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大桿
老爺子先開始只用一個發球機發球,而且是最低的速度讓宋濤去適應。其實,要宋濤直接躲避發球機發的球,還是比較簡單。但就是等球打在牆,再彈回來時,就不好躲了。球再經過反彈后,走的就不是直線,飛行的路線很難預測。再加上屋子又小,球數增多的情況下,宋濤的處境就是可想而知。因為,他身上穿着負重衣,行動也受到限制,球更難避開。但穿了負重衣,所以球打在身上並不算很疼,但一直被打的感覺,誰也會覺得不爽,可這事更不能急,越急越容易出錯。
這考驗的,表面是宋濤的眼力和反應能力,但實際是在看他遇敵時,是否有冷靜沉着的心境。交手的大原則是“身子掛在手上,眼睛盯着根節,冷靜。”手上要掛着身體一二百斤的分量,拳譜有“追風趕月不放鬆”的話,追上敵人容易,身子能追上自己的手,就難了;肩膀為根節,敵人要有作為,肩膀必有徵兆,練武人練出眼力容易,養成明察秋毫的習慣,就難了;而最難的是冷靜,必得練功夫練得開了智,方能冷靜。
真正能做到‘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的時候,才是武者百分百,甚至是百分之二百,發揮潛力的關鍵所在。但那種心境,不是自己在家練幾套拳,電視上看幾場比賽,就可以練出來,是真正要經過很多血腥戰鬥,甚至經歷過生死的人,才配擁有的戰鬥天賦。現在老爺子也只能把宋濤做到這步,以後就需要他自己在戰鬥中體會了。
宋濤用心念力,感知着身體各個部分的運動狀態,不斷嘗試着,加強對皮膚的感覺體會。他試圖通過球飛時所帶來的風,去判斷其運行軌跡和方位落點。這是對腦力的極大考驗,他從來沒這樣干過。他相信,等他能完全掌握這項本領后,會讓四念處有個質的提升。所以,忍着被球撞擊的疼痛,繼續堅持感知着。到現在,他不知道李老為什麼給他安排了這麼重的訓練項目,好像是一天之內,就要把他教成武林高手一樣。但出於對老人的信任和尊重,他沒有問也不想問什麼,他相信,老人做的一切倒是為了他好。所以,只是儘力完成着訓練計劃的所有內容。這時,就體現出他身上最珍貴的專註品質來,永不放棄,百折不屈的精神,才是超越任何資質的成功真諦。
那李老為什麼要這樣安排呢?以他的經驗,難道還不知道欲速而不達的修鍊道理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其實,老人心裏有個擔心是,宋濤什麼都好,就是性格太隨和。加上他修的又是佛法,怕他以後在江湖上行走會吃虧。這個社會,不是你不害別人,別人也不害你的單純世界了。它就象森林法則一樣,信奉着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現在,他宋濤也算是半個武林中人,隨着修行的不斷深入,人自然而然,也會被捲入這是非之中。宋濤以後肯定要和別人有利益之爭。到時候,就怕他心軟,下不了狠手,反被別人給害了。那就真的應了句‘人無殺虎意,虎有害人心’的老話。老人可不想,自己一生唯一中意的關門徒弟,英年早逝。而自己落到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地步。
因為人的性子,很難在短時間內被改變。而且,宋濤的性格和修養,總體來說,對長遠修行還是有利的。畢竟武術只是修身養性,開發潛能的一種方式,以宋濤在其他方面的文化底蘊,以後也可以做出點成績來。所以,現在老爺子只能是在有限的時間內,盡量增加他的自保能力,為他以後打下堅實的基礎。宋濤不是那種仗勢欺人的混子,但也不能當成別人在頭上拉屎拉尿,也無動於衷的忍者。以為這樣,只有等他真正有一定能力后,老爺子才敢放心的讓他出去。
正常社會裏的什麼法律規範,對江湖來說真的是太可笑。在江湖上唯一的真理就是實力。誰的拳頭大,才有說話的權利,很簡單但更血腥。老爺子在江湖上,風雨飄搖了大半輩子,見過太多為了利益,而害人性命的事,深切的了解其中的殘酷性。要是能選擇的話,他也寧可讓宋濤象普通人一樣,過着安居樂業,娶妻生子的生活一輩子,這和孫爺爺的想法一樣。
身為老人,都是希望自己的兒孫平安就好,別的都是身外物。但宋濤自己已經走上了修行的道路,以後早晚會進入到這個圈子。與其到時候,他被人傷害,還不如現在多吃點苦,多增加點自保的本錢,以後還能有‘保住青山,重新再來’的機會。兩位老人,都為宋濤考慮了不少,只是希望他能平安的生活下去。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今天的修鍊,是要讓宋濤對勁的發揮,有個更深度整體的理解。量不重要,所以結果無所謂。但最後的修鍊,才是最主要的,就是內家拳常用的方法:大杆子。
要說形意拳,最後能練到什麼程度?從懸崖峭壁跳下,快撞到地面時,用手在石壁上一拍,人橫着飛出去了,平安無事。與人較量時,一搭手,能把對方的勁改了,這個本領算好的。還有更好的,在自身失控時,能把自己的勁改了。比武失控的時候多,都是意外,把這手學會了,才能做到收發隨心。但這手功夫不是跳懸崖跳出來的,是練大杆子練出來的。
形意的大杆子厲害,杆子有丈二長,等於是張飛的長矛,名為“十三槍”。太極門、形意門中均有十三槍,名目不一,有為“沾纏絞攔,披崩拖掛,橫扎抖架挑”,有為“點扎崩撥,開合劈纏,帶撩滑截圈”,形意門則以五行、十二形拳配槍,以“扎、攔、拿”一式三法,構成一個“扎”字,另十二字為“抽勒印舔,蹬挑喂叫,抖提蓋點”,扎字為君,十二字為臣。
所謂十三個用法,其實胡亂一輪,就都有了。練大杆子得亂來,扎一槍有一槍的講究——這不是入手的方法。大杆子要挑分量沉的,三人高的,還要有韌性,勁一使在杆子上,杆子活物般自己會顫,越不聽使喚就越是好杆子。拿上杆子,人會失控。沉、長、顫,都是為了失控。杆子失控了,會帶着人走,這時正好改自己身上的勁,改好了,杆子就在手裏穩住了。
拳經講“身體不整,用桿校”,亦說明大杆子的重要性。其練習要領為精神集中,身體中正,身體與槍要成一整體,做到身靈、步活、手合、勁整,經長期不斷習練,可使習練者勁力大增,勁整渾圓,力達桿尖。
練杆子跟馴服烈馬一個道理,得先讓杆子撒野,杆子不聽你使喚,反過來還要使喚你,你也不聽它使喚。這個過程盡量長,在杆子上求功夫,最後這功夫都能落在自己身上,一開始就想着怎麼使,讓它乖乖的,就沒的玩了。
炮拳就是從十三槍的“扎”法里變出來的,炮拳後手架在腦門,前手斜刺,正是下扎槍的架勢。形意拳動起來,輾轉不停,永遠有下一手,下扎之後必有回彈,下扎槍的下一手,是就着回勢上挑。炮拳出手后,要向後一聳,就是上挑的槍法,所以炮拳里有兩個傢伙,明顯的是下扎槍,隱藏的是上挑槍,一個在形上一個在勁上,以下扎的拳形來上挑,所以才妙,炮拳要到杆子上去體會。
早年的那些國術宗師們,隨便拿起個杆子,都可以把上百斤的東西,挑到房頂上去,用杆子扎石頭,一紮就是一個洞,更別是說扎人了。他們都是通過常年抖杆子,學會改自己的勁。最終做到隨心所欲的掌控自己的力道。
老爺子給宋濤準備的,是長五米的大杆子,普通人能拿着杆子站穩都不容易,因為它太長,重心平衡不好掌握。一旦抖起來,能把人整個帶着亂動,手能把住杆子都不錯了。這就是抖杆子的用處,形意拳五行的劈勁、鑽勁、崩勁、炮勁、橫勁全能在杆子上體會出來。只要是你拿的杆子隨便一動,這五種勁全都出來了。這杆子又能當槍扎一條線,還能當棍掃一大片,俗話說月棍、年刀、一輩子槍、寶劍隨身藏,由此可見槍的難度。一旦能把這大杆子抖好,你也就可以出師了。
宋濤今天經過一天各種項目的鍛煉后,對如何用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所以,老爺子才把大杆子,作為一天最後結束的項目,就是要起到總結和融會貫通的目的。無論是什麼勁,都能在這大杆子的抖動中體現出來。先是要通過抖大杆子,把勁給吃透。再用勁把大杆子給降伏了。最後,才能把自己的勁改過來,達到勁隨心走,收發自如的境界。國術,本來就是從古代戰場殺人技巧中總結出來的。打法打法,打人就犯法也是這個道理。要是做不到收發自如,用不了幾天公安就找上門了。
就這樣,宋濤在這小山村裡,開始了日復一日的苦修。除了有時回去城裏看望一下孫爺爺和老二家,就是定期給遠在海外的父母通電話保平安。剩下的時間,只是全身心的投入在修鍊上。老爺子也很少回去,一直陪伴在宋濤身邊,時刻指導他修行上所遇到的問題,爺倆就在這小山村裡呆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