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上學路
漫漫上學路
每個星期五的下午,同學們就像離巢的蜜蜂,紛紛揚揚走向了回家的路。每個星期天的傍晚,大家又從四面八方順着條條土路匯聚到學校。住校生和走讀生不一樣。周末回校要從家裏帶來一周的乾糧,一些家庭條件不太理想的同學和章小康一樣只能從家裏帶鹹菜,辣椒醬,夏天帶的菜容易發霉變味道,家裏帶來的菜基本只能吃半個星期。
章小康的家離校有30里,步行要走4個多小時。坐車也需要40分鐘,其他鄉村合校過來的同學有40.50里的,遠的需要60里路,一走就是7.8個小時,甚至更遠。
上學時住校生吃的都是從家裏自帶的乾糧,每個星期乾糧背到學校,每天三頓飯把乾糧裝袋子裏送到學校火房籠屜里騰熱。同學們到伙房騰熱乾糧的袋子有網的,有布的,各式各樣。袋內的食物大不相同,有地瓜干,有菜糰子,有菜餅子,好的是豆子、玉米和面純糧饅頭,品質各一。每次去伙房取乾糧袋,要在籠屜上幾百個袋子中尋找,需要極大的耐心和仔細。
就乾糧的菜多是從家裏帶去的。都是一色罐頭瓶,裏面多是蝦醬或鹹菜條。一個星期每頓重複一樣的乾糧,一樣的鹹菜。
有時想改善一下自己的伙食,就從每周僅有的10塊錢零花錢裏面拿出1元買倆包子再花5毛錢到食堂買份白菜湯。那白菜湯就是抓了把鹽撒進去,幾乎不見油珠。碗裏總是有許多小膩蟲,吃到最後剩半碗水湯,小膩蟲密密麻麻排在上面,碗底一層土泥。看來,伙房師傅給我們學生做白菜湯,也就簡單地扒扒幫,從來不洗。
老師們吃小灶,他們的飯廳在伙房的東邊一套房。老師們中午晚上都4菜一湯,有葷有素,有時到某個老師房間閑玩,老師無意暴露了他們吃的飯,不僅有四菜一湯,還有肉包子,菜有肉炒茄子,炸魚,聽着還真饞得慌。
從小章小康因為家庭條件的原因,早就已經習慣了吃粗茶淡飯的日子,他品學兼優,活潑開朗,在他踏上回鄉就學的第一天起,就為自己定下了準則:吃苦耐勞,刻苦學習,永不言棄。在人生的賽場上,他堅信“智者贏、勤者勝”。他時常博覽群書,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篤定做知識的巨人。他抓住每一分每一秒,筆耕不輟,描繪自己的七彩藍圖。在教室里每每留下他躬讀的身影,在讀書筆記上常常看到他那飄逸的字體。他始終保持一顆執着追求的心,用智慧和勤奮書寫屬於自己的最美篇章。
每周奶奶給他的僅10塊零花錢和格外的3元車費,基本到周五還能省下來,到周五回家時花2元錢給奶奶買餛飩皮,花4塊錢買水果帶回去給奶奶吃,每周改善味蕾的美食就是奶奶親手包的肉餡餛飩,他都能一次吃2大碗,從小就懂事孝順的他,感到最幸福的事情就是陪伴在奶奶身邊,每周回家幫着做家務,干農活,寒門歷來出貴子,窮人孩子早當家這句話在章小康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