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看1點書

多看1點書

楊葉的網店不做了以後,他頓時變得閑散起來。以前還天天和二壯一起送貨,現在生意規模上來了,雇傭了專門送貨的司機。而他更多的時間是坐在門店裏賣貨的,可們門面的生意一般,他家的主要業務都是在外地。

楊葉在門面除了喝茶就是打瞌睡,有時候刷手機也刷的噁心。他決定找點事情做,他想起來了歷史劇里那些名臣。一旦政治失意,都會告訴皇帝自己要身體有恙,要回家養病,順便多讀點聖賢書。

楊葉就想向他們學習下,既然真的沒事了,何不多讀點書,豐富下自己的大腦。不管咋說,多學習總是沒有錯的。

多讀書,多學習是絕對沒錯的,但是楊葉當時的歷史觀還是簡單了點。那些宣稱要退隱讀書的大臣們,哪個不是退隱后在密切的關注着時局,渴望東山再起。又或者說退隱不過是他們以退為進的手段而已。

恐怕他們真的退休在家,要麼在打聽朝中的事情,要麼就是陪着小妾們在打麻將,或者釣魚消遣。哪裏會再去苦讀什麼聖賢書,把年輕時候的苦再吃一遍。

明朝的抗倭名臣胡宗憲就說過:“聖人的話拿來吟詩作對可以,拿來裝點門頭也可以,但是如果拿來辦事就百無一用。說到底,讀書只是手段,並非目的。”

而宋朝的宰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太祖趙匡胤就奉勸他多讀書,可見他肚子裏沒有多少墨水。

盡信書不如無書。學習表層的知識,一定要思考為什麼會這樣。如果生搬硬套,死記硬背。只會成為書本的奴隸,喪失真我的思想,成為他人口中的“書獃子”。

而楊葉是明白這些道理的,他想學習一些真正有用的知識。他想起來了上學學習的知識,自己沒有上過高中,如果能系統的學習下高中的知識,絕對會對自己大有裨益。

但是其中的數理化不在他的考慮範圍內。因為那些東西光看書是學不會的,必須要有老師講課傳授。以楊葉的智商是吸收不了這些的,並且這些東西在社會上根本就用不上。

楊葉選擇了高中的地理,政治,哲學,歷史這些。這些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並且能開闊自己的視野。

既然敲定了主意,楊葉就跑到新華書店買了自己所需要的教材。並且他還買了初中的課本,因為像地理政治這些課程,他在上學的時候壓根就沒聽過,所以買點初中的課本打打基礎。

楊葉把書買回來以後就開始閱讀起來。雖說有的能看懂,但是大部分是看不懂的。他能吸收的實在太有限了。

楊葉意識到想要學習,就必須要有效率,像這個樣子是不行的。於是他在手機上搜索起有沒有什麼學習網站,網站裏面有老師專門講課的。

楊葉找了半天,還是讓他找到一些視頻講座。他又從中篩選,選擇了一些講的比較好的老師。雖然這些人講的說句實話,還是有點生硬。但是比起自己看書那是強太多了,一本書中的知識,楊葉在他們講解下,也能明白個一半。

經過一兩年的學習,楊葉的頭腦也開始豐富起來。地理讓他知道了中國的山川險要,政治讓他明白國家的組織框架,歷史讓他明白歲月長河的變遷。

把這些書本看的差不多了,楊葉又從QQ閱讀上找到了一本華杉講《孫子兵法》,他覺得這位作家這本書寫的十分好。

因為華杉從完全不同與其他作家的角度講述了這本書,別的作家在解讀的時候,都會凸出所謂的奇謀巧計。

他們認為,只要在戰爭中運用計謀就可以達到戰勝對方的目的,產生撒豆成兵的效果。

而華杉解讀的《孫子兵法》卻認為一場戰爭的勝負跟所謂的計謀並沒有什麼大的聯繫,只有實力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簡單說,就是誰的拳頭硬,誰就可以贏。

並且一場戰爭的結果,在戰爭沒有開始前就已經出來了。怎麼算出戰爭的成敗,孫子說道:“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道,天,地,將,法。”

大概意思就是,決定戰爭勝負的就是政治上是否有利,國家實力是否跟得上,老百姓支持你嗎?選擇的將軍有本事嗎?將軍又能法度嚴明,令行禁止嗎?對比了這些就可以判斷戰爭的走向。

拿現在做生意的角度來講,一個項目是否能掙錢。就要看這樁生意符合未來的趨勢嗎?自己腰包的錢夠投資嗎?如果賠了,自己能扛的住嗎?選擇的職業經理人,本事大不大,有能力把項目擔起來嗎?

楊葉認為孫子兵法說的最好的一句話便是:“先勝后戰,故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兵者,凶也。是為國之大事,不可不察也。”

大概意思就是說:“先把自己掂量清楚啦!實力夠啦再說一切,能打仗的都是打容易的仗,所以真正的名將是沒什麼名氣的。但就是因為這樣,才可以把風險降到最低,破壞降到最小。因為一旦交兵,是非常兇險的,打仗是國家的大事,不事先評估好絕對不行。”

同時孫子又說道:“兩軍交戰,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

意思就是說:“兩方打仗,把別人往死里禍禍,並不高明。因為把別人打的慘,自己受傷也嚴重,傷人一萬,自損八千就是這個道理。如果能不通過戰鬥而讓別人屈服,才是最高明的。百戰百勝其實並不是啥好事兒,因為自己也挨的不輕。”

《華杉講孫子兵法》讓楊葉的思維模式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原來打仗打的就是實力,沒有實力啥都白搭。

從這個角度來看,諸葛亮的六齣祁山和九伐中原多少有點鬧騰啦!曹魏的國力是蜀漢的十倍,而諸葛亮卻妄想一舉吞併曹魏。最終不過是枉費國力罷了,讓蜀國老百姓多受戰火摧殘而已。而魏國滅蜀也只不過打了一仗罷了。

而在我們以往的認知中,好像總認為打仗打的就是戰術。打的就是計謀。如同《三國演義》中,什麼美人計,借東風,空城計。就純屬小說家言啦!跟真正的戰爭其實是兩碼事。

一場戰爭的勝負的關鍵在於打仗之前,並非打仗的時候。拿破崙曾說過,前方戰場的傷亡遠沒有後方營地位置重要。

讀完這本書,楊葉開始思考家裏的生意,自家的生意該走向何方。他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他發現,生意做的大的,都是走質量路線的。創造自己的品牌,那樣生意才做的起來。

楊葉覺得如果想把自家的生意做大做強,一定要把腐竹質量提上去。凡是出庫的腐竹必須久煮不爛,同時像南方的食品廠那樣,加工市面上最好的腐竹。

等個一兩年時間,自己家的腐竹名聲打出去了。就開始分裝不同的袋子,多註冊幾個品牌,多招幾個代理商。市場下面的貨物品牌不一樣,代理商就不會砸價。他們有利潤,就更樂意幫自家賣貨。大家都有錢賺,畢竟大家都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

楊葉把心中的想法告訴了母親,母親聽后表示很讚賞。但是楊葉制定的戰略規劃並沒有得到實施。

因為凡事說說容易,但做起來確是千難萬難。因為河南人做的腐竹都是摻加澱粉的,質量很難保證。想要一批跟一批一樣,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就是質量關把握的再好,也難做到百分之百。

另外就是加工像南方那樣的腐竹,那就更不可能啦!因為南方人有錢,投資的廠房動輒幾千萬。如果腐竹像他們那樣造出來,成本太過高昂。況且技術,設備根本就達不到。

雖然楊葉的建議確實有不合實際的地方,但卻指明了他們家發展的方向。他們應該把自己貨物定位在低端市場,避開與南方貨的競爭。說簡單點,就是做便宜貨,但同時把關質量,樹立自己的口碑。這還是比較現實的。

讀書絕對沒錯,它可以擴大我們腦子的內存,讓我們更有智慧。但是理論與現實是有差距的,它需要實踐來磨合。

從這個角度講,楊葉也有犯軸的地方。他曾經讓廠里的工人加工了一套高端貨,就是一點澱粉都不加的腐竹。他的父母極力反對這件事,可他卻為了這件事卻一再堅持,因為他認為正是做這種貨的人少,才可以掙錢。當滿大街的開始做的時候,就沒利潤了。

一種生意,先做的那批是吃肉的,晚點的是撈骨頭的,最後到的連口熱湯都喝不上。什麼叫做商機,先人一步就叫做商機。楊葉家有個遠房親戚,是最早一個加工豆皮的。幾年間,從一個窮小子變成一個土老闆,光房子就整了好幾套。

做生意這種事情,只要抓住一次機會。一輩子的吃喝就有啦!這種例子,楊葉見的太多啦!

然而這批貨做出來后,賣的並不好。甚至幾個月都沒有賣完一批貨,眼看要到保質期啦!最後把它當普通貨處理了,賠了不少錢。

楊葉也思考過這件事,為什麼這麼好的東西沒人認可呢?不摻加澱粉的腐竹有它天然的優勢,它可以煮可以炒菜。而摻加澱粉的腐竹最多可以拌涼菜而已。

當楊葉去送貨的時候,他看見滿市場的南方腐竹。他恍然大悟,這幾年,南方腐竹已經佔領了高端市場。需要高檔腐竹的客戶直接就會選擇這種貨,怎麼會要他家生產的。這片市場早已經不是處女地啦!

無論什麼事情,審時度勢,隨機應變,才是王道。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在變化。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那路燈下的少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那路燈下的少年
上一章下一章

多看1點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