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考試自主
許三友停頓了一下,繼續說:“考題庫只是對考試內容進行了嚴格的控制,而考試方式的改變才是巨大的,新的考試方式是:考試自主。用學生們的話來說,就是:我的考試我做主。”
“考試自主??”大家大眼瞪小眼,這個概念無異於一場頭腦風暴。
“考試怎麼能自主呢?難道考試不是統一安排的嗎?”
“對啊,考試這麼重要的事情怎麼能讓娃娃們自己瞎胡鬧呢!”有學員搖頭嘆氣道。
“考試就得統一,就得一批一批地考,難不成讓娃娃們自己想什麼時候考就什麼時候考嗎?這豈不是亂套嗎!”
“是啊,這樣的畫面想想都混亂。”
“你別說,這位學員還真是說對了,只要是在工作時間內,學生們想什麼時候考就什麼時候考,想考哪科就考哪科,想考多少次就考多少次,一年能升幾級就升幾級,都是因人而定的。”許三友說。
“啊?這!這!這······”剛剛還只是一小部分人在議論,這下所有人都愕然了,紛紛驚嘆。
許三友笑着說:“大家稍安勿躁,且聽我慢慢道來。考試分兩種,一種是平常練習的模擬考,另一種是嚴肅的升級考,高考屬於升級考中非常重要的一級。”
提到高考,大家都安靜下來,默默聽着。
“模擬考是在個人學習電腦里完成的,跟平常練習一樣,可以隨時隨地隨意地考,分數不作為參考依據,這個可以忽略不講。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升級考,考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提前預約考位,必須到線下特定的考場完成考試,每級內所有科目都通過以後才可以升級,如果沒通過,還可以重考,但每科每年只有三次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專業課除了線上的理論考試,還有線下的實際操作考試,考試流程和內容非常清晰明了,只要求學生能熟練使用技能就可以了。”
“許導師,這讓人無所適從啊,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都不一樣,我們還怎麼開展教學呢?總不能每個學生都一對一地教吧?”學員們愁眉苦臉。
“這是教學方面的問題,我們稍後再說,還是先聊聊高考吧,誰能回顧一下舊式高考?”
說起舊式高考,大家感嘆道:
“大部分都是高中畢業那年參加高考的。”
“碰運氣,一刀切,人生從此天差地別。”
“就算復讀,又能復讀幾年?”
“十幾年寒窗苦讀啊!”
許三友提醒道:“高考內容在哪個範疇之內?”
“涵蓋中小學所有知識,但以高中課程為主。”
“也就是說,只要把中學,特別是高中的課程學好學精就可以了,對嗎?”許三友明知故問。
“是的,是這樣子的,難道新式高考不一樣?”
“很不一樣!首先,高考的內容就不一樣。大學分為網絡大學和研究學院兩部分,所以高考細分為考網大和考研大兩個步驟,考網大以中學課程內容為主,而考研則是網大課程。
只要考完普職的某專業級別,就可以申讀該專業心儀學校的網大課程,即使還沒有完成普職必修學習,有些學生雖然文化課還沒考完,但專業課已經讀到網大三年級了,這樣的好處是讓學生早早明確考大學的具體目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清楚自己適合什麼專業,有更多嘗試和改錯的機會,而大學也能更準確地招到最優質的人才,大大降低錯招的概率和成本。
”
“請問網大升級考和普職升級考有什麼不同嗎?”
“是一樣的,網大升級考和畢業考都是由學生自主預約考試,每科每年也有三次機會,也沒有年限,兩者不分考場。雖然普職未畢業就能參加網大升級考,但必須普職畢業后才能網大畢業,網大畢業后才有資格參加考研,考研資格是終生有效的,且不限次數。”
“可是從這四份學歷來看,學生們的專業很多又很零散,該怎樣選擇網大呢,畢竟這是通往研大的路徑啊。”
“普職要求2門以上專業課,這兩門專業課都是學生最擅長的領域,通常學生會選擇其中一個作為考大學的目標。但事實上,考大學是非常靈活的,不僅限於一個專業,可以報考多個專業,也可以一個專業報考多所大學,有些學霸學了十個專業,就考上五個專業的研大。總之,相關專業學得越多,考研成功的概率也越大,因為舉一反三、萬物互聯,很多專業之間是相通的,能相互起到提升的作用。”
“如果一個學生同時報考多所大學或報考多個專業,也就是說這個學生取得了多所大學或多個專業的網大畢業證書啰。”
“是的,這位學員的反應非常快。”許三友稱讚道。
“請問考研也是可以隨時預約嗎?”
“雖然需要考生提前報名,但考研的時間是統一安排的,每個專業會盡量錯開,以方便報考多個專業的學生。”
“請問考研難不難?”
“大學招生,更加註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閱歷,會優先錄取閱歷豐富、有創新發明成果的學生,哪怕是很小的發明。有些學生從小就表現出了這種創新力,常常會被求才若渴的大學招為實驗生,有時候還能參與一些項目的研發,只要網大畢業,就能免試成為正式的研大生。這樣一來,整個社會就會形成一種注重發明創新的風氣。”
“請問網大和研大的區別在哪裏呢?”
“準確地說,網大主導理論,而研大是創新實踐的頂尖場所,只匯聚創新力最高的人才,當學生有項目成果的時候才能畢業。畢業后,他們依然可以享用母校里的最新技術和資源,也終生回饋,就是說,即使他們畢業了還可以回到母校與新生一起參加創新發明項目,或者利用母校的資源組織團隊開發項目,所得成果與母校共享。
也就是說,當一個學生剛考進研大的時候,已經是該行業工作經驗豐富的佼佼者,當他研大畢業時,就是該領域最頂尖的創新型人才,引領着行業的發展。
所以,根本不需要國家年復一年、批複一批地操心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或者說不需要操心所有學生的就業問題,因為他們的求學生涯幾乎就是職業生涯,他們從小就與社會融合在一起,有漫長的時間去探索,去試錯,往往具備各行專業基礎,且工作經驗豐富。
不像以前的高考一刀切,這種制度最大的優點是靈活自主、包容性強,不管哪個年齡段都可以從最低級開始學習,不管學生有着怎樣的人生軌跡,或者是神童、或者婚育、或者跨界轉行、或者遭遇不幸、或者命運坎坷等等,都不會耽誤學業和工作,這樣的人生自然是陽光自信、輕鬆從容的。”
“請問大學生的佔比高嗎?”
“衡量一個國家教育水平高不高,不在於擁有高學歷人群的佔比高不高,而是讓中高端學歷的絕大多數,能跟社會脈搏緊密相扣,都具備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強大能力,都生活富足、前程似錦。
如果受高等教育的優勢僅僅是擁有入場券,那麼數量越多入場券的含金量就越低,這跟貨幣通脹是一個道理,視為學歷通脹。
學歷管理和貨幣管理是相似的。一個國家的貨幣數量要符合經濟發展的需求,太多或太少都是弊大於利,甚至會導致毀滅性的災難。同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在時時變化之中的,高學歷人才的佔比是由社會的實際需求決定的,每個時期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可是按照以前的高考招生制度,如果某個時期多招些、某個時期少招些,機會如此不公平,就會產生許多嚴重的社會問題。如今網大畢業以後,終生都有考大學的機會,就能靈活響應國家的招生號召,百利而無一害。”
有學員問:“按照貨幣理論,就是人才太多了也不好,我不明白,難道每個人都是大學生乃至博士生,全社會都是高端人才,這不好嗎?!”
“對啊,讓更多的人共享高等教育的優質資源,整體提高人們的綜合素質,難道這個初衷有錯嗎?”另一位學員附和。
“這個初衷不僅沒有錯,還是必須的。教育所追求的,當然是整個國家每一個人都是優質的人才,這跟你們剛才所提到的並不矛盾,這是兩個概念。
好譬如100元和50元、20元、10元、5元、1元之間的佔比是深有講究的,如果幣值沒有這些層級之分無法流通;如果100元的面值太多,人們使用起來就會很不方便;如果零錢太多不僅攜帶不方便,使用時也同樣不方便。
所以問題在於要把握好學歷的層次感,並不是說總體人才的數量太多不好,而是每個層級的數量佔比要符合社會需求,如果把過多的人才劃分到頂層,就會降低頂層學歷的含金量不利於最頂尖人才的發展,就會增加用人單位的招聘時間和成本,就會讓底層學歷更加貶值不利於所有人的發展,就會導致整個社會的學歷焦慮。
一層是最重要的基礎層,所以辦好第一層是重中之重,教育的整體質量屬高屬低,由這一層決定。全方位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實現全民皆優質人才,在這一層就必須要完成,不能依靠下一層,因為這不是下一層的職責。
第二層的主要作用,是科研創新成果的產出,而不是單純的接受教育,大學的功能是所有行業的領頭羊,帶領所有行業朝着科技最尖端的領域發展。科研成果要求達到多少數量,就可以往博士方向逐層升級。
同時大學還身負為社會選拔人才的責任,如果這個選拔是精準有效的,就能大大減低用人單位錯招的概率和成本。
試想一下,如果國家每一個人都是優質的人才,那麼最拔尖那部分一定的非常出類拔萃的。讓最出類拔萃那部分人聚集在一起搞科研創新,就能以最低的成本、最大的帶動效應,拉動整個國家的發展。
另外,普職生或網大生已經是能力非常強大的優質人才,研大級別以上的人才只是創新能力更強一點而已,企業用人也是根據實際需求和崗位性質去招聘的,不是所有企業和崗位都需要研大生。
把節省下來的優質資源,踏踏實實地把第一層的基礎教育做好,全面提高普職的設施和師資條件,讓每一個人都具備創新的能力和資源,工作經驗豐富,職業能力高,擁有普職或網大學歷已經卓卓有餘了,研大隻是在這個基礎上更加精益求精而已。”
“那麼,怎麼衡量社會實際需求?具體的標準和依據又是什麼呢?”
“社會實際需求如果用可視的方法去衡量的話,當然就是全社會崗位的需求量和未知行業的潛在需求量,人才是否符合發展,有幾個風向標:
一、用人單位是否輕易就能準確招聘到的符合崗位需求的人。
二、行業創新技術疊代速度是否放緩。
三、新興行業冒起的速度和數量。
四、新興行業人才的數量和能力是否能及時跟上。
五、社會沒有人口就業壓力。幼有所養,壯有所用,老有所依。”
“可是,以前高考只要跟同齡這一批人競爭就可以了,現在這麼一弄,網大生越來越多,幾十批網大生都可以參加考研,這不會越來越卷嗎?”有位學員很困惑。
“第一、考研人群被專業分流了,各個專業在不同的賽道上,實際上是同行之間的競爭。
第二、每年又按年齡段分為三批,第一批22歲之前、第二批23至55歲、第三批56歲以後,每個階段的要求和側重點略有不同。
第三、研考篩選的是最有創新能力的人,優先錄取有創新成果或者有創新理念的的學生,如果之前已經取得一定的成績,成功率會很大。
第四、研大生和研大畢業生完全是兩個層次,考上研大不代表什麼,能大學畢業才是最終目標。有些人20歲就考上研大了,但60年都畢不了業,而有些人50多歲才考上研大,結果在一年內就畢業了。所以,先發和后發哪一種方式更容易畢業,因人而異吧。
還有,研三和研二之間、研二和研一之間的含金量也是“官高一級壓死人”,等級之間不是以時間衡量的,而是以成績衡量的,研一併不代表念了一年研大,研二也不是念了二年研大,只有實實在在取得成果才能升級。
第四、普職畢業或網大畢業的學生已經是非常優質的人才,應對工作生活卓卓有餘,考研大隻是精益求精的錦上添花,而不是生存發展的必需選項,沒必要非得逼着自己削尖了腦袋往裏面擠。大家都能放眼當下,踏踏實實地學習和工作,熟能生巧之後自然而然就會有創新發明的靈感,有了創新成果,考研大和畢業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總之,考大學易、大學畢業難,這樣一來,人才的層次感就非常豐富鮮明了。”
許三友接著說:“今天的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大家都能積極提問、積極發言,這非常棒!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這節課的內容。”許三友按了下遙控,屏幕上出現一份筆記:
一、普職教育
②大學級別以下的職業學校,統稱普通職業學校,簡稱普職。
③形式上分綜合普職和某專業普職。
④覆蓋所有職業職位。
二、課程
①文化課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包括中、小學的十二級課程。
②專業課程要求兩個以上,也就是1+N+2。1代表所有必修課,N代表幾門選修課,2代表兩門專業課。
③分線上和線下兩種形式。
三、考題庫
①嚴格管控考題庫,題目表述清晰準確,內容緊貼社會民生,實用性強。
②考試出題不能超出考題庫的範圍,誰都沒有私自給學生出題的權利。
③每學期都會進行一兩次增減微調,誰都有權利上交《考題刪補申請書》。
④考題庫的五點作用:
⑴能簡化考試流程。
⑵有利於各種風格的教學視頻百花齊放。
⑶保證教學質量和效率,成為學生精神世界的保護神。
⑷是整個教育系統的中間軸,沒有這個軸,所有運轉都會受阻。
⑸考題庫是“行業標準”。
⑤考題與答案就像燈塔,指引着學生思考和觀察的方向,指引着教學的方向,把握住考題與答案,就等於把握住了教學的命脈。
四、考試自主
1、模擬考
①在個人學習電腦里完成,跟平常練習一樣。
②分數不作為參考依據。
2、普職升級考和畢業考(網大相同)
①考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提前預約考位。
②必須到線下特定的考場完成考試。
③每級所有科目都通過才能升級。
④每科每年有三次考試機會,不設年限。
⑤線下的專業考試,流程和內容非常清晰明了,要求能熟練使用技能。
⑥即使普職文化課未修完,但只要專業課修完后,就可以申讀和參加網大升級考。
3、高考
①大學分為網絡大學和研究學院,高考細分為考網大和考研大兩個部分。
②考網大以中學課程內容為主,而考研則是網大課程。
③考生提前報名,可以報考多個專業,也可以一個專業報考多所大學。考研時間是統一安排的,不同專業會盡量錯開,以方便報考多個專業的學生。
④各個專業分流在不同的賽道上,每年大學招生又按年齡段分為三批,第一批22歲之前、第二批23至55歲、第三批56歲以後。
⑤普職未畢業就能參加網大升級考,但必須普職畢業后才能網大畢業,網大畢業后才有資格參加考研,考研資格是終生有效的,且不限次數。
⑥優先錄取閱歷豐富、有創新能力、有創新成果或理念的的學生,如果普職和網大未畢業則招為研大實驗生。
4、教育的層次感
①把握好學歷的層次感,科學合理地控制每個層次的人數,特別是高端學歷的數量。
②踏踏實實辦好第一層的基礎教育,全民皆優質人才由這一層實現。讓中高端學歷的絕大多數,能跟社會脈搏緊密相扣,都具備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強大能力,社會發展的基石和保障。
③第二層大學,主要作用是行業的領頭羊,是科研創新成果的產出,而不是單純的接受教育。
④大一、大二和大三之間的含金量完全不在一個量級,大學生和大學畢業生也完全是兩個層次,所以能大學畢業才是最終目標。
⑥注重學以致用的能力,閱歷和能力是最好的學歷證明。
大家紛紛把筆記複製在筆記本電腦里,然後有學員發問:“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真的是一點頭緒都沒有啊!”
舊體制的老師們有些燥熱,彷彿心中有一團火,卻找不準自己的位置感覺很迷茫,心情忽而降至冰點,彷彿坐在過山車上,在冰與火的山峰谷底之間來回顛簸!
“之前有位學員提到說,如果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不同則很難顧及,那麼,請大家思考一下,什麼樣的教學方式,能顧及到每一個學生不一樣的學習進度呢?”許三友問。
這一次教室里很安靜,沒有一個人回答。
“或許不是你們思考不出來,只是大家都不願意回答而已吧,那麼,就讓我來回答吧,答案是,視頻課程。”許三友停頓了一下,繼續說:“舊式課堂最大的弊端是很難顧及到每一位學生,如果學生因為生病或其它原因耽誤了幾節課,就很難跟上節奏,導致成績退步,另外,學生在課堂上聽不懂的也沒有機會再聽一次了,還有,每位老師授課的水平和狀態不一樣,這些都會直接影響教學的質量。而視頻課程則不存在這些問題,視頻課程有各種各樣的風格任學生選擇,它不受時間空間地點的限制,學生們想什麼時候學習就什麼時候學習,想反覆學多少次都可以,還有許多不同角度的課程風格可以選擇,這大大節省了教學的成本,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大家默不作聲,每個人的心情都非常沉重,舊體制的老師們自從童年時期踏進校門起,就一直待在校園裏,除了授課,真不知道還能幹些什麼。以前總抱着僥倖的心理,希望你不說、我不說、大家都不說,世界就不會改變,事實上每個人心裏都非常清楚,改變是遲早要到來的,特別是網絡課堂興起以後,舊體制教師隊伍的軍心就已經開始渙散了,有能力有門路的早就謀求其他出路去了,剩下的絕大多數覺得自己就像時代大刀下待宰的羔羊。
一節課結束了,休息十五分鐘,氣氛一下子嘈雜起來,有人在議論,有人在打電話。
“喂,豪哥您好,我是小徐。”一位30來歲的男教師捂着手機說。
“啊,小徐啊,怎麼樣,上次給你的提議考慮得怎麼樣啦?”因為氣氛太嘈雜,小徐開了聲音外放,豪哥的聲音大家聽得非常清晰。
“我覺得該換條路走了。”
“對嘛,早跟你說過,做老師沒前途的啦,跟豪哥干!保證你有大把世界!”
球媽拿起手機,撥通、掛斷,再撥通、再掛斷,猶豫着,這通電話不知道該怎樣表達。倒是球爸撥了回來,響了好久,旁邊人都看得她不好意思了,才不得不接:“喂,你們在哪兒?”
球爸和孩子們逛C城興緻正高,聽見球媽的聲音有氣無力,便關心地問道:“你怎麼啦,是不舒服嗎?”
“沒有。”
“課程上的怎麼樣?”
“不怎麼樣。”
“媽媽,我告訴你,C城可好玩了。”樂樂湊過來興奮地對着電話大聲喊道。
“哦,哦,你們玩吧。”球媽語氣柔軟了許多。
“到底怎麼啦?”球爸有些不放心。
“我現在不想說,等晚上回家再說吧,要上課了,掛了啊,拜。”
嘟、嘟、嘟······球爸看了看手機,這嘟嘟聲習慣了都。
球媽剛放下電話,看見一群人圍着小徐說說笑笑。
“徐哥,以後發展好了,關照一下小弟哈?”
“徐老弟啊,以後哥的前途就拜託你提點提點了。”
雖然大家都只是在開玩笑,但言語之間透露着些許無奈。
而球爸這邊,發現C城學校林立,每一所學校都設有職業體驗園,能培養孩子們對該校專業的喜愛,也有利於招生。
每到節假日,家長們最熱衷的事情就是陪孩子們去參加這些職業體驗活動,這些活動創意滿滿、緊扣職業主題,讓人越玩越上癮,不知不覺之間入就了某專業的坑。
一整天下來,他們也才逛了三個職業體驗園,按這種進度,感覺永遠都逛不完了,兩個孩子玩得根本不願意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