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學新知識

第132章 學新知識

第一百三十二章

現在季興邦的大兒子季昀霆十歲,女兒季昀舒七歲,二人都已經開蒙了。

他們二人從小跟着父母,更多的是輾轉多地,主要算是待在京城和山北省臨汾府兩地,但是所去的地方偶爾也會加上山北省長治府魏縣西甲村,以及與父母遊歷等等。

因為一直在旅途當中,所以他們二人基本上只是被父親季興邦,以及母親時晗雪二人教導,並未正式送入蒙學之中啟蒙,也未給他們正式聘請師傅。

不過季興邦和時晗雪二人乃是奪得男女兩個狀元的人,教教自己的兒女、給他們啟蒙自然不在話下。

這夫妻倆還是很看重子女的教育的,日間便是再忙再累,晚上也都會陪孩子,好好教育他們。

時晗雪更是做一個好母親,白日裏去書院念書時也會將兩個孩子一同帶去。

孩子們一直在書院當中與其他人相處,也算是時時沐浴在書香之中,念書識字不愁,還比同齡的小孩懂得更多一些。

只是這次到了西南省省城之後,因為要學其他西南夷語言的原因,季興邦、時晗雪這對父母帶了好多其他的大人、小孩一起與他們做同學,一起學習知識,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體驗。

在班裏,他們兄妹兩人好好的學習,好好地表現,想讓父母知道他們兄妹倆的能耐。

不知道是因為小孩子真的是很聰明的原因,還是其他什麼原因,也確實是季昀霆、季昀舒這樣的小孩子學起西南夷的語言來說更快。

可能是因為季昀霆和季昀舒兄妹倆有一對百夷族小兄妹做朋友的原因,他們學習百夷族的語言來尤其的快。

究其原因,主要是那一對請來的教百夷族語言的夫婦帶着一雙十多歲的兒女,因為也仰慕漢文化,便也求了季興邦讓他們的兒女們一同在學堂里和大家學習漢族的語言文字。

季興邦對於其他民族仰慕漢文化,將要學習漢字、漢語自然是很支持的。

於是他除了支付給這對夫婦教授知識的束脩之外,也同意讓他們的一雙兒女做了大家的同學,一同學習漢文化的知識,以及其他兩種民族的語言。

對於教授另外兩種語言的西南夷老師,季興邦也給了他們同樣的待遇,讓他們可以將自己的孩子或者侄子侄女送來這裏一塊兒念書,學習漢文化。

但是其他兩個西南夷的老師心中還有些猶豫這麼做是不是好的,沒有第一時間將自己的孩子或者子侄帶到季興邦所開辦的學堂里來。

還是更親近漢族的百夷族夫婦倆先將他們家的兩個孩子帶來一同上學。

這兩個百夷族的孩子男的叫做小岩,女的叫做小月。季昀霆和季昀舒很快就和這對百夷族的小兄妹們混熟了,時常在一塊玩耍。

一段時日之後,景東族和崩山族的兩位老師看到孩子們在這個學堂念書的效果比起在其他學堂要好,才知道季興邦所給他們的這個待遇不是一種束縛,沒有半點兒為難他們的意思,反而是一種福利時,才忙不迭的把家中的孩子也送到學堂里來。

只不過這個時候他們錯過了先機,因為來得早先成了朋友,建立起了交情,那些漢人小孩們還是多和百夷族的這兩個喚作小岩和小月的孩子處得更好些。

尤其是季昀霆和季昀舒這兩個孩子王,也更親近百夷族的那兩個孩子。

不過他們都是很和善的,也不會排斥後來的景東族和崩山族的孩子們,大家也都還是玩在一處。

其他的漢族小孩子們也跟着他們一起玩。而在這種玩耍的過程當中,這群孩子們有時說漢語,有時說百夷語,有時說景東語,有時說崩山語。

小孩子們在玩樂的過程之中,語言能力突飛猛進,比起一同學習的大人要強一些。

甚至在口語上比季興邦和時晗雪這對曾經考上過狀元的夫婦都還要強。

在與孩子們一同學習的過程當中,季興邦明白了兩個道理。

第一便是小孩子們的語言學習能力、學習天賦更強,若是能在孩子們很幼小的時候,就用雙語或者多種語言進行啟蒙,那麼日後長大了他們的語言方面的成就便不可限量。比成年之後再去辛苦的學另一種語言要輕鬆得多。

季興邦立即花大力氣和大價錢,在整個西南省鋪開辦了很多這種雙語蒙學,只要來這個蒙學念書的孩子都是不收費用的。

而且這種蒙學不僅只招收男孩子,還招收女孩子。

這年頭的百姓們還是很心疼讀書的費用的,大家都不富裕。

對於漢族老百姓來說,雖然不知道讓孩子們學那些西南夷的語言和文字有什麼用處,但對於家貧的人來說,若是能不花錢就學到漢字,能正經日後去考科舉,自然有人願意將孩子送來。

送來的人當中不乏有些女孩子。

女孩子們雖然日後嫁出去就是別人家的人了,沒有必要出錢讓她去念書。

但聽說那個什麼靈毓女學每年都招好些學費、伙食費、服裝費全免的女童去念書。若是自家的女兒送到這種蒙學去免費學學,日後撞大運又考上了靈毓女學,日後可就發達了。

不用再花爹娘的銀錢養她不說,還能嫁得更好,真是賺大了。

對於那些家中有些富餘的銀子,一心只想送兒子去參加科學考試,生怕將兒子送到這種雙語蒙學去會耽誤了兒子功課的人來說,這個蒙學的出現對他們也沒有太大的影響。

他們只要按照以前的生活按部就班就可以了,季興邦也不強制他們一定要學西南夷的語言,所以與他們也沒什麼衝突。

當然,季興邦大手筆的動作是瞞不過周巡撫大人的。

不過周巡撫大人看到季興邦出手針對的都是些年幼的孩子,覺得這些孩子便是學會了漢文化起了不臣之心也是多年以後的事情了,不影響他現在的政績,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第二便是——兩種民族若是想要交流,只學口語也是能夠滿足大家的需求的,無需很辛苦地去學對方的文字,當然,有研究目的的他們這些官員需要好好學,但是對於平民百姓來說不需要。

孩子們現在其他族的字沒學會幾個,但是口語交流已經基本上都沒有問題了,都能明白對方的意思,日常也足夠用。

在這個年頭裏,百姓們的識字率也是很低的,所有漢族的人也並不一定需要會寫漢字才能夠互相交流——大字不識的老農民也能與別人好好的說話呢。

所以百姓們要與其他的西南夷交流,只學口語也就可以了。這樣一來季興邦推廣對方語言的難度就會大大降低。

季興邦發明了一種很簡單的“漢字注音法”。就是把西南夷各族的常用語言生硬的翻譯成漢字,百姓們不用記住百夷族各族語言文字的語法,不用懂那句話為什麼要這麼說,只要記着那句話的發音就可以了。

就以與漢人接觸最多的百夷族的語言來說。

漢語“我喜歡你”,用百夷語來說就是“高還來某”。“吃飯”就是“金好”。“祝你一切都好”就是“入里金旺”。“一、二、三、四、五”就是“冷、爽、桑、信、哈”……(注①)

然後,季興邦總結了一兩百句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的場景,比如說問好、問天氣、問路、問價錢等等,集結成一本小冊子,在整個西南省發行。

這樣一來,只要識漢字的人拿到這本小冊子,就能根據讀音簡單的與遇到的西南夷眾人交流。

百姓們不識字也沒關係,季興邦安排人經常在傍晚飯後大家閑坐時光在衙門口專門誦讀這些,凡是有興趣的百姓可以免費去聽。

這樣一來,想學西南夷語的百姓們可以免費學到西南夷各族的語言,而想學漢語的西南夷各族百姓也能免費學到漢語,大家其樂融融。

尤其是在一些邊境地區,本來就有一些兩族互市的情況。以前兩族人買個東西,交換個東西前還要比劃半天,雞同鴨講半天,很難交流。

但是這麼一來之後,雙方之間的交流變得容易多了。

以前兩族人只知道對方簡單的字詞,不太明白對方的語法,說話的時候就會有很多的矛盾衝突。

比如,百夷族語和漢語的語序是不一樣的,若是他們想要熱情待客,想要表達的意思可能是“來我家玩嘛!”

但是表達出來就是“來家玩我嘛!”

他們想要表達的是“我殺雞給你吃。”真正說出口的卻是“我殺你給雞吃。”這樣一來,很難不鬧誤會。

可是現在季興邦將常用的句型總結了出來,大家想表達什麼可以說清楚一句完整的話,就不太有以前那般的歧義了,兩族之間因語言不通而產生的矛盾也減少了很多。

就這樣,時間匆匆的過去,轉眼便是一年。季興邦和時晗雪學會了三種西南夷族語言的口語和文字,季昀霆、季昀舒二人雖然只學會了百夷語的文字,但卻學會了八種西南夷族語言的口語。

多學了這麼多知識,一家四口都很有成就感。

季興邦和時晗雪帶着一雙兒女在臘月的時候從西南省省府出發,千里迢迢赴京城去與其他的家人團聚了。

今年春節的時候,季爺爺、大房二房的長輩、柳條姐和百寶姐夫也會進京,可是個大團圓的時節呢,他們也一定要回到京城,不能錯過這樣合家團圓的大聚會。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走科舉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重走科舉路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2章 學新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