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荀氏

第四十八章 荀氏

高覽眼睜睜張遼親隨帶着張遼,與先前突圍而出的眾人會合而走,心中簡直把此刻仍然不知身在何處的顏良恨到了極處!眼前這軍雖是強軍,但也早到了崩潰邊緣,此刻若有生力軍加入一擊,不,甚至不用一擊,只要再有生力軍加入,說不定便已可讓這些人失去繼續戰鬥的意志。至於眼前這個叛徒,高覽恨恨的看了這不知名的少年一眼,無論戰將武藝如何高強,只要有強軍結陣列弓,便足可殺戮,否則,諸侯之間豈不是要由刺客異士來定天下歸屬?這人舉起長槍,遙遙把高覽一指,座下坐騎揚蹄加速,如一道離弦之箭般射向高覽所在。“混賬,你竟敢如此小覷我高覽。”高覽亦催動馬兒,挺槍去戰這少年,同時喊道:“殺此人者,賞百金,官三級!”高覽既動,一眾親衛同動,重賞之下,士卒也隨之而動,一時間少年周身上下盡為刀槍劍影所籠罩。少年絲毫不見作色,馬速絲毫不減,在馬上一桿槍舞的如梨花雪落,寒芒漫天,一應攻擊無論是攻向少年還是攻向座下馬匹,都悉數被這少年擋下,而只要是在少年長槍攻擊範圍之內的人,必然會在一擊不能建功之後,被這少年緊跟一槍收走性命。“這等武藝,早臻化境,絕非一少年可以擁有。”高覽再細細去看來人,果然見其人雖然白面無須,俊逸非常,但神態之中早已不似少年姿態。這等人物,既在袁軍,為何我竟從不曾聽說過。莫非…高覽忽然想到軍中久久傳說的一人,說當年公孫瓚軍中有一白馬銀槍少年將軍,一桿槍一個人在界橋之戰時殺得數萬袁軍望橋興嘆。後來不知為何,這少年將軍在公孫瓚軍中曇花一現便消失無蹤,其後麹義親督大軍,方在界橋之戰大破公孫瓚,奠定了袁紹對公孫瓚的優勢局面。而當年那位少年將軍…“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不想常山趙子龍身負這等武藝,竟乃背主之賊!”高覽此時已知趙雲身份,開口怒斥道。趙雲仍不答話,年屆不惑的他早已萬事由心,過了與人爭辯的年齡。也正是這份洒脫,令他戴了兜鍪,批了衣甲,銀槍在手,竟一如舊日少年模樣。銀槍連舞,舞到極處,風隨槍起,長槍撕裂空氣之處,風卷而過,竟似青龍長吟,令人如觀神跡。當事人的一眾親衛及高覽便沒有觀賞的心思了,明明上一秒那槍方刺破同袍衣甲,下一秒寒光已在眼前亮起,還未等舉了兵器招架,頸上一痛,便失了意識。那槍不知在何處,又似乎無處不在,直把高覽看的眼皮亂跳,實在想不明白好好一場伏擊,緣何先見了精絕天下的強兵,又遇了這等走到了武者極限的能將!當最後一名親衛被挑落馬下,趙雲已於高覽貼面而視,高覽趁着趙雲收槍未及之時,斜斜把槍朝趙雲腿上刺去。趙雲一側馬頭,讓過高覽這一槍,同時把自己長槍往回一拽,抖了一個槍花,刺向高覽。槍頭顫動,高覽一時不知真正的槍身何在,索性不躲不避,就手抽出長劍,一劍劈向趙雲。此時高覽顯然已是動了真怒,拼着被趙雲一槍捅個對穿也要將趙雲砍於馬下。趙雲槍勢不減,只把右手貼在高覽劍脊之上,皆其來勢,一把扣住高覽手腕,微一吐力,虎口用力,高覽小臂一麻,再也拿劍不住。趙雲並不奪劍,一槍挑開高覽衣甲,然後用手把高覽從馬上拽過,重重一拳打在高覽腹部,將被打的七葷八素的高覽擒下。“高覽已被擒下,還不速速住手,莫要再對抗朝廷天兵。”趙雲高聲喝道。主帥被擒,士卒自無戰心,紛紛放開包圍,緩緩向外退去。有虎賁銳士想要趁機追殺,被趙雲取了高覽長劍,一劍擲去,阻住攻勢。“集結,回營。”趙雲簡潔道。虎賁營聚在一處,其中一人忽然大吼道:“有沒死透的動一下,我去把你帶回去。”然而回答他的只有難言的沉默,方才戰事激烈至此,便有虎賁負傷落馬,亦握了兵器去把袁軍馬腿砍去,無一人伏地裝死,以求苟活。這般下來,自然是求仁得仁,換了袁軍刀斧加身,死的不能再死。這人見無人回應,對左右道:“我等去取了他們的屍身帶回去。”趙雲挾着高覽上前,在這人後頸處重重一擊,看着這人軟軟倒下去,對餘下的人道:“走。”餘下的人相互對視一眼,理智告訴他們,順應眼前之人,才是最好的選擇,當下將方才大喊之人背了,戒備着向遠處而退。趙雲對餘下的袁軍道:“告訴友若先生,就說雲終為漢臣,不能以兵戈向漢天子。先生厚意,雲無以為報,來日戰場相見,雲不會容情。”說完,趙雲執着高覽,隨虎賁營一道往劉協紮營處而去。高覽軍為趙雲威勢所攝,竟無一人敢答話,更無一人敢上前嘗試救回高覽。“趙雲,漢天子能給你的,大將軍也能給你,你現在殺散了這些兵卒,回頭還來得及。”高覽被趙雲橫放在馬背上疾行,幾乎把五臟六腑都要顛了出來,仍不死心的勸道。趙雲看了高覽一眼,怒斥道:“天下便是多了你們這等不忠不義的無恥之賊,才播亂至此,百姓流離失所,白骨遍於四野,你有暇說我,不如仔細想想稍後到了天子面前,如何答天子之問吧。”高覽哈哈一笑,道:“當今皇帝乃是與董卓同謀殺害少帝而奪位,以弟殺兄,以臣弒君之人,也配君天下?說到亂臣賊子,劉協小兒可比任何人都要夠格。”趙雲重重一掌打在高覽臉上,道:“胡言亂語,董卓亂政時,天子不過童稚,身當傀儡為亂臣操縱,爾等不以君辱為恥,反用這等悖逆之言為自己開脫,真令河北蒙羞。”高覽眼睜睜張遼親隨帶着張遼,與先前突圍而出的眾人會合而走,心中簡直把此刻仍然不知身在何處的顏良恨到了極處!眼前這軍雖是強軍,但也早到了崩潰邊緣,此刻若有生力軍加入一擊,不,甚至不用一擊,只要再有生力軍加入,說不定便已可讓這些人失去繼續戰鬥的意志。至於眼前這個叛徒,高覽恨恨的看了這不知名的少年一眼,無論戰將武藝如何高強,只要有強軍結陣列弓,便足可殺戮,否則,諸侯之間豈不是要由刺客異士來定天下歸屬?這人舉起長槍,遙遙把高覽一指,座下坐騎揚蹄加速,如一道離弦之箭般射向高覽所在。“混賬,你竟敢如此小覷我高覽。”高覽亦催動馬兒,挺槍去戰這少年,同時喊道:“殺此人者,賞百金,官三級!”高覽既動,一眾親衛同動,重賞之下,士卒也隨之而動,一時間少年周身上下盡為刀槍劍影所籠罩。少年絲毫不見作色,馬速絲毫不減,在馬上一桿槍舞的如梨花雪落,寒芒漫天,一應攻擊無論是攻向少年還是攻向座下馬匹,都悉數被這少年擋下,而只要是在少年長槍攻擊範圍之內的人,必然會在一擊不能建功之後,被這少年緊跟一槍收走性命。“這等武藝,早臻化境,絕非一少年可以擁有。”高覽再細細去看來人,果然見其人雖然白面無須,俊逸非常,但神態之中早已不似少年姿態。這等人物,既在袁軍,為何我竟從不曾聽說過。莫非…高覽忽然想到軍中久久傳說的一人,說當年公孫瓚軍中有一白馬銀槍少年將軍,一桿槍一個人在界橋之戰時殺得數萬袁軍望橋興嘆。後來不知為何,這少年將軍在公孫瓚軍中曇花一現便消失無蹤,其後麹義親督大軍,方在界橋之戰大破公孫瓚,奠定了袁紹對公孫瓚的優勢局面。而當年那位少年將軍…“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不想常山趙子龍身負這等武藝,竟乃背主之賊!”高覽此時已知趙雲身份,開口怒斥道。趙雲仍不答話,年屆不惑的他早已萬事由心,過了與人爭辯的年齡。也正是這份洒脫,令他戴了兜鍪,批了衣甲,銀槍在手,竟一如舊日少年模樣。銀槍連舞,舞到極處,風隨槍起,長槍撕裂空氣之處,風卷而過,竟似青龍長吟,令人如觀神跡。當事人的一眾親衛及高覽便沒有觀賞的心思了,明明上一秒那槍方刺破同袍衣甲,下一秒寒光已在眼前亮起,還未等舉了兵器招架,頸上一痛,便失了意識。那槍不知在何處,又似乎無處不在,直把高覽看的眼皮亂跳,實在想不明白好好一場伏擊,緣何先見了精絕天下的強兵,又遇了這等走到了武者極限的能將!當最後一名親衛被挑落馬下,趙雲已於高覽貼面而視,高覽趁着趙雲收槍未及之時,斜斜把槍朝趙雲腿上刺去。趙雲一側馬頭,讓過高覽這一槍,同時把自己長槍往回一拽,抖了一個槍花,刺向高覽。槍頭顫動,高覽一時不知真正的槍身何在,索性不躲不避,就手抽出長劍,一劍劈向趙雲。此時高覽顯然已是動了真怒,拼着被趙雲一槍捅個對穿也要將趙雲砍於馬下。趙雲槍勢不減,只把右手貼在高覽劍脊之上,皆其來勢,一把扣住高覽手腕,微一吐力,虎口用力,高覽小臂一麻,再也拿劍不住。趙雲並不奪劍,一槍挑開高覽衣甲,然後用手把高覽從馬上拽過,重重一拳打在高覽腹部,將被打的七葷八素的高覽擒下。“高覽已被擒下,還不速速住手,莫要再對抗朝廷天兵。”趙雲高聲喝道。主帥被擒,士卒自無戰心,紛紛放開包圍,緩緩向外退去。有虎賁銳士想要趁機追殺,被趙雲取了高覽長劍,一劍擲去,阻住攻勢。“集結,回營。”趙雲簡潔道。虎賁營聚在一處,其中一人忽然大吼道:“有沒死透的動一下,我去把你帶回去。”然而回答他的只有難言的沉默,方才戰事激烈至此,便有虎賁負傷落馬,亦握了兵器去把袁軍馬腿砍去,無一人伏地裝死,以求苟活。這般下來,自然是求仁得仁,換了袁軍刀斧加身,死的不能再死。這人見無人回應,對左右道:“我等去取了他們的屍身帶回去。”趙雲挾着高覽上前,在這人後頸處重重一擊,看着這人軟軟倒下去,對餘下的人道:“走。”餘下的人相互對視一眼,理智告訴他們,順應眼前之人,才是最好的選擇,當下將方才大喊之人背了,戒備着向遠處而退。趙雲對餘下的袁軍道:“告訴友若先生,就說雲終為漢臣,不能以兵戈向漢天子。先生厚意,雲無以為報,來日戰場相見,雲不會容情。”說完,趙雲執着高覽,隨虎賁營一道往劉協紮營處而去。高覽軍為趙雲威勢所攝,竟無一人敢答話,更無一人敢上前嘗試救回高覽。“趙雲,漢天子能給你的,大將軍也能給你,你現在殺散了這些兵卒,回頭還來得及。”高覽被趙雲橫放在馬背上疾行,幾乎把五臟六腑都要顛了出來,仍不死心的勸道。趙雲看了高覽一眼,怒斥道:“天下便是多了你們這等不忠不義的無恥之賊,才播亂至此,百姓流離失所,白骨遍於四野,你有暇說我,不如仔細想想稍後到了天子面前,如何答天子之問吧。”高覽哈哈一笑,道:“當今皇帝乃是與董卓同謀殺害少帝而奪位,以弟殺兄,以臣弒君之人,也配君天下?說到亂臣賊子,劉協小兒可比任何人都要夠格。”趙雲重重一掌打在高覽臉上,道:“胡言亂語,董卓亂政時,天子不過童稚,身當傀儡為亂臣操縱,爾等不以君辱為恥,反用這等悖逆之言為自己開脫,真令河北蒙羞。”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之獻帝興漢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之獻帝興漢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十八章 荀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