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南宮大火
劉壽自隱退以後,交往的人漸漸多了起來。而趙忠之輩也不敢輕易伸手,畢竟劉壽名位雖免,仍是皇帝的愛子、近臣。因此上,劉壽的日子竟比前半年更自在了。
鍾繇、桓階任尚書郎,偶爾會來劉壽這裏看望好友和兄弟。鍾繇又常帶着潁川老鄉邯鄲淳同來。邯鄲淳“志行清潔,才學通敏,書則八體悉工,學尤善古文大篆。”一來二去,劉壽府上諸人都與之相熟了。
荀攸最終決定在劉壽這裏一起隱居。劉壽問他時,他便說,因見劉壽數諫都不能匡弼,認為還不是出仕的時機。
----
光和二年二月初十,南宮大火。
火不知從何而起,很快,白日裏整個京城都能看見南宮裏燃起熊熊大火。
劉壽急忙入宮伴駕。只見得東排的靈台殿已經幾乎被完全焚毀,樂成殿也開始燃燒。空氣中的熱浪扭曲着,看不清對面人臉。羽林郎和宮人紛紛跑去城外洛河打水,忙到晚上竟完全無法撲滅。南宮諸殿又挨得近,想隔離出一條防火帶都不成。
數日之後,火勢又蔓延到西排的嘉德殿、和驩殿…
皇帝日日哀嘆,說不知道要多少錢才能修復宮室,又嘆息桓帝不能置家業,致使如今無以修宮云云。
大火燒了半個月才熄滅,而皇帝想錢就想了有十天。
張讓、趙忠等人提議給州郡加稅,董太后又重提起多拍些賣官爵,皇帝便在暫時移居的安福殿裏籌算起了納財的數額。
西漢時畝產一石余,一;到了東漢畝產能至三石,又輕減稅賦,三十稅一。而糧價則上下浮動,每石在數十至數百錢,各地皆不相等。
按照三十稅一,光和年間的一個關中農戶種一田(即一百畝或七十公畝)每年需要交十石,取中摺合約一千文錢。
此時張讓、趙忠等人提出的加稅之法名曰:
“稅天下田,畝十錢。”
明面上看,一田多交一千錢,正是按照往年的算法將稅加為一,東漢朝廷有需時,如此翻倍加稅也有先例。
可是,去年黃巾起義導致冀州、兗州、豫州、南陽等產糧之地的農耕幾乎荒廢了一整年,百姓家財很多都被抄走;而自皇帝開始賣官之後,州郡官員又貪污橫行。按此時的情況,這加稅若施行下去,攤到百姓頭上,豈止是翻倍?.
皇帝籌算稅價時,劉壽正在伴駕,聞言勸說:“去歲黃巾初定,州郡寇抄、田畝荒蕪,民無餘財。此時加稅,民實無可俸者也!不如依太后之法,先賣官爵以修宮,待今年秋收后再行一。如此,民皆感陛下仁恤之德,豈不兩全?”
——劉壽根本不指望能勸阻皇帝蓄錢修宮,只想勸皇帝晚半年,待今年耕作收成了再加稅。在春天就管去年剛剛飽經殘害的農戶索要千文錢,絕大多數人根本拿不出來。
皇帝聽着劉壽分析剛有些意動,張讓卻又點了一把火:“陛下,此時海內安寧,無處用糧呀!若待秋時糧賤,雖行一,恐每畝所得不能到十錢了。”
劉壽再勸:“秋時再征十錢亦可。如今民經喪亂,幾無所蓄,此時徵發不易,恐怕又多致流民呀!而流民多則耕者少,來年益窮於今年。”
張讓大聲道:“遷延日久,難道陛下就屈居這殿中么?依臣看,當再徵調太原、河東、狄道各郡美木和紋石,以充宮室。”
“如此甚妙。”皇帝一聽張讓此言,當即下了決定。又對劉壽道:“我兒不必憂心,如今天下既定,用民正當其時也。”
劉壽看了眼皇帝,這位聰慧清醒的皇帝,以民為畜、馭百官如狗的皇帝,只覺得一陣陣地發冷。
無法再勸了。
劉壽強撐着陪皇帝待了會,就出宮回府。
此時此刻,劉壽只想對光和、中平十數年間直諫而死的無數清忠之士說一句:
你們永遠罵不醒一個醒着的人!
----
待大火終於熄滅,皇帝不經朝議,直接頒佈了一道詔令:
“於常稅以外,按田畝數抽稅,每畝十錢,用修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