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南巡:海岱、三韓篇(6)
禮儀草草地結束了,李氏朝鮮王朝的時代結束了。按照內附的慣例,朝鮮王室將在不久后離開朝鮮,在漢地已進行安置。不過朱由校倒對這件事沒太上心,打算把麻煩直接甩給內閣。
饒是如此,現在的朱由校也並不清閑:一是要考慮朝鮮總督區的架構和總督人選,二是需要判斷朝鮮目前的局勢。
在出海南巡之前,他和內閣都沒有想到朝鮮的部分官員會對內附的反抗會如此強烈,也沒有想到錦衣衛與軍隊下手如此的果斷與迅速,雖然說從結果來看這是好事,但也不得不承認,這場針對性的大清洗使朝鮮事態大大的複雜化了,遠超出先前的預料。
在大明軍隊的加持下,現在嗯,大明已經牢牢地控制住了朝鮮的中央政府,但對於地方而言大明的管控力度還是較為薄弱的;準確的說,就是在先前李氏朝鮮王朝時期,朝鮮的中央政府對於地方的掌控也並不強,此時的朝鮮是實實在在的“種姓制度”,地方有當地的豪門貴族所掌控,而中央也是個地方大族較量的場所。
而在目前的情況下,大明直接控制了朝鮮中央政府,這對於很多的地方大族來說是利益受損的,一個不好恐怕會弄出不少奉“衣帶詔”討賊的傢伙。雖然他們對於明政府沒有任何軍事上的威脅,到時候朝廷天兵一到,只需萬人,頓時就能將其碾為齏粉,但這會是明軍陷入到治安戰當中,使朝鮮不能成為加油包,反而成為了放血槽,這與朱由校的目的不符;他需要的是一個穩定的,可以為明朝遼東軍團作為戰略後方和返攻基地的朝鮮。
這使得他不得不延長了自己在朝鮮巡視的時間,並且將徹底控制朝鮮個地區的軍隊,掌握權,朝鮮的軍權,作為首要目標。
雖然朝鮮王朝軍隊實力弱小是古今中外所有人的共識,但不能不承認,此時的朝鮮還有七支軍隊仍擁有一定的戰鬥力,不可小覷,只要穩住了這七支軍隊,那基本上就穩住了整個朝鮮。
而這七支:軍隊分別朝鮮六鎮兵丁(慶源軍鎮、會寧軍鎮、鍾城軍鎮、慶興軍鎮、穩城軍鎮和富寧軍鎮)和降倭軍。
六鎮兵馬,以騎兵為主力,是李氏朝鮮軍中難得的驍勇善戰、弓馬嫻熟的部隊,駐紮在北方前線,以防止后金窺視。應當承認這些軍隊是有一定戰力的,曾經與各個女真部落打得有來有回;但是他們並不善火器,在任辰戰爭中被打得很慘,況且努爾哈赤早已整合了女真,此時若后金主力全面進攻的話,他們的防線至多是延滯罷了,沒有絲毫的勝算。
雖然攘外不行,但是朱由校與明廷本來也就沒在這方面指望過他們,而單論安內的話,六鎮確實綽綽有餘。只要六鎮在掌握,那整個朝鮮的北方便安穩了。
而剩下的一支王牌便是降倭了,降倭部隊最開始就是由萬曆朝鮮戰爭中日本降卒所組成的部隊,但現在時過境遷,第一批日本士兵早就老了,現在的部隊基本上是由其子孫和他們訓練的朝鮮士兵組成的,並且知道現在還有相當的戰力。
宣祖二十七年(公元1594年),朝鮮北兵使鄭見龍以降倭為先鋒打擊女真人易水部,由降倭“負牌先登,官軍繼之,城遂陷盡殲”,共殺死易水部胡人七八百口,可謂大捷。直至康熙年間,還有朝鮮降倭後裔軍團隨清廷征哥薩克,表現得相當顯眼。
在薩爾滸之戰中,作為附屬國而支援大明的朝鮮軍向後金投降。但是其中300餘降倭軍卻不願降。在姜弘立(朝鮮軍主將)讓他們為努爾哈赤表演劍術時,計劃行刺努爾哈赤以報國家(朝鮮)。雖然計劃因泄密最終失敗,但也給當時的后金軍隊造成了一定動蕩,更足以見其赤膽忠心。
這樣忠誠的部隊是朱由校迫切需要的。
朝鮮安置降倭,主要是京中收容,組成軍隊;或兩界(中朝)安置,作為教官。而現在的降倭軍主要就駐紮在龍山,離漢城相當之近,所以收服他們就是朱由校的當務之急。不過好在,大明政府對於外籍士兵的處理是很有經驗的。
其實,日本士兵在明朝也很多,明朝很喜歡用日本投誠部隊來對抗蒙古、女真部族。早在倭亂時期,就有明政府將降倭充軍的記載,《萬曆野獲編》記載顧沖庵曾經將沿海俘獲的幾十個倭寇編入遼東邊軍,只不過這都:不成規模。
萬曆朝鮮戰爭爆發后,明軍中出現了成建制日本降兵。時三營參將劉鋌(明末名將)曾接受了大量的日本降兵,麾下就有一個漢名為劉朝元的日本千總,其手下鎮遠營中有超500的倭銃手,實力不俗,且忠心耿耿。
不過大多數時候,明政府很少將這些日本士兵成建制的組成軍團使用。明軍認為這些降兵人數眾多,聚集在一起容易生事。所以一般是按照20-80人為1組,由各地的衛所進行思想教育。在確定沒有二心后,分散到遼東前線、大同、宣府等九邊重鎮使用。萬曆末年,朝中甚至有人建在明朝的京師部隊京營中設置一個“倭營”,作為禁衛軍使用,但最終被否決。
在中國漢武、初唐、蒙元時期,以及在外國如波立聯邦、奧斯曼帝國,用外族人和異教徒留在京城組成禁衛軍,是相當常見和普遍的狀況,並且大多戰鬥力強悍,忠心耿耿。朱由校自然也對比有一定的心思。
由於有着歷史經驗,所以朱由校也打算以降倭軍作為自己接收朝鮮地方軍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