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不如寫一段關於我們的故事吧。
她是沒有得到過的人,那是一段回不去的時光。談不上後悔吧,只是在最好的年紀里,丟掉了一些現在看起來有些遺憾的東西。
2011年的九月,那是我高中一年級開始的時間。由於初中三年裏大部分的時間都被自己用來虛度了,中考的成績給了自己一個大大的耳光,在我們當地中考錄取分數線並不算高的背景下我還是不出意外的名落孫山了。
初中那個時候的我談不上懶,不過也不勤,談不上聰明,不過也不笨。不止一個人跟我說過保持現狀可以考一個不錯的高中,努力一下還有上升一步的空間。曾幾何時我還真的天真的以為他們的說法是正確的,畢竟當時的自己在在全校的排名一直都處於一個相對不錯的位置。或許就是這個原因,導致我並沒有像同時期的大部分人那樣至少看起來表現的很用功的樣子。初三那年的我實在想不通為什麼班裏總有那麼幾個人,每天那麼早的起床,在教室,或操場裏,或樓道里,不是在背書就是在記公式。其中有些人已經足夠優秀了,以他們的水平考到重點高中完全沒有壓力。還有些人就算再努力或許也不會再有什麼變化,學習本就不是靠死記硬背就可以的,這是我一直以來都不曾懷疑且堅定的想法。直到後來某些人的突然成長改變了我初始的態度。
改變一個人需要多久我不知道,但不可置疑的,有些人在以別人肉眼可見的速度成長,而不動聲色本質上來講又何嘗不是一種退步呢。
在我的記憶里我們那一屆的重點高中錄取率是我們學校歷屆錄取最高的一屆,普通高中的錄取也有不錯的成績。幾乎每個努力過的人都得到了他該有的榮譽。至於我,比當時錄取分數線最低的普通中學差了十三分,也就是這十三分的差距硬生生的把我從高中生劃分到職高生的等級裏面。
成績下來后的那段日子總免不了一些人的盤問,大部分人覺得以我的條件最起碼應該和他們預想的那樣至少能上個普通高中,結果卻和現實相差甚遠。我也只能把那次的失利統歸到沒有發揮好這一單調的理由上,只有我自己知道,其實考場上自己已經很努力了,有認真的準備每一場的考試,有填滿每張卷子的每一處空白,也有想盡辦法去爭取每一分了,但敗了就是敗了,沒考好就是沒考好。不過總不能讓我承認自己本就不行吧,雖然這是事實。
我曾一度想過在十六歲的年紀就輟學打工,與其在一所野雞學校混吃等死浪費青春,還不如找個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實踐幾年,以作為自己日後在社會謀生的手段。不過最後還是在與父母的交涉中做出了妥協。用他們的話說,沒文化以後是要受人欺負的,多讀兩年書總歸要好些。就這樣,我以一名職高生的身份開始了自己高中生涯的一段時間,開始了一些故事,認識了一些人。
我的母校名字要比別的高校稍長一些,這算是職業院校的通病。它的全稱叫做華城綜合職業技術學院,當地人更多習慣叫它華城技校。雖叫華城,卻不在華城;雖不在江湖,但江湖一直有它的傳說。華城綜合職業技術學院,位於華城西北位置十幾公里處的一個小鎮,這是它與大部分華城高中院校不同的地方,盛產“人才”,歷年來一本大學錄取生數量鳳毛麟角,二本線及以上三瓜兩棗,該中學致力於發掘及培養如古箏,鋼琴,聲樂,繪畫,舞蹈等各類藝術型人才。當然還有計算機,幼教,醫護等社會型人才。雖然專科藝術類是華城技校的主要培養方向,但也有為數不多類似普通高中那樣可以參加高考這樣的選項可以供人選擇,所以也有一部分沒達到普通高中錄取分數線的學生被迫選擇了這裏。
有一說一,在華城周邊的幾所職業高校里,華城的師資力量和歷屆藝術類院校的錄取比例來講處於在中等偏上的水準,要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人會選擇這裏,來這裏的大部分學生也大多是想靠專業課的成績考一個相對不錯的大學,這也就導致了非專業類的文化課的學生比例會少很多,再加上中考分數錄取線的層層篩選下,優質生源本來就有限,所以這所學校的高校錄取質量會低很多。不過只要努力就一切都有可能,比如那偶爾的“鳳毛麟角”。
當時選擇華城技校是本着升學班去的,職高的普通高考班,那是我被中考的錄取分數線刷下來以後可以參加高考的唯一選擇,雖然知道學校的學習環境一般,但還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些什麼。說不定自己以後也會成為別人眼中的“鳳毛麟角”,我不止一次用這句話安慰過自己。
華城技校在華城的西北方,我的家在華城的東南方,連接這兩個地方的地方叫華城總站,學生時代的我並沒有那麼多的積蓄,準確來說說應該叫零花錢。所以大部分時間能做到點對點的交接。坐十二路公車到華城總站,下車再轉十六路到華城技校,運氣好的話甚至感受不到華城總站的西北風。運氣再好一點會在去學校的十六路公車上偶爾會遇到那麼幾個認識的同學,倒不至於太無聊。
由於學校離家遠,住宿成了唯一選擇,班裏大部分人都是住校生,只有本地的幾個同學需要每天回家報道。兩周才回一次家的寄宿生活,少了很多父母在身邊時的不必要的嘮叨。或許也正是這個原因,每次回家的那兩天,家裏的伙食都格外的好。
去華城那天下雨了,濛濛細雨,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