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鴻都門學

第314章 鴻都門學

鴻都門,這是洛陽南宮西面的一座宮門。

而宮門之外,有一座學府,這一座學府雖不如太學之雄偉壯觀,也不如太學的文氣覆蓋,但是它的存在卻有着重要的意義。

這就是轟動一時的鴻都門學。

光和元年二月,天子劉宏始置鴻都門學生。

“這鴻都門學就是士林的毒瘤,不可留也!”

“不學無術之地,亦然可為學府嗎,荒唐!”

“此學府不可留也……”

這註定是一個極具惹人爭議的話題!

因為鴻都門學的設立,衝破了太學自建立以來將經學作為唯一教育內容的藩籬,是東漢政府在選拔制度上的一次革新。

這嚴重威脅了士族、儒生們的利益,因此遭到他們的極力抵制,紛紛上書。

其中以尚書令陽球和國三老楊賜的奏章最為出名。

陽球是要奏罷鴻都文學:

伏承有詔敕中尚方為鴻都文學樂松、江覽等三十二人圖象立贊,以勸學者。臣聞《傳》日:“君舉必書。書而不法,後嗣何觀!“案松、覽等皆出於微蔑,斗筲小人,依憑世威,附托權豪,免眉承睫,微進明時。或獻賦一篇,或鳥篆盈簡,而位升郎中,形圖丹青。亦有筆不點牘,辭不辯心,假手請字,妖偽百品,莫不被蒙殊恩,蟬蛻滓濁。是以有識掩口,天下嗟嘆。臣聞困象之設,以昭勸戒。欲令人君勸鑒得失。未聞豎子小人,詐作文頌,而可妄竊天官,垂象圖素者也。今太

學、東觀足以宣明聖化。願罷鴻都之選,以消天下之謗。

楊賜現任國三老,掌管天下教化,這時也上書批評道:

鴻都門下,招會群小,造作賦說,以蟲篆小技見寵於時,如驪兜、共工更相薦說,旬月之間,並各拔擢。樂松處常伯,任芝居納言,郄儉、粱鵠俱以便辟之性,佞辯之心,各受豐爵不次之寵。而令播紳之徒委伏畎畝,口誦堯舜之言,身蹈絕俗之行,棄捐溝壑,不見逮及。

這樣的奏章出現,自然是讓劉宏勃然大怒。

“這些人真是該死,朕只不過想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為什麼他們就要跟朕為難呢!”

北宮崇德殿,劉宏狠狠的將奏章摔在御案上,對着隨侍的眾人道。

王甫見劉宏情緒穩定些,才開口勸解說:“陛下,您可千萬彆氣壞了龍體。那些守舊的老頑固不值得您生氣。他們這是在嫉妒陛下呀!看到鴻都門學出來的士子不是詩賦才子就是書畫大家,又都能得到您的提拔重用,偏偏自家的孩子不爭氣,比不上鴻都門學士子就怨上人家了,就他們那德行實在是不值得陛下您生氣。”

這種陰陽怪氣的語氣,與其說是開解劉宏,不如說是在拱火。

士大夫階層怨恨鴻都門學生,鴻都門學是劉宏創立的,這不是連天子都怨上了嗎?

果真,劉宏聽了王甫的開解,氣是暫時消下去了,端起女官斟好的茶水,輕輕的抿了一口,吐出

一口長氣,這才冷聲道:“他們倒是好大的膽量,連朕也抱怨上了。”

放下奏章的事不說,鴻都門學可是劉宏的心血,為此他曾多次下詔徵召民間名儒和各方面有專長的大家,前來為鴻都門學生授課。

可惜,同那些士大夫一樣,很多所謂的名儒對鴻都門學的建立有一種強烈抵觸情緒的,特別是鴻都門學所招收的學生和教學內容都與太學相反。

學生由州、郡三公擇優選送,多數是士族看不起的社會地位不高的平民子弟,士君子皆恥與為列焉,就連民間名儒也大多拒絕劉宏的徵召,或以各種理由為徵召開脫,真正來鴻都門學為博士講學的十不及一,為此劉宏大怒下詔凡拒絕徵召者,朝廷以後將永不錄用。

其實在熹平六年,也就是去年,劉宏自造《皇羲篇》五十章,引召太學生中能為文、賦者待制京城洛陽鴻都門下,以後又將許多善尺牘和工書鳥篆者都加以引召,於是有數十人。

這時議郎蔡邕就上封事予以批評:

夫書畫辭賦,才之小者,匡國理政,未有其能。陛下即位之初,先涉經術,聽政余日,觀省篇章,聊以游意,當代博弈,非以教化取士之本。而諸生競利,作者鼎沸。其高者,頗引經訓風喻之言;下則連偶俗語,有類俳優;或竊成文,虛冒名氏。....昔孝宣會諸儒於石渠,章帝集學士於白虎,通經釋義,其事優大

,文武之道,所宜從之。若乃小能小善,雖有可觀,孔子以為“致遠則泥”,君子故當志其大者。

在蔡邕看來,待詔諸生雖然有書畫辭賦方面的才能,但這些不過是“小能小善”,卻於“匡國理政”無益,而其中的一些人“下則連偶俗語,有類俳優;或竊成文,虛冒名氏”,更無足道。

不過待詔鴻都門的諸生多有才藝,他們有意迎合劉宏的文藝趣昧和生活情調,“愨陳方俗閭里小事,帝甚悅之”。

因為與待詔諸生趣味相投,劉宏很快“待以不次之位”。

“每受詔於盛化門,差次錄第,其未及者,亦復隨輩,皆見拜擢”

這些人多拜為郎中、太子舍人,雖然在劉宏的支持下,待詔諸生有了官位和俸祿,但他們沒有經過正式的官吏選拔程序,因而一直沒有實權。

士族和儒生們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們也不想與天子鬧的太過僵硬。

就連議郎蔡邕也認為:“既加之恩,難復收改,但守奉祿,於義已弘,不可復使理人及仕州郡。”

但劉宏並不理會這些,他努力想辦法為這些趨勢之徒尋找一個出仕的捷徑,讓他們既有俸祿也有實權,這就是天子設立鴻都門學目的。

因為經過考試被錄取的鴻都門學生,在獲得官學身份后,更便於劉宏委任。

鴻都門學設立后,課試者千餘人。對於錄取的鴻都文學,劉宏“皆敕州郡、三公舉用辟召

,或出為刺史、太守,人為尚書、侍中,乃有封侯賜爵者”

在這些人中,“人為尚書、侍中”的有樂松、任芝,而“封侯賜爵”的恐怕有郄儉、梁鵠等人。

劉宏以文學取士,引起了正統士人的不滿,史稱“其諸生,士君子皆恥與為列焉“。

楊賜的奏章中就透露出,鴻都門學建立后,鴻都文學的仕進道路確實更通暢了。他們所受的“豐爵不次之寵”,令經明行修之土為之側目。

而天子不僅對鴻都文學賞以官爵,還為樂松、江覽等三十二人圖象立贊。

這就是為何陽球對此嚴厲批評,他認為鴻都文學雖多才藝,能文者“或獻賦--篇”,工書者“或鳥篆盈簡”,但“筆不點牘,辭不辯心”,均非大才,作品水平不高。他們出身寒微,背景複雜,或“依憑世戚,附托權豪”,或“假手請字,妖偽百品“,人格低下,手段卑劣,實在無法與“宣明聖化”的太學、東觀相提並論,不配“位升郎中,形圖丹青”。

他們哪裏知道,這一切都是宦官為了抬高鴻都門學生的身價,而慫恿天子做的。

正如他們對劉宏說的話:

“陛下你想,那些所謂名儒那個不對名聲珍惜如命,鴻都門學學的大都是他們看不上的辭賦、尺牘、工書、鳥篆等非聖人的主流經學,學生又都是他們看不起的平民,他們自然不屑於與之為伍。陛下何不親自下詔為鴻都文學

所處的樂松、江覽等傑出之士畫圖,並為其象立贊,以勸學者。這可是對先聖的禮儀,如此一來那些好名如命的所謂名儒,還不趨之若鶩。”

於是劉宏便下詔為鴻都文學所處的樂松、江覽等傑出之士畫圖,並為其象立贊,以勸學者。

一時間整個朝野嘩然,群情憤然。

洛陽儒生士子,並太學生齊集鴻都門學,要求撤掉樂松、江覽等人畫像,和贊文,並且封堵鴻都門學,用雞蛋砸鴻都門學的學士。

這使得剛剛接手鴻都門學的王甫大怒,下令逮捕所有集聚鴻都門學鬧事的士子,引發了歷史上有名的鴻都學門事件。

眼見事情越鬧越大,天子不得不讓鴻都門學生,畫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

這個以孔子及其弟子為標榜的鴻都門學,招攬的是擅長辭賦書畫的寒士。當時炙手可熱的鴻都門士,有姓名可考者,有驩兜、共工、樂松、任芝、梁鵠、郄儉、江覽、師宜官、劉旦、楊魯等三十餘人。

對於鴻都門學,蔡邕是持批評態度的,他在《對詔問災異八事》中說:“上方巧技之作,鴻都篇賦之文,宜且息心。”

其實蔡邕也可以算作為鴻都門士,他的書法成就了得,被很多寒士模仿。

蔡邕自己雖刻意避嫌,表明立場,但仍無法擺脫與鴻都門學的密切關係

“后開鴻都,書畫奇能莫不雲集,於時諸方獻篆無出邕者。”

吳詠作為後世人,他對於鴻都

門學是支持的。

鴻都門學的設立有其深厚的社會背景和文化背景。它是自安帝以後儒家思想走向衰退,博士倚席不講后,傳統的治經方式有章句之學轉向“觀其大略”的趨勢和異端思想開始流行。

在一定程度上來講,鴻都門學的設立正是這種社會思潮的結果。

鴻都門學以尺牘、小說、辭賦、字畫為主要學習內容。

尺牘,是古代書信的名稱,由於當時的書信都刻之簡牘,規格為以尺一寸,所以稱尺牘、尺翰、尺簡、尺牒等,原來是一種實用文體,使用廣泛,有一定書寫格式,包括章、奏、表、駁、書等類,至漢代,尺牘中已有不少精彩散文,所以,學習尺牘,既有實用性,又有文學性。

鴻都門學所學的小說,不同於今,只是它的前身,諸如神話傳說、街談巷語、志怪志人之作等。

總之,鴻都門學以學習文學、藝術知識為主,不同於以儒學力主的其他官學。鴻都門學的學生,大多是無身份地主及其子弟,都是士族看不起的斗筲之人,他們以文藝見長而受靈帝的寵信,出路十分優厚。

正因為鴻都門學所選拔的多為處於社會上的寒族之士,他們由於出身以及在經學教育的缺失導致了其所創作的辭賦作品帶有明顯的民間色彩,即所謂通俗化的特點。

而由於鴻都門學的課試內容為“尺牘辭賦及工鳥篆”,這無疑成為士人所

追逐必備的才藝。加上天子劉宏愛好音樂,這也掀起了文人對音樂這門藝術的追求。

總結來說,鴻都門學不僅是中國最早的專科大學,而且也是世界上創立最早的文藝專科大學。在"獨尊儒術"的漢代,改變以儒家經學為唯一教育內容的舊觀念,提倡對文學藝術的研究,是對教育的一大貢獻。

它招收平民子弟入學,突破貴族、地主階級對學校的壟斷,使平民得到施展才能的機會,也是有進步意義的。

鴻都門學的建立,反映了東漢後期文藝之士的力量逐漸壯大。儘管劉宏具有倡導文藝的巨大熱情,鴻都門學在當時卻遭到一片批評。

其實天子劉宏建立鴻都門學的初衷是:對抗太學、任用寒門、掌握輿論和平衡士族。

寒門確實也有人才,不過現在天下人才還是出於士族,不用士人,不管天子如何英明睿智,也沒有辦法。

如今是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即使有幾個寒門子弟,也興不起大浪,最後還是要選擇士人。

如果真的能把鴻都門學辦好,不受士族抵制,天下又多一個選才之路,到時候鴻都門學和太學一起培養賢才。時間久了,自然能看出孰優孰劣,如果可以,就把鴻都門學建立於整個大漢,和現在郡學一樣,一起選拔人才,在通過考核,擇優任用為官吏。有競爭才有動力,到時候天下人才輩出,各司其職,豈不天下太平

但這一切只是妄想罷了,因為得不到正統士大夫的認可與支持,鴻都門學存在的時間並不長,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末路。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人在漢末,種田起家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人在漢末,種田起家
上一章下一章

第314章 鴻都門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