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德川家康的家臣
德川家康是日本戰國最後的勝利者,他與豐臣秀吉的關係,就好比司馬懿與曹操的關係,最後得到日本統治地位、成立了江戶幕府的,正是德川家康。現在這個日本人既是他的家臣,又救過他的命,如果能回到日本,在德川家康心中的地位一定很高,利用價值之大不用多說。
萬曆讓翻譯告訴這個朝倉元助,自己希望通過他,與德川家康建立一種隱秘的盟友關係,明朝有精兵百萬,有強大的水師,從遼東到江南,都是大明的領土,只要有必要,大明的軍隊可朝發夕至,抵達日本海灣。雖然明軍不大可能登陸作戰,但是德川家康是個明白人,萬曆知道,自己只要告訴他明軍的能力,明朝能提供給他的各種援助都將是巨大的。
沒有天上掉下來的餡餅,萬曆的條件是,如果將來德川家康取得政權,除日本接受自己的冊封,進行朝貢外,日本以後可能建立的海軍,需要和朝鮮海軍一樣,在名義上歸明朝水師轄制,並且在類型數量上有諸多限制。兩國開通海上貿易,為了保證貿易安全,兩國都有責任共同剿滅日本海盜(倭寇),特別是台灣、釣魚島、小琉球一帶的海盜,如果有外國海軍的威脅,兩國有責任互相援助。
用萬曆以前那個時代的話來說:這個條約有點不平等,但是時代畢竟是有局限性的,日本在嘉靖之前,就一直遣使請求冊封,開同海上通商,是明朝不同意而已,這也是後來倭寇橫行的原因之一。所以其實不平等的只是海軍這一點,而日本尚未結束戰國時代。海軍還未建立成型,所以這個對於現在的他們不是那麼重要,應該是會答應的。
那日本人聽了,十分謹慎地要求萬曆命人用牛皮紙將這些內容寫下來,並且附上印章一類的證明,以便以後一條不漏地遞交給德川家康。這些萬曆都一一照辦,並且讓錦衣衛負責將他通過朝鮮安全送回日本。
日本人地事情告一段落,這一天。萬曆如同往常一樣接到京中張四維快馬送來的奏報,卻看到了一條非同尋常的消息:
蒙古俺答汗突然率領了十萬大軍,離開了草原,現在已經到達了甘肅邊衛,意欲穿過甘肅、青海二省,到西藏迎佛,此事事關重大。內閣不敢決定,所以報奏於皇上。
十萬軍隊,而且大多為騎兵,讓這樣一支恐怖的軍事力量直接越過邊境,進入大明境內,這是不能讓人接受的。而且,俺答汗的目的只是拜佛、迎佛,就算是要親自去,也用不着傾巢而出,帶上十萬之眾吧?
萬曆思慮再三。決定召集遼東四品以上武官,兵部尚書、明遠書院師生等一起商議。
總兵府大堂上,萬曆將大概的情況介紹了一番,兵部尚書殷正茂第一個就急了,連聲說道:
“這個萬萬不可答應,這等北元殘餘,百餘年來,一向與我們為敵。一直想侵入中原,他們破不了我們地九邊防衛,就想行此詭計,如若我們放他們進來。他們要是突然發難,過函谷下河北,則京城危矣,此事萬萬不可!”
萬曆點了點頭,又問努爾哈赤道:“努爾哈赤,你怎麼看呢?”
努爾哈赤聽到皇上連義父都還沒問,居然向他提問。有些驚訝又有些喜悅。想了想,說道:“皇上。末將以為,放不放俺答汗去西藏禮佛,關鍵在於如果放其過去了,這件事情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萬曆眼睛一亮:“不錯,那依你看,讓一個外族首領帶領族人來拜佛,這個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回皇上,依末將愚見,對蒙古一味的防衛畢竟不是辦法,我聽說俺答汗還曾於薊州拜見了皇上,贈與皇上一尊佛像,這次又準備取道甘肅,前往青海西藏禮佛,恐怕是想借佛教來與我們取得相互的信任,如果放他們過去,以後至少不會像以往那樣視對方為敵人。”
“嗯,那這麼說,你是覺得應該同意放行嗎?”
努爾哈赤一怔,忙說:“不,皇上,末將只是直覺俺答不會作亂,所以才這麼說,並沒有什麼根據,一切還請皇上定奪。”
“那李愛卿,你怎麼看呢?”
李成梁看了看努爾哈赤后,面向皇上說道:“皇上,微臣覺得應當放行。”
“哦?為何?”
“微臣鎮守邊關多年,非常了解蒙古人的習性,使用陰謀詭計騙入關內,然後迂迴襲擊中原,這種計謀別人也許會用,但是俺答汗絕對不會,就算用了,也會被族人所看不起。再者說了,俺答汗的年齡比微臣還大上幾歲,年紀大的人,對宗教上的事是很看重地,微臣不認為他還有與我們為敵的心,這次拜佛,想必是真的。皇上要防的,就是不要讓他們沿途擾民就是了。”
萬曆本來就覺得李成梁會投贊成票,果然如此,因為不管俺答作亂與否,李成梁都有好處可拿,作為將軍,怕的就是沒有仗打。所以他的話不可全信,人都是會變的,把蒙古人都想像成英勇正直也是過於牽強。
這時,明遠書院院長趙士楨突然開口說道:“皇上,李將軍的結論太過主觀,實際上沒有人能保證蒙古人確實不會亂來,而且這件事情從風險上來看,明顯是弊大於利,我們不應該冒這個險,要拒絕俺答,我們可以直言怕軍隊過多擾民,而且以前也沒有這樣的先例,如果俺答肯只帶一些隨從前往,我們可以負責保護他的安全。微臣認為,這樣做,又不冒險,又不失禮,是最佳辦法。”
萬曆說道:“朕也是擔心這點。其實,朕是很想答應俺答汗地,畢竟現在我們與他們的關係不錯,但是,百姓是無辜的,我們不能讓他們來承受這個風險,朕這就修書一封給俺答,就按趙愛卿的意思說,你們覺得如何?”
李成梁點了點頭,並不反對,萬曆正要起身,卻聽一個聲音說道:“皇上,末將有話要說。”
說話的是一個明遠書院學生,因為每個進入學院的新生,都會被兵部任命為百戶,錄屬京營,所以他們跟萬曆說話都自稱末將。
聽到有學生說話,萬曆十分有興緻,道:“有什麼話,說吧。”
“是。末將認為,這個事情其實十分好辦,我們不就是怕蒙古兵作亂嗎,俺答部遠行甘肅、青海,而且是傾巢而出,內部兵力一定十分空虛,現在皇上坐鎮遼東,只需修書一封,告訴俺答汗,如果有其他蒙古部落侵犯,皇上親自派兵,不足半日既可馳援庫庫和屯,如此便可保證俺答此行無後顧之憂。”
萬曆聽了,不禁哈哈大笑,這哪是讓人家無後顧之憂啊,經他這麼一說,萬曆的擔憂也就不復存在。萬曆笑完,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回皇上,末將名叫鄧羽,萬曆六年進的書院。”
趙士楨說道:“皇上,他就是天津水師副總督鄧子龍地侄子,受蔭舉之恩,是微臣的第一批學生之一。”
鄧子龍?萬曆心想,怎麼他們的名字都有些三國的味道,這個鄧羽是個人才,按他地計策做,既能了了俺答汗的心愿,讓佛教傳入蒙古,又能不失天朝風範,不愧是條妙計。
“恩,眾位愛卿,你們覺得,鄧羽的計策如何?”
眾人都笑着連聲稱好,連殷正茂和李成梁也點頭同意,萬曆面向眾書院學生,說道:
“你們都看到了,朕就是需要像鄧羽這樣敢於發表自己見解的人,你們未來都是將領,成千上百人的性命都掌握在你們的手裏,你們必須要自己做出判斷,這一點,你們要多跟李將軍他們學習。”
鄧羽等人連忙一起起身,說道:“是,皇上。”
“好,你們都退下吧。李將軍,你留下來,朕有話和你說。”
德川家康是日本戰國最後的勝利者,他與豐臣秀吉的關係,就好比司馬懿與曹操的關係,最後得到日本統治地位、成立了江戶幕府的,正是德川家康。現在這個日本人既是他的家臣,又救過他的命,如果能回到日本,在德川家康心中的地位一定很高,利用價值之大不用多說。
萬曆讓翻譯告訴這個朝倉元助,自己希望通過他,與德川家康建立一種隱秘的盟友關係,明朝有精兵百萬,有強大的水師,從遼東到江南,都是大明的領土,只要有必要,大明的軍隊可朝發夕至,抵達日本海灣。雖然明軍不大可能登陸作戰,但是德川家康是個明白人,萬曆知道,自己只要告訴他明軍的能力,明朝能提供給他的各種援助都將是巨大的。
沒有天上掉下來的餡餅,萬曆的條件是,如果將來德川家康取得政權,除日本接受自己的冊封,進行朝貢外,日本以後可能建立的海軍,需要和朝鮮海軍一樣,在名義上歸明朝水師轄制,並且在類型數量上有諸多限制。兩國開通海上貿易,為了保證貿易安全,兩國都有責任共同剿滅日本海盜(倭寇),特別是台灣、釣魚島、小琉球一帶的海盜,如果有外國海軍的威脅,兩國有責任互相援助。
用萬曆以前那個時代的話來說:這個條約有點不平等,但是時代畢竟是有局限性的,日本在嘉靖之前,就一直遣使請求冊封,開同海上通商,是明朝不同意而已,這也是後來倭寇橫行的原因之一。所以其實不平等的只是海軍這一點,而日本尚未結束戰國時代。海軍還未建立成型,所以這個對於現在的他們不是那麼重要,應該是會答應的。
那日本人聽了,十分謹慎地要求萬曆命人用牛皮紙將這些內容寫下來,並且附上印章一類的證明,以便以後一條不漏地遞交給德川家康。這些萬曆都一一照辦,並且讓錦衣衛負責將他通過朝鮮安全送回日本。
日本人地事情告一段落,這一天。萬曆如同往常一樣接到京中張四維快馬送來的奏報,卻看到了一條非同尋常的消息:
蒙古俺答汗突然率領了十萬大軍,離開了草原,現在已經到達了甘肅邊衛,意欲穿過甘肅、青海二省,到西藏迎佛,此事事關重大。內閣不敢決定,所以報奏於皇上。
十萬軍隊,而且大多為騎兵,讓這樣一支恐怖的軍事力量直接越過邊境,進入大明境內,這是不能讓人接受的。而且,俺答汗的目的只是拜佛、迎佛,就算是要親自去,也用不着傾巢而出,帶上十萬之眾吧?
萬曆思慮再三。決定召集遼東四品以上武官,兵部尚書、明遠書院師生等一起商議。
總兵府大堂上,萬曆將大概的情況介紹了一番,兵部尚書殷正茂第一個就急了,連聲說道:
“這個萬萬不可答應,這等北元殘餘,百餘年來,一向與我們為敵。一直想侵入中原,他們破不了我們地九邊防衛,就想行此詭計,如若我們放他們進來。他們要是突然發難,過函谷下河北,則京城危矣,此事萬萬不可!”
萬曆點了點頭,又問努爾哈赤道:“努爾哈赤,你怎麼看呢?”
努爾哈赤聽到皇上連義父都還沒問,居然向他提問。有些驚訝又有些喜悅。想了想,說道:“皇上。末將以為,放不放俺答汗去西藏禮佛,關鍵在於如果放其過去了,這件事情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萬曆眼睛一亮:“不錯,那依你看,讓一個外族首領帶領族人來拜佛,這個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回皇上,依末將愚見,對蒙古一味的防衛畢竟不是辦法,我聽說俺答汗還曾於薊州拜見了皇上,贈與皇上一尊佛像,這次又準備取道甘肅,前往青海西藏禮佛,恐怕是想借佛教來與我們取得相互的信任,如果放他們過去,以後至少不會像以往那樣視對方為敵人。”
“嗯,那這麼說,你是覺得應該同意放行嗎?”
努爾哈赤一怔,忙說:“不,皇上,末將只是直覺俺答不會作亂,所以才這麼說,並沒有什麼根據,一切還請皇上定奪。”
“那李愛卿,你怎麼看呢?”
李成梁看了看努爾哈赤后,面向皇上說道:“皇上,微臣覺得應當放行。”
“哦?為何?”
“微臣鎮守邊關多年,非常了解蒙古人的習性,使用陰謀詭計騙入關內,然後迂迴襲擊中原,這種計謀別人也許會用,但是俺答汗絕對不會,就算用了,也會被族人所看不起。再者說了,俺答汗的年齡比微臣還大上幾歲,年紀大的人,對宗教上的事是很看重地,微臣不認為他還有與我們為敵的心,這次拜佛,想必是真的。皇上要防的,就是不要讓他們沿途擾民就是了。”
萬曆本來就覺得李成梁會投贊成票,果然如此,因為不管俺答作亂與否,李成梁都有好處可拿,作為將軍,怕的就是沒有仗打。所以他的話不可全信,人都是會變的,把蒙古人都想像成英勇正直也是過於牽強。
這時,明遠書院院長趙士楨突然開口說道:“皇上,李將軍的結論太過主觀,實際上沒有人能保證蒙古人確實不會亂來,而且這件事情從風險上來看,明顯是弊大於利,我們不應該冒這個險,要拒絕俺答,我們可以直言怕軍隊過多擾民,而且以前也沒有這樣的先例,如果俺答肯只帶一些隨從前往,我們可以負責保護他的安全。微臣認為,這樣做,又不冒險,又不失禮,是最佳辦法。”
萬曆說道:“朕也是擔心這點。其實,朕是很想答應俺答汗地,畢竟現在我們與他們的關係不錯,但是,百姓是無辜的,我們不能讓他們來承受這個風險,朕這就修書一封給俺答,就按趙愛卿的意思說,你們覺得如何?”
李成梁點了點頭,並不反對,萬曆正要起身,卻聽一個聲音說道:“皇上,末將有話要說。”
說話的是一個明遠書院學生,因為每個進入學院的新生,都會被兵部任命為百戶,錄屬京營,所以他們跟萬曆說話都自稱末將。
聽到有學生說話,萬曆十分有興緻,道:“有什麼話,說吧。”
“是。末將認為,這個事情其實十分好辦,我們不就是怕蒙古兵作亂嗎,俺答部遠行甘肅、青海,而且是傾巢而出,內部兵力一定十分空虛,現在皇上坐鎮遼東,只需修書一封,告訴俺答汗,如果有其他蒙古部落侵犯,皇上親自派兵,不足半日既可馳援庫庫和屯,如此便可保證俺答此行無後顧之憂。”
萬曆聽了,不禁哈哈大笑,這哪是讓人家無後顧之憂啊,經他這麼一說,萬曆的擔憂也就不復存在。萬曆笑完,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回皇上,末將名叫鄧羽,萬曆六年進的書院。”
趙士楨說道:“皇上,他就是天津水師副總督鄧子龍地侄子,受蔭舉之恩,是微臣的第一批學生之一。”
鄧子龍?萬曆心想,怎麼他們的名字都有些三國的味道,這個鄧羽是個人才,按他地計策做,既能了了俺答汗的心愿,讓佛教傳入蒙古,又能不失天朝風範,不愧是條妙計。
“恩,眾位愛卿,你們覺得,鄧羽的計策如何?”
眾人都笑着連聲稱好,連殷正茂和李成梁也點頭同意,萬曆面向眾書院學生,說道:
“你們都看到了,朕就是需要像鄧羽這樣敢於發表自己見解的人,你們未來都是將領,成千上百人的性命都掌握在你們的手裏,你們必須要自己做出判斷,這一點,你們要多跟李將軍他們學習。”
鄧羽等人連忙一起起身,說道:“是,皇上。”
“好,你們都退下吧。李將軍,你留下來,朕有話和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