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伏羊節―不容錯過的美食體驗!

徐州伏羊節―不容錯過的美食體驗!

?現在是凌晨1點43分,我卻非常勤奮的爬上來更新,這種精神,真是可歌可泣……

好吧,我承認,我其實只是吃撐着了。

今天出去吃羊肉,吃到十點多,吃了一肚子,很爽,然後回到家裏就撐的睡不着,又好彩剛搞到了《是首相》的電子版,於是就摸着肚子在這裏看書消食--當然,這很辛苦,吃飽的時候笑,實在很痛。

不過,看着看着,我開始有了一點創作的衝動……同時,這也算是我為家鄉作一次小小宣傳。

會有效果嗎……呃,希望會吧?

雖然,太平記的人氣是如此的仆街……但在就我所知的範圍中,讀者里倒也有幾位夠格的吃客。

那麼,好吧,所有熱愛美食的同志們!

請向下看!

徐州伏羊節―不容錯過的美食體驗!

徐州歡迎你,伏羊節歡迎你!

~~~~~~~~~~~~~~~~~~~~~~~~~~

徐州伏羊節―不容錯過的美食體驗!

伏天很熱,全國人民都在忍熱,羊肉好吃,全國人民都有在吃,但,把“伏”和“羊”結合起來,在最熱的伏天裏,吃最溫補的羊肉,並且吃出規模、吃出文化,吃成一個從黃河以北到大江之南都有知名度的節日,吃成地方上的一張亮麗名片的,只有徐州,只有徐州的伏羊節。

說“伏羊節”,先要說“伏”。

“三伏”的說法,起源可以上溯至秦漢時期。

目前最早的記載,見於《史記.秦本紀》,原文是“(德公)二年,初伏,以狗御蠱。”翻譯過來,就是說“入伏了,殺條狗,把血塗到四方的城門上辟邪,祈求大家不要中暑、不要得病。”《史記集解》在此處的註解為“六月,伏日初也。周時無,至此乃有之。”就是說“初伏應該是在六月,但周禮中沒有記載,到這時才第一次有文字記錄。”

至於為什麼用“伏”這個字來代表入夏的酷熱,則要從干支紀年法和五行生剋說起。

干支紀年法,就是把天干地支按一定次序排列,形成一套規則,按照它,就可以給任意的一個年、月、日全部編上代號。天干有十,其中第七為庚,也就是說,從任意一個日子向下算,十天之內,總會有一個庚日,十日一庚,毫釐不爽。

五行生剋,則是想像自然界的一切物質都由“五行”組成,並按照一定的生克規律運行。這種理論以“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天干配“金木水火土”五行和“東西南北中”五方,即所謂“東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和“中央戊已土”。

一般認為,我國開始使用干支紀年法的年份是西元前780年至770年之間,期間,西周最後一任天子周幽王“烽火戲諸候”,終於戲到了國破身亡,太子宜臼東遷雒邑,就是東周第一任天子,周平王。至於五行生剋出現的時期則要晚得多,春秋後期開始形成,戰國時期趨於完善,至於其影響力最大的區域,除了發源地齊國外,正是關中強秦。

在先民們最質樸的想像中,夏日炎炎,五行自然屬火,庚屬金,火克金,所以金遇火而藏。(上古漢語中,“伏、藏”意義相近,都是指潛藏,但又以“伏”字用得較多,如過去先民感到北方較冷,人畜入冬后必須藏伏。就說“北方者,伏方也”。)那麼庚日到了夏天,當然就要叫“伏日”。

習慣上,稱夏至后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三伏”,初伏和三伏都是十天,至於中伏,因為有時候夏至和立秋中間會有第五個庚日,有可能是十天,也可能是二十天。折成今天的曆法,大致就是七月中旬到八月下旬的樣子,是一年中最熱的時間段。

說完了伏,再說羊。

在中醫當中,把羊肉歸入“溫補”類的食品,如《本草綱目》當中,將羊肉與人蔘並列,稱許為“補可去弱,人蔘、羊肉之屬是也。”、“人蔘甘溫,能補氣虛;羊肉甘熱,能補血虛。”、“羊肉補形,人蔘補氣,凡氣味與二葯同者皆是也。”一般的中式食膳或葯膳中,凡用到羊肉,多是和當歸、蓯蓉等相配,滋補養氣,或乾脆和生薑搭配,用其陽辛之味互激,發汗強內。

中醫的理論,和中國的哲學一樣,講究“損有餘而補不足”,夏天陽氣旺盛,人體內則是“心火旺,肺氣衰”,宜陰補調理,故一般的原則是“清補、淡補、養氣、去火”,羊肉作為溫熱性的食品,通常被推薦為在秋冬季特別是入冬后食用,故夏日食補,鮮有用羊。在全國大多數地方,熱騰騰的羊肉湯,還是在入冬后最受歡迎。

這樣看來……徐州人在夏天吃羊,似乎有點不合時宜。

但是,理論只是理論,更何況,徐州人早已用實踐來證明着伏羊的諸多好處,在徐州,一直都流傳着“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的說法。從統計來看,徐州地區每年上火、中暑的患者,也絕對不多過周邊地區,甚至還要少一些。

還是從中醫自身理論來看吧,夏日肺衰,而在用五味配五髒的組合中,以辛屬肺,所以,中醫也推薦夏日適當食辣,補肺氣之不足,驅體內之熱毒。但要有度,如食辣過度,就會反客為主,導致陽火虛旺,也就是我們說的“上火”

……可以說,古人不推薦夏天吃羊肉,而徐州人夏天大啖羊肉卻身強體壯的原因,正在這裏。

萬物有度,強者之鍛煉,足為弱者之苦刑,古人“年至中壽,許月而一肉。”營養狀況可想而知,更沒有今天這樣先進豐富的醫療手段和養生辦法,論到身體素質,和今人根本沒法相比,在古人來說,多吃幾口羊肉,也許就會破壞掉體內的陰陽平衡,舌頭起泡,兩眼充血。但在我們而言,啃完一隻抹滿辣椒孜然的烤羊腿,再喝上一大碗紅艷艷的羊肉湯,卻剛好可以頂出一身大汗,把體內的熱毒排掉,使肌體更加健康。所以,對一些前人的理論和經驗,更應該研討其起源,分析其演變,創造性的吸收借鑒,而不是機械執行。說起來,這也正是中醫“因人而異、四時不同”的人本思想和唯物思想的絕佳體現。而,這樣的思維突破出現在徐州更不是偶然,可以說,是徐州自彭祖立城以來幾千年養生文化淹澆積累的一種必然收穫。

……並且,羊肉,確實好吃,徐州人,也確實會作羊肉。

羊肉在中國幾千年的飲食文化中,起伏遷變,從秦漢時期重要肉食的地位,到後來隨着農耕技術的不斷進步而漸漸和畜牧業一起式微,再到隨着北方少數民族的馬蹄一起重新南下,所沒有改變的,是它特有的美味。不過,這樣的美味,也需要有人懂得利用和加工,才能為人享用。而,不客氣的說一句,徐州,就算不是中國最會燒羊肉的地方,至少也是最會燒羊肉的地方之一。

在徐州,想吃羊,至少可以作出百十種花樣,更把各種菜系的技法都吸收改造,統統用到了羊身上:營養豐富的清湯羊肉、原汁原味的白水羊肉、味道鮮美的紅燒羊肉、火辣辣的川江羊肉、口感酥嫩的香酥羊排、熱火朝天的烤全羊,大盆端出來的黃燜羊肉、鮮辣爽口的五毒涼拌、從名字到味道都大有特色的羊蠍子……更不要說那些散佈於大街小巷的羊肉湯館和最草根不過卻又最好吃不過的羊肉燒烤,前人說,“五嶽歸來不看山”,徐州人說,“徐州歸來不吃羊”!

吃羊,不僅是坐下來吃,更要科學的吃,文化的吃。徐州人吃得主要是山羊,和綿羊相比,味道比較平順,脂肪含量也低得多,沒有那種肥膩的口感。而從山羊的養殖周期上看,最適合食用的就是夏季。經過春夏兩季的飼養,這時的山羊膘肥肉嫩,恰到好處,宰殺后肉味醇厚,膻味小,湯汁鮮美,最宜食用。在最熱的日子裏,喝上一碗調着辣油、米醋和香菜的羊肉湯,大汗淋漓,或是面對一盆蔥、醬、蒜、花椒等熱性作料燒出來的羊肉,大快朵頤,不僅有着說不出的痛快,更可以刺激人體大量排汗,驅走五臟積熱,排毒健體。

吃伏羊,更是徐州人豪爽性情的體現!千載龍飛地,一代帝王鄉,同時也是五省通衢,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數千年光陰流積,給徐州人留下了漢高故里的自信和大氣,也培育了徐州人百折不屈、知難而上的堅韌性格。在一年中最熱的伏天吃加大量辣椒的羊肉,更要戰而勝之,以其來強身健體,這正是徐州精神的一個側面,足堪讚歎。同時,“伏”、“福”相通,吃“伏羊”就是吃“福羊”,徐州人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信心,也充分反映在了這個節日中。

今天,以“伏羊、福羊、和諧、安康”為主題的伏羊節已成為徐州的一張重要名片,和雲龍山水、兩漢三絕、彭祖故里以及淮海戰役紀念館等徐州標誌一樣,被越來越多的人熟悉和喜愛。每年的伏羊節期間,全市各大賓館、飯店、羊肉館都會推出系列“伏羊菜系”,接受品評。周邊地區的特色羊肉館也都會來到徐州,集中展示地方小吃名點。更有一系列精心組織的活動,如地方戲曲、舞蹈、武術、民俗表演、布藝、麵塑、剪紙和花鳥奇石展出等。2007年,徐州伏羊節的新聞登上了中央電視台和人民日報。今年,伏羊節將更加力求出新出彩,7月19日,入伏當天,2008年中國(徐州)彭祖伏羊節將在彭祖園舉行。徐州飲食業已為此作了充分的準備,周邊地區的名廚也已紛紛進駐,屆時,徐州將再一次成為美食者的天堂!

徐州歡迎你,伏羊節歡迎你!!!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太平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太平記
上一章下一章

徐州伏羊節―不容錯過的美食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