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取豫
漢中祖正文卷第三百一十八章取豫戲志才自加入到曹操帳下,這些時日來,一直顯得很是低調。
但於兵事方面的能力,無可非議,且為曹營眾人所贊。
於潁川之地,治兵事之間,其人所行,很得曹操心意。
曹操所問下,一眾人等,也都緩緩看了過來。
面對曹操及其他人的目光,身材高大,但顯得有些清瘦的戲志才,起身道:「回明公,今以豫州之危,但以我等內部之力量,一旦為劉希德全力太破,取勝渺然,該因州郡之於局限。
但若想阻敵,也阻之一段時間。
若是豫州不得守,明公往荊州,想要立足,需敗劉表,且定荊州士人,亦是艱難。」
戲志才說到這裏,其他人也都面露思索,且不得不承認的是,戲志才於此道言的真實性。
於其人微微一頓間,又道:「而明公要順路而行,今所退守之地,也只剩下一個地方。那便是劉表尚未完全掌控的荊南之所在。
但以荊南之地,環境且是惡劣,也是最後之選擇……」
戲志才摸着鬍鬚道言,語氣中,且充滿了感嘆。
他隨之,又說了一些細節。
在向曹操拱手后,便落座回了原位。
而曹營之眾,還在思索這個退路,很多人眉頭都皺了起來。
當真以難做阻擋之事,真的能順利退往荊南之地乎?
戲志才後面的補充,且有道之,通過袁術所守之地,借道壽春而行之。
而若是能得荊南之地,將來需也可兵入益州所在。
通過戲志才這般一講述,后又有陳群等人道言,此中所議,也算是給曹營中人,略加以安定之。
踏入四月,不出所料,戍守陳留的趙雲,協同夏侯蘭,呂虔,臧霸,孫觀等數路人馬,同是發起了對豫州東西的戰事。
特以潁川之地,乃是趙雲、夏侯蘭、呂虔,三方主力人馬的進攻之處。
於向許縣的兵事中,早得來陳留處事的小將孟達,且是展露頭角。
其人於戰事之間,率先得取此地,而破曹軍眾,正式拉開了於潁川的戰事。
在孟達先得到許縣后,北側之為趙雲親率之部,也到達了長社等地。
即是接下來的將近兩月時間內,於後方有利支持下,曹軍初期尚是頑抗之,但到了後面,即呈現出潰敗之態。
踏入到六月時,陽關等地,得入趙雲手中。
處於南陽的丁原,其本人坐鎮宛縣,並主導向襄陽方向的兵力施壓外,但如張濟和張綉叔侄,所領之部,也順利踏入到了舞陽,並協助好趙雲,向汝南方向而去,力圖截斷曹操從定陵一帶的後撤。
觀察到局面危機后,曹操被迫放棄了潁川,歸入汝南,但見從沛國來的臧霸人馬,且難以抵抗,是故率領殘部向九江而去,並請袁術相助。
自從同孫堅的裂痕擴大,且是孫氏佔據江東決裂之後,袁術的日子,本身就不好過。
那些曾於孫堅有過處事的部從,且多有逃離之眾,這讓袁術實力大減,且是苦惱無比。
而在得曉劉祈舉大兵,殺向曹操,豫州剩餘數郡,危急存亡之時,其本人,在得到曹操求援后,終還是排除大將紀靈,而做支援。
七月初,曹操終於來到壽春之地。
在渡過江流,遙望後方之地時,其人閃過很多想法,但最終還是長長一嘆。
這次還是沒有爭得過劉祈,算是將豫州之地相送之。
遠離故土,便是下一次,何時才能重回家鄉。
更讓曹操有些悲痛的是,在阻敵的過程中,愛將許褚,折損在了途中,另有數人,
身負重傷。
早於半年前,於潁川之地,尚有五萬人的他,而今手底下,所剩餘之眾,不過是五千罷了。
不僅如此,這次行軍之勞累,還有個中之奔波,如幕僚戲志才,卻是感染了病疾。病情,且是在不斷的惡化。
各種事務,一下子壓在了頭頂,甚至讓曹操難以去回想被俘虜的妻子。
但一到了壽春,他即請紀靈先尋醫工,而為戲志才等一些有傷之人處置。他本人也往壽春,去見見多年未見之友人。
想起昔年於雒陽,時間一晃,不少人已經故去,如袁紹,也有不少人崛起,且於地方稱雄,如劉祈,劉備……
豫州得取,曹操兵敗逃亡袁術處避難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鄴縣。
處於鄴縣的劉祈,自領朝中一些事務后,且是忙碌不已,好在荀或,即找來於此的法正,外有郭嘉等人,各做分別處事。
豫州的戰事,持續了快半年的時間,但以其中的準備,卻是遠遠超過了半年。
這次面向豫州,以求破曹,而將其人割據之地,收復歸來,劉祈也是做足了備戰。
終能得勝,並非是運氣,而是大勢,更是實力的積累。
而將豫州得入手中,即是整個新設司空府內的眾人,都有種喜悅之感。
但以之勝,大半個北方且得入手中,也是復於他掌控的雒陽朝廷內。
以此間之結果,旁人若是處在此間位置,自然是志得意滿。
但劉祈在內心裏,且是不斷的告戒自己,此中所行,不過是第一步罷了,覆滅群雄,而行從地方到中央朝廷的變革,還有很長很陡峭的道路去走。
豫州得取,且是地方治理之間,亦有不少事情,包括麻煩而做解決。
而對於空缺的豫州牧,劉祈直接以趙雲委任之,並由之督軍務諸事。
到達九月時,劉祈親臨豫州,代表朝廷,而做犒勞戰事中的兵士們!
除此之外,他親於潁川,拜訪了包括荀氏在內的廣大潁川士族。
這些年來,因為荀或和荀攸的緣故,他的帳下,來了不少潁川士人處事。
而對於劉祈之治,含潁川在內的豫州,並無太大異議之聲。
歸納起來,且是這麼多年來,民間的宣傳之下,劉祈的仁義所為,早得入人心之內。
同在這個深秋,趙雲與小妹的長子,也於潁川初生。
在趙雲請劉祈賜名間,劉祈以命名之。
統,大一統也。——《公羊傳·隱公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