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拳法太極,吟風納靈
昨夜之行,自然草草了事。
所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那等洒脫之舉,林抒還沒有達到這般境界。只是那邀約之人,聽了一首偈子,便是變得古怪。
雖說林抒朦朧當中看到了幾縷金黃的氣縈繞在了了凡的身邊,滋養他的靈台。
“佛門氣運?”
林抒事後想來,或許是那首偈子合乎了凡心境,讓他的修行上了一個台階。若不是此處是凡俗世界,或許他還能依靠這個突破一番。
可林抒預料不到的是,這根本不是所謂的台階可以說的。無論是凡間還是修行界,能引來任何一縷佛門氣運都將具有開創法門,獨成一派的潛質。
這雖然並不只是那一首偈子的功勞,也與了凡自己的悟性息息相關,可那卻是點睛之筆,化龍之術。
不過不管如何,了凡回房閉關,林抒又不可能叫醒必明,所以只能敗興而歸。
“誰知道我就是來求教的,反而教了人。”
他又想了想,這樣子也算不錯。正好自己欠了了凡和半禪寺恩情,這幾縷算是因他到來的佛門氣運,便算是他的回禮也好。
“必明也該想想,總不可能就給他講兩個武俠故事就糊弄了,雖然確實挺好糊弄的。慧能的偈子雖然也背得,但估計他也聽不懂,再想想看吧。”
回房的林抒仍然精神滿滿,便也就不想睡了,拿着書看了幾眼,又不想看了,忽然想起了什麼,拿起了凡隨着書一起給他的毛筆,寫寫畫畫起來。
第二日,清晨。
淡淡的薄霧飄蕩在禪房外的林間,如輕紗一般,小徑兩旁綠色的竹葉上,有晶瑩露珠,美麗剔透。每一節植株枝葉繁茂,直插入天,光亮從枝葉縫隙間透了下來,在地上留出一片一片的陰影。
光線透過窗戶,打入房間,落在地面上。房中的觀音神像仍然在接受着香火的供奉,慈悲的雙眸注視着這芸芸眾生。不過,房間裏的主人卻早早起了床,早早地離開了這裏。
他自然不需要也不會去摻和僧侶們的日常早課,而是和寺里的火工、雜役與洒掃庭院的小沙彌們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話,順便幫他們幹些活。
一般的劈柴、挑水、洒掃庭院,自然費不了多少心力。這些勞動要麼成為生活,不再干擾心境,要麼作為小磨難,錘鍊心智。只不過,林抒自然不需要這些,他只是覺得自己確實需要做些什麼,免得白白佔了半禪寺的慈悲。
唯一不同的是,那些幫活兒的漢子和洒掃的小沙彌們實在沒有見過這麼能幹的人,先挑水,沒有多久就將寺廟裏的水缸都挑的滿滿當當,後來又劈柴,且不說讓人驚掉下巴的速度,單隻說那木柴分開的比例,就相當的勻稱,十分的考究力道。至於洒掃什麼的,本來就不多,他一幫忙更是提前了不少時間就完成了。
本來想着要不要做頓飯,不過想着自己還不清楚這個新世界大家的口味,也就不再想了。
看着大家都閑了下來,他趕緊拿出了自己準備好的稿紙,上面畫著一個個坐着各種姿勢的小人。本來那些漢子還有些不懷好意,可後來發現紙上只畫了一個身形怪異的練功小人後,就變了興趣。
此刻,正看見林抒趕緊招呼來了必明,隨後對大家說道:
“大家有無心思和我學一套拳法?強身健體,蘊養心境還是蠻不錯的。”
“小哥別白說啊,打一個給大家看看。”
“是啊是啊,小哥幹活這麼裏手,是不是練過?”
“······”
大家七嘴八舌,其實也沒有真的想從林抒那裏學到些什麼。畢竟平日裏也沒什麼趣事,今日不僅有一個憨直小哥幫自己幹活,還要教拳,這等稀奇事可是不容易遇到的。
林抒自然料到這種情況,招呼必明好好學之後,便擺起了拳架打將起來。
原來大家只是看個熱鬧,但慢慢卻被那悠然的打拳小哥所吸引,甚至下意識地隨之輕動手腳。
在旁觀之人看來,拳法相當的樸素,卻讓人感覺很舒服,沒有什麼大開大合的招式,更不講究什麼威猛霸道,只有安靜與祥和。
這拳雖然含蓄內斂,步伐緩慢,甚至讓人有些捉急,卻好似暗合萬物負陰抱陽之理,顯得急緩相合,剛柔並濟,將人體的形、身,意、氣圓融一體,合乎自然。每一招每一式都能感覺到一種恍惚的“氣”在身間流動,猶如一股暖流。
本來只有一人動,可慢慢地,周圍的人都開始動起來。雖然他們打出來的架勢有些不倫不類,卻又十分的認真。認真到林抒走過來為他們指正招式的時候,都未曾發覺。
他不斷對學拳的人們進行細心指點,有哪些動作太過用力了,或者有哪些手法沒有到位,腰背該如何彎與直,都會幫忙糾正。
當然,林抒最主要的還是帶身邊的必明。
“看懂了嗎?”
必明害羞地撓了撓頭,說道:
“還沒······”
“那隨我再打一次,這一次慢些來。”
林抒站在了必明身邊,抬起雙手,再次引領着大家悠悠地打起拳來。
其他人雖然沒有感覺到這拳架的厲害,卻也喜歡上了這種感覺,更何況既然說是強身健體,打了也是無害。反正本來也沒有打出一個武林大俠的想法,總不可能學個拳架就成為江湖遊俠吧。
唯一有點感覺的自然是跟在林抒身邊的必明,他雖然並無法精確意識到自己發生了什麼變化,可若是江湖宗師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林抒的帶領下,一縷拳意在他的指尖醞釀,隨後包裹整個拳頭,經過雙手,遊走全身經脈。
這到底有何價值現在自然無人知曉,林抒也不知道,教必明練拳本心也只是教以修身養性,又不是想要逞凶鬥毆。這拳重養性,即使攻敵,也以弱勝之,應該也無缺漏。
慢慢地,打了一遍又一遍,領拳之人由林抒變成了必明,林抒自己則坐在了旁邊的青石上,感受着寺內涼爽的風。
那風拂過旗幡,吹過四野,落入人間。
這一處小坪開始聚集越來越多的人,外來香客,男女老少,本來燒香拜佛,有些也不過湊着熱鬧,但大多數最後也不同程度地也打起了拳。只不過真正的領拳之人已經離去,回到了禪房,深藏功與名。
只是,此刻他突然想到一件事,那就是他在佛門的地方教人打道家的拳,會不會有些冒犯?隨後點燃了一根檀香,插入了觀音畫像前的香爐中。
“菩薩請勿怪。”
左右無事,將看過的史書整理一番,打算還給了凡,又想起了凡聽了神秀大師的佛偈,莫名其妙閉了關,只好自己去還書。不過在此之前,先去飯堂吃完齋飯。
林抒自然不知道,小坪上打拳的人越來越多。雖然香客並非人人走這一條道,但後面還是引起了寺內的注意,甚至打斷了本來在舉行的小禪會。
從寺內論經處出來的監寺並沒有直接驅散人群,看了一圈后,找來了幾個弟子問明了情況。
隨後,他讓必明帶學拳的各位去前門大坪練拳,提醒他注意時間后也就沒有多干預了。
他雖然沒有了解全貌,但幾十載的經驗還是讓他看出來了這拳架的益處,更何況此刻寺內還有請來的幾位外寺高僧在談經說法,舉辦小禪會,怠慢不得。
這小禪會在半禪寺由來已久,多是請幾位有道高僧共聚佛堂后的蓮池旁探討佛經,又是甚至會請幾位道門高真過來談論妙道。雖說大概率會爭上一爭,但道理越辯越明,自然是無妨的。
只不過,剛才由於突然的一陣風起,寺內的一桿旗幡突然飄蕩,引起了幾位高僧的爭論。
有人講是“風動”,有人講是“幡動”,也有人講“風動幡也動”,吵個不停。作為主持者,雖然也說不出什麼一錘定音的東西,但至少得維持住爭論的風向。
畢竟幾位高僧雖然佛法高深,但有人性子卻還是比較急。
要是哪位說出一句——“今日為護法衛道,老衲非拆了你這把老骨頭不可!”
佛祖可以做獅子吼,可在這半禪寺內,還是不吼出來的好。
不過,當監寺回蓮池的時候,發現了一位捧着幾本書,吃着一個餅的年輕人,他還向自己問詢着還書的地方。
監寺告知,年輕人道謝,再見幾位高僧的時候,卻發現寂靜一片。
“各位前輩,這是?”
一陣沉默后,還是自家的方丈說出了緣由。
“剛才不遠處林間傳來一聲‘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吾等大為所動,故而心靜,口靜。”
監寺也感覺到了這話中的禪機妙趣,只是不知道是何人有如此悟性。可惜各位高僧並沒有找到那個人,也沒有看見那個人的身影。
至於此刻還完書,走回房間的林抒,除了感嘆飯堂的手藝不錯之外,就是自己解釋着無聊哼哼出來的佛門公案。
“風自然在動,幡也在動,風吹幡動,幡隨風動。可是若要探尋道理,就不能只看現象了。所謂心動,不只是頓悟,更是用心去發現其後的內涵與真諦。”
吃完最後一口餅,發覺自己應當想想修行的事情了。
此時,隨着前門大坪必明停下拳架,寺內了凡的禪院傳來木魚聲陣陣,佛堂后蓮花朵朵搖曳,林抒突然心中一動,左手指尖向飄蕩在空中的光點輕輕一點,那代表着靈氣的光點被吸納進入體內,匯入他的四肢百骸。
納靈入體,踏入鍊氣期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