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中期之,趙翼

清朝中期之,趙翼

書接上回。繼續做夢。

今天請到的嘉賓,依然是秦漢時期天下第一謀士,張良先生。

我說,我一直有個疑惑,每個朝代都有史官,多負責前朝歷史的編著,那為什麼不直接書寫當朝史呢?更真實。

他說,當朝也在記錄,例如皇帝起居注,詳細記載當朝皇帝的日常生活言行。但是呢,歷史總會被后朝“編修”,這點是不以當朝意志為轉移的。意大利歷史學家克羅齊有個著名論斷:“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即人們研究和撰寫歷史總是從現實處境出發,為當前社會服務。我國曆來有“易代修史、盛世修書”的傳統。后朝為什麼熱衷於修前朝史呢?一是總結歷史,吸取經驗教訓,二是需要用史實證明,改朝換代是光明取代了黑暗,是拯救人民於水火,是歷史的進步。

我問,起居注會不會記錄性生活?

他說,肯定會。萬曆皇帝在“國本之爭”時,不是想賴賬嘛,不認宮女生下的朱常洛,太后就拿出了起居注,上面清楚記錄著萬曆什麼時間、什麼地點、臨幸了什麼人。

我說,你一說盛世修書,我就想起judy搞的那套《永樂大典》,還被載入健力士世界紀錄: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他問,judy?

我說,網友給朱棣起的英文名,類似的還有漢文帝wendy、漢武帝woody、朱熹juicy。

他說,朱棣搞的《永樂大典》沒有乾隆搞的《四庫全書》大,《永樂大典》不到4億字,而《四庫全書》有8億字。

我問,《四庫全書》怎麼沒獲得健力士世界紀錄?

他說,也獲獎了,獲的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叢書。《永樂大典》是類書,即搜尋引擎,想找什麼知識,直接輸入就可以出來結果;《四庫全書》則是叢書,是教材集合。

我問,哪套更有學術高度?

他說,《永樂大典》。

我問,為什麼?

他說,第一、用途不同。《永樂大典》是資料庫,《四庫全書》是洗腦工具。第二、政審標準不同。朱棣彷彿是成熟穩健的大叔,閾值很高,沒啥雷區,除了靖難,基本什麼都能談。而乾隆呢?有點類似青春期的少女,閾值低、雷區多、玻璃心,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把很多經典都改的面目全非。有人甚至說乾隆修《四庫全書》在歷史上是可以類比秦始皇焚書坑儒級別的學術災難。

我問,這類書,都是怎麼修正的?

他說,第一、搜集全國民間藏書。第二、對藏書進行分級處理。《永樂大典》更多是對學術價值進行分級,一旦採用就最大化的尊重原著。而《四庫全書》呢,在學術價值分級的前提下,還進行政審分級。

我問,政審分幾個級別?

他說,類似今天的網絡平台:回答建議修改、該回答已刪除、該人已被封號、拘留15天。

我說,等於對學術著作進行了一次集體脫敏,不合格的全燒了,合格的編進《四庫全書》。

他說,基本就這麼個意思。舉個例子,岳飛宋版《滿江紅》原句是“壯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到《四庫全書》變成了“壯士飢餐飛食肉,笑談欲灑盈腔血”。因為匈奴在清朝是禁詞。

我說,我突然理順了,岳飛是抗金英雄,金是清的先人。

他說,對的。

我說,搞歷史研究的,若是以《四庫全書》為史學依據,不是掉坑裏了嗎?

他說,研究歷史的學者都遵循一個原則:只要能找到原來的版本,就盡量避免選用《四庫全書》本。尤其是一些特殊朝代,例如南北朝、元朝,有些人名與地名都被大量的篡改過。

我問,原版《四庫全書》現收藏在哪?

他說,台灣有,甘肅有,浙江有,不過最經典的部分在國家圖書館,是國圖四大鎮館之寶之一。另外三寶是《敦煌遺書》《趙城金藏》《永樂大典》。

我問,什麼書會在《四庫全書》的c位?

他說,經史子集,排c位的自然是經,如《周易》《論語》。

我問,古代作家有沒有鄙視鏈?

他說,有。第一梯隊是經學家,如鄭玄、孔穎達、陸德明;第二梯隊是史學家,如司馬遷、司馬光、李燾;第三梯隊是文學家,如馮夢龍、凌濛初、蒲松齡。乾隆時期,有個大學問家叫趙翼,他在《廿二史札記》中坦承,自己寫不了經學高論,所以只能去考據歷史,若是歷史也寫不好?那隻能寫小說了。

我說,那大作家曹雪芹也屬於被鄙視系列。曹雪芹是滿人還是漢人?

他說,曹雪芹祖上是漢人,後來先成了旗人又成了滿人,到了曹雪芹這一代,曹家已經在滿族地區生活了一百多年,算比較純粹的滿人了。《紅樓夢》是典型的滿漢交融,到處都有帶有滿族元素的俗語、禮俗、服飾、祭祀等生活元素,尤其是代表滿族精神文化的薩滿信仰。

我說,你一說滿漢交融,我立刻想到了滿漢全席,“滿漢”也是滿族與漢族的意思?

他說,對的!

我說,曹雪芹,一個滿人能寫文言文,不得了。

他說,曹雪芹寫的已經是半白話文了。白話文的普及與蠻夷入關有直接關係。元朝是蒙古人統治中國,蒙古人推動了普及白話文的進程,中國開始興起白話文小說,《三國演義》《西遊記》應運而生。滿清入關后,滿族人也不喜歡文言文,中國的文字進一步白話化。民國的白話文運動則掀起了用白話推翻文言的高峰,新中國成立以後,語言和文字全部被今天的白話文系統取代。

我說,我去北京玩耍時,找了個衚衕串子做嚮導,他給我解釋了兩個名詞,一是衚衕,二是享清福,都與清軍入關有關係。

他說,衚衕這個不是,它是蒙語諧音,所以衚衕這個詞應該是從元朝開始的。享清福的確與清軍入關有關係,意思是八旗子弟可以什麼都不用干,國家養着,但是,也不是白吃白喝,若有戰,八旗子弟必須首當其衝。

我問,養這麼多達官貴人,為什麼清朝沒有親王叛亂?

他說,清朝不僅沒有親王叛亂,還沒有太監干政。一個朝代最容易吸取的教訓是上一朝代剛剛犯過的。宋朝看到五代十國崇尚武力、輕視文人,導致政權更迭頻繁,於是採取了重文抑武的戰略。明朝有什麼問題?藩王威脅中央、太監一手遮天,因此清朝着重在這兩方面進行矯正。清朝的貴族雖然也是世襲的,但是一代代的降級,權限在不斷縮水。另外,皇室貴族都被圈在京城,若想出京必須申請報備。針對太監則有明文禁令,太監干政,殺無赦!

我問,清朝到乾隆,算不算到了拋物線的最高點?

他說,差不多。除去清初政權未穩的時期,清朝正經統治了250年,這期間慈禧把持了50年。就是說,我們所說的大清,五分之一的時間,在末路里掙扎。你知道鴉片戰爭離乾隆多遠嗎?他死後40年,鴉片戰爭就爆發了,清朝正式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我說,一說乾隆,我就想起那句“皇上,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

他說,《還珠格格》把乾隆娛樂化了。

我說,乾隆若活在今天,肯定是個美食博主。天南海北,只要去旅遊景點,若是一個小吃沒能與乾隆掛上鉤,說明不正宗、不地道、不悠久。我們臨沂有個名吃叫糝,名字怎麼來的?據說乾隆一嘗,感覺從來沒喝過如此可口的粥,趕緊問了一句:這是啥?官員沒聽清楚,也隨聲問:啥?乾隆聽成了“sá”,於是一傳十,十傳百,這種肉粥的名字就這樣叫開了,有的店招牌上還寫着:乾隆爺愛喝的粥。他說,乾隆時期要評選美食家,他不如“性靈派三大家”之一的袁枚。袁枚不僅是大詩人、大散文家,還有中國古代“食聖”之譽。人家不僅僅喜歡吃,還喜歡研究食材和烹飪,他寫的《隨園食單》一書,在烹飪領域的地位堪比《本草綱目》之於中醫,代表了中國傳統食學發展的最高水準,是中國飲食文化史上的重要著作。

我問,乾隆下一次江南要多久?

他說,那時的車馬很慢,這麼溜達一圈,怎麼也要小半年。

我問,他下了幾次江南?

他說,康熙和乾隆都下過6次,雍正下過0次。

我說,看來雍正是個宅男。

他說,這樣的奢侈游耗資巨大,康熙留給雍正的錢不允許他隨意豪華出遊,而且雍正屁股坐得不夠穩,不敢出去玩耍。康熙首次南巡是在康熙二十三年,乾隆首次南下是在乾隆十六年,政權都經過了多年的沉澱,局面已經穩定了。而雍正一共在位才13年。

我問,雍正天天忙啥?

他說,搞錢。康熙被吹捧成千古一帝,成績看起來也可以:平三藩、退沙俄、收台灣、征噶爾丹。可實際上,康熙開支非常大,收入卻不多,雍正上位時,國庫里只有八百萬兩銀子,遇到災年連賑災銀都拿不出來。

我說,原來台灣是康熙收復的。

他說,收復失地、開拓疆域都屬於最耀眼的政績光環。

我問,雍正怎麼搞錢?

他說,稅賦改革。給窮人減負,給富人加稅。例如攤丁入畝,變人頭稅為土地稅。你窮的連土地都沒有,你不需要繳稅,那放開生吧,於是人口直接翻倍。過去公糧是按比例多收一些的,用於平衡運輸損耗,雍正又提出“火耗歸公”,意思是公攤是國家的,老百姓不需要為此買單。怎麼給富人加稅呢?一是你土地多,你多交稅。二是官紳一體納糧,過去貴族階層可以免稅,現在,對不起,一視同仁。三是鐵腕反腐,說抄家就抄家。

我說,我隱約覺得,整個清朝財政都不寬裕。

他說,是的。一是過於追求聖主仁政,人增稅不增。二是稅種沒有與時俱進。除了傳統的農業稅之外,只徵收銅鐵鹽等專營稅,沒有重點開發商業稅、關稅。後面的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都是鑽了財政空虛的空子。

我問,雍正打仗水平如何?

他說,雍正不怎麼懂軍事,對外戰爭輸多贏少,還差點被準噶爾反推。他爹,剛才講了,開疆拓土。他兒,更勁爆,直接把新疆拿下了。自己呢?啥也沒收復。

我問,新疆是乾隆拿下的?

他說,是的,新疆這個名也是乾隆給起的,意為“故土新歸”。你知道乾隆收復新疆意味着什麼嗎?第一、國土面積為歷朝最大,甚至比今天還大。第二、實現了各民族大統一。

我問,元朝不是更大嗎?

他說,你說的是橫跨歐亞大陸的元朝地圖,那地圖是人家蒙古帝國的,歸屬元朝控制的區域並不大,另外元朝也沒拿下過新疆區域。乾隆晚年自稱“十全老人”,是對自己一生武功的總結。其實單憑收復新疆這一件武功,他青史留名的地位就不次於秦皇漢武了。

我問,在此之前,新疆丟失了多少年?

他說,近千年,安史之亂后就斷了聯繫。

我問,拿下新疆的關鍵是什麼?

他說,第一、決心。康熙有,雍正也有,乾隆還有,三人在位期間都曾出兵準噶爾。第二、時機。草原政治不穩定,恰逢準噶爾老大死去,準噶爾陷入內亂。第三、單挑。當時世界上正在爆發第零次世界大戰,準噶爾的保護傘俄國無暇東顧。總結起來,就是天時地利人和。

我問,當時跟俄國關係如何?

他說,還不錯。當時俄國當權的是攝政女王蘇菲婭,趙翼在《檐曝雜記》裏描寫了一段美男計:“康熙中,聖祖嘗遣侍衛托碩至彼定邊界事。托碩美鬚眉,為女主所寵,凡三年始得歸。所定十八條,皆從枕席上訂盟,至今猶遵守不變。聞近日亦易男主矣。”

我說,不會是韋小寶的人物原型吧?

他說,大概率是。這段經歷簡單概括就是中國美男在俄國的宮廷艷遇記。

我問,誰是清朝第一詩人?

他說,乾隆本隆。乾隆一生作詩43630首,是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寫詩最多的人。

我問,他的詩如何?

他說,很黃很暴力。例如《新娘》:樓下鑼鼓響叮咚,新娘羞坐花轎中。今日洞房花燭夜,玉簪剔破海棠紅。

我問,趙翼有什麼有名的詩沒?

他說,他專攻史學研究,寫詩屬於副業,耳熟能詳的就是那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還有一句不怎麼出名,但是很有意思: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

我問,我們評判歷史,會不會也如矮人看戲?

他說,大概率是!每個時代的決策者身邊都彙集了舉國之精英智囊團,你能看到的,他們也能看到,你看不到的,他們還能看到。那為什麼還做出了那麼“愚蠢”的決策?在當時的局勢下,這麼決策已經是權衡再三的最優選擇,但是這個“最優”放在數百年後來評判,就未必是“最優”了,因為我們看到了更多“更優秀”的解決方案。這就如同你抱怨自己臨退休才混到副科的父親為什麼不在上世紀90年代選擇下海,你也不理解為什麼縣城會把大城市淘汰的高污染企業招過來。

我問,趙翼是高考狀元嗎?

他說,理論上是。清朝跟明朝不同,清朝是全國統一卷,江浙地區憑藉富庶的經濟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自然就形成了狀元壟斷。趙翼參加高考時,已經很有名氣了,也考了第一,但乾隆的意思是江浙地區出了那麼多狀元,少一個也無所謂,大陝西還沒出過狀元呢,要不,就讓趙翼讓一下吧,大筆一揮,狀元變探花。

我問,乾隆時期,算不算文化獨裁?

他說,從文字獄來看,算!乾隆時期的文字獄發生了一百三十餘案,占清朝全部文字獄案件的七成,其中有47案的案犯被處以死刑。

我問,文字獄是防什麼?

他說,清朝前期的文字獄主攻士大夫階層。到了乾隆時,他跟士大夫關係不錯,尤其是編著《四庫全書》期間,相處很是融洽。乾隆就把槍口下移,瞄準了社會底層,要預防“妖言惑眾”。農民是沒腦子的,農民起義都是被什麼人煽動的?主要就是兩個群體,一是失意文人,二是民間宗教。

我說,這一點,我感觸特別深。互聯網時代,真正有危害的不是那些大作家,而是自媒體大v,他們具有超強的煽動力。我在這個領域待了十多年,總結的規律就是不管是誰,一旦擁有了一呼百應的號召力,不自覺的就想斷案。有個大v在接受採訪時坦承,自己每天有批閱奏章的感覺。所以,就形成了一種現象,不斷有人成長為頭部大v,然後開始議論時政,然後被封,然後又有新人成長起來,就這麼不斷的輪迴。

他說,文字獄的主要目的,不是想抓誰或弄死誰,而是想起到一個震懾作用,無論你是否讀書識字、家中藏書幾何,哪怕你是真心諫言,想要活下去,思想和文風也必須與社會走向保持一致。甚至,最好保持沉默。

我說,我們就是小老百姓,只談吃喝拉撒和風花雪月就好,不談國事。

他說,可以談,但不要亂談。

我問,乾隆年間也有農民起義?

他說,有,白蓮教農民起義。乾隆交班后最關注的就是白蓮教的動向,為了平定,嘉慶幾乎耗光了乾隆朝積累下來的所有積蓄。

我問,清朝怎麼做,可以跟上歐洲工業革命?

他說,你這個問題不就是著名的李約瑟之問嗎?李約瑟提出的問題是:為什麼現代科學技術沒有最先在中國誕生?

我問,為什麼?

他說,教科書上是這麼說的:社會分工是商品交換的重要前提,有了商品交換就有了市場經濟,市場經濟進而發展成規模經濟也就是國家現代化。而這一開始的社會分工在東方就沒有先決條件,可以說這是一個偽命題。

我問,有沒有破解的辦法?

他說,除非從順治開始,每一代皇帝都把孩子送到歐洲最好的大學念書,讓他們知道世界那麼大,值得去看看。但是,這個很難,因為他們一直覺得,北京是世界中心,擁有先進文明的人咋能去落後區域讀書呢?當年英國派出的馬戛爾尼使團訪問乾隆,也是一個清朝走向世界的機會,結果滿清文武毅然把人家當蠻夷對待。

我問,是因為馬戛爾尼拒絕三跪九叩之禮而鬧翻的嗎?

他說,這些只是小摩擦,真正的原因是誤判了世界,誤判了自己。一是觀念問題,沒認識到世界的變化之大,也沒認識到現代化對中國的挑戰如此之大。二是利益問題,現代化制度會衝擊皇家利益。

我問,其他皇帝呢?思想有沒有open一點?

他說,沒有,都沉浸在自己的浮華盛世中,大夢不醒。鴉片戰爭時期,林則徐認為英國的武器那麼好,我們應該向英國學習。但是道光皇帝給了一個批示:一派胡言。

我說,上學時,我一直疑惑為什麼1840年是近代史的開端,而不是1912年清帝退位。現在看來,是鴉片戰爭把大清的井蓋給掀開了,讓所有中國人看到外面的世界正在發生着什麼,才逐漸開始軍事、經濟、教育的現代化改造。馬戛爾尼的訪華禮物有什麼?沒打動乾隆嗎?

他說,槍,當時最先進的武器,可是清人不識貨。乾隆回贈的是各種如意。

我問,這次沒送鐘錶?

他說,當時清朝貴族對鐘錶已經很熟悉,也開始玩懷錶了,瑞士一些國際大品牌甚至會針對清朝王室開發琺琅彩系列。假如曹雪芹是京城王爺這個級別的,《紅樓夢》裏就會多出兩個道具,一是懷錶,二是玻璃鏡。

我問,馬戛爾尼如何評價當時的大清?

他說,他形容中國是一艘已經破舊不堪的船,因為有幾任能力不錯的船長,這船看起來還能開,一旦遇上能力不行的船長,馬上會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與秦漢第一謀士聊歷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我與秦漢第一謀士聊歷史
上一章下一章

清朝中期之,趙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