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章 納土入朝

142章 納土入朝

現在該張濬反客為主了。

論耍陰謀詭計,他畢業研學的便是縱橫之術,還拿捏不了一個王行實?

“賢弟好糊塗!”張濬用恨其不爭的語氣道,“兩月前是朝廷和華州一同出兵,如今華州頻頻窺視同州,又怎會是韓建一人的意願?”

“啊!”

王行實只覺兩眼一黑,險些栽倒。

張濬趁勢再道:“還是那句話,賢弟也別怪朝廷偏心,你長兄王行瑜興兵謀逆在先,已遭朝廷誅殺,如今只剩下你們兄弟二人偏居同州,若不能斬草除根……宮裏如何能安心?”

王行實欲哭無淚,也只敢在心裏大罵天子無情。

張濬又道:“老夫今晚說了些本不該說的話,也算是一片苦心,王賢弟好之為之吧。不過話說回來,老夫敢跟賢弟說這些,也是有底氣的。賢弟入京這一路上,見得如今的關中如何?又見得京中各軍如何?”

說實話,王行實一路心事重重,只顧着趕路,並未留意路途所見。

此時經張濬提醒,回想起來,京畿各地安定樂居、田地里農人穿織,似是副天平景象,更與同州的田地荒蕪、流民奔逃截然相反。

入通化門時,見城樓上下持戈衛士林立,城門外還有將卒自覺操練。據他所知,這是京城監門衛的部隊,軍紀已如此,而同樣的軍隊京城內外還。其中更有在梨園寨、奉天、武功等地威名大振的禁軍精銳赤顏、飛龍二軍。

王行實也聽出來了張濬話里的意思,即便同州想興師犯闕,朝廷絲毫不懼……忙擺手道:“張相公誤會了,我們兄弟二人對聖上和朝廷一片忠心,絕不敢造次……”

別說朝廷大軍了,華州韓建正愁沒有大舉興兵同州的借口,一旦同州稍有異動,立即便有滅頂之災。

“不瞞相公,卑職來京之前,家兄特意囑咐,若事有危急,當尋張相公解難。放眼整個京城,能救我兄弟二人者,唯張相公。眼下聖上對我兄弟二人不滿,韓建那廝又覬覦同州多日,張相公可不能見死不救啊。”

什麼王行約臨行前的囑咐,不過是王行實信口胡謅。他是聽京城人說張濬得天子專寵,又頗好私財,才攜錢財登門造訪。

王行約只囑咐他,無論如何也要說服朝廷出兵,否則同州不保,他兄弟二人也必不得善終……

張濬此時也摸准了虛實,知道魚兒已上鉤了。

他瞟了王行實一眼,捻須道:“老夫倒是可以為你兄弟二人指一條明路。”

“請相公賜教。”

“納地入朝。”

“啊!這,這……”

“只此一路,別無他途。若你不願意,也無妨,只當老夫沒說。”

張濬也不多解釋,只把臉一冷,說罷便背身走向內堂,意為送客。

王行實如何肯輕易離去,追着張濬道:“張相公勿怒,卑職非是不願意,只是……”

“只是什麼?”

張濬稍頓下腳步,語氣切峻道。

“只是捨不得你在同州的肆意妄為?老夫本不想多說,賢弟啊,做人得有遠見。便是沒有今日韓建的逼迫,他日也還會有河東李克用,會有河中王重盈,會有鄜坊李思孝……同州地狹民寡,豈得長久?賢弟可曾想過,真到了兵臨城下那一日,你和你兄長會有什麼下場?

“無如交出領地,再安心來朝中為官,你兄弟二人永享榮華富貴,還能博得讚譽美名,何樂而不為?”

王行實差點就被說動了。

畢竟張濬說得沒錯,憑着同州那點地盤和兵力,遲早得被其他強藩吞併,而真到了那一天,他和三哥王行約便只有一個下場……

“可是聖上……會原諒我們兄弟,同意我們入朝?”王行實猶豫着道。

“賢弟好糊塗!”眼見計策見效,張濬更不能放鬆,繼續加重語氣道,“聖上怨恨的是王行瑜,於你們何干?之所以默許韓建進一步入侵同州,也是忌憚你兄弟二人。如今你們自願放棄同州,納地入朝,聖上又何需忌憚。相反,你們主動獻出州縣,為朝廷增添了土地和田賦,同時也彰顯了你們的忠心,聖上大喜之下,難道還會吝嗇賞賜?”

末了,張濬再加上一句:“老夫也會在朝中為你兄弟二人周全。”

王行實默然深思,開始認真考慮張濬的勸言。

難道,真的要放棄手裏的實權,到京城來做一個富貴閑人?

可除此之外,哪還有其他活路……

“此事干係太大,恕卑職不能做主,容卑職先跟兄長請示后,再回復相公。如何?”王行實最終不能決斷。

“哼!”張濬佯做惱怒,一拂衣袖,“這是你們兄弟二人的事,與老夫何干?你們自己看着辦吧。”

說罷便離開了前廳。

可其實,張濬心裏正興奮難耐。

他看得出來,王行實已經被他說動了……

方才王行實剛進府時,他完全不敢有此奢望。可隨着交談,包括王行實的語氣神態,都傳遞出一個信息,同州王氏兄弟已經慌了陣腳,故而他才試着提出“納土入朝”……

若王氏兄弟最終同意交出同州,入朝為官。

那便意味着,朝廷不費一兵一卒,單憑他張濬的一番口舌,便收復了一州六縣。如此大功,官名爵位已不在話下,甚至他張濬還可以大唐賢相之名永留青史……

因而一定要促成此事。

且從王行實的反應來看,此事大概率能成。

張濬從興奮中冷靜下來,又前後想了一遍,覺得不能幹等着王氏兄弟自己做決斷,他還得做點什麼,來促使王氏兄弟做出最終的決定。

宮中。

兵馬府方才呈上來的一張便簽,李曄看后,不禁眉頭高鎖。

張濬有時候的膽子也太大了。

他竟然仗着自己的兵馬府左僉事之職,便敢私自調兵。

李曄得到的消息是,如今城內寺觀已大多拆除,還俗軍也多被派往地方,城內尚閑置有幾百還俗軍。前夜,這幾百還俗軍手執兵馬府的令旗,從通化門出城,然後過東渭橋,一路向東。

近來因壓制佛家僧侶的需要,從京城六軍抽調而組成的三千還俗軍暫歸張濬全權調配,加之又有兵馬府的符文令旗,所以這幾百人馬的動向並未引起注意。直到今日,始終收不到這幾百人馬的回信,才有兵馬府的人覺得不妥,連忙報進宮裏。

李曄一直掌控着各地滅佛的動向,所以他很快斷定,這幾百還俗軍並非是派去地方壓制佛家。

那他們想要幹嘛?

再結合之前從錦衛得來的消息,王行實離開禁宮后,又造訪了張府……錦衛雖未探得張濬與王行實的具體交談內容,但卻可以肯定,這二人是在私下密談,因為王行實在張府里足足逗留了一個時辰。

再看那幾百人馬的去向,分明是朝着同州方向去的……

李曄相信張濬干不出於他、於朝廷不利的事,斷不會因為王行實的一些小賄賂,便指示這幾百人襲擾華州,為了幫助王氏兄弟而把朝廷置於華州兵鋒之下。

但張濬未經天子允可,便敢私自調派兵馬,這本就是大逆不道的行徑。

然而,冷靜下來后,李曄回復兵馬府:張濬調動兵馬,乃是奉了朕的口諭。

眼下正是京內外清洗佛家的關鍵時期,無論他出於什麼原因打壓了張濬,落在人們眼裏,都會解讀成天子在扶持佛家。

至於那幾百人馬究竟用在了何處,李曄也沒有去詢問,他要等張濬主動來給他一個解釋。

李曄未等來張濬解釋,反等來了同州王行約的上書。

“……臣守同州四年,唯有尺寸之功,常感有愧聖上厚恩,故請單騎歸朝,面聖請罪。同州之務,亦請聖上另擇賢能主之……”

如今這個世道,居然有藩帥主動交出所領州縣?

事實上,當世也有不少藩帥或將領攻下一地后,會上表請求朝廷派官員主事,但那不過是給自己贏得出兵的大義名分,實際並不曾交出所佔之地。精華書閣

但王行約的這封上書明顯不同,他本是朝廷敕封的同州刺史、兵馬都帥,沒必要再來換取朝廷的名分認證。

而且當中有“單騎歸朝”幾字。

說明王行約是真心要交出同州,而他本人,願意入京賦閑……。

這必定與張濬之前的一系列舉動有關。

李曄先壓下奏疏,立即召張濬入宮。

張濬來后,看過王行約的上書,並無絲毫驚訝的神情。他交還奏疏后,向著天子彎腰一拜:“恭賀聖上,不費一兵一卒,光復同州。”

這當然是可喜可賀之事。

但李曄先得解開心中疑惑。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平白無故,王行約為何要納土入朝?”

“聖君有問,臣敢不答?”

張濬隨後才將他如何勸說王行實,又如何派幾百還俗軍襲擾澄城一帶,做出朝廷與華州聯手攻打同州的假象,以促使王氏兄弟作出決定,等等,一一詳細道來。

“如此說來,張卿此次可是為朝廷立下了奇功。”李曄先嘉獎道,隨後臉色一沉,“可你未經請示,便私自調動兵馬,又當如何論罪?”

張濬向地上一跪:“臣當時一心想着儘快收復同州,又擔心若上書請示,恐有走漏消息之慮,再加之,一共也只幾百人馬,只做襲擾假象……臣一時糊塗,懇求聖上饒恕。”

聽他這番話,加上坦然的表情,顯然並沒有知罪的意思。

李曄搖了搖頭道:“你說的這些都不是理由。你是料定了我要藉助你來打壓佛家,絕不敢治你的罪,所以才有恃無恐,私下挪用兵馬,是不是?”

張濬的臉上這才有了恐懼之色。

因為天子這番話里給他扣了兩個罪名:猜度聖意,欺壓君主。

他也深知這正是欲獨斷朝綱的當今天子最忌諱的事情。

他此時真的後悔了,多少該請示一下的……

張濬忙叩首道:“臣絕無此念,望聖上明鑒。”

李曄知道張濬一定是這個念頭。

但他也只是想藉機給張浚提個醒,叫他別太自作聰明了,並未要真的懲治他。

故而把手一抬,道:“你先起來吧。我不會治你的罪,相反,你此次立下奇功,我要重賞你。”

張濬此刻真有些害怕了,故仍未起身,只道:“臣犯下如此大錯,聖上不治臣的罪,已是天恩浩蕩,絕不敢再有貪功之意。”

“你立了功,我若不賞,會教天下人如何看我?”李曄步下高堂,親自攙扶起了張濬,再道,“我若真有心治你的罪,便不會再跟你解釋這許多話。只希望你能記住此次教訓,下次切莫再犯。”

張濬這才徹底放心,又感念天子仁慈,拜道:“臣恭領聖上教誨。”

王行實納土歸朝的消息一經傳出,朝野上下一片歡騰。

多少年了,朝廷不斷地喪失疆土,失去對地方的掌控……直至實際可掌控之地只京畿十餘縣,亡國之兆已現。如今竟能收復疆土,教地方藩帥主動入朝,實是天大的喜訊……

再聯想到前番在梨園寨、奉天等地的兵事勝利,近來京畿各地農桑大興,如今又有光復領土,這些無不預示着朝廷一掃頹勢,曾榮耀四海的大唐帝國正走在復興途中……

百官慶賀,人人臉上都掛着喜悅的神情。

以致於他們在路上相見,都要先互相拜賀一番,稱頌天子,稱頌朝廷。

另有一封封賀表如雪花般遞入宮內。

其中,有在朝官員的,也有本已被朝廷逐回家中的……

也有官員考慮得更長遠一些。

之前也有朝廷派出禁軍收復某地的喜訊,可最後那些地方並未重新納入朝廷管控,而是又淪為了下一個藩帥的領地。為何?皆因朝廷所託非人,未能派出真正的忠義之士接管此地。

因而,他們在恭賀之餘,也向朝廷推薦可派往同州的忠心可用之士。

甚至有人毛遂自薦。

比如已年的吏部尚書劉崇望,便主動上書天子,他曾有各地任職的履歷,也與同州臨近的韓建、王重盈、李克用等人都有交情,懇請天子能派他去治理同州,他也必定不會辜負天子的期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再造大唐榮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再造大唐榮耀
上一章下一章

142章 納土入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