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節 扁鵲心書卷中(三)

第七十節 扁鵲心書卷中(三)

傷寒

傷寒六脈浮緊,**不絕,足指溫者,陽也,忌服涼葯,恐變為陰,害人性命。

至六日發煩躁,乃陰陽換氣,欲作汗也,服當歸茯苓散,汗出而愈。

六脈緊大,或弦細,不**,多睡耳聾,足指冷,肢節痛,發黃,身生赤黑靨,時發噫氣,皆陰也,灸關元三百壯,服金液丹、姜附湯,過十日半月,出汗而愈。

若不一早灸,反與涼葯者,死。

(辨別陰陽不止於此,然熟體此二條則治傷寒證誤謬亦少。其灸法雖不能遍行,若貧家無力而遇難起之病,不能備參葯,勉告以灸能活命,倘肯依從,未必非仁術之一端。

予每見時疫盛行之際,鄉陬?死者比戶,心切憐之,倘盡心力併合丹藥以濟之,不特己身蒙福,子孫亦必昌大。)

若吐逆而心下痞,灸中院五十壯。

若微微發顫者,欲作汗,服姜附湯而愈。

若少年壯實之人,傷寒至五六日,發狂逾垣上屋,胃中有積熱也,服大通散,輕者知母散亦愈。

傷寒四經見證傷寒只有四經,無少陽、厥陰二經。

夫寒之中人,如太陽主皮毛,故寒邪先客此經;陽明主胃,凡形寒飲冷則傷之;太陰主脾,凡飲食失節,過食寒物則傷之;少陰主腎,寒水喜歸本經也。

故傷寒止有四經,若少陽、厥陰主肝膽,如憂思喜怒方得傷之,寒病最少。

如耳聾囊縮者,少陰也,寒熱口苦,乃陽病也,此四證俱不宜用寒涼葯也。

(言無少陽厥陰二經,非通論也,時醫見寒熱口苦,耳聾脅痛,乾嘔吐逆,不辨陰陽,不審虛實,動雲少陽,首尾小柴胡和解以為穩妥,不知虛陽提越,內陰愈甚,變為躁擾不安,胸膈痞悶,口渴譫妄,脈體弦急,更雲內熱已深,輕則瀉心、白虎,重則陷胸、承氣,不至冰脫不已。

至若厥陰,標陰本風,中見火化,證來錯雜,人多不識,誤死者多矣。)

太陽見證太陽寒水,內屬膀胱,故脈來浮緊,外證頭疼發熱,腰脊強,惟服平胃散,至六七日,出汗而愈。

蓋胃氣不虛,傳遍經絡自愈也。

仲景以為陽證,乃與涼葯隨經而解,反攻出他病,甚者變為陰證,六脈沉細,發厥而死,急灸關元,乃可復生。

如本經至六七日發戰者,欲作解而陽氣少也,服姜附湯出汗而愈。(仲景圓機活法,論中救誤者甚多,何嘗誤人哉!其誤人者,乃後人誤用仲景法而誤之耳,於仲景何尤。)

?zou(形聲。從阜(fù),取聲。

“阜”是土山,與區域有關。本義:山的角落)//陬,阪隅也。

——《說文》//陬,角也。

——《廣雅》//孔子生魯昌平鄉陬邑。

——《史記》

陽明見證

陽明燥金內屬於胃,六脈浮緊而長,外證目痛發熱,手足溫,**不絕,服當歸柴胡湯、平胃散。

仲景反言熱深厥亦深,此誤也。

若果發昏厥,兩目枯陷不能升者,急灸中脘五十壯,漸漸省人事,手足溫者生,否則死。

(仲景厥陰證中,有厥熱多寡之論,不過驗邪正之進退,察陰陽之消長,示人為治之活法,無偏無倚,何誤之有。)

太陰見證

太陰濕土內屬於脾,其脈弦緊,外證不**,四支不痛,身不甚熱,時自汗自利,手足冷多痰唾,服保元丹、姜附湯,十日後汗出而愈。

(此證溫治若早,愈亦甚速,稍不審察,害人亦易。)

又一證發黃生紫斑,咽乾燥噫氣者,此名陰燥、陰黃,服鍾乳粉,十日後汗出而愈。

庸醫或誤認陽證,涼之即死。

少陰見證

少陰君火內屬於腎,其脈弦大,外證肢節不痛,不**,但好睡,足指冷,耳聾,口乾,多痰唾,身生赤黑靨,時發噫氣,身重如山,煩躁不止,急灸關元三百壯,內服保元丹、姜附湯,過十日汗出而愈。

若作陽證,誤服涼葯,以致發昏譫語,循衣摸床,吐血脈細,乃真氣虛,腎水欲涸也。

仲景反曰:急下之,以救腎水,此誤也。

真氣既虛,反用涼葯,以攻其里,是促其死也。

急灸關元三百壯,可保無虞。

(少陰本熱標寒而又中見太陽,本熱之證,固不易治,況標陰為病,千頭萬緒,變態百出,令人接應不暇。

然只在初時體察真切,用灸用溫,亦非難事。

良由初着一錯,貽誤到底,害人不少。至若無本熱,而又無中見之太陽,一派阻寒,必死無疑。

或速灸關元,重投丹附,亦在於覺之早,庶望其生。

少陰誤治而變諸敗逆證,誠為費手。先生之論,專屬形藏,故尚溫補,仲景之論,惟言氣化,故主承製。然淪中用溫者多,下者不過數條而已,況標本氣化,今古難明,非神於仲景之法者不能,倘於急下證而誤溫,殺人反掌,急溫證而誤下,冤沉海底。

嗟!嗟!醫之為道誠難矣。)

傷風傷寒

脈浮為風,脈緊為寒,仲景分為兩塗,故有麻黃、桂枝之一說,此誤也。

然傷寒乃太陽本氣受傷,不可大汗,但服姜附湯自愈,不必穿鑿他求,以為精也。

(浮風緊寒,古人通論,解肌發表,定法難磨,仲景不可訾?也。

至若緊而勁急,或微,或沉,神志稍失其常,形氣不能振作,則先生之法,斷不可緩。

傷風輕淺之證,初起咽疼喉痛,鼻中火出,此風邪外傷毛腠,抑遏陽氣,故現此耳。

醫者不明,誤用寒涼,馴致重大。)

?zia、衡量;計量息//耗減損通於不訾。

——《淮南子·原道》//訾功丈而知人數。——《呂氏春秋·知度》。

注:“相也。

”//訾相其質,足以比成事,誠可立而授之。

——《國語·齊語》...b、通“貲”。

錢財//家訾累數巨萬矣。

——《史記》//以訾為騎郎。

——《史記·張釋之傳》//以訾助邊。

——《鹽鐵論·擊之》疾病//歲凶,庸人訾厲,多死喪。

——《管子·入國》...

挾食冷物

脈沉為胃氣寒,緊為冷氣盛,滑則食不消。

其證頭痛、發熱、嘔吐、心下病,時或腹痛,服丁香丸、來複丹;若冷物不消,蓽澄茄散,胃虛者,平胃散、理中丸。

中濕三四月間,人感潮濕之氣,名曰濕病,或六七月,大雨時行,恣飲冰水冷物,亦名中濕,則令人寒熱自汗。

陽則脈緊,肢節痛,足指溫,服術附湯;陰則脈沉而緊,肢節不痛,身涼自利,足指冷,服姜附湯。

不可發汗,汗則必發煩躁,虛汗不止,或發黃腫。

若服涼葯,則泄瀉而死。

(先生於此證雖分陰陽,而用附子則一,今人於六七月之交,不辨是寒、是濕,或陰、或陽,動輒雲暑,專用寒涼,及至發腫瀉泄,而猶雲暑毒未清,又行攻下,不至醫殺不止,實可痛心。)

陰毒

或腎虛人,或房事後,或胃發冷氣,即腹痛煩躁,甚者囊縮,昏悶而死。

急灸關元一百壯,內服姜附湯、保元丹可救一二。若遲則氣脫,雖灸亦無益矣。

(審證的確,即當速救,不可因循,致歸絕路。)

老人傷寒

切忌發汗及吐下,蓋元氣盛,則邪不能為害,傳遍經絡自愈。仲景不敢補,反攻邪氣,致正氣受傷,誤人多矣。

凡遇此證,只用姜附湯多服,自然解散。

(元虛而受攻傷正,何必老人,仲景醫之聖者,寧不知此?)

陰陽換氣

凡傷寒陽證欲作汗,陰證已加灸,真元欲復,與邪氣分爭,必發寒戰,鼻衄昏迷,牙關微緊,四肢微厥,乃陰陽換氣也。

一二時辰,自然腋下汗出而愈。

(陰陽換氣,即今之所謂戰汗,須預告病家,令其不必驚駭,否則闔窒蒼惶,讒言蜂起,彼時一劑誤投,遂有生死之判。)

傷寒譫語

凡傷寒譫語,屬少陰,仲景屬陽明誤也。陽明內熱必發狂,今止譫語,故為少陰。

(仲景皆指神虛,未嘗不屬少陰也。)

急灸關元三百壯,若灸后,仍不止者死。

傷寒衄血

凡鼻衄不過一二盞者,氣欲和也,不汗而愈。

若衄至升斗者,乃真氣脫也,針關元入三寸,留二十呼,血立止;再灸關元二百壯,服金液丹。

不然恐成虛勞中滿。

(當解、當清、當溫、當補,審證施治,庶幾無誤。)

勞復傷寒瘥后,飲食起居勞動則複發熱。

其候頭痛、身熱.煩躁,或腹疼,脈浮而緊,此勞復也。

服平胃散、分氣丸,汗出而愈。若連服三四次不除者,此元氣大虛故也,灸中脘五十壯。

(勞復證仲景數方,用須斟酌,第一須審邪氣之有無,辨寒熱之多寡,以施治則無誤矣。)

汗后大便下赤水或膿血

此乃胃中積熱未除,或服丹附而致,宜服黃連當歸芍藥湯,下膿者,如聖餅化積而愈。

《經》云:熱雖甚不死。

若陰氣盛則殺人於頃刻,戒之。

(熱葯之過,一涼可解,涼葯之誤,十熱難瘳(chou)。

又積熱易解而易治,沉陰難愈而難明,臨證之工大宜體認。)

汗后發噫

由於脾腎虛弱,冷氣上奔也,服姜附湯,來複湯。

(此症當是發呃,若噫證無死人之理,觀后二案可見)治驗一人傷寒至八日,脈大而緊,發黃,生紫斑,噫氣,足指冷至腳面,此太陰證也,最重難治。

為灸命關五十壯、關元二百壯,服金液丹、鍾乳粉,四日汗出而愈。

一人患傷寒至六日,脈弦緊,身發黃,自汗,亦太陰證也。

先服金液丹,點命關穴。

病人不肯灸,傷寒唯太陰、少陰二證死人最速,若不早灸,雖服藥無效。

.不信,至九日瀉血而死。

.(不聽良言,往往至此,及至證變而下血,俗醫猶謂硫黃熱迫,痛為排擠,反用寒涼,以下石,至死眾口呶呶(náo),總咎熱葯之害,婆心遭謗,不一而足,然有天道,何恤人言。)

一人病傷寒至六日,微發黃,一醫與茵陳湯。

次日,更深黃色,遍身如梔子,此太陰證誤服涼葯而致肝木侮脾。余為灸命關五十壯,服金液丹而愈。

(傷寒發黃,雖有陰陽之異,然脾家陰濕而為陰黃者多,不可不知。)

一人患傷寒,初起即厥逆,脈一息八九至,諸醫以為必死,余曰:乃陰毒也,與姜附湯一盞,至半夜,汗出而愈。若以脈數為熱,下涼葯,必死無疑。

(俗醫視此,必以為痧證,禁服官料葯,專行焠刺,縱飲冷水,不致冰脫不已。)

肺傷寒肺傷寒一證,方書多不載,誤人甚多,與少陰證同,但不出汗而愈,每發於正二臘月間,亦頭疼,肢節痛,發熱惡寒,咳嗽脈緊,與傷寒略同,但多咳嗽耳。

不宜汗,服姜附湯,三日而愈。

若素虛之人,邪氣深入則昏睡譫語,足指冷,脈浮緊,乃死證也。

急灸關元三百壯,可生,不灸必死,服涼葯亦死,蓋非葯可療也。

(肺傷寒之證,今人多認為重傷風,非溫平誤事,即寒涼殺人。

予於此證略有分曉,然不免因人檢點,苟遇知己用之無疑,應酬通治,不過姜甘桂辛而已。

設概用姜附,往往遭人謗毀。)

治驗一人患肺傷寒,頭痛發熱,惡寒咳嗽,肢節疼,脈沉緊,服華蓋散、黃芪建中湯,略解。

至五日,昏睡譫語,四肢微厥,乃腎氣虛也。

灸關元百壯,服姜附湯,始汗出愈。

(此證與雍正六年自春徂?夏時氣大同,時俗皆禁服藥,葯則有誤,不知非葯誤人,乃庸人不明此理,妄投涼葯之誤耳。

苟具隻眼,焉得有誤。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相王講鬼故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相王講鬼故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十節 扁鵲心書卷中(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