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到在恕

人際交往到在恕

孔子最早提出了“忽”的思想。《論語》記載:子貢曾問孔子:“有一個可以終生不渝地履行的字嗎?”孔子回答說,“那就是‘忽’字吧!自己所不喜歡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別人的身上。”(原話:“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其後的大儒們對此都做了繼承性的發揮,如孟子認為人只要堅持據“恕”而行,就接近“仁”的境界了;朱嘉則認為“如就是推己及人。

於是,“恕”字,在傳統意識中已成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係的原則之一。正是在這種思想背景下,洪應明繼續論述了“恕“的具體應用。《菜根譚》論及“恕”的幾段話語,指出了在待人接物時應持推己及人的態度。

按照“恕”的原則,他主張自己應節制情慾,不應自己寬恕自己的過錯與失誤;但對於別人的合理情慾,則應以順應和引導的方法來子以寬恕諒解。即使是在家庭內部,也唯有執行了“恕”的原則,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才可以和睦融洽。他使用疑問的語氣,反對了當時流行的意識:執行貫徹“恕”的原則,僅是為了求得自己的舒適順暢。

一個“恕”字,強調的是對別人尊重,並表現為設身處地地為別人着想,所以,至今它還有着非常重要的倫理價值和生命力。通常情況下,在特定的時空環境中,每個人的社會角色都是相對明確的,如在商店內,一個人在購物,那他就是顧客,另一個人在接待顧客,那她就是售貨員,此時顧客與售貨員之間能否互相尊重,能否設身處地為別人着想,將決定着購買過程能否完成和購買數額的大小,特別是在售貨員的一方,如果她能體察顧客的喜好需求,待客熱情周到,無疑會有助於商店的盈利。反之,就會給商店的信譽帶來損害,招致門庭冷落鞍馬稀的局面。所以,一些深受傳統儒家思想熏陶的近代民族企業家,都注意到了“恕”的應用。如宋裴卿開辦的天津東亞公司,就高懸着用大字寫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願人怎樣待你,你就先怎樣待人”的訓條,以此來要求公司的各級人員要和顏悅色地對待顧客,不能貪一時的營業額而不負責任地將偽劣產品推銷給顧....有如此,才能增進供需雙方的感情,使公司迎來-批又-批的回頭客。這反映了公司管理者的管理有方。

實際上,經商者與顧客交際應酬須講究“恕”的原則,只是其中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論是在家庭、單位或是多種其他場合中,“恕”的原則都是我們所應堅持奉行的,它使我們能以自己之心去體悟別人的合理要求,不逆悖別人的合理情意,節制自己,不執着於自己的意願與利益,學會並更好地為別人看想,君子的處世風度也因此而得以成立。在此基礎上,才可使人人都能生活在以和為貴的社區中,這就是一個“恕”字給人們留下的最現實的啟迪。

還需要我們注意的是,類似“恕”的原則與意識,並不僅僅是中國或東方文化所特有的。如作為西方文化源頭之一的《聖經)就有言:“你們願意別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別人。”現代物理學巨匠愛因斯坦則說:“對於我來說,生命的意義在於設身處地替人者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

天下的道理是相通的,東西方文化對此的認識,真可謂不謀而合。難怪今天的老外們還稱讚孔夫子把如此有價值的思想,全濃縮在一個“恕”字之中。如果記住一個“恕”字,履行一個“恕”字,就會終生受用不盡一不管你是在此時或彼時,身處何方和什麼人打交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隔壁班花暗戀我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隔壁班花暗戀我
上一章下一章

人際交往到在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