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秋收
幾個女人們把孩子們送到了學校就回去了,家裏還有一堆事兒。
一個學前班有十來個人,老師叫幾個人開始發書,發本。
書發下來之後,張遠高興就先翻看他的書,這可是他自己人生第一本書,是完全屬於自己的書啊。
主要是翻看圖畫,大致翻看了幾頁,老師們就組織打掃衛生了,教室里都是鋪的紅磚,教室也老舊了,磚也是磨的凹凸不平。
桌子也是老舊還有小洞,板凳也是老舊的,他的念書生涯開始了。
衛生打掃完之後老師就開始做介紹了,班主任同時也是語文老師,這個語文老師很厲害,張遠在她手裏可沒少挨打,當然那都是后話了。
學前班就是兩個老師,一個數學老師,一個語文老師,這個學校只有三個年級,學前班,一年級,二年級,再想念的話只能去旗縣裏或者鄉里念。
開學第一課就是語文老師教聲母,韻母,拼音是後來再教的。
很多村裡來的小孩有的太笨,發音發不全,還有不聽話都挨打了。
有個奇怪現象,就是孩子們上學都會討論這個老師厲害不厲害,打不打人,張遠從念學前班的時候就開始感受到了,很多孩子們就開始討論了,恰巧他碰上了個厲害的老師。
他後來發現學前班的課本和一年級的課本一樣,只不過一年級的課本是灰色的,他們學前班的課本是彩色的,然後再多了本美術書和音樂書。
小孩們都是一個比一個笨,算數題都是一個比一個簡單,就那還錯了,手上頭沒少挨教棍,大腿上也沒少挨翻面卷子。每次小測試的時候,錯題的都一個個排隊挨棍子。
小測試就是老師用本紙出上十道題,滿分一百分,一道題十分,錯一道手術挨一棍。
語文老師是用黑板擦打手,數學老師是找了個樹枝棍打手,最怕的就是樹枝棍了,那打的才是真疼。
下課了一堆小孩跑出教室打鬧,玩四子槍和一條龍,打寶。上課鈴一打,都不情願的跑到了教室。
中午放學後幾個孩子想跟上走上兩里地回到各自的村子,最羨慕的就是那些能騎自行車的小孩,當然家裏大人們都給買的小自行車。
而張遠們幾個小孩都是步砍(步行)走回村裡,吃完飯也不睡覺就是外面耍,下午走上兩里地去上課。
晚上放學都是背着家裏大人給做的書包想跟上回家,路上也是就耍就走回了家。
回了家開始做作業了,作業不多就是寫拼音字母寫幾道數學題。寫完作業又到出去耍個啦。
十月份中秋國慶那段時間地里才真正要忙開了,他們也放了十來天假,老師們都是在村裏有地的,也是要回去農忙了。
農忙主要是起糖菜,起土豆,剝玉米,收穀子黍子,割葵花。
起糖菜是用個鐵二股叉子一個一個的糖菜往出起,用二股叉子先挨着糖菜用腳壓着叉子的兩邊踩進土裏,再把把手一壓一顆完整的糖菜起出來了,叉子必須得踩的深,不然容易把糖菜弄斷。
起土豆是趕着牛用犁把地下的土豆犁出來,然後用筐子一筐子一筐子拾起來到裝了絲狀膠袋子裏,一袋一袋搬到牛車上拉回院子裏,晚上再扔了菜窖里。菜窖就是農村專門存放土豆的地方。
剝玉米才是最費事的,那一大片看着讓人發愁,全是靠一雙手一個一個剝下來的。
磨石上倒點水,把鐮刀磨鋒利了,鐮刀基本都是木頭把子鐵尖子,也是因為窮,那種全帶鐵把子的鐮刀也貴。
用鐮刀把那好幾畝的玉米都割倒放成捆狀的,人跪在跟前一個一個剝,小張遠也跟着母親剝玉米。把剝好的玉米一筐一筐的倒進圍着盾子的牛車裏,牛車滿了之後拉回去都扔了房上,晚上再壘起來,等到了初春不忙了都脫出來。
地里的玉米桿都堆在一起,碼成小房子那麼大,等忙完了都拉回院子裏,把玉米桿都用軋草機都弄碎然後也能喂牛羊。
玉米地的圪塄半或者地頭前都種些葵花,割玉米的時候順便把葵花餅餅也都割下來了,葵花餅餅也是拿回家用棍子把子子打出來拿屋頂晾。
有時候張遠就把現成的葵花餅餅抱在手裏一顆一顆用小手揪出來嗑,那個瓜子又嫩又仁大,也很好吃的。
穀子黍子都割倒拉了場面里,套着牛拉着路軸(圓柱形的大磨石,中間穿孔悍個鐵架子)來迴轉圈碾。
直到把黍子穀子顆粒都碾出來把乾草扔到一邊,再用木杴來回揚,把扁的還有其他雜質讓風吹走,再用塞子來回塞,然後把弄好的黍子穀子裝袋子裏,都能賣錢。
這段時間特別忙,因為穀物正好熟的差不多了,但是過上二十多天天氣又會變冷,怕穀物在地里凍了。
時間很緊,所以就得這段時間卯足了勁的收,一年四季最忙的時候。
一天忙完的晚上一家人趕上牛車從地里回到村裡,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幾天,地里也收的差不多了,張遠又開始上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