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太史慈搬兵救北海曹孟德報仇伐徐州二

十八太史慈搬兵救北海曹孟德報仇伐徐州二

北海相孔融聞知此事,十分稱奇,數次遣人慰問太史慈母親,並奉送贈禮作為致意。

這一天,太史慈從遼東返家,母親對他說:“雖然你和孔北海未嘗相見,但自從你出行后,北海對我贍恤殷勤,比起故人舊親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如今被黃巾軍圍困,你應該赴身相助,報答恤母之恩。”

於是太史慈留家三日後,便獨自逕往北海都城昌樂救助孔融。

當下孔融重待太史慈,贈其衣甲鞍馬,太史慈要求借一千精兵出城殺敵。

孔融說:“君雖英勇,怎奈敵軍甚盛,不可輕易出兵。吾聞劉玄德乃當世英雄,若得此人相救,方可解圍。只是圍攻甚急,無人突圍送信。”

太史慈說:“昔日府君傾意照料家母,家母感戴府君恩遇,方才遣我來相助府君之急。如今眾人說不可突圍,如果我也說不可,這樣豈是府君所以愛顧之情誼和家母所以遣我之本意嗎?情勢已急,希望府君不要懷疑。”

孔融這才修書一封,交給太史慈,向劉備求救。

太史慈嚴裝飽食,等到天明,帶上箭囊,攝弓上馬,引兩騎自隨身後,各撐一箭靶,直出城門。

外圍敵兵十分驚駭,兵馬互出防備。

但太史慈只至城壕邊,插好箭靶,出而習射。

習射完畢,便入門回城,明晨又復如此。

外圍兵士有的站起戒備,有的躺卧不顧。

太史慈再置好箭靶,習射完畢,再入門回城,又明晨如此復出。

外圍兵士再沒有站起戒備,於是太史慈手持鐵槍,腰懸弓矢,快馬加鞭,直突重圍,攔截者被槍刺死,追趕者被箭穿心,因此無人再敢追趕。

太史慈見了劉備,呈上書札,具言孔融敬慕之意。

劉備見遇到了知己,便與關張率精兵三千隨太史慈來救昌樂。

管亥得知援兵到來,親自引兵迎敵。

兩軍交戰,義軍怎敵劉關張與太史慈猛將,管亥陣中被斬,劉備率軍掩殺,城上孔融見援軍得勝,急忙驅兵出城,兩面夾擊,義軍大敗。

所得萬人多是新兵,未經訓練,四散潰逃。

管亥副將見管亥戰死,召集舊部所剩四五百人邊戰邊退,死命突圍,引領殘部尋找徐和去了。

孔融迎接玄德入城,敘禮道謝,大設筵宴慶賀。

席散,太史慈向孔融拜謝辭別:“奉母命前來相助,今幸有驚無險。揚州刺史劉繇與我同鄉,來書召喚,不能不去,容圖再見。”

孔融依依不捨,見其執意要去,便拿出金帛酬謝。

太史慈拒不接受,回家見到母親備說經過,母親非常高興:“總有機會報答孔北海的恩情了。”太史慈這才辭別母親趕往揚州去見劉繇。

再說孔融犒賞援軍,一連三日宴請劉關張兄弟。

這日正坐,入報徐州糜竺至。

孔融請入,問其來意。

糜竺將陶謙書札遞交孔融:“曹操圍困攻打徐州甚急,望明公垂救。”

孔融說:“吾與陶恭祖交往深厚,子仲又親自前來,怎能不去。”說罷將書遞給劉備。

劉備看了書信嘆說:“陶恭祖乃仁人君子,不想卻遭受這無辜冤枉。”

孔融說:“玄德乃漢室宗親,今曹操殘害百姓,征討無辜,以強欺弱,不如與我一起前往救援。”

劉備說:“不是劉備推辭,實在是兵微將寡,不宜輕舉妄動。”

孔融見劉備有推脫之意:“吾救陶恭祖,雖然因為舊日交往情誼,也是因為大義。難道玄德公就沒有大義之心嗎?”

劉備唯恐人說“不仁不義”,看了看關羽,見關羽點頭,便說:“既如此,請文舉公先行,待我到公孫瓚處借三五千兵馬,隨後便去也就是了。”

孔融說:“玄德公切勿失信。”

劉備笑說:“文舉公把劉備看成什麼樣人啦。聖人云,自古皆有死,人無信不立。劉備借得軍馬也去,借不得軍馬也一定親自前往。”

孔融說:“好!子仲先回徐州向陶恭祖報告,待我準備一下,即便起程。”

劉備引關張出來,張飛問:“大哥真要出兵徐州?”

關羽說:“大哥已經答應孔北海,哪有不去之理?”

劉備說:“我等依附伯珪師兄,今公孫瓚與袁紹勢如水火。雖然公孫瓚佔據幽州,但卻日益驕矜,不恤百姓,豈能久遠?袁紹勢力強大,公孫瓚終不能敵。不如跳出,另尋生機。”

張飛說:“大哥總是對的,益德聽從便是。”

劉備叫張飛引軍先回,自與關羽找公孫瓚借兵。

劉備見了公孫瓚,具說欲救徐州之事。

公孫瓚說:“曹操與師弟無仇,何必替人出力?”

劉備說:“吾已許諾,不敢失信。”

公孫瓚答應借給劉備馬步軍二千。

劉備要求借趙子龍同行,公孫瓚也同意了。

趙雲甚喜,便帶二千軍馬隨劉備、關羽與張飛會師,一同前往徐州。

且說陶謙,字恭祖,揚州丹陽郡(今安徽宣城一帶)人,父親曾經擔任過餘姚縣長。

陶謙幼年喪父,少年時以性格放浪聞名縣裏,十四歲時以布作為戰旗,騎着竹馬與鄉里小孩一起嬉戲。

他的同鄉、曾任蒼梧太守的甘公出門時遇見陶謙,見其外貌不凡,把他叫到車上交談,感到非常高興,便把自己女兒嫁給陶謙為妻。

甘公妻子認為陶謙放蕩不羈,非常憤怒。

甘公卻對妻子說:“這個孩子外貌奇特,長大后必成大器。”

陶謙後來喜歡學習,先是被舉諸生,在州郡為官,又被舉為茂才,拜尚書郎,先後出任舒縣令、盧縣令,其後遷幽州刺史,被徵拜為議郎,青州、兗州黃巾軍又起,被任為徐州刺史進行治理。

陶謙初到任時,徐州經戰火過後“世荒民飢”,一片狼藉。

陶謙任用徐州富商東海郡朐縣(今江蘇連雲港西南)人糜竺,字子仲為別駕從事,任用琅玡人趙昱、東海人王朗為別駕及治中從事,盡心治理。

陶謙還任命與自己同郡的笮融督管廣陵、下邳、彭城運糧。

笮融利用手中掌握的糧食,建造起大浮屠寺,可容三千餘人,悉課讀佛經,又以信佛免役作號召,招致五千餘眾。每當浴佛,在徐州境內數十里道路上,沿途設置酒飯,觀看及就食民眾達萬人。

同時,陶謙又表薦下邳淮浦(今江蘇漣水西)人陳登,字文龍為典農校尉,進行屯田。

陳登上任便“巡土田之宜,盡鑿溉之利”。

在陶謙、陳登的努力下,徐州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收穫“粳稻豐積”。北面青州、兗州黃巾此起彼伏,徐州卻相對太平無事,百姓富足,穀米屯滿糧倉,青州、豫州等地流民也紛紛湧向徐州。

陶謙沒有參與當年討伐董卓的盟軍,卻在獻帝遷往長安后,採納了治中從事王朗與別駕趙昱的建議,派趙昱向獻帝進貢以表示對漢室的支持。

獻帝接到陶謙奏章后極為讚賞,升陶謙為徐州牧、安東將軍,封溧陽候,趙昱被任命為廣陵太守,王朗被任命為會稽太守。

當時,曹操父親、前任太尉曹嵩在徐州琅邪郡(今山東臨沂一帶)躲避戰亂,曹操命令兗州泰山太守應劭迎接曹嵩到兗州。

應劭未到,陶謙派部將張闓帶二百兵士護送。

張闓貪圖曹嵩資產,走到華縣與費縣交界處,將其全家殺害,劫取財物,逃往淮南。

應劭聞知曹嵩一家被害,心中害怕,棄官去投了袁紹。

曹操追擊袁術六百里返回,聞知父親及全家被害,哭倒於地,眾人救起。

曹操咬牙切齒,一切歸罪於陶謙,遂留荀彧、程昱領軍三萬分守鄄城、范縣、東阿三縣,令夏侯惇、于禁、典韋為先鋒,舉兵討伐陶謙,以報殺父之仇。

九江太守邊讓與陶謙交往甚厚,自引兵五千來救陶謙。

曹操聞聽大怒,派夏侯惇領兵截擊。

東郡從事陳宮也與陶謙交厚,聽說曹操起兵報仇,星夜來見曹操勸阻。

曹操知其來意,意欲不見,又礙於被視為心腹情面,只得請入帳中相見。

陳宮說:“聽說明公欲報殺父之仇,舉兵征討徐州,特來勸阻。”

曹操說:“殺父之仇,不共戴天,豈有不報之理?”

陳宮說:“陶謙是個仁人君子,並非好利忘義之輩。徐州糧豐倉實,堂堂一州之牧,與明公並無冤讎,怎能夠因為一些家財謀殺令尊?”

曹操說:“吾父在其屬地被害,罪責難逃。”

陳宮說:“陶謙聞知令尊前來兗州,便派人護送,足見其結好明公之意。常言,‘冤有頭,債有主’,是那張闓見財起意,當為仇人。明公如此興兵,百姓難免遭受戰亂之苦。因一己之仇,使萬眾遭殃,望明公三思。”

曹操雖覺陳宮所言有理,但卻欲罷不能:“公台一直為陶謙說情,難道想背叛我嗎?吾一家被害,當摘膽剜心。父仇必報,管不了許多。”

陳宮見勸阻不住,出帳仰嘆:“吾還有何面目再見陶恭祖?”遂往陳留投張邈去了。

曹操報仇心切,不聽勸阻,舉兵征伐徐州,沿途百姓慘遭戰亂之苦。匡扶正義拯救百姓之念,竟被一己之仇蒙蔽,此舉過矣!正是:欲報父仇燃戰火,復遭戰亂惹民怨。欲知陶謙能否保定徐州,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實話三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實話三國
上一章下一章

十八太史慈搬兵救北海曹孟德報仇伐徐州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