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折人生――走出坎坷(5)
1983年6月,縣教育局發出通知說,凡是“文革”中到中學任教,本人沒有大專文憑的原小學編製教師,必須經過考試,擇優錄取,才能轉為中學編製的教師,其餘將下放小學任教。當時被點到名的對象,感到一種恥辱,有的表示抗議,不肯報名參加考試;有的惋惜自己的業務,只好忍氣吞聲;也有的貪圖中學名聲,在積極地準備。旁觀者對這些人有點幸災樂禍,好似他們都是些盜名竊譽之徒。
我劫數難逃,也在應考者之列。說實在的,當初名曰“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動員我到中學教英語時,正是領導焦頭爛額四處找不到人的時候。十二年來經過自己刻苦學習,鑽研,並未辜負這一重任。待到中學裏頭教師過剩,其中就有我培養出來的學生,卻要拿這些人開刀。本來當教師就是培養人的園丁,“點燃自己,照亮別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無可厚非,作為階梯,心甘情願。可是用一個“沒有大專文憑”為由,將這些人攆到小學去,不但沒有“光榮”的份兒,還落得個濫竽充數之嫌,大家受得了嗎?
回想自己何曾害怕過考試,但年齡大了,記憶力就不如前。平常教學講究的是教學方法,對沒有涉及到的知識,遺忘自然就快,比起當學生專事學習知識,有很大不同。領導不肯深入課堂認真聽課,了解每位教師的實際教學能力,看其是否勝任稱職,而採用這種簡單省事的考試辦法,恐怕談不上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歷來一些人辦事喜歡跟“風”,那時盛行考試,這固然是檢驗學識水平的一種手段,但絕不是唯一的辦法。對象不同,考查的方式不該都是一樣。有人就喜歡條條框框,所謂有章可循好辦事,做什麼都不肯從實際效果出發,而願意劃一條線,於是“線”上的幸運,“線”下的倒霉。如此而已。
一場考試之後,一些人被“淘汰”到小學去。我雖是“考上”留任,卻已經有點自卑,大家都知道我是沒有大專學歷的人,能教中學嗎?有些人總願意找一些自己比別人“優越”的地方,來看輕別人。比如出身呀!家庭背景呀!學歷更是其中之一。他們不願去看一個人的實際工作能力,生怕失去自己的“優勢”。我好象覺得別人在冷眼含笑,認定我是個好慕虛榮的人。
好的是通過一場考試,多少能看出一點優劣。同年9月我又被調到規模設備更完善的第三中學任教。但到了1984年初,上面又一次通知,除了由國家分配的大中專畢業生外,凡是從社會招聘的人員,所謂“以工代干”者,一律得通過考試,才能轉為“國家幹部”,否則只有“職工”的待遇。我儘管已工作了二十五年,原來同那些畢業生還有這樣的區別,我可從來沒想到。幸而又考“合格”了。但顯然要比“明媒正娶”的遜色多了。此時還需要有一份“計生證明”,說明你沒有違反“計劃生育”。我說當年我們是在國家規定之前自覺採取計劃生育,醫生沒有給我們開“證明”,我們也不想要“證明”。如今最小的兒子快初中畢業,我上哪兒打“證明”去。可主辦人員說:“手續不完整,不能辦理‘轉干’。”後來是校長出面為我“擔保”,才獲得批准。人生中象這樣“有趣”的事還真不少,以後也不知還要再遇到多少?(待續)
1983年6月,縣教育局發出通知說,凡是“文革”中到中學任教,本人沒有大專文憑的原小學編製教師,必須經過考試,擇優錄取,才能轉為中學編製的教師,其餘將下放小學任教。當時被點到名的對象,感到一種恥辱,有的表示抗議,不肯報名參加考試;有的惋惜自己的業務,只好忍氣吞聲;也有的貪圖中學名聲,在積極地準備。旁觀者對這些人有點幸災樂禍,好似他們都是些盜名竊譽之徒。
我劫數難逃,也在應考者之列。說實在的,當初名曰“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動員我到中學教英語時,正是領導焦頭爛額四處找不到人的時候。十二年來經過自己刻苦學習,鑽研,並未辜負這一重任。待到中學裏頭教師過剩,其中就有我培養出來的學生,卻要拿這些人開刀。本來當教師就是培養人的園丁,“點燃自己,照亮別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無可厚非,作為階梯,心甘情願。可是用一個“沒有大專文憑”為由,將這些人攆到小學去,不但沒有“光榮”的份兒,還落得個濫竽充數之嫌,大家受得了嗎?
回想自己何曾害怕過考試,但年齡大了,記憶力就不如前。平常教學講究的是教學方法,對沒有涉及到的知識,遺忘自然就快,比起當學生專事學習知識,有很大不同。領導不肯深入課堂認真聽課,了解每位教師的實際教學能力,看其是否勝任稱職,而採用這種簡單省事的考試辦法,恐怕談不上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歷來一些人辦事喜歡跟“風”,那時盛行考試,這固然是檢驗學識水平的一種手段,但絕不是唯一的辦法。對象不同,考查的方式不該都是一樣。有人就喜歡條條框框,所謂有章可循好辦事,做什麼都不肯從實際效果出發,而願意劃一條線,於是“線”上的幸運,“線”下的倒霉。如此而已。
一場考試之後,一些人被“淘汰”到小學去。我雖是“考上”留任,卻已經有點自卑,大家都知道我是沒有大專學歷的人,能教中學嗎?有些人總願意找一些自己比別人“優越”的地方,來看輕別人。比如出身呀!家庭背景呀!學歷更是其中之一。他們不願去看一個人的實際工作能力,生怕失去自己的“優勢”。我好象覺得別人在冷眼含笑,認定我是個好慕虛榮的人。
好的是通過一場考試,多少能看出一點優劣。同年9月我又被調到規模設備更完善的第三中學任教。但到了1984年初,上面又一次通知,除了由國家分配的大中專畢業生外,凡是從社會招聘的人員,所謂“以工代干”者,一律得通過考試,才能轉為“國家幹部”,否則只有“職工”的待遇。我儘管已工作了二十五年,原來同那些畢業生還有這樣的區別,我可從來沒想到。幸而又考“合格”了。但顯然要比“明媒正娶”的遜色多了。此時還需要有一份“計生證明”,說明你沒有違反“計劃生育”。我說當年我們是在國家規定之前自覺採取計劃生育,醫生沒有給我們開“證明”,我們也不想要“證明”。如今最小的兒子快初中畢業,我上哪兒打“證明”去。可主辦人員說:“手續不完整,不能辦理‘轉干’。”後來是校長出面為我“擔保”,才獲得批准。人生中象這樣“有趣”的事還真不少,以後也不知還要再遇到多少?(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