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我走我的路

第2章 我走我的路

老翁要添孫子了,偏偏兒子不在家。只好在大風大雪混小雨的天氣里,踩着爛泥路出門,去把孫子的爸爸叫回家。老翁心裏默念,走這路難嗎?一絲不屑的淺笑浮在嘴角,修這路才難。

魯迅說過:世間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路了。但是靠人踩出來的只有小路。只有劈荊斬棘,斷木挖土,裂岩填缺,才能修出大路。老翁雖然不知道魯迅,更不知道魯迅說過的那句話,但是修大路的艱辛體會肯定比我深刻。

他修過大路,現在踩在腳下的大路,正是他帶領山裡人,一鋤頭一鎬子挖出來的,一籮土一擔石挑出來的。

祖祖輩輩身居大山,山裡樹木竹子,山貨土產,都要肩扛背駝出去。山外米面棉鹽,都要肩挑手提回來。進城一次從半夜起床,走回家到半夜,回來一趟80公里。修路辛苦,不修更辛苦。可修路不只需要辛苦,更需要錢。直到紅軍出現,托紅軍的福,修路才有了轉機。

第五次反圍剿過程中,國民黨採納了德國教官的建議。以公路為經絡,以碉堡為節點,困守紅軍。國民政府才把馬路修到了隔壁鎮上。山裡人才可以清晨天微亮出發,扛着原木到隔壁鎮上去,吃早飯包子饅頭。

見慣了,原木在鎮上,被大車拖到城裏去的山裏人。也一直在思量,為什麼大車就不能,去我家門口拖原木?我們也要把大路修到家門口去。國民政府垮台很多很多年了,身邊的紅軍也多成了中央領導人,省里的大幹部了。修路只能靠自己了。

歷史的車輪前進到了,大集體大鍋飯的年代了。山裡人免費把原木交給國家,國家補足山裡人糧米,因為山裏的稻田嚴重不足。作為當時大隊書記的不那麼老的老翁,為了給國家交更多的原木,讓更多的原木去到需要它們的地方,決心為原木修建直達山腳的路。

國家困難,時局為艱,不能支持,群眾需要理解。但是為國家奉獻的衷心和決心不能改。白天勞作,夜晚在油燈下,籌備修路物資,扁擔籮筐,鋤頭鎬子,鎚子鏨子,還有高檔工具,獨輪車,一切就緒。就等冬天農閑開工了。非常慶幸的是,土地不是國家的就是集體的,修路造橋沒有半點阻力,拆遷補償更是不存在的。

當白霜四起,稻穀晒乾入倉了。老翁還不太老的樣子。把每戶說了算的,召集在昏暗的油燈邊開會。

宣佈:“每家每戶的壯勞力,無論男女,明天早上天一亮,就到倉庫領工具,去鎮上修路!”什麼豪言壯語,干就完了。

天蒙蒙亮,凍手凍腳,縮手縮腳的人們,三三兩兩的來到倉庫。會計一個個登記分發工具。然後稀拉拉的走在蜿蜒的山路上,向鎮上前進。

十公裡外的小鎮邊,朝陽從一旁的小山頭慢慢升起,霞光散盡。先到的山裏人,吐了口白氣,看看地方。雙手握緊短柄鋤頭,舉過頭頂,彎腰狠狠的挖在地上。三下五除二就造好幾個土灶了。做飯的準備好鍋米菜。

後面趕上來的大部隊,開始分工划活,修路正式開始。無數寒冬,無論雨雪風霜,山裡人都早出晚歸,全天無休揮汗灑血。用自己的勤勞堅毅,向自己、向子孫們交付了滿意的答卷。

老翁呼着重氣,走過自己的路。他喜歡修路,至死之前都在修橋補路。把修橋補路當作自己的修行,當作自己福緣深厚的一種回報。

他現在新生的孫子。曾經以為他爺爺就是,修橋補路無餘骸的寫照。事實上,他六十多歲的壽命,那時代也算長壽的。五個子女健康成長,十幾個孫輩無災無難,個個成績不菲。自己更是大半輩子富裕體面。

老翁到鎮上趕巧,搭上了去臨時植樹場的拖拉機。找到了穿着蓑衣正在雪雨中,義務植樹的兒子。接替兒子繼續種樹,讓孩子的父親,回家照顧母子。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朝雪山裡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朝雪山裡人
上一章下一章

第2章 我走我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