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黑山百部,沮授田豐

第四章 黑山百部,沮授田豐

書接上回,卻道劉和率新募兵卒兩千餘人南下剿賊。

大軍一路前行,在薊城附近還有百姓爭先目睹,高聲喝彩,劉和也高興的和百姓招手呼應。將士們的士氣也十分高昂。

但是自出了廣陽郡進入涿郡后,越往中山國行進,大軍行進的道路便變得越來越凄涼,更兼進入山地。山中官路難走了許多。步卒相比來說倒還好,負責攜帶押送糧草輜重的士卒卻愈加難行。到了正午,陽光更為猛烈毒辣。雖不是盛夏,但將士行軍也都是頂盔披甲,更是已經走了一上午,便已經汗流浹背。更兼不少百姓遠遠看見兵馬都宛如躲着瘟神一般避之不及。讓軍隊的士氣再度雪上加霜。

劉和不知為何,皺着眉正在思量,張世平與蘇雙而上拍馬趕了上來。見劉和愁眉不展便問道:”公子可是在想為何這裏的為何如此破敗,百姓對於軍隊如此恐慌嗎?”

“哦,兩位先生可為我答疑解惑?和願聞其詳。”劉和見兩人猜出了自己的思慮便準備洗耳恭聽。

”此事說來倒也簡單,全是黑山賊的緣故。中平元年(184年),黃巾作亂,在皇甫大人和中常侍呂大人冒死進諫,天子(漢靈帝)廢除了恆帝以來對黨人的禁錮,一大批忠正之臣重新被起用,王芬大人也被任命為冀州刺史,前往冀州治理黃巾軍根源。到任后,王芬大人收納流民,安撫叛亂,治軍理政,很快使冀州安定下來。”張世平說道。

“既然冀州已經安定,那為何這中山國卻是如此景象?王芬大人又為何不出兵剿滅這伙兒黑山賊?”劉和卻更加不解接着問道。

蘇雙借口接著說道:“哎,恰恰就是因為冀州平定,全州的各賊寇除了被誅滅擒獲的,剩下的皆無處容身,便投奔到了這黑山來了。公子有所不知,這黑山位於山脈南端,山脈高峰迭起,海拔不少都在千丈以上。山脈東南為河北平原,西北則為并州原野,河北平原通向并州的陘道多分佈在太行山脈之間。群賊並起山谷間,不可勝數,各有所因。其中黑山、黃巾諸帥,本非冠蓋,自相號字,謂騎白馬者為張白騎,謂輕捷者為張飛燕,謂聲大者為張雷公,其饒須者則自稱於羝根,其眼大者自稱李大目。大者二三萬,小者六七千。並推舉了一個賊帥,此人乃常山人張燕,與中山、常山、趙郡、上黨、河內諸山谷寇賊更相交通,眾至百萬,號曰黑山賊。”

張世平又接著說道:“張燕此賊原名褚燕。中平元年(184年),黃巾作亂,褚燕聚集一幫少年為強盜,在山水間轉戰出擊,待回到真定時,部眾已經達到一萬多人。中平二年(185年),當時博陵(今河北蠡縣)人張牛角也聚集起一伙人,自稱將軍,與褚燕合兵一處。褚燕推舉張牛角為首領,進兵攻打癭陶(今河北寧晉縣),張牛角被流箭射中,身受重傷,臨死之前,命令他的部下尊奉褚燕為首領。張牛角死後,眾人一起擁戴褚燕為首領,於是褚燕改姓張,喚作張燕。張燕因身輕如燕,又驍勇善戰,所以軍中都稱他為“飛燕”。後來張燕賊眾不斷壯大,與常山、趙郡、中山、上黨、河內等地叛匪互相聯絡,叛匪中的小頭領孫輕、王當等人,都帶着部眾歸附到張燕麾下,張燕部眾發展到近百萬人,號稱“黑山軍”。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勢,黃河以北的各郡、縣都受到侵擾,朝廷卻無力派兵圍剿。我們二人便是被賊首張燕所搶。”

劉和算聽明白了,難怪兩人作為中山大商一路尋遍州府都無人敢來剿匪,原來他們是被黑山賊首張燕給劫了。

見兩人說完后也面色尷尬,大概是為了之前有意無意的隱瞞趕到羞愧,也有害怕劉和知曉真實的具體情況后率部掉頭就回去的擔憂。但是劉和並不把黑山賊放在眼中,在他看來雖說人數過百萬定然是虛數,但是能躲在深山老林里稱王稱霸而未被朝廷剿滅也必然還是有一定實力的。但是說到底這群落草為寇的黃巾餘孽就是一夥兒烏合之眾。(現已可知黑山軍諸帥有名號記載的共25人,我們就以25人分為25隻賊眾,每隻賊眾人數在2.5萬至0.65萬計算,黑山軍總人數就在62.5-16.25萬人之間,“眾至百萬”自然必是可能是虛數,而根據《續漢書郡國志》所載黑山軍出沒的常山、趙郡、中山、上黨、河內人口總數為240.6721萬,黑山軍則占該地區總人口的1/4至1/15之間。而當時袁紹、曹操兩大軍事集團所能動員的兵力加起來總共也就60餘萬上下。可見,黑山軍在當時的關東地區確實是一股不可忽視的軍事力量。)

他們能在河北作威作福說到底還是欺軟怕硬。鐵之所以硬,是因為它沒遇到鋼。(歷史上張燕最後也是識時務者為俊傑,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平定了河北的袁氏集團,當年四月,曹操留曹洪繼續攻打鄴城,自己親自統軍進攻尹楷,擊敗尹楷后回師。當時張燕見大勢已定,便派使者拜見曹操,請求派軍協助曹操進攻袁氏兄弟,曹操委任他為平北將軍。??建安十年(205年)四月,張燕率領其部眾十餘萬人投降曹操。曹操封張燕為安國亭侯,食邑五百戶,命他率軍到鄴城駐守。)

劉和知了事情緣由,也不再多想。雖說他並不覺得黃巾餘孽有多大本事,但常言道“蟻多咬死象”。自是在“戰術上藐視敵人,戰略上重視敵人。”便召回了趙雲合併了兵馬,有自己親自領頭率軍前行,一路與趙雲商討,思考若是遭遇黑山軍大部之破敵良策。

逾數日,大軍已深入中山境內。正行間,忽見山林間遠處數十人帶傷奔逃而來,身後還追着數百賊兵。劉和當即命趙雲率部上前營救,趙雲引兵上前殺散群賊后,便引其中領頭的兩人前來面見劉和。

有道是“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劉和一見二人便覺氣度不凡,也有些好奇,便問到:“在下劉和,家父幽州牧劉虞,今特奉家父將令,率軍自涿郡入山平定賊寇。前幾日追繳一群馬賊意外在山間迷了路,敢問二位先生此間乃是何地?不知兩位先生緣何在此?又何故為賊兵追趕?”劉和一邊編一邊想着“中山畢竟是冀州管轄,自己當然是隸屬於幽州。幽州軍隊一句話沒說就開進冀州說輕了是越權,說重了都能說有謀反之嫌,只能說迷路了。”

二人之前被帶入軍陣中時,只見軍中大旗上書一個大字的“劉”。就猜測劉和是否是漢室宗親。如今見面,只見此人器宇軒昂,天日之表,便又確定了一些,兩人上前拜見劉和,各自行禮后其中一人便道:“見過大人,在下田豐田元皓,此乃吾至交好友沮授字公與,此地已是冀州中山地界。吾二人此番北上乃是因為先父新喪,父親大人的遺願便是落葉歸根,埋入雁門祖墳。吾二人亦知山中勁道匪患猖獗,便在巨鹿尋得了一隻北上雁門營商的大商隊,隨大隊人馬一起出發,不想行至此山中,竟遇到了黑山賊首張燕,這等匪類竟如此猖狂,連數百人的商隊也敢劫掠,真是肆意妄為,罪不容誅!”

(關於沮授的字有許多說法,有的認為他字公與,又有人認為他字則注。故於魏志武帝紀沮授字則注“沮音菹”,獷平字則引《續漢書郡國志》注“獷平縣名屬漁陽”,甬道字則引漢書“高祖二年與楚戰築甬道”,贅旒字則引公羊傳,先正字則引文侯之命,釋位字則引左傳,致屆字則引詩,綏爰字、率俾字、昬作字則皆引書,糾虔天刑字則引國語。這是對裴松之受詔為注的一些解釋,其中“故於魏志武帝紀沮授字則注‘沮音菹’”只是說明沮和菹同音,結果被後人誤傳沮授字“則注”,所以是錯誤的。

而古代人取“字”,字和名,是相關聯的;沮授,姓沮,名授,而“授”的本義就是:給予,央視的《三國》裏說沮授的字是:公與,而古代“與”和“予”相通,是很有道理的。

而“故於魏志武帝紀沮授字則注‘沮音菹’”是說沮授的沮字的則注是”沮音菹”,所謂則注就是註明的意思,所以我的淺見則注應為誤傳,沮授字就用公與吧。)

劉和在聽到兩人是沮授田豐時,就已經心裏樂開了花:“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老天有眼,直接把兩個ssr送到了我面前。天授不取,反受其咎。你們是別想逃出我的手掌心了,真是一箭雙鵰,雙喜臨門哈哈哈哈哈哈。”

系統這時也來喜上加喜“叮,任務已更新。”

“任務一:完成諾言,尋找張燕並將其剿滅或收服。取回張世平與蘇雙的被劫貨物。獎勵:赤兔。簡介:“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是一句古語,意思是人如呂布,馬如赤兔。比喻非常出眾的人才,萬里挑一。出自《三國志》裴注的《曹瞞傳》。也有武將里呂布最強,戰馬里赤兔最強,非常簡單的互文修飾手法。只不過這個世界有了宿主,最強的武將是否仍是呂布尚未可知。”

“任務二:令沮授效忠。獎勵:精鐵鎖子甲。簡介:我國古代鎖子甲記載最早見於《晉書·呂光載記》,前秦大將呂光在討伐西域時遭遇了穿戴這種鎧甲的“獪胡”騎兵,史載“鎧如連鎖,射不可入”。因為其較為輕便柔軟往往能成為高級將領的貼身護甲,明代兵書《武備志》記載鎖子甲“槍箭極難透傷”。明代方以智的《通雅》中也記載“鎖甲五環相互,一環受簇,諸環拱護,故箭不能入。”

“任務三:令田豐效忠。獎勵:霸王槍。簡介:傳說中項羽神兵霸王槍,據說霸王槍是江湖上獨一無二的一桿槍,長一丈三尺七寸三分,重七十三斤七兩三錢,槍尖是純鋼,槍桿也是純鋼。它的尖若是刺在人身上,那人固然必死無疑,就算被槍桿掃中,也得嘔血五升。”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有系統之三興大漢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三國有系統之三興大漢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章 黑山百部,沮授田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