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早朝

第5章 早朝

歷史的進程改變,紅丸案的結果也最終脫離了歷史的軌道。

朱常洛沒有死。

死的是李可灼。

至於李可灼是忠臣還是奸臣,已無從考證了。

但在朱常洛的心中,對於李可灼還是有點虧欠。

於是朱常洛派人草擬聖旨,大加讚許了李可灼的仕途功績,並贈予李可灼家人黃金和田地若干,以慰死者。

在李可灼死去以後,朱常洛也在不久以後宣佈病癒,並告知眾人,紅丸確有奇效,藉此朱常洛又追封李可灼為忠雲侯,賜謚文忠。

第一天上朝,朱常洛就領教了什麼是朋黨之爭,什麼是宦官亂政。

起因是薩爾滸戰役的失利,造成了遼東戰況越發嚴峻,前幾天病榻會議的時候,也有過提及,但眾大臣為了顧忌皇上龍體,未在那時深入探討,剖析本質。

現在終於盼到了皇上龍體痊癒,這些未決之事也不能再拖了。

因為戰事不等人,戰況每時在變,戰機稍縱即逝。

雖然薩爾滸戰役在朱常洛登基的前一年就已經結束,但戰爭的餘波一直到朱常洛登基以後依舊未絕。

遼東的戰事仍然時有發生,大大小小的戰役令本就風雨飄搖的明王朝雪上加霜。

於是彈劾之聲四起,追責之音不絕。

齊黨、楚黨、浙黨、宣黨、昆黨、秦黨,六黨各抒己見,各執一詞。

錦衣衛和東廠的勢力也在其中暗中勾連。

這番論戰在朱常洛登基之前就已經開始,但到了現在,過了足足一年了,也未出來個結果。

朱常洛剛登基不久,這是病重痊癒后的一次早朝,眾大臣本該為皇上龍體着想,少談一些勁爆的話題。

但一堆意見不合的人聚在了一起,就是鞭炮遇到了火苗,你想攔都攔不住。

既然都談到了這個敏感話題,那就繼續開干吧。

也正好新上任的皇上還未深諳此事的來龍去脈。

不如這次就再爭辯一次罷了。

辯通了才有利於大明的長治久安,長足發展。

事態嚴峻,戰況惡劣,大明已等不起了。

現在急需一位明君來撥亂反正,重振全國士氣,對外來侵略同仇敵愾,樹立國威和軍威,救萬民於水火之中,予萬民於和諧安康。

內閣首輔方從哲再次遭到了彈劾,兵部尚書黃嘉善,兵科給事中趙興邦也被一併彈劾。

迫於壓力,當朝內閣首輔方從哲再次奏請辭職,朱常洛並未立即作出決定。

方從哲對薩爾滸戰役的失利有沒有責任呢?

答案是有的。

在大臣們的辯論中,朱常洛也知道了個大概。

主張彈劾的聲音里,最盛的是兵科給事中薛鳳翔。

彈劾的原因,就是在薩爾滸戰役中,這三個人以方從哲為首,催促大軍儘快作戰。

雖然他們也是因為財政後勤補給的短缺,能少一天等待,就少一天的財糧消耗,但這種貿然進攻的決策,很不明智。

浩浩蕩蕩的大軍剛到遼陽,還未休整,就接到了戰鬥指令,這個指令,就是他們三個人上疏申請的。

四路大軍各行其道,未能集中優勢兵力來與敵作戰。

戰鬥策略也被努爾哈赤獲取,后金的大軍長驅直入,各個擊破,或埋伏或直面,打得明軍潰敗而逃,這一場戰役令明軍十幾萬大軍幾乎全部折損殆盡。

努爾哈赤打了一個以少勝多的漂亮仗。

方從哲自然是難辭其咎,聽到這裏,朱常洛已經對方從哲心懷芥蒂。

這不是一個能臣的表現。

而且方從哲貴為內

(本章未完,請翻頁)

閣首輔,主理朝政,犯這樣的錯誤,太不應該。

朱常洛決定,這次早朝結束以後,立馬通過方從哲的請辭申請。

除了他們三個以外,因戰事失利而被彈劾的還有很多人。

如遼東總兵李如柏將軍,他被彈劾,遣送回京,目前已收押在監牢。

因其統帥的南路部隊,未遇敵即潰,死者千餘。眾官員對其痛斥不斷,責怪他沒有統領能力,要對戰敗負主要責任。

彈劾李如柏的過程並不曲折,各方爭吵之聲也並不激烈,可能大家都覺着李如柏不行。

但到了彈劾熊廷弼的時候,各方意見又發生了劇烈的分歧。

熊廷弼以兵部右侍郎代楊鎬經略遼東,而楊鎬在年前就早早被撤職,關在了監牢裏,這次的早朝,對於楊鎬隻字未提,可能是由於楊鎬的命運已然註定。

楊鎬算是薩爾滸戰役的總指揮,戰鬥失利的主要原因,應該就是指揮不當,他最後的命運,只能是以凄慘收場。

彈劾熊廷弼時,御史顧慥率先發難。他指出,熊廷弼出關一年來,對戰局沒有統籌安排和規劃。戰士的兵器只用來挖溝,而不用來殺敵,自己空有尚方寶劍在手,卻只顧自己作威作福,不為戰事殺伐果斷。

御史馮三元緊接着指出,熊廷弼毫無謀略,屢次失敗。

給事中姚宗文、御史張修德、給事中魏應嘉等也相繼彈劾熊廷弼。

有彈劾熊廷弼的陣營,自然也有為熊廷弼辯護的陣營。

剛剛被朱常洛加封為顧命大臣的楊漣、御史吳應奇、太子洗馬賀逢聖等認為熊廷弼是將帥之才,雖然戰爭失利,但熊廷弼一直恪盡職守,未有退縮,應該再給熊廷弼一個機會。再說臨陣換將,對於軍心無益,對於民心也無益。

臨陣換將茲事體大,需要格外慎重,但將帥無能累死三軍,如果真如此,還不如早早換掉。

在顧命大臣楊漣等人的建議之下,朱常洛決定先安排專人前去遼東調查。

他們選定了素有剛正不阿之稱的兵科給事中朱童蒙。

所有決定,要在調查完畢以後出結果。

朱常洛告誡道:“一切決定,要以事實為依據,朕不願傷害一位忠臣,也不願放過一個奸臣。”

熊廷弼的彈劾暫時告一段落,一切要等調查結果來決定。

接下來他們談到了朝-鮮軍隊。

明朝在與后金的戰鬥中不斷失利,現在急需朝-鮮的力量,和朝-鮮一起形成掎角之勢來應對后金。

薩爾滸戰役中的朝-鮮軍隊也是奇葩,妥妥坐實了打醬油的身份。

和明軍一同參戰的朝-鮮軍隊,在元帥姜弘立、副元帥金景瑞的帶領之下,竟率領數千兵士向後金投降了。

后金也會來事,他們不想和朝-鮮為敵,對於投降的朝-鮮兵,他們好吃好喝伺候着。並且努爾哈赤還修書給朝-鮮國主光海君,要永修和平,規勸光海君不要與后金為敵。

這一番操作,可是讓光海君的戰鬥意願左右擺動起來。他出戰之前本就來回推脫,在明朝的詔令下達以後,他才不得不派兵出戰。

有傳聞說,那光海君為了給自己鋪好後路,竟然在開戰前早早暗通努爾哈赤,暴露了明軍的作戰策略,而且聲明了自己是被迫參戰的,朝-鮮也不想和后金髮生衝突,只求睦鄰友好。

他的將帥也是各種理由不想參戰,有的甚至稱病不去,但到了最後,因朝-鮮當局騎虎難下,所以只能奉命參加了戰鬥。

雖參戰了,但朝-鮮兵的戰鬥意志並不強烈,從上到下大多都抱着渾水摸魚的心態。

因為朝-鮮對明朝的忠誠度降低,在明金之戰中,

(本章未完,請翻頁)

已表現了背離明朝的傾向。

所以就在前幾個月,河南道御史徐光啟藉此上書了《亟遣使臣監護朝-鮮》。

文中是徐光啟針對朝-鮮在明金之戰的表現,所作出的進一步強化明朝對朝-鮮政權掌控的措施,使朝-鮮強大的同時,也防止了朝-鮮與后金勾連。

他主張監察朝-鮮的內政和外交,並規劃由明朝派將軍到朝-鮮訓練朝-鮮的軍隊。

這一文章公佈以後,在朝中引起了軒然大波,朝廷內部的黨派分化進一步加劇。

朝-鮮那方,也不知從什麼渠道得知了這個消息,光海君立馬派人,前往大明進行遊說。

開始的時候,朝廷重臣對於徐光啟提出的“朝-鮮監護”的態度大體可分為三大陣營。

朝中贊成派以兵科給事中薛鳳翔為首。

朝中反對派以內閣首輔方從哲、兵部尚書黃嘉善、禮部侍郎孫如游為首。

朝中折中派以工科給事中祝耀祖為首。

但是到了最後,兵科給事中薛鳳翔突然倒戈,導致監護朝-鮮的計劃落空。

也就是朱常洛登基前的兩個月,在一番爭論之下,大明決定放棄朝-鮮監護的決定。

此時的早朝再次被提了出來,也是因為先皇在批複完這個決議以後,兩個月不到就駕崩了。

新登基的皇帝朱常洛,還不知曉這場風波。

作為一國的皇帝,朱常洛很有必要知道這重要決策的前因後果。

當然,朱常洛也要先搞清楚光海君這個人。

光海君這個人,對於明朝可不是那麼忠誠,甚至說怨聲載道。

朝-鮮的宣祖大王曾幾次三番上表請求立光海君為儲,但明朝均以光海君不是長子為由,駁回了朝-鮮的請求。

畢竟當時的明朝朝廷,也因為立儲之事,爆發過國本之爭。

這光海君也是受了鄭貴妃和她兒子皇三子福忠王朱常洵所累。

因為他也不是長子,按照無嫡立長的繼承次序來說,他排都排不上號。

所以明朝才一再駁回朝-鮮請求,光海君也因此對明朝產生了憤恨的情緒。

在朝-鮮的宣祖大王去世以後,世子光海君順利嗣位,光海君上表明朝,自稱權署國事,請求明朝加以冊封。

明朝方面,認為其獨斷專行,不予理睬。

但因為遼中戰事吃緊,后金威脅不斷,明朝為了拉攏朝-鮮,所以不得不承認了光海君的地位。

但這一決定,也是拖了好幾個月才送達到朝-鮮。

光海君對明朝的態度,早已是貌合心離,也就是畏懼於明朝的強大,要不然,光海君可能早早就反了。

光海君在被立為世子到登基,一共歷經了十四年,在這漫長的十四年裏,他的立儲請求,遭到了明朝的五次拒絕。

他一直活在擔驚受怕之中,心中的憤恨早已到達了頂端。

這時候他其實早早就控制了朝-鮮,不管是人心還是軍事、甚至整個朝廷,差就差在明朝冊封的一個名分而已。

這很難嗎?

確實很難。

即便是做到了這一步,明朝也是不依不饒。

明朝派出特使,由禮部進朝-鮮調查,朝-鮮用重金賄賂了明朝特使,特使回京稟告時,稱朝-鮮王室的長子臨海君患有精神疾病,無法掌管國家,所以不得不讓位給光海君。

光海君李琿經歷了無數的磨難以後,終於被明朝冊封為朝-鮮國王。

雖然結果已然達到了光海君的意願,但明朝對這件事上針鋒相對,毫不留情,為光海君日後的叛變埋下了伏筆。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誰在害朕!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大明:誰在害朕!
上一章下一章

第5章 早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