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太虛幻境
我們家鄉建房子,都很講究依山傍水,特別是風水一定要好——有人說,風水的好壞直接影響一個家族的興衰。可是我們家後面的“背山”很特別,就像一把椅子獨自端坐當空,又像一尊特大的天然的笑面彌勒佛。在幾十上百年前,山頂上是一座氣勢恢宏的寺廟。有風水先生對爸爸說,生不坐廟前,死不坐廟后還是換一個地方的好。可是爸爸偏偏不信邪,在五姐出生那年從老屋搬到這座奇特的山腳下。爸爸後來對我們說,院子下面就是一塊三四畝的大田,方便種莊稼。
聽姐姐們說,以前她們到山頂放牛,就在雜草叢生的寺廟遺迹那兒,還隱隱約約的聽到有人誦經,有敲鑼打鼓的敲擊法器的聲音,傳的很玄乎。我也經常去,除了頭皮發麻外,並沒有聽到誦經的,也沒有其他的蛇蟲螞蟻,靜悄悄的靜的出奇。
我一個人在山間放牛,迷迷糊糊的睡著了。
我似乎做夢,又覺得非常真實。一種非常熟悉的氣息,一個十分陌生的金碧輝煌的無限空間,展現在我的面前。奇怪的是沒有一個人,我感覺輕飄飄的不明所以,直到五色祥雲湧現,霞光普照虛空。“你來啦!”一個震耳欲聾的聲音從四面八方響起,不過我聽到后無比的喜悅,心裏一陣清涼,漸漸地就鎮定下來。
“請問,您是誰呀?”我滿腹疑問的拱手問道。我知道這個人肯定不簡單,很客氣。
“我是誰?誰是我?我就是我,你還是你。不過你終究還是來啦。”那個聲音很柔和的緩緩說道。
我不置可否,並沒有多說,仔細的打量。看那人,怎麼和菩薩那麼相像?可是又不同,頭頂放百千光明,現無量佛菩薩的影像,比電影還真實。“你的母親有大難,你也步步荊棘,三年後你將有口難言,有病難醫。還有你的母親,因為一心念佛的緣故,本來是長壽的命運,奈何你的父親信邪,你的家中不和,拖累了你母親。你母親壽元已不足十年,你好自為之吧。”那位金光閃閃的“神仙”說道,我嚇得驚出一身冷汗,一個激靈就醒來。原來是南柯一夢,可是我覺得沒那麼簡單,因為我放牛的地方距離那寺廟的廢墟遺迹太近了。我恍然大悟,原來那長相如同觀世音菩薩的竟然是已經成佛的佛陀,不只是那位佛祖憐憫我的苦楚,在此點化愚昧無知的我。可是佛陀的言語實在很讓人坐卧不安,我到底該怎麼辦呢?
我百思不得其解,可是幻境早已蕩然無存。
我應該多讀幾本書,尤其是中醫方面的書。讓母親多調理身體,讓母親休息休息。那不過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夢,可是我絕不敢等閑視之。從小我就靈覺異於常人,非常準確的預測了很多的意外而且最終逢凶化吉。可是這回知道了真相竟然無計可施!我一個人牽着牛兒,慢悠悠的回到家中,失魂落魄一樣。
還是給大家講解一下“太虛幻境”吧,本書不是玄幻小說,我已經多次提及。不過這一章很重要,直接關係到中學最後一年的“大道無極”,也就是本書要追求的一個終極目標。同時也是我孜孜不倦的尋求的“道”。
“太虛”是道貌。老子《道德經》認為,道大而虛靜。所以,這裏的“太虛”實際上就是指老子、莊子所說的“道”。
《道德經》又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家認為,世界的本源是道。因此,“太虛幻境”之意即謂世間萬物(包括人)皆由太虛之處幻化而來。曹雪芹特地在《紅樓夢》開篇中寫寶玉與黛玉的“木石前盟”,其意在於用小說的形象來回答“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要到哪裏去?”三個終極的人生追問。
既然道是世界的本源,人當然也是從道的大而虛靜之處來。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人身體的各大系統(如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等)是由器官組成的,器官是由組織組成的,而組織又是由細胞組成的。然而,細胞也並不是人體的最小單位。細胞又可被分解為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若繼續追問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又是由什麼構成的?如此層層無盡的追問,那麼最後必然會被分解到分子、原子、離子等等微粒上來。現代科學家對物質組成的探索從分子、原子、電子、質子、夸克到達了中微子。然而中微子還不是最微小的物質,中微子還可以被無限地分解下去,一直被分解到中國哲學家描述的無極(道)的微妙世界。事實上也是能量的性質,無形無態,卻又構成世界。當然,任何一層面上的物質都具有其構成的依據——理。這理我們無法解釋,老子也無法說出,是以老子說吾不知其名,故強字之曰道。很多東西從宏觀上看與微觀上看並不一致,如道可道非常道道,霍金髮現當物體超過某一臨界點時,那他是我們平常的理是無法解釋的。是以虛無定態。
人生的真諦
人的身和心都是從那個遙遠而微妙的世界裏來的。人的身只有通過死亡才能回到那個世界,而人的心卻可以通過道德的自我實現回到原本的那個世界。所以,人生的真諦是以生求存!這個人生的真相有幾個人能知道?又有幾個人能證得?世間凡夫以身為“我”,智者以心為“我”,卻不知“道”才是真正的我(本我)。面對世人這樣的迷失,曹雪芹點撥道:“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各位看官,我母親的的確確是用心在念佛,用行動詮釋真愛,包容又謙遜,和藹而慈祥。不像我爸爸那樣,口念心不念,有事才相擾。閑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而且會以命令的口吻祈請滿天神佛懲奸除惡,以毋庸置疑的態度強行將佛菩薩的形象請出家門,這些都是在我從童年過度到少年的時期發生的。這也是後來我和爸爸走上對立的根本原因。迷而不覺是凡夫,覺而不迷是聖賢。爸爸已經偏離了當初學佛的初衷,不再是合格的佛弟子,我也開始對自己的信仰產生了動搖,一切跡象都表明:我的日子會越來越不好過的。我到底是造了什麼孽?我就永無出頭之日嗎?
------題外話------
更正:《七子之歌》應該是第三十四章,打字輸入有誤。請各路大神多多包涵
本書由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