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記得少先隊的呼號嗎(6)
其實,在校園裏,真正熱鬧的是那幾個有着上千人的大系。尤其是中文系,語言表達啊,演講啊,簡直是搞到他們的飯碗裏了。
隨着班級層次的推舉完成,進入各系層次和系間交叉層次的時候,大系的這種強勢就完全顯露出來了。大系學生們原來在各自班級的活動方式和展示方法,也就隨着工作的深入呈現在全校師生的面前了。最明顯的,就是那些高水平的專欄、演講,甚至傳單,都在校園裏大馬路的兩旁出現了。
中文系的唐森林,那個曾經的駁斥“瞎貓撞上死耗子”論調的演講高手,這會兒正在當年站過的那個小台階上慷慨陳詞:
“……什麼是人民當家作主啊?最根本的表現就是由人民群眾自己按自己的意願選舉出國家和各級政府的管理者,將人民的政權交在人民信得過的人手裏。無產階級工人運動的開拓者們,巴黎公社的英雄們就是這樣做的。馬列主義指導下的十月革命的產物,蘇維埃政權也是這樣做的。我們的人民共和國當初也是要這麼做的,但是卻被十年的浩劫破壞了,阻滯了。
“現在,我們迎來了改革開放的嶄新時代,迎來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又一個新的紀元。我們一定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神聖的權利,本着對自己、對國家、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莊嚴而慎重地投好……”
梁小洪,中文系追洋妞的那個大塊頭,看來他能追上洋妞,可能也還是有些本事的。這會兒也不落人後,利用自己中文、英文兩方面的優勢,不但吸引了自己本系的同學,還吸引了不少外語系的同學,以及其他系對英語口語感興趣的同學。
陳峰,數學系那個“瘋子”,這會兒真有點瘋狂勁了。他演講起來大有世紀初葉先進青年學者的風範,那種慷慨激昂,那種憂國憂民,那種指點江山的氣勢,甚至做出的手勢,喊出的聲調,都像是模仿了當年人物。有時做作得過頭了,還讓人忍俊不住。
幾乎毫無疑問,這些姣姣者,都成了各系的代表人物,進入了系間交叉推選的名單。
正如邵成福說過的那樣,在大學生們看作是改革開放一大舉措的這次恢複選舉,其實步子邁得沒有他們想像的那麼大。一切都有學校組織上的預設安排。如果在最初的幾個層次上,組織上意圖還沒怎麼表現的話,到了全校範圍的交叉推選環節,組織上就在關鍵時候表明自己的意向了。
在大學生們最關心的學生候選人的名單上,各系的名單都多出了在系內推選時並沒獲得領先票數的人名。這些人幾乎都是各系的學生幹部中的主要骨幹人員,是各系組織上管理學生的主要幫手。當然,這些人所獲票數也達到了過半的最低要求,只是在票數排序上,較為靠後些。
實際上,大多數學生也並非很較真,名單上的人只要大概過得去,並沒有誰太去計較。大伙兒還是照樣熱情高漲地參加投票,照樣津津有味地議論着有關那些候選人的資料信息,照樣並無陣營界線地為某人的高票而歡呼,為某人的出局而惋惜。
或許,大家心裏都清楚,這種有組織預設安排的過程是事情的必然,畢竟大家都是大學生,誰都不傻。或許,不少人也就把它看作是個遊戲,政治遊戲,玩玩就玩玩唄,何必較真。
還是因為這裏畢竟都是大學生,即使要玩,也要玩出興趣來,玩出氣氛來。大伙兒依然熱情不減,興沖沖地要把遊戲進行到底。到了系間交叉這個環節,大系人多勢眾的優勢就完全顯現出來了。最後獲票數排在前列的人名,幾乎無一例外地都落在兩個最大的系,中文系和數學系,不要說歷史、地理、生物、外語、教育這樣的小系,就是物理、化學那樣的二流規模的系,也差不多沒有誰的票數能夠列在領先的第一方陣。
當五輪預選結束時,若按得票多少排序看,最後報送區裏的正式候選人名單似乎沒有什麼懸念了。
其實,在校園裏,真正熱鬧的是那幾個有着上千人的大系。尤其是中文系,語言表達啊,演講啊,簡直是搞到他們的飯碗裏了。
隨着班級層次的推舉完成,進入各系層次和系間交叉層次的時候,大系的這種強勢就完全顯露出來了。大系學生們原來在各自班級的活動方式和展示方法,也就隨着工作的深入呈現在全校師生的面前了。最明顯的,就是那些高水平的專欄、演講,甚至傳單,都在校園裏大馬路的兩旁出現了。
中文系的唐森林,那個曾經的駁斥“瞎貓撞上死耗子”論調的演講高手,這會兒正在當年站過的那個小台階上慷慨陳詞:
“……什麼是人民當家作主啊?最根本的表現就是由人民群眾自己按自己的意願選舉出國家和各級政府的管理者,將人民的政權交在人民信得過的人手裏。無產階級工人運動的開拓者們,巴黎公社的英雄們就是這樣做的。馬列主義指導下的十月革命的產物,蘇維埃政權也是這樣做的。我們的人民共和國當初也是要這麼做的,但是卻被十年的浩劫破壞了,阻滯了。
“現在,我們迎來了改革開放的嶄新時代,迎來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又一個新的紀元。我們一定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神聖的權利,本着對自己、對國家、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莊嚴而慎重地投好……”
梁小洪,中文系追洋妞的那個大塊頭,看來他能追上洋妞,可能也還是有些本事的。這會兒也不落人後,利用自己中文、英文兩方面的優勢,不但吸引了自己本系的同學,還吸引了不少外語系的同學,以及其他系對英語口語感興趣的同學。
陳峰,數學系那個“瘋子”,這會兒真有點瘋狂勁了。他演講起來大有世紀初葉先進青年學者的風範,那種慷慨激昂,那種憂國憂民,那種指點江山的氣勢,甚至做出的手勢,喊出的聲調,都像是模仿了當年人物。有時做作得過頭了,還讓人忍俊不住。
幾乎毫無疑問,這些姣姣者,都成了各系的代表人物,進入了系間交叉推選的名單。
正如邵成福說過的那樣,在大學生們看作是改革開放一大舉措的這次恢複選舉,其實步子邁得沒有他們想像的那麼大。一切都有學校組織上的預設安排。如果在最初的幾個層次上,組織上意圖還沒怎麼表現的話,到了全校範圍的交叉推選環節,組織上就在關鍵時候表明自己的意向了。
在大學生們最關心的學生候選人的名單上,各系的名單都多出了在系內推選時並沒獲得領先票數的人名。這些人幾乎都是各系的學生幹部中的主要骨幹人員,是各系組織上管理學生的主要幫手。當然,這些人所獲票數也達到了過半的最低要求,只是在票數排序上,較為靠後些。
實際上,大多數學生也並非很較真,名單上的人只要大概過得去,並沒有誰太去計較。大伙兒還是照樣熱情高漲地參加投票,照樣津津有味地議論着有關那些候選人的資料信息,照樣並無陣營界線地為某人的高票而歡呼,為某人的出局而惋惜。
或許,大家心裏都清楚,這種有組織預設安排的過程是事情的必然,畢竟大家都是大學生,誰都不傻。或許,不少人也就把它看作是個遊戲,政治遊戲,玩玩就玩玩唄,何必較真。
還是因為這裏畢竟都是大學生,即使要玩,也要玩出興趣來,玩出氣氛來。大伙兒依然熱情不減,興沖沖地要把遊戲進行到底。到了系間交叉這個環節,大系人多勢眾的優勢就完全顯現出來了。最後獲票數排在前列的人名,幾乎無一例外地都落在兩個最大的系,中文系和數學系,不要說歷史、地理、生物、外語、教育這樣的小系,就是物理、化學那樣的二流規模的系,也差不多沒有誰的票數能夠列在領先的第一方陣。
當五輪預選結束時,若按得票多少排序看,最後報送區裏的正式候選人名單似乎沒有什麼懸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