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群臣朝議(一)

第十章 群臣朝議(一)

自古以來獨立國家想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要有兩把利劍。

第一就是賦稅,充足的賦稅可以讓糧食滿倉、金銀如山,它讓統治階級得以抵禦天災,讓饑民始終處於造反底線之上。

第二就是軍隊,裝備精良的軍隊可抵禦強敵、擊退侵略,可維護秩序、鎮壓起義,它是國家機器的暴力體現。

今日是永昌元年(崇禎十七年)一月十二日,凡冊坐在鑾架上,準備去早朝。

親衛胡一山在車旁護衛,車后仍然跟着八名帶刀侍衛;由於此去只是早朝,不出皇城,每隔一段距離就有近衛營侍衛站崗,所以不用吳德勝護駕。

朝會制度自西周定立開始,基本每朝都遵循此制,一般分大朝、常朝。

大朝每年元旦、冬至、皇帝生日及每月初一、十五等舉行。

常朝則是日常舉行,又分為早朝及晚朝,但眾臣上奏與朝議均在早朝,晚朝通常並不舉行。

鑾駕行駛着,凡冊對有個地方感到奇怪,穿越回來后還未在皇城(秦王府)見過太監,只有宮女。

他思來想去,感覺應該是李自成疑心較重,不敢用秦王府投降的太監,畢竟是明朝舊人,而要換新的也不容易,因為閹割過程太複雜,並且需要休息很久,所以索性乾脆只用宮女吧。

到了承運殿,凡冊走上台階坐上龍椅,俯視着台下的眾臣。

眾人見皇上已上朝,立刻下跪說道:“臣等恭迎皇上上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愛卿平身!”凡冊說道,然後又看着群臣謝過皇恩後站了起來。

他今日想和諸位着重商議新軍組建及軍費問題,說道:“諸位肱股之臣,大順雖屢破明軍,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且關外滿清虎視眈眈,所擁之漢軍八旗人人皆配火器,規模已有兩萬四千餘人,且有紅夷大炮百餘門;反觀大順,雖勇武不遜於滿清,但無成建制火器軍。”

見眾大臣暫無反應,凡冊繼續說道:“朕思量再三,決意組建新軍,暫定兩營,共八千人;其中四千人以野戰五營兩年以上老兵充之,餘下四千以城防軍充之,再徵召軍戶及隨從中男丁以補五營、城防軍之缺額。”

此話一出,立刻引發了小小騷動,群臣私下小聲議論着。

他舉起雙手,示意群臣稍安勿躁,說道:“此二營須人人皆備火器,精銳步兵兩百一隊,需配鳥銃,此銃設有準星,發射之精度甚於火銃,每隊步兵另配十五門中佛郎機或滅虜;重甲騎兵亦兩百一隊,皆配三眼火銃,此銃即可作火器發射,亦可作重鎚攻擊;還需設獨立炮隊,配重型佛郎機二十台用以遠攻,潼關三門紅夷大炮亦調入此

(本章未完,請翻頁)

隊,且炮手人人皆配火銃、腰刀,用以自衛;爾等以為如何?”

凡冊明白,一隻成規模的火器軍耗銀巨大,但想要戰勝關外滿清,為自己也為台下眾人謀一席之地,必須舉傾國之力完成。

見眾位無人發聲,他又採取“點將”策略,說道:“田將軍,可有何意見?”

田見秀見“皇上”問話,說道:“稟皇上,臣以為可行,中營正威武將軍張鼐所部配屬火器較多,攻城時火銃、鳥銃齊發,配以滅虜、虎蹲及佛朗機遠射,城牆之上明軍無敢露頭,幾無還手之力;另軍戶中仍有男丁屯田於陝西、湖廣、河南,五營及城防軍調入新軍之兵員,可由其補之。”

張鼐見丞相說到自己,回復道:“稟皇上,臣有話要說。”

凡冊見張鼐站在左邊中間靠後位置,史載他是李自成養子,說道:“准!”

張鼐接着剛才的話說道:“稟皇上,臣所領中營一部配備火器確實較多,火器之長恰如皇上所說,可近攻亦可遠擊,唯火藥、鐵彈耗量巨大;攻城、交戰一次,少則耗葯百餘斤、大小鐵彈幾千顆,如久攻不下,多則耗葯上千斤,大小鐵彈幾萬顆;臣所領一部兵丁三千,配火器者僅十之四五,且無重炮,尤有如此消耗,如全配火器,耗量將數倍於此;明朝亦因賦稅崩塌而無法支撐此等消耗,多數城池武備鬆弛、火藥不足以久戰,請皇上明察。”

凡冊看劉宗敏今天並不急於表現,估計上次殺了他威風,稍微有所收斂,所以緩緩地說道:“中營劉將軍可有話說?”

劉宗敏聽見問自己,說道:“稟皇上,依臣之見,火器所耗實乃銀兩,如今大順實行‘均田免賦’,三年之內不收賦稅,如此消耗,不知何以為繼;臣此次西征固原、寧夏,所幸收繳明軍三眼火銃三千多桿,鳥銃千餘桿及大中佛郎機四百餘門,棉甲近萬套,火藥近六千斤,生鐵近三萬斤;臣收到皇上諭旨,令賀錦繼續西征蘭州、甘肅、西寧,隨後返回長安,已留部分軍械防守二鎮,其餘均隨軍帶回,存於武庫之中;另前幾日軍報,賀將軍已進佔甘肅、蘭州,亦收繳三眼銃千餘桿、鳥銃四百餘桿、大小佛郎機三百餘門,火藥亦有四千餘斤,現已駐紮陝西行都司治所甘肅鎮,準備幾日後攻取西寧。”

凡冊大概了解這個“陝西行都司”,簡單來說就是明朝陝西省有兩個軍區,一個陝西行都司,一個陝西都司。

陝西行都司管理明朝河西走廊區域,包括甘肅鎮(今張掖,非甘肅省)、西寧衛(今西寧)及涼州衛(今武威)等。

陝西都司則管理長安府(今西安)、寧夏鎮(今寧夏)、榆林鎮(今榆林)、延安府(今延安)、鞏昌府(今隴西)、漢中府(今漢中)及蘭州衛(今蘭州)等陝西省剩下的部分。

(本章未完,請翻頁)

他想聽聽文官的意見,於是說道:“牛丞相,火器消耗確實遠甚刀劍,大順賦稅免征三年,何以支撐?”

牛金星思索片刻后回復道:“稟皇上,大順賦稅三年免征確為國策,暫不宜輕動,但亦有它法;一為關中未分予百姓之荒田亦有數十萬畝,再是戶部已派人查尋關中適宜耕作之荒地,墾荒為田,二者皆作官田,分予軍戶或民戶耕種,官四私六分成;二為大順將鹽、鐵實行專營,此二物為百姓日常及農耕生產之必須,耗量甚巨,可使財政增收不少。”

凡冊覺得牛金星說的在理,國家不能沒有賦稅,必須對關鍵物資進行管控。

另外,他還想知道田畝、礦產之具體數據,說道:“戶政府尚書可在?”

凡冊清楚,史載李自成建國后把六部取名六政府,比如戶部叫戶政府,兵部叫兵政府,實在讓人彆扭,於是補充道:“傳朕口諭,六政府改名六部;各部所屬之司亦按祖制更改。”

台下眾人聽到皇上諭旨,皆回答道:“臣等遵旨!”

聽到皇上問話,又聽到改回祖制的口諭,戶部尚書立馬改口說道:“稟皇上,臣戶部尚書陸之祺在!”

凡冊想了解有多少荒田還未分配,又有多少荒地適合改為農田,還有大順鹽、鐵產量如何,說道:“陸尚書,朕欲知丞相所說,關中未分之荒田多少,大順可開之荒地多少,另鹽、鐵產量亦有多少?”

戶部尚書陸之祺回復道:“稟皇上,臣已讓戶部侍郎蕭應坤核查畝數,未分之荒田大半在固原、寧夏、蘭州,蕭侍郎已於前日親赴固原,主持三鎮荒田丈量,昨日上報已核實部分為四十餘萬畝,另長安周邊未分荒田亦有五萬餘畝,均已登記造冊;至於大順可開墾之荒地,臣已令戶部官員調閱相關文書,詳查山川地形,另派人至各府、縣尋找,統計適合耕種之荒地。”

凡冊聽了,根據已丈量數據,未分之官田已有近五十萬畝,如全用來於耕種玉蜀黍(玉米)、土芋(土豆)及甘薯(紅薯)並成功的話,那產量不可小視,心裏還是暗自高興。

於是,他插話道:“陸尚書,還需令蕭侍郎加緊丈量荒田,且荒地之事亦要加快,二者皆需準確;另鹽、鐵之產量,大順到底如何?”

陸之祺回復道:“稟皇上,臣已令戶部核實,大順境內產鹽之地共有三處,一為陝西境內榆林、寧夏兩府,共有花馬池、濫泥池、苟池、北大池等若干鹽池,年產鹽一千八百餘萬斤;二為陝西甘州境內紅鹽池、白鹽池、青鹽池等幾處鹽池;三為湖廣襄京之均州亦有鹽池,但此二處產鹽比之榆林、寧夏較少;至於冶鐵,大順所擁之三省鐵礦極少,僅陝西鞏昌府冶鐵較多,年產鐵十幾萬斤,其餘府縣均所產甚少。”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篡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篡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章 群臣朝議(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