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節 扁鵲心書(九)
血崩
《經》雲∶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若因房事太過,或生育太多,或暴怒內損真氣,致任脈崩損,故血大下,卒不可止,如山崩之驟也。
治宜阿膠湯、補宮丸半斤而愈。
切不可用止血藥,恐變生他病,久之一崩不可為矣。
若勢來太多,其人作暈,急灸石門穴,其血立止。
(血崩之證,乃先後天沖任經隧周身之血,悉皆不能收持,一時暴下,有如山崩水溢,不可止遏,非重劑參附補救不能生也,間有屬實者,當以形證求之。)
帶下
**虛寒,濁氣凝結下焦,沖任脈(即**也)不得相榮,故腥物時下。
以補宮丸、膠艾湯治之。
甚者灸胞門、子戶穴各三十壯,不獨病癒而且多子。
(帶下之證,十有九患,皆由根氣虛而帶脈不收引,然亦有脾虛陷下者,有濕濁不清者,有氣虛不攝者。
有陽虛不固者,先生單作**虛寒,誠為卓見。)
乳癰
良田藏氣虛衰,血脈凝滯,或為風寒所客着而成癰矣。
若陽明蘊熱,亦能成此。先覺憎寒壯熱,服救生湯一劑,若遲三五日,宜多服取效。
胎逆病
妊娠后,多於房事,或食冷物不消,令人吐逆不止,下部出惡物,可服金液丹、霹靂散即好。
(胎逆即惡阻,俗所謂病兒是也。
苟能慎起居,戒房事,節飲食,不但無病兒之患,而生子亦多易育,若謹攝已當,而仍病者,是系孕婦體弱,氣血多虛故耳。)
午後潮熱若飲食減少,四肢倦怠,午後熱者,胃氣虛也。若起居如常,但發煩熱,乃胃實心氣盛也。
服茜草湯五日愈。臍中及下部出膿水此由真氣虛脫,沖任之血不行,化為膿水,或從臍中,或從陰中,淋瀝而下,不治即死。
灸石門穴二百壯,服金液丹、姜附湯愈。
(臍為神闕穴,上脾下腎,不可有傷,若出膿水,先後天之氣泄矣,焉得不死。)
婦人卒厥
凡無故昏倒,乃胃氣閉也,灸中脘即愈。(貪食多欲之婦,多有此證。)
產後虛勞生產出血過多,或早於房事,或早作勞動,致損真氣,乃成虛勞。脈弦而緊,咳嗽發熱,四肢常冷,或咯血吐血,灸石門穴三百壯,服延壽丹、金液丹,或鍾乳粉,十日減,一月安。
(凡虛勞而其脈弦緊者,病已劇矣,況在生產而出血過多者乎!急投溫補,唯恐已遲,苟或昧此,尚欲滋陰,愈無日矣。)
小兒
小兒純陽,其脈行疾,一息六七至為率,遲冷數熱與大人脈同。
但小兒之病,為乳食所傷者,十居其半,發熱用平胃散,吐瀉用珍珠散,頭痛發熱,恐是外感,用蓽澄茄散,穀食不化,用丁香丸,泄瀉用金液丹。
(小兒之脈較之大人固是行疾,第略差半至一至為率,若六七至,非平脈也。平脈而六七至,則數脈將八至矣,脈至八至非脫而何。)
驚風
風木太過,令人發搐,又積熱蓄於胃脘,胃氣瞀閉,亦令卒仆,不知人事。
先服碧霞散吐痰,次進知母黃芩湯,或青餅子、硃砂丸皆可。若脾虛發搐,或吐瀉后發搐乃慢驚風也,灸中脘三十壯,服姜附湯而愈。
(小兒之急驚、慢驚,猶大人中風之閉證、脫證,溫清補瀉,審病當而用藥確,自無差訛。)
斑疹(即痘子)
小兒斑疹,世皆根據錢氏法治之,此不必贅。
但黑泡斑及縮陷等證,古今治之,未得其法,以為火而用涼葯治者,十無一生。蓋此乃污血逆於皮膚,凝滯不行,久則攻心而死。
黃帝正法,用霹靂湯、姜附湯。
凡多死之證,但用此法,常有得生者。
蓋毒血死於各經,決無復還之理。
唯附子健壯,峻走十二經絡,故用此攻之,十中常生八九。
於臍下一寸,灸五十壯,則十分無事。若以涼葯凝冰其血,致遍身青黑而死,此其過也。
世俗凡遇熱證,輒以涼葯投之,熱氣未去,元氣又漓,此法最不良。
余每遇熱證,以知母五錢煎服,熱即退,元氣無損,此乃秘法。
(錢氏之法,後世兒醫咸遵守之,以五行五色而分五臟之證,以順逆險而為難易不治之條,所用之葯不過溫平無奇,陽熱之逆誠可救全,陰寒之逆,百無一愈。其後陳氏雖雲得法,十中或救一二,不若先生之論,闡千古之秘奧,為救逆之神樞。
兒醫苟能奉行,自然夭枉者少矣。每見世俗一遇逆證,勿論陰陽,輒雲火閉,石膏、黃連、大黃用之不厭,人皆信之,至死不悔。
近時費氏《救偏瑣言》一出,庸子輒又奉為典型。
在證葯相合者,雖偶活其一二,而陰寒之證,亦以其法治之,冤遭毒害者,不知凡幾矣。)
小兒午後潮熱
小兒午後潮熱,不屬虛證,乃食傷陽明,必腹痛吐逆,宜用來複丹、蓽澄茄散。
吐瀉
小兒吐瀉因傷食者,用珍珠散;因胃寒者,用姜附湯,吐瀉脈沉細,手足冷者,灸臍下一百五十壯;慢驚吐瀉灸中脘五十壯。
(人家肯用姜附,小兒亦已幸矣,若灼艾至一百五十壯,以此法勸之,斷乎不允,只索托之空言耳。)
面目浮腫
此證由於冷物傷脾,脾虛不能化水谷,致寒飲停於中焦,輕者面目浮腫,重者連陰囊皆腫。
服金液丹,輕者五日可愈,重者半月全愈,當飲軟粥半月,硬物忌之。
(金液丹洵是活命之神葯,但世人不識。在大人尚有許多疑慮,小兒焉肯用哉。)
咳嗽
小兒肺寒咳嗽,用華蓋散;若服涼葯,並止咳藥更咳者,當服五膈散;若咳嗽面目浮腫者,服平胃散;咳而面赤者,上焦有熱也,知母黃芩湯。
(咳而面赤屬上焦實熱者,宜用知母黃芩,若咳甚而面赤兼嘔涎沫者,則當以溫補氣血為宜。)
溏瀉
冷氣犯胃,故水谷不化,大便溏滑,甚則脫肛者,濃腸散、半硫丸主之。
腹脹
冷物傷脾則作脹,來複丹、全真丹皆可用。痢疾痢因積滯而成者,如聖餅化積而愈;暑熱所傷,下赤而腫者,黃連丸;腹痛者,當歸芍藥湯;寒邪客於腸胃下白者,姜附湯、桃花丸。
水瀉
火熱作瀉,珍珠散;食積作瀉,如聖餅、感應丸。
胎寒腹痛
藏氣虛則生寒,寒甚則腹痛,亦有胎中變寒而痛者。
調硫黃粉五分,置乳頭令兒吮之即愈。三四歲者,服來複丹。
下血
暑中於心,傳於小腸,故大便下血,宜當歸建中湯。
牙疳
胃脈絡齒榮牙床,胃熱則牙縫出血,犀角化毒丸主之。
(出《局方》。)
腎虛則牙齒動搖,胃虛則牙床潰爛,急服救生丹,若齒齦黑,急灸關元五十壯。
(牙齒動搖或有知其腎虛者,至牙床潰爛,誰不曰胃火上攻,敢服救主丸並灸關元者鮮矣。)
螻蛄癤
風寒凝於髮際,或冷水沐頭,小兒頭上生癤,麻油調百花散塗之。
如腦癰初起,亦服救生湯。
禿瘡
寒熱客於發腠,浸淫成瘡,久之生蟲,即於頭上,灸五十壯自愈。
看其初起者,即是頭也。
水沫瘡
小兒腿間有瘡,若以冷水洗之,寒氣浸淫遂成大片,甚至不能步履。
先以蔥椒姜洗挹干,又以百花散糝之,外以膏藥貼之,出盡毒水,十日全愈。
周身各穴
巨闕(在臍上五寸五分)中脘(在臍上四寸)神闕(在臍中)陰交(在臍下一寸)氣海(在臍下一寸五分)石門(在臍下二寸三分,女人忌灸,即胞門子戶)關元(在臍下三寸)天柱(在一椎下兩旁齊肩)肺俞(在三椎旁挾脊各相去一寸五分)心俞(在五椎下挾脊各相去一寸五分)肝俞(在九椎旁挾脊各相去一寸五分)脾俞(在十一椎旁挾脊各相去一寸五分)腎俞(在十四椎下兩旁挾脊各相去一寸五分)腰俞(在二十一椎下間)湧泉(在足心陷中)承山(在崑崙上一尺肉間陷中)三里(四穴,二在曲池下一寸,即手腕下一寸;二在膝下三寸,骨外大筋內宛宛中)中府(在乳上三肋骨中)食竇(即命關,在府下六寸)天突(在結喉下四寸宛中)地倉(一名胃維,挾口吻旁四分)上星(在鼻上入髮際一寸)前頂(入髮際四寸五分)目窗(當目上入髮際一寸五分)腦空(在腦後入髮際三寸五分)風府(入髮際一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