着實不樂意,但是,婆母不容她多言,便將她打發走了。
孫氏急着打發走兒媳,是因為心虛,覺得愧對二房嫡孫,但是她也沒了法子,因着之前大公子跟王家二姑娘定了婚事,她在府中見過一次那二姑娘,當時孫兒也在,看那二姑娘的眼神,帶着幾分不言明的意味,孫氏安慰自己,孫兒喜歡王家二姑娘,且王家有家底蘊,也不算委屈進哥兒。
總算能填補上這個窟窿,孫氏長長鬆了口氣,府中的現銀,一下子寬裕起來,命冬雪將自己的首飾贖回來后,孫氏的心,總算放到實處。
府上能動用的現銀,連同這個見不得光的現銀,統共加起來,七千兩。本以為不久便能緩解一二。她打算到了月底,鋪子的收成下來,能緩解一二。
哪知道,那個逆子,竟將鋪子直接賣了。鋪子裏頭的管事,替她做事多年,一下沒了事干,不約而同來府里找她。
管事們安置銀子,又掏了一筆,對於孫氏眼下來說,可謂,雪上加霜。不得已,孫氏咬牙,從裏頭賬面拿了三百兩,總算將被遣回來的管事安撫好了。
孫氏剛剛以為刺史府寬裕些,想到臨近年節,處處用錢,想到往年的花銷,人情往來竟要三千兩,將花費大半,宮裏年節會有賞賜下來,但是,宮中賞賜,儘是些金貴擺設,遠不及銀子實用。
孫氏頭疼的緊,公中祭田的收成,再過三月祭祖后才能送來,銀子花費令她捉襟見肘,這是前所未有的窘迫。
郭后虞的常隨賣完鋪子,與官府交接好文書,已經半月過去了,終於辦妥了大公子交代的事,常隨即刻便去復命。
這回,大公子母親的陪嫁李嬤嬤,懇請一同去,離開刺史府,她們這些僕人沒了落腳點,這些日子,都住在客棧里。
常隨想了想,日後大公子回京,總不能連個落腳地方都沒有,便去了封信,常隨做主買下一處院子,將裏頭的人安置進去,留兩銀子,帶着李嬤嬤還有一個大公子院子裏伺候的春呆,一同去尋公子。
常隨等人剛出城門,王家管事便登刺史府門,遞了拜帖,說是府中的二姑娘,路遇神醫,治好了身子,且得了副養顏的方子,回京后,來問孫氏安。
郭刺史聽聞后,十分納悶,想着管家剛剛回話,話里行間,那王家二姑娘還想着與刺史府結親一事。這下,議親的人,變成了二房孫兒。
郭刺史原本以為,上次將王家的下人打發走,沒有接見,便是明顯不同意的意思,這王家的人,上次被打發走了,怎麼又來了人?
郭刺史去了孫氏的院子,半個時辰便出來了,郭刺史臉色黑得像鍋底。
兄弟易嫁,簡直丟盡臉面,偏孫氏這個蠢貨,自欺欺人,還當刺史府重諾,頗有幾分自得,郭刺史捶胸頓足,自己當初怎麼就瞎了眼,相中這個蠢貨做繼室!
郭刺史從孫氏院子氣沖沖的出去后,一連數日,歇在書房。
得知王家派了人遞了拜帖,二公子郭後進還特意交代自己貼身伺候的丫頭,去回稟母親,說他的婚事,母親做主便是。二房夫人滿臉鬱結,說是她做主,可是婆母哪裏容她多言,定下了那個王家二姑娘。
儘管心裏不高興,二夫人也回稟孫氏,二公子郭後進的婚事聽憑家裏做主。聽聞孫兒同意了,孫氏當真有幾分自得,當初,她便看出孫兒對那王家二姑娘,有幾分不一樣。
儘管二公子郭後進對王家欲蓋彌彰換親的舉動不贊成,但還是樂見原本屬於大哥的妻子,也要在自己羽翼下過活,彷彿多年的避讓壓抑,終於找回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