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梁武帝善行感天 如來佛遣佛下界

第一章 梁武帝善行感天 如來佛遣佛下界

詩云:宇宙茫茫不可知,善惡有報誠不欺,南朝四百八十寺,為何武帝終餓死?

仙佛本是凡人做,奈何凡人慾望多,身為皇帝肯寡慾,史海鉤沉有幾夥?

佛不經魔不成佛,人不歷難怎成仙,了卻身前身後事,功過自有後人評!

善惡纏鬥幾萬年,邪不勝正總前定,行善為何遭惡報,且看志公演公案!

臘月二十四,是天界的一個大日子!

這一天是三界集會之辰,司命灶君上天奏事,向玉皇大帝奏報人間善惡,除夕再返回人間。人間每家都有一位司命灶君,家家都想祈福,因此人間這一天要“送灶”,除夕要“接灶”,希望灶君上天說好話,隱惡揚善。

天為百神之君,禍淫福善;灶乃一家之主,紏繆繩愆。灶君上通於天闕,下入於幽冥,中可以察人情萬事,錄人功過。道教葛洪《抱朴子內篇·微旨》載:月晦之夜,灶君亦上天白人罪狀。大者奪紀,紀者三百日也。小者奪算,算者三日也。功多者,三年之後,天必降之福壽;過多者,三年之後,天必降之災殃。

玉皇大帝不可能聽每家每戶的灶君奏本,自然按神仙分管的職事等級處理,而總管灶君奏本的,正是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

該天尊是南極長生大帝之化身,作為雷部的最高天神,掌管所有的雷神組織。總部為神霄玉清府,下設三省九司、三十六內院中司、東西華台、玄館妙閣、四府六院及諸司,各分曹局。九天雷公將軍、八方雲雷將軍、五方蠻雷使者、雷部總兵使者都是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手下,諸司中有36名雷公,代天打雷,均聽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號令。

雷霆者,乃陰陽之樞機,號令萬物之根本。故無有雷霆,則無以宰御三界。是以雷者,類也,是以出萬類而起群品也,是元始生殺之機也。宇宙之始蓋因陰陽相交一時之爆發,此即是雷霆之用也,所以無處不有雷霆之顯現。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主生殺枯榮、善惡賞罰、行雲布雨、斬妖伏魔、號令雷霆,上照天心大道,下濟幽冥群苦。

這一日,正是天尊批閱人間灶君奏本之日。看着看着,一向鐵面無私、不苟言笑、威嚴赫赫的天尊竟然面露喜色,帶上幾本奏摺,去覲見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已經退朝,正在西王母宮中品仙酒、吃蟠桃、觀賞天女跳舞。

有司來報,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求見,玉皇大帝立刻屏退左右,下令召見。

天尊很快進來,叩拜奏本:“陛下,臣執掌懲惡揚善事,今人世間有梁武帝蕭衍者,廣行善事,救濟貧苦,廣開言路,修明政治。重振儒學,任人唯賢,大蓋寺廟,弘揚佛法,不近女色。此人宜加福壽,但臣觀其生死簿,卻不得善終,特來啟奏陛下,如何處置?”

玉皇大帝捻須沉吟道:“生死簿所載,只知其果,卻不明其因。佛知三世因果,天尊莫辭辛勞,去佛國拜見佛祖,奏明此事可也。”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再拜而退,出了西王母宮,駕祥雲直奔西天靈鷲山。

靈鷲山離天宮極遠,而駕雲的快慢與施法者本身的修為有關。

仙分五等:鬼仙、地仙、人仙、天仙、大羅金仙。

鬼仙是最低等的仙,一個人一輩子學佛修道學得迷糊,有些小神通但沒有悟道,死了就做鬼仙。地仙要修到三個標準:身輕如葉、夜睡無夢、行如奔馬,地仙之祖鎮元子可以與天地同壽!人仙即人中之仙,行善修行,健康長壽,道德、智慧達到孟子講的‘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天仙又比人仙、地仙高,駕雲御氣,不食煙火,壽命極長,乃累世修積善功,還要有極大的仙緣才能修到,比如八仙之一呂洞賓。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早已成聖,是最高等級的大羅金仙,等同於佛教的菩薩!

饒是如此,天尊駕祥雲趕路,半天才趕到靈鷲山大雷音寺。

只見大雷音寺金光萬丈、瑞藹千條,地上麒麟、鳳凰、孔雀、白象出沒,空中飄浮着五光十色的雲團,這雲卻不同於仙界的祥雲!天尊仔細看雲,辨認出:大圓滿光明雲、大慈悲光明雲、大智慧光明雲、大般若光明雲、大三昧光明雲、大吉祥光明雲、大福德光明雲、大功德光明雲、大歸依光明雲、大讚嘆光明雲......

雷音寺里傳來種種妙音,似乎佛祖正在說法。天尊能聽出來的就有:檀波羅蜜音、屍波羅蜜音、羼提波羅密音、毗離耶波羅蜜音、禪波羅蜜音、大智慧音、大師子吼音、大雲雷音......

天尊不敢怠慢,降下祥雲,整肅衣冠,緩緩走向寺門。

忽然梵唄聲響起,寺門大開,接引佛滿面笑容,一身白衣,頂上一輪佛光,迎了出來!

天尊上前稽首為禮,接引佛合十還禮,讓進大雷音寺。

釋迦摩尼佛笑容可掬,高坐在正中的九品蓮花寶座上,左右伺立着四大菩薩--觀音、地藏、文殊、普賢;蓮花寶座下方低一層,環立着十八羅漢;再下方又低一層,環立着四大王天、天龍八部、娑婆世界諸大鬼王、佛的常隨弟子1250人、以及海神、江神、河神、樹神、山神、地神、川澤神、苗稼神、晝神、夜神、空神、天神、飲食神、草木神等等數之不盡......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再次稽首行禮,釋迦摩尼佛頷首還禮,吩咐賜座上茶。

天尊喝了口茶,剛要開口,佛祖笑道:“天尊,你之來意,我已盡知。梁武帝蕭衍,本是我佛門弟子轉世,前世的習氣還在,故而不喜女色、廣行善事、弘揚佛法。此人該享世壽86歲,在位48年,修建四百八十多座寺廟。只因前世的惡業,他最後卻不得善終,死於小人之手。”

天尊讚歎說:“佛能前知,此言果然不虛!弟子職司所在,不忍見此善人遭惡報,特來請佛祖施恩,改其命運,彰顯善惡。”

佛祖沉吟片刻,開口說道:“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縱經千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際遇時,果報還自受,佛亦不能轉定業,違逆因果!”

忽然座下一人,越眾而出,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大慈大悲,焉有善男子弘揚佛法而不救?適才弟子入定,觀其宿世因果,多生多世修行,五百世並無惡業,為何要遭惡報?”

天尊一看,此人地位不低,正是佛祖的二弟子銀蟬子,已經修到辟支佛的果位!

天尊暗暗思忖,辟支佛是過去世曾經種下佛緣,進而出生在無佛之世,因性好寂靜,或修頭陀行,無師友教導,而以智慧獨自悟道,又稱“緣覺乘”,是佛法的五乘道之一。

五乘道第一是人乘。主要修習三皈依和五戒十善,心思昏昧的修行人易學人乘。

第二是天乘。能夠達到少欲知足的境界,在充滿誘惑的人世間保持淡定從容。

第三是聲聞乘,是遵循佛陀聲聞之教。聲聞乘遵循佛教經典,據此斷“見思惑”,可以修行到羅漢果。

第四就是緣覺乘。在聲聞乘的基礎上,自己悟道,通過見思習來提高自己的認識,證到辟支佛,又稱獨覺佛。

第五是菩薩乘。就是可以自行化他,證成佛果,能夠推行六度萬行,普度眾生。

釋迦摩尼佛嘆了口氣,說偈云:“因果玄妙不可知,辟支只知五百世,眾生種下無邊業,果報來時誰能避?”

這時,又有一人走出班列,合十行禮說:“大悲師尊,以吾法力觀之,梁武帝確曾在五百世前種下惡業!佛雖不能轉定業,但可使重罪輕報,不然娑婆眾生,哪個不是業債累累?哪個還能成佛?”

天尊一看,說話的是佛教智慧第一的文殊師利菩薩,隨後只見釋迦摩尼佛在蓮台寶座上欠身,還了半禮。

天尊明白,佛教有兩大菩薩地位極高,一位是觀世音菩薩,另一位就是文殊師利菩薩。這兩位其實是古佛,早在久遠劫就已成佛,在釋迦摩尼佛漫長的修佛道路上,做過他的老師!只因為了輔助釋迦摩尼佛度化有緣眾生,又化身為菩薩前來輔佐,所以釋迦摩尼佛對這二位比較客氣。

釋迦摩尼佛沉默片刻,說:“也罷,銀蟬子,你就下界走一遭罷。梁武帝弘揚佛法,早已引起魔教妒恨,你這一去,魔教上上下下必定為難於你。我許你有求必應,若遇急難可呼‘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她必能尋聲救苦,隨時顯聖!”

銀蟬子大喜,連忙跪倒謝恩,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也非常高興,站起稽首行禮,回天庭復命。

再說銀蟬子出了大雷音寺,忽然身後有人喊:“銀蟬子,等我一等。”銀蟬子回首一看,是文殊師利菩薩走了過來,急忙站下恭候。

文殊師利笑道:“佛祖要我送你一程,還有幾件事囑咐你。此去東土投胎,路遠遙遠,我佩服你的為法獻身,跟我來吧。”說完把手一拍,憑空出現一隻巨大的獅子,拉着銀蟬子的手一縱身,兩人同騎。獅子也不用主人吩咐,把四足一頓,駕雲而起,直奔東土震旦國(中國)。

銀蟬子心裏明白,四大菩薩的坐騎都是神獸,修鍊日久,道行不在羅漢之下!

文殊菩薩的坐騎是獅子,名叫“善聽”。因為獅子是獸中之王,威風可震懾魔怨,代表文殊菩薩的智慧威猛,能斬斷一切煩惱!“善聽”發起怒來,法身現出,有九個頭之多,威猛無比!

普賢菩薩騎六牙白象,白象力大無窮,厚重的身軀代表普賢菩薩願行殷深,辛勤不倦。六顆長牙代表佛教的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慧智。

地藏菩薩騎獨角獸,名“諦聽”,前身是一隻神犬修鍊而成。“諦聽”通人性,避邪惡,視為吉祥的象徵。

觀音菩薩騎金毛犼,又名“朝天吼”,傳說是龍王的兒子,有守望的習慣。人世間華表柱頂之蹬龍即朝天吼,對天咆哮,被視為上傳天意,下達民情。

兩位聖者坐在“善聽”上對話,文殊菩薩說:“我欽佩你的勇氣,你已修成辟支佛果,在西天多麼逍遙自在,卻為了弘揚佛法去幫助善男子蕭衍,寧可受那輪迴之苦。我特來送你一程,助你一臂之力,免去入胎、住胎、出胎之苦。”

銀蟬子喜出望外,合十說:“如此極好!弟子素知投胎之苦,入胎沾染血污不凈,住胎暗無天日寒熱交迫,出胎膚如刀割痛不可言!借住母親之腹十月,一生難報此恩!”

文殊菩薩頷首道:“還有一事相托,事關六道的安危、善惡力量的此消彼長。”

銀蟬子拱手說:“菩薩請講,弟子聆聽。”

文殊菩薩說:“水利萬物而不爭,是故上善若水。水質的清濁,關乎到極大多數眾生的生存,清水飲用使人平和向善,濁水飲用使人易生慾望,種種向惡!掌管水質的,一直是龍族,可龍族至寶七彩龍珠失蹤已久,水質江河日下。人類受其影響,征戰多年,朝廷更替,天下不安......龍族派出門下弟子到處尋找七彩龍珠,毫無下落。人世間是凡聖雜居之所,佛、菩薩、魔、天人也常去,所以你要幫龍族傳人找回七彩龍珠,此事事關重大!”

銀蟬子說:“弟子領命,但一入紅塵,法力全無,還祈菩薩指點一二......”

文殊菩薩笑道:“你已修成辟支佛,靠的是智慧和戒律。入世后,遇事要靠智慧解決,不到萬不得已,不許使用神通!尤其切記,不可對凡人顯現神通,佛祖再三交代,濫用神通你就得入涅槃,完成不了使命。”

銀蟬子說:“可佛祖有言在先,魔教上下不肯容我,必來搗亂,如之奈何?”

文殊菩薩說:“勿用多慮,在人世間修鍊、度化有緣的佛、菩薩、羅漢極多,你去必有人相助!危急時刻,可念觀音菩薩聖號,等你修到打坐入定后,也可在定境中找我,還會有別人助你!”

銀蟬子連連稱謝,又問:“菩薩,梁武帝蕭衍是個怎樣的人?”

文殊菩薩說:“蕭衍字叔達,南蘭陵郡武進縣人氏,南朝諸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梁朝之前是齊朝,蕭衍任雍州刺史,頗受齊明帝寵待。齊明帝病逝后,太子蕭寶卷即位,只知道玩樂享受,不知道治國,還殘暴無比!誰敢批評他一句,就要被殺頭!蕭衍的兄長也被其冤殺,大臣們和王室貴族紛紛起兵反對,雍州刺史蕭衍和江夏王蕭寶玄聯合起兵殺奔京都,殺掉了蕭寶卷,立和帝蕭寶融繼位。蕭衍忍受不了和帝的軟弱無能、不會理政,手下謀士逼和帝退位禪讓,蕭衍做了梁武帝。

蕭衍稱帝后,善待皇族,勤儉治國,未明即起,日常茹素,反對殺生,崇信佛教,都是前世修佛的習氣使然。

他自己勤儉自持,卻在全國大力提倡信佛,花了許多錢建造大愛敬寺、大智度寺、同泰寺等等。”

銀蟬子沉吟道:“凡事過猶不及,成佛有八萬四千法門,不一定非要出家。梁武帝如此做派,只怕對民眾人力物力有傷,都出家了,誰去供養布施出家人?”

文殊菩薩笑道:“然也!出家修佛須依自身福報,順勢而為。做好皇帝,造福黎庶,也是修行!末法時代,說法者多,實修者少,與其到廟裏出家,坐而論道,拋妻別子,何如孝養父母,和睦兄弟,撫養子女,救苦濟貧?且佛法高深莫測,非大根器者看不懂經文,老死在廟裏的修行者,如麻似粟!故而佛法分五乘道,先修人乘,把人做好,來世升天,循序漸進......”

這時,獅王“善聽”停了下來,轉頭朝文殊菩薩低吼一聲。

文殊菩薩對銀蟬子說:“前程多艱,善自珍重。我封了你的法力,日後待你修行火候到了,神通法力自然恢復。切記不可濫用神通,切切。”說完轉身拍了銀蟬子一掌,正擊在泥丸宮,封存了法力神通。

銀蟬子心中惶恐,匆匆忙忙問了一句:“菩薩,弟子的法寶如何處置?”

文殊菩薩笑道:“由我暫代保管,時機到了自然還你。”

銀蟬子又問:“弟子修成辟支佛后,一直住於佛界,魔界究竟如何?弟子一無所知......”

文殊菩薩說:“我傳你一部貝葉經,隨你入世。魔界的根底,盡在此經之中,日後你自然知道。”說完拿出一張金色的樹葉,塞在銀蟬子手中。

銀蟬子還想問點什麼,獅王“善聽”把背脊一拱,將銀蟬子拋向空中!

銀蟬子大吃一驚,施法要飛起,才發現法力全失,筆直向下墮落......

文殊菩薩口中喃喃念咒,將手一指,一道金光飛起,裹住銀蟬子緩緩墮落。銀蟬子心中一急,一迷糊,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全無,變成一個襁褓中的男嬰,墮落下界建康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志公傳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志公傳奇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梁武帝善行感天 如來佛遣佛下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