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團圓 2

第8章 團圓 2

團圓二

土磚窯推倒以後,就“立冬”了。

我們趁着假期有幸“參與”了小爺家新屋的打地基,就和那年在我們家一樣。高聳的土磚窯雖然沒有了,但是這片平靜土地上面一下子又熱鬧了起來。

因為婆婆住的老房子眼看着也岌岌可危了,所以不得不拆除。好像一切新的東西總會變舊,一切舊的東西總會被新的繼續替代。

婆婆的老屋拆掉的時候,我們也跑過來了,爸爸和三爺小爺半天就在老屋側邊給婆婆蓋了一間小磚塊屋,旁邊還隔間了一個小廚房,至此婆婆和眾多農村的婆婆有了相同的宿命-住進小屋。這一住,後半生就住了將近二十年!

不過也是婆婆自己要求的,她覺得左右是自己一個人,不要那麼大的房間,多餘的磚頭都給老么去打地基,能節約一點是一點。我想左右也不是一個人,其實應該是一個人還帶着那隻彼此相依為命的小貓兒。自從弟弟的狗--花豹死後,小貓也沒有更多的夥伴了,據婆婆說花豹死的那天,小貓咪飯都沒有吃下多少。大概也在為自己的夥伴送行吧。

婆婆帶着小貓住進小屋,就沒有堂屋了,但是婆婆依然是滿心歡喜的。總是安慰著兒子們自己一個人能住多大的房間呢,半身已經入土的人了,賺再多的錢也不過是一日三餐,住再大的屋也需要三尺地安睡。面對婆婆這樣的堅決,兒子們不再多說,此次也算是解決了她最後的一件心頭大事。

本來爸爸想讓婆婆來我們家住廚房的隔間,婆婆說,一個人自在一些,而且就想在原來的地基上,多少年了,她也早習慣了老屋周圍的一切。

建完了婆婆的小屋,大家幫忙搬進去婆婆的東西和那張爹爹留下來的床,其他的也沒捨得丟,都一一當寶貝一樣藏進了床底。

婆婆很勤快,等老屋拆毀完了,婆婆幫忙做完工地的飯,回來打掃了兩天,把空空的房子用竹篙圈了一個小院子,院子裏面種起了大冬瓜、大南瓜、土豆、卷心白菜,臘菜苔等等,往後數年時不時我們家餐桌上就會出現婆婆親手種的菜。

婆婆還在廚房邊搭起來一個小雞棚,每年春天都餵養不少小雞娃,每年冬天我們回家碗裏新鮮的雞湯都像是婆婆一年的企盼。

除此之外,婆婆在房間的門口也用竹篙圍了一個開口的院子,裏面打掃的乾乾淨淨,不知道她從哪裏搬來的幾塊大石頭,其中有一塊成為了我成年後每一年回家的專屬寶座。

再說小爺那邊,因為距離我家不遠,我們也時常去見證樓房的進度。這次的建房,可以用兵貴神速來形容,大姑爺、二姑爺、我爸爸、三爺、小爺五個泥瓦匠大工齊齊上陣,加上大伯這個木匠的幫忙,基本自給自足,地基完工後不到半個月便完成了第一層。

那天我們從我爸那裏走後門偷偷要來的紙包的冰糖,含在嘴裏格外的甜都捨不得咬破,嘴裏含着糖我們去搶從樓上灑下來的冰糖,搶到了冰糖就是搶到服氣,雖然人人都搶的到。

沒有過去多久,天氣漸漸變得冷了起來,大概是在節氣“小雪”前後,小爺家的新房火熱的落成了。“大雪”以後新屋的牆麵粉刷也極速的完成了,就這樣一個嶄新的氣派的新婚新屋,搖身一變替代了我們的土磚窯!

想一想十年之前的分家,弟兄們為了新屋和老屋抓鬮,我爸爸考慮弟弟們的結婚和我媽媽的“吵架”。如今早已經時過境遷,短短的十年,曾經的那個新屋業已變成了老屋,

早已經不是如今二層小樓房結婚的標配了。

我是第一個和小爺住新屋的人,還好我並沒有撒尿把他帶去漢口。我們村哪個小娃要是晚上撒尿,就會嘲笑他說:是不是昨天又順水免費下了一趟漢口。

我們村還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新婚的房間在接到新娘入住前幾晚,最好是有個男娃一起住,寓意着新房裏能生兒子,何況是我這個還在上學的學生娃。

建好了新房也讓小爺和全家得積蓄去了一大半,但是准么媽的家人看到小樓房非常高興,也許感動於家裏的誠意和決心,並沒有要求多少彩禮,體諒大人的不易也減輕娃兒們的負擔。對於男方家裏,舊年裏能娶到新人是最好的,這樣全家就能一起整整齊齊的過年了。所以大傢伙一商量,早不了幾天,過年也熱鬧。小爺和么媽也順利的訂好了成親的日子--臘月二十八!

不到臘月二十六,全家就開始動員了起來。小姑姑和小姑爺帶着女兒也早早的放假了回來幫忙,雖然自己是最小的,但是小姑姑對於小哥結婚卻十分上心,好像自己是三姐一樣的交代這交代那。我的大姑姑、二姑姑反而落個清閑,其實兩個姑姑的清閑今年還不止於此。

我們家裏已經有多年不像今天這麼熱鬧,如今是雙喜臨門-建新房迎新人。

小爺的新屋前搭起來紅色油布篷,開闊的前院,擺放着十幾套的八仙桌和長條凳。婆婆說,爹爹要是能看到這一天不知道會有多高興。

只不過短短几年的光景,兩個吹嗩吶的老師傅也早已經不幹這活兒了,因為農村了現在最流行的還是熱熱鬧鬧大場面的鄉村樂隊。大伯和爸爸提前已經預約了樂隊,到了臘月二十七,他們就早早的來搭起了小舞台。

只是婆婆對我爸說:“老二啊,你老頭喜歡聽嗩吶,要不你去接一下,看他的兩個老朋友來不來熱鬧一下。”

爸爸說:“現在不流行這個了,不知道他們還吹不吹呢。”

婆婆說:“就是箇舊樣,你去問一問,如果還吹,請過來我們聽一下,也讓你老頭也聽下!”

爸爸領命去請兩個老先生,滿頭銀髮的兩個老先生說,“感謝你們還記得我們啊。現在我們也是後繼無人,慢慢的“喇叭”就被大家遺忘了。”

爸爸說:“去熱鬧熱鬧嘛!”

他們還是給了面子,答應了過去,對着我爸爸說:“二十八當日啊,老二,我們當日去吹半天,再就封箱不吹了。現在老了,體力也跟不上了。”

爸爸說:“好好好,感謝恁二老,二十七也去吃酒,我來接你們。二十八再勞煩恁們辛苦一下。”

臘月二十七的下午,熱熱鬧鬧的樂隊歌舞聲,震的這個村都充滿了歡樂的氛圍,加上又是臘月過年。大家無不喜氣洋洋滿面春風。各家的親戚、村裏的族人、兩個吹嗩吶的老師傅、特別是今年洪水因為救了兩個娃結下的乾親家全家人也都紛紛到了送來恭賀,婆婆的七個子女、三個媳婦、三個姑爺也都集齊了,大家團團的圍坐在一起,等待着晚間的流水酒席,現在就等明天小媳婦過門一切就圓滿了。

我們興高采烈地看着樂隊上面的演員載歌載舞,一曲《好日子》、一曲《大花轎》、一曲《好運來》此起彼伏,小品相聲演員畫著丑角的大紅臉村婦的裝扮,背着一個布娃娃表演着“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身後還背着一個胖娃娃呀,咿呀伊爾呦”的《回娘家》輪番好戲在夜幕中不斷上演。舞台底下,新屋門前,大家一開始笑的前仰后翻,而後無不屏息凝神又拍手稱快,我們幾個也都笑的合不攏嘴不願意回見睡覺。

只是婆婆默默的回到家,在自己床邊的小櫃枱上,用火柴點燃了兩隻蠟燭,接着點了三支香,含着滿臉高興的淚,繼而用手抹了去,坐在床邊似乎在跟爹爹訴說著今天熱熱鬧鬧的場面。

彷佛耳邊還有爹爹當年的聲音:“好事,不哭啊!”

臘月二十八,吹嗩吶的兩個師傅被我爸也早早的請了過來,儘管這兩年請嗩吶的人家並不多了,兩支嗩吶上面看着的確有些老舊,但是兩個老師傅舉起手上的嗩吶在晨曦中依然是一塵不染光澤飽滿。可見兩個老人,時時不敢忘記這門師傅傳下來手藝。

除了心裏有些可惜,隨着時代不同,品味不同,需求也不同,於是聽眾也就變少了,時光在悠長的嗩吶聲中消逝,他們也就慢慢看開了。既然前人後人都指望不上了,只能他們自己時常拿出來吹奏幾曲獻給這片空曠的土地。

今天又是一張學生桌,兩張大紅紙鋪滿,兩個老師傅挨着坐好,婆婆拿了兩個小紅包,走了過來問候了兩個老師傅。

兩個老師傅放下嗩吶,雙手拱起跟我婆婆說:“恭賀恭賀啊!恭賀恁小兒子今天新婚大喜啊!真是雙喜臨門!”

婆婆笑着說:“感謝,感謝!感謝恁二老賞臉來,是我求着老二請你們來的,勞煩兩位啊。”

其中右邊的老師傅說:“哎呀,別這麼說,這是我們的榮幸啊。現在都不興這個了,-虧的恁還能記得我們兩位老骨頭。”

婆婆說:“莫要這麼說啊,身體健健康康才是好吶。你們忙着,一會多喝兩杯。”於是婆婆不再打擾他們就走了。

婆婆過來和大姑姑、二姑姑、小姑姑坐在一個桌子上聊着家裏的小傢伙們,似有說不完的話,她們圍坐在一起,今天倒不用幫忙了,真正的成了家裏的客。

因為隨着村裡廚師行業在這一兩年興起,大師傅和村裡幾個巧手的婦人一起組成了專業的班子,所以這附近的幾個村都是排着隊請他們燒“長火”。“長火”就是酒席,長長的火寓意着生生不息、長長久久、紅紅火火,這是我們十里八鄉的叫法,所以吃酒席也就叫:吃長火。大師傅的琢磨結合了村裏的習俗口味和流傳下來的做法,慢慢的逐漸形成了我們村地道的招牌十二碗流水席。

有了專業的長火的團隊,今天這麼多勤勞的婦人們又落了個清閑。按照以往都是大姑姑二姑姑上手幫忙,今天清閑一陣也好,忙碌了一年有人伺候這麼幾頓,也算是享了時代的福。

早上的便飯簡單的吃罷,就要出門去迎親了,所以趁着早上樂隊的眾人和族人親戚們坐在席間等着便飯上桌的時候,兩個老師傅舉起手裏的嗩吶,大概這也是他們最後一次登台吹奏了。

屋裏屋外一片嶄新的氣派,只是這嗩吶一響起,時光彷彿一下子回到了許多年前。

伴隨着一架上菜的鞭炮聲音響起!只聽得鞭炮聲中夾雜着那熟悉的一曲《百鳥朝鳳》、一曲《花好月圓》、一曲《鳳求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父輩的時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父輩的時代
上一章下一章

第8章 團圓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