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水之戀歌(1)
[筆下文學Www.bxwx.net]
22.玉丘水庫是小二型水庫,不是縣裏統一安排,而是三個大隊聯合修成的。
當時縣裏也很重視我們的小水庫,在動工之前,派了幾個技術員下來,進行了仔細的勘察測量。父親很興奮,三個大隊支書一同到公社去接縣裏派來的技術員。
技術員們剛下車,父親驚訝地喊了聲小葉!
跟技術員們握手的時候,大家問我父親,你們原來認識呀?
小葉就是葉詩筠,原來她是學水利水電專業的。這次聽說縣裏要派技術員到各地幫助老百姓修水庫,把技術關,葉詩筠就踴躍地報了名。具體分配時,葉詩筠見到玉丘水庫的名字,就主動提出來要到玉丘,那裏她曾經工作過半年多,情況熟悉,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
這次葉詩筠沒有住在虢家,三個技術員都安排住到了王家院子,那裏就在將要修建的玉丘水庫的邊上,工作方便些,技術員們的派飯由大隊統一安排。
葉詩筠提出來三個技術員的吃飯問題可以不要大隊管,他們三個自己開伙算了,說是也好過過“家庭生活”。另外兩個技術員是一老一少兩個男的,老的叫陳建禮,他要大家喊他老陳就可以了。小的叫謝海秋,他就學着陳建禮的口氣說大家就叫他小謝吧。聽說,在小葉、老陳和小謝三個人組成的技術員班子裏,小葉是為首的,另外兩個不管年齡大小,工作上都聽她的。葉詩筠提出了自己開伙,過“家庭生活”,謝海秋覺得挺有意思,有點浪漫,他雖然根本不會燒火做飯,卻積極響應,說他就可以擔水洗菜燒火當下手呀。但陳建禮卻說他可從來沒有弄過飯菜的,小葉你下廚呀?葉詩筠說廚房裏的活她不是沒做過,沒問題。但是大隊還是決定給技術員們吃派飯,因為他們是沒有時間搞三餐飯菜的,他們的工作很緊張。
技術員們搞測量的時候,父親丟下農活一直陪着他們在山谷里轉。另兩個大隊的幹部們沒有花很多的時間來陪技術員們搞測量,說反正他們也不懂這技術上的事兒。但父親不放心似地,覺得修水庫是自家的事,不能什麼事情一概不知,全由別人說了算。葉詩筠雖然不算外人了,但畢竟也不是自家人。父親不懂測量,卻一直跟着跑,問這問那。有些問題問過後父親還要說說自己的意見,也不管是否管用,甚至也不管人家是不是在聽。技術員們就覺得這個支書似乎話太多了點,也有點固執,不是很討人喜歡的那種。當然葉詩筠是早就了解父親的性格的。
父親跟葉詩筠在測量工作上還發生過爭執,父親的話又快,聲調又高嗓門很大,有點象吵架的樣子。葉詩筠則據理力爭,堅持原則,好象不願讓步。
那你總得要實事求是!父親把問題提到了他的原則上來了。
葉詩筠的原則是技術,是定理,跟父親的原則鬥爭起來就很激烈了。謝海秋有點看不慣了,覺得你這個支書怎麼搞的,水利你又不懂,你爭個什麼呢,還不是傷了和氣!於是他就態度明朗地站到了葉詩筠一邊。陳建禮在中間做調和,起潤滑油的作用,才使得測量工作得以進行下去。老陳做調和工作時,有時給葉詩筠使眼色,父親根本沒注意到,但謝海秋注意到了,幫助葉詩筠說話的腔調就低了下來。
整個測量工作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個把月後技術員們就要回縣裏去了。但葉詩筠卻按上級的意思留了下來,這倒是原先就安排好了的。她是玉丘水庫的總技術員,也就是總工程師吧。總指揮是嶺壩公社書記羅慶林。
水庫修成后將會淹沒一大片農田,這其中有一部分是屬於老鋪公社六溪大隊的。土改后六溪與玉丘原來都屬於沙溪坪公社的老鋪大隊,但現在老鋪是人民公社了,六溪和玉丘不屬於一個人民公社,是不同的利益主體了,你修水庫淹了人家的田,人家是不願意的。但是縣裏做了統一安排,態度很堅決,縣裏出面做工作,由玉丘等三個大隊給六溪大隊補產量,就是出穀子,來給六溪將要被淹的水田作補償。土地本來應該不是產量可以補得了的,尤其是耕地,但那時的確就這麼定下來了。縣裏決定了,六溪的人不服也得服。
那年秋收后,農曆十月份水庫工地就開工了,三個大隊的勞力全上了工地。工地上行政有總指揮,技術有總技術員,三個大隊支書都是行政副總指揮,協助總指揮工作,服從總技術員的技術安排。但事實上整個工地好象都是父親在把關,在決策。每天數百上千人在工地上勞動,父親展現了他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還有號召力。父親參加過好幾個水庫的修建了,現在自家修水庫了,當然不願有丁點兒的含糊。
挑土時也採取發籌碼的辦法。父親派人砍來竹子削成方方正正、象模象樣的規範籌碼,每個籌碼上都寫着“玉丘水庫工地”六個字,很是正規的樣子。當然也會有這樣的人,見人多也不在乎哪一個人的哪一擔土吧,就想偷個懶呀什麼的。父親察覺到這個現象,就將虢家早年煤窯里用的那把能打兩百多斤的長稱扛到了工地,交給工作人員。也不是每擔土都得過稱才算,但長稱桿擺在那裏,擔的土如果少得很明顯,工作人員有權利拿來過稱。如果沒到規定的重量,這擔土就不發籌碼,要再挑一擔滿的來領籌碼。父親的辦法也大體上行得通,既沒有真的動過秤桿來斤斤計較,又保證了工量。
父親也還採取過分土方的方法,還嘗試過一些別的方法,依具體活兒不同而定。
工地上紅旗招展,勞動號子在山谷里回蕩,撞擊着沉睡的群山溝壑,一幅熱火朝天的景象。
公社書記羅慶林指示要搞勞動競賽,父親就跟大隊支書們商量,開展了勞動競賽。父親組織的勞動競賽既比數量,又比質量,安排有專人驗收評比。父親不搞衝鋒,認為那是不切實際的,是折磨人的把戲,不僅調動不起勞動熱情,反倒挫傷群眾的積極性,產生群眾和幹部之間的對立情緒。修水庫是每個人自己的事,大家知道水庫修成后蓄水灌自己的稻田,灌每個人的心田。群眾的勞動熱情是高漲的,但你不能希望還能高到天上去,放個什麼勞動衛星出來,說什麼也不能搞挑戰體力極限的那一套。所謂勞動衝鋒什麼的,那只是瞬時的比武,比肌肉的緊張力,比一個人體能的爆發力,用於遊戲還可以,比方兩個人扳手腕比輸贏,兩百來斤一擔石頭比誰能挑得上肩,挑起后誰走得遠,一塊巨石比誰能舉過頭頂,比出大力士,比出開心,比出精神來。早年比挑擔,我爺爺一肩能挑起十二個水磚,誰也比不過他,他的力氣在玉丘幾乎後無來者,大家就都比得服帖服帖。這些比武用於實實在在的勞動可不行呀,勞動不是瞬時可以完成的,勞動是要持久的,是一點一點干過來的。勞動搞衝鋒,比體力極限,只能比出精疲力竭,比出沮喪與頹廢。愚公移山是怎麼移的,一家子祖祖輩輩挖下去,挖山不止,挖一點少一點,最終才感動了兩個神仙來將大山背走了。如果讓愚公一家子也來個什麼勞動競賽的話,搞個衝鋒什麼的,半天就會把全家人比倒在地,比出一家子的灰心喪氣,哪能祖祖輩輩挖下去呢?愚公其實不愚,愚公原來是智翁,他才沒搞勞動競賽,尤其沒搞挖山工地上的衝鋒,故而得人心,得家心,號召力及於子孫,後代人才能實現他的心愿。要是看到愚公一家子在挖山工地上能沖得起鋒來,神仙怕也不會被感動,不會幫忙的,那樣老愚公的後代今天可能還要開門見山呢!
父親很也重視宣傳鼓動,表揚先進,形成你追我趕的勞動熱情和氣氛。從公社借來的高音喇叭架在高高豎起的木杆上,播放着革命歌曲和革命口號,還播放着表揚稿里宣傳的好人好事。父親鼓勵能寫話的人把看到的先進事迹寫成稿子,送到廣播室。稿子如被採用,寫稿人的名字能讓成百上千的人聽到,當了作者,還有“稿費”——廣播室給每篇稿子發兩個籌碼。寫幾十個百把兩百個字,能抵兩擔土,這就是腦力勞動的價值。父親說還不只抵兩擔土呢,是抵得上成百上千擔土的。因為大家學先進,每人多挑一擔土,不就是成百上千的數了!比方作家寫的小說,給他幾十塊錢稿費。成千上萬的人讀了小說快樂着,你能說作家的小說只值幾十塊錢嗎?
[筆下文學Www.bxwx.net]
22.玉丘水庫是小二型水庫,不是縣裏統一安排,而是三個大隊聯合修成的。
當時縣裏也很重視我們的小水庫,在動工之前,派了幾個技術員下來,進行了仔細的勘察測量。父親很興奮,三個大隊支書一同到公社去接縣裏派來的技術員。
技術員們剛下車,父親驚訝地喊了聲小葉!
跟技術員們握手的時候,大家問我父親,你們原來認識呀?
小葉就是葉詩筠,原來她是學水利水電專業的。這次聽說縣裏要派技術員到各地幫助老百姓修水庫,把技術關,葉詩筠就踴躍地報了名。具體分配時,葉詩筠見到玉丘水庫的名字,就主動提出來要到玉丘,那裏她曾經工作過半年多,情況熟悉,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
這次葉詩筠沒有住在虢家,三個技術員都安排住到了王家院子,那裏就在將要修建的玉丘水庫的邊上,工作方便些,技術員們的派飯由大隊統一安排。
葉詩筠提出來三個技術員的吃飯問題可以不要大隊管,他們三個自己開伙算了,說是也好過過“家庭生活”。另外兩個技術員是一老一少兩個男的,老的叫陳建禮,他要大家喊他老陳就可以了。小的叫謝海秋,他就學着陳建禮的口氣說大家就叫他小謝吧。聽說,在小葉、老陳和小謝三個人組成的技術員班子裏,小葉是為首的,另外兩個不管年齡大小,工作上都聽她的。葉詩筠提出了自己開伙,過“家庭生活”,謝海秋覺得挺有意思,有點浪漫,他雖然根本不會燒火做飯,卻積極響應,說他就可以擔水洗菜燒火當下手呀。但陳建禮卻說他可從來沒有弄過飯菜的,小葉你下廚呀?葉詩筠說廚房裏的活她不是沒做過,沒問題。但是大隊還是決定給技術員們吃派飯,因為他們是沒有時間搞三餐飯菜的,他們的工作很緊張。
技術員們搞測量的時候,父親丟下農活一直陪着他們在山谷里轉。另兩個大隊的幹部們沒有花很多的時間來陪技術員們搞測量,說反正他們也不懂這技術上的事兒。但父親不放心似地,覺得修水庫是自家的事,不能什麼事情一概不知,全由別人說了算。葉詩筠雖然不算外人了,但畢竟也不是自家人。父親不懂測量,卻一直跟着跑,問這問那。有些問題問過後父親還要說說自己的意見,也不管是否管用,甚至也不管人家是不是在聽。技術員們就覺得這個支書似乎話太多了點,也有點固執,不是很討人喜歡的那種。當然葉詩筠是早就了解父親的性格的。
父親跟葉詩筠在測量工作上還發生過爭執,父親的話又快,聲調又高嗓門很大,有點象吵架的樣子。葉詩筠則據理力爭,堅持原則,好象不願讓步。
那你總得要實事求是!父親把問題提到了他的原則上來了。
葉詩筠的原則是技術,是定理,跟父親的原則鬥爭起來就很激烈了。謝海秋有點看不慣了,覺得你這個支書怎麼搞的,水利你又不懂,你爭個什麼呢,還不是傷了和氣!於是他就態度明朗地站到了葉詩筠一邊。陳建禮在中間做調和,起潤滑油的作用,才使得測量工作得以進行下去。老陳做調和工作時,有時給葉詩筠使眼色,父親根本沒注意到,但謝海秋注意到了,幫助葉詩筠說話的腔調就低了下來。
整個測量工作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個把月後技術員們就要回縣裏去了。但葉詩筠卻按上級的意思留了下來,這倒是原先就安排好了的。她是玉丘水庫的總技術員,也就是總工程師吧。總指揮是嶺壩公社書記羅慶林。
水庫修成后將會淹沒一大片農田,這其中有一部分是屬於老鋪公社六溪大隊的。土改后六溪與玉丘原來都屬於沙溪坪公社的老鋪大隊,但現在老鋪是人民公社了,六溪和玉丘不屬於一個人民公社,是不同的利益主體了,你修水庫淹了人家的田,人家是不願意的。但是縣裏做了統一安排,態度很堅決,縣裏出面做工作,由玉丘等三個大隊給六溪大隊補產量,就是出穀子,來給六溪將要被淹的水田作補償。土地本來應該不是產量可以補得了的,尤其是耕地,但那時的確就這麼定下來了。縣裏決定了,六溪的人不服也得服。
那年秋收后,農曆十月份水庫工地就開工了,三個大隊的勞力全上了工地。工地上行政有總指揮,技術有總技術員,三個大隊支書都是行政副總指揮,協助總指揮工作,服從總技術員的技術安排。但事實上整個工地好象都是父親在把關,在決策。每天數百上千人在工地上勞動,父親展現了他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還有號召力。父親參加過好幾個水庫的修建了,現在自家修水庫了,當然不願有丁點兒的含糊。
挑土時也採取發籌碼的辦法。父親派人砍來竹子削成方方正正、象模象樣的規範籌碼,每個籌碼上都寫着“玉丘水庫工地”六個字,很是正規的樣子。當然也會有這樣的人,見人多也不在乎哪一個人的哪一擔土吧,就想偷個懶呀什麼的。父親察覺到這個現象,就將虢家早年煤窯里用的那把能打兩百多斤的長稱扛到了工地,交給工作人員。也不是每擔土都得過稱才算,但長稱桿擺在那裏,擔的土如果少得很明顯,工作人員有權利拿來過稱。如果沒到規定的重量,這擔土就不發籌碼,要再挑一擔滿的來領籌碼。父親的辦法也大體上行得通,既沒有真的動過秤桿來斤斤計較,又保證了工量。
父親也還採取過分土方的方法,還嘗試過一些別的方法,依具體活兒不同而定。
工地上紅旗招展,勞動號子在山谷里回蕩,撞擊着沉睡的群山溝壑,一幅熱火朝天的景象。
公社書記羅慶林指示要搞勞動競賽,父親就跟大隊支書們商量,開展了勞動競賽。父親組織的勞動競賽既比數量,又比質量,安排有專人驗收評比。父親不搞衝鋒,認為那是不切實際的,是折磨人的把戲,不僅調動不起勞動熱情,反倒挫傷群眾的積極性,產生群眾和幹部之間的對立情緒。修水庫是每個人自己的事,大家知道水庫修成后蓄水灌自己的稻田,灌每個人的心田。群眾的勞動熱情是高漲的,但你不能希望還能高到天上去,放個什麼勞動衛星出來,說什麼也不能搞挑戰體力極限的那一套。所謂勞動衝鋒什麼的,那只是瞬時的比武,比肌肉的緊張力,比一個人體能的爆發力,用於遊戲還可以,比方兩個人扳手腕比輸贏,兩百來斤一擔石頭比誰能挑得上肩,挑起后誰走得遠,一塊巨石比誰能舉過頭頂,比出大力士,比出開心,比出精神來。早年比挑擔,我爺爺一肩能挑起十二個水磚,誰也比不過他,他的力氣在玉丘幾乎後無來者,大家就都比得服帖服帖。這些比武用於實實在在的勞動可不行呀,勞動不是瞬時可以完成的,勞動是要持久的,是一點一點干過來的。勞動搞衝鋒,比體力極限,只能比出精疲力竭,比出沮喪與頹廢。愚公移山是怎麼移的,一家子祖祖輩輩挖下去,挖山不止,挖一點少一點,最終才感動了兩個神仙來將大山背走了。如果讓愚公一家子也來個什麼勞動競賽的話,搞個衝鋒什麼的,半天就會把全家人比倒在地,比出一家子的灰心喪氣,哪能祖祖輩輩挖下去呢?愚公其實不愚,愚公原來是智翁,他才沒搞勞動競賽,尤其沒搞挖山工地上的衝鋒,故而得人心,得家心,號召力及於子孫,後代人才能實現他的心愿。要是看到愚公一家子在挖山工地上能沖得起鋒來,神仙怕也不會被感動,不會幫忙的,那樣老愚公的後代今天可能還要開門見山呢!
父親很也重視宣傳鼓動,表揚先進,形成你追我趕的勞動熱情和氣氛。從公社借來的高音喇叭架在高高豎起的木杆上,播放着革命歌曲和革命口號,還播放着表揚稿里宣傳的好人好事。父親鼓勵能寫話的人把看到的先進事迹寫成稿子,送到廣播室。稿子如被採用,寫稿人的名字能讓成百上千的人聽到,當了作者,還有“稿費”——廣播室給每篇稿子發兩個籌碼。寫幾十個百把兩百個字,能抵兩擔土,這就是腦力勞動的價值。父親說還不只抵兩擔土呢,是抵得上成百上千擔土的。因為大家學先進,每人多挑一擔土,不就是成百上千的數了!比方作家寫的小說,給他幾十塊錢稿費。成千上萬的人讀了小說快樂着,你能說作家的小說只值幾十塊錢嗎?
[筆下文學Www.bxwx.net]
22.玉丘水庫是小二型水庫,不是縣裏統一安排,而是三個大隊聯合修成的。
當時縣裏也很重視我們的小水庫,在動工之前,派了幾個技術員下來,進行了仔細的勘察測量。父親很興奮,三個大隊支書一同到公社去接縣裏派來的技術員。
技術員們剛下車,父親驚訝地喊了聲小葉!
跟技術員們握手的時候,大家問我父親,你們原來認識呀?
小葉就是葉詩筠,原來她是學水利水電專業的。這次聽說縣裏要派技術員到各地幫助老百姓修水庫,把技術關,葉詩筠就踴躍地報了名。具體分配時,葉詩筠見到玉丘水庫的名字,就主動提出來要到玉丘,那裏她曾經工作過半年多,情況熟悉,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
這次葉詩筠沒有住在虢家,三個技術員都安排住到了王家院子,那裏就在將要修建的玉丘水庫的邊上,工作方便些,技術員們的派飯由大隊統一安排。
葉詩筠提出來三個技術員的吃飯問題可以不要大隊管,他們三個自己開伙算了,說是也好過過“家庭生活”。另外兩個技術員是一老一少兩個男的,老的叫陳建禮,他要大家喊他老陳就可以了。小的叫謝海秋,他就學着陳建禮的口氣說大家就叫他小謝吧。聽說,在小葉、老陳和小謝三個人組成的技術員班子裏,小葉是為首的,另外兩個不管年齡大小,工作上都聽她的。葉詩筠提出了自己開伙,過“家庭生活”,謝海秋覺得挺有意思,有點浪漫,他雖然根本不會燒火做飯,卻積極響應,說他就可以擔水洗菜燒火當下手呀。但陳建禮卻說他可從來沒有弄過飯菜的,小葉你下廚呀?葉詩筠說廚房裏的活她不是沒做過,沒問題。但是大隊還是決定給技術員們吃派飯,因為他們是沒有時間搞三餐飯菜的,他們的工作很緊張。
技術員們搞測量的時候,父親丟下農活一直陪着他們在山谷里轉。另兩個大隊的幹部們沒有花很多的時間來陪技術員們搞測量,說反正他們也不懂這技術上的事兒。但父親不放心似地,覺得修水庫是自家的事,不能什麼事情一概不知,全由別人說了算。葉詩筠雖然不算外人了,但畢竟也不是自家人。父親不懂測量,卻一直跟着跑,問這問那。有些問題問過後父親還要說說自己的意見,也不管是否管用,甚至也不管人家是不是在聽。技術員們就覺得這個支書似乎話太多了點,也有點固執,不是很討人喜歡的那種。當然葉詩筠是早就了解父親的性格的。
父親跟葉詩筠在測量工作上還發生過爭執,父親的話又快,聲調又高嗓門很大,有點象吵架的樣子。葉詩筠則據理力爭,堅持原則,好象不願讓步。
那你總得要實事求是!父親把問題提到了他的原則上來了。
葉詩筠的原則是技術,是定理,跟父親的原則鬥爭起來就很激烈了。謝海秋有點看不慣了,覺得你這個支書怎麼搞的,水利你又不懂,你爭個什麼呢,還不是傷了和氣!於是他就態度明朗地站到了葉詩筠一邊。陳建禮在中間做調和,起潤滑油的作用,才使得測量工作得以進行下去。老陳做調和工作時,有時給葉詩筠使眼色,父親根本沒注意到,但謝海秋注意到了,幫助葉詩筠說話的腔調就低了下來。
整個測量工作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個把月後技術員們就要回縣裏去了。但葉詩筠卻按上級的意思留了下來,這倒是原先就安排好了的。她是玉丘水庫的總技術員,也就是總工程師吧。總指揮是嶺壩公社書記羅慶林。
水庫修成后將會淹沒一大片農田,這其中有一部分是屬於老鋪公社六溪大隊的。土改后六溪與玉丘原來都屬於沙溪坪公社的老鋪大隊,但現在老鋪是人民公社了,六溪和玉丘不屬於一個人民公社,是不同的利益主體了,你修水庫淹了人家的田,人家是不願意的。但是縣裏做了統一安排,態度很堅決,縣裏出面做工作,由玉丘等三個大隊給六溪大隊補產量,就是出穀子,來給六溪將要被淹的水田作補償。土地本來應該不是產量可以補得了的,尤其是耕地,但那時的確就這麼定下來了。縣裏決定了,六溪的人不服也得服。
那年秋收后,農曆十月份水庫工地就開工了,三個大隊的勞力全上了工地。工地上行政有總指揮,技術有總技術員,三個大隊支書都是行政副總指揮,協助總指揮工作,服從總技術員的技術安排。但事實上整個工地好象都是父親在把關,在決策。每天數百上千人在工地上勞動,父親展現了他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還有號召力。父親參加過好幾個水庫的修建了,現在自家修水庫了,當然不願有丁點兒的含糊。
挑土時也採取發籌碼的辦法。父親派人砍來竹子削成方方正正、象模象樣的規範籌碼,每個籌碼上都寫着“玉丘水庫工地”六個字,很是正規的樣子。當然也會有這樣的人,見人多也不在乎哪一個人的哪一擔土吧,就想偷個懶呀什麼的。父親察覺到這個現象,就將虢家早年煤窯里用的那把能打兩百多斤的長稱扛到了工地,交給工作人員。也不是每擔土都得過稱才算,但長稱桿擺在那裏,擔的土如果少得很明顯,工作人員有權利拿來過稱。如果沒到規定的重量,這擔土就不發籌碼,要再挑一擔滿的來領籌碼。父親的辦法也大體上行得通,既沒有真的動過秤桿來斤斤計較,又保證了工量。
父親也還採取過分土方的方法,還嘗試過一些別的方法,依具體活兒不同而定。
工地上紅旗招展,勞動號子在山谷里回蕩,撞擊着沉睡的群山溝壑,一幅熱火朝天的景象。
公社書記羅慶林指示要搞勞動競賽,父親就跟大隊支書們商量,開展了勞動競賽。父親組織的勞動競賽既比數量,又比質量,安排有專人驗收評比。父親不搞衝鋒,認為那是不切實際的,是折磨人的把戲,不僅調動不起勞動熱情,反倒挫傷群眾的積極性,產生群眾和幹部之間的對立情緒。修水庫是每個人自己的事,大家知道水庫修成后蓄水灌自己的稻田,灌每個人的心田。群眾的勞動熱情是高漲的,但你不能希望還能高到天上去,放個什麼勞動衛星出來,說什麼也不能搞挑戰體力極限的那一套。所謂勞動衝鋒什麼的,那只是瞬時的比武,比肌肉的緊張力,比一個人體能的爆發力,用於遊戲還可以,比方兩個人扳手腕比輸贏,兩百來斤一擔石頭比誰能挑得上肩,挑起后誰走得遠,一塊巨石比誰能舉過頭頂,比出大力士,比出開心,比出精神來。早年比挑擔,我爺爺一肩能挑起十二個水磚,誰也比不過他,他的力氣在玉丘幾乎後無來者,大家就都比得服帖服帖。這些比武用於實實在在的勞動可不行呀,勞動不是瞬時可以完成的,勞動是要持久的,是一點一點干過來的。勞動搞衝鋒,比體力極限,只能比出精疲力竭,比出沮喪與頹廢。愚公移山是怎麼移的,一家子祖祖輩輩挖下去,挖山不止,挖一點少一點,最終才感動了兩個神仙來將大山背走了。如果讓愚公一家子也來個什麼勞動競賽的話,搞個衝鋒什麼的,半天就會把全家人比倒在地,比出一家子的灰心喪氣,哪能祖祖輩輩挖下去呢?愚公其實不愚,愚公原來是智翁,他才沒搞勞動競賽,尤其沒搞挖山工地上的衝鋒,故而得人心,得家心,號召力及於子孫,後代人才能實現他的心愿。要是看到愚公一家子在挖山工地上能沖得起鋒來,神仙怕也不會被感動,不會幫忙的,那樣老愚公的後代今天可能還要開門見山呢!
父親很也重視宣傳鼓動,表揚先進,形成你追我趕的勞動熱情和氣氛。從公社借來的高音喇叭架在高高豎起的木杆上,播放着革命歌曲和革命口號,還播放着表揚稿里宣傳的好人好事。父親鼓勵能寫話的人把看到的先進事迹寫成稿子,送到廣播室。稿子如被採用,寫稿人的名字能讓成百上千的人聽到,當了作者,還有“稿費”——廣播室給每篇稿子發兩個籌碼。寫幾十個百把兩百個字,能抵兩擔土,這就是腦力勞動的價值。父親說還不只抵兩擔土呢,是抵得上成百上千擔土的。因為大家學先進,每人多挑一擔土,不就是成百上千的數了!比方作家寫的小說,給他幾十塊錢稿費。成千上萬的人讀了小說快樂着,你能說作家的小說只值幾十塊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