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棄城撤退
當三苗軍開到距離平陽城十里地的時候,平陽守軍才發現敵情,頓時朝野震動。黑夜裏,只見平陽城外三十里,火光佈滿整個山野,如同一條長蛇一般,圍繞在平陽周圍,遠到看不見邊際。舜也大感意外。探子來報,平陽城外的三苗兵至少有十萬。小星星對這個數字感到非常驚訝。沒想到五行山之戰僅僅過了幾年而已,三苗軍隊居然增加到十萬,且敵人來的如此神速,悄無聲息,讓人非常意外。
原來三苗固然經過一番休養生息,又破了丹水之後,確實士氣大振,但這其中的一半三苗兵是已經規劃給丹朱的,雀離只是叫這三萬人,在平陽城外點着火把,連成一條長蛇,繞着平陽城,配合苗軍,從而讓平陽城內的探子誤以為有十萬苗軍,這是疑兵之計。
當夜,舜感覺到情況緊急,連忙召集五司和城中貴族到殿內開會。
“為何三苗能夠長驅直入?難道一路上都沒有受到阻攔嗎?丹水兵呢?丹朱何在,為何丹朱沒有擋住苗兵!”
帝鴻氏發出疑問,但舜沉默不語。
“丹朱的兵都駐紮在黃河沿岸,防止雨季到來,黃河泛濫。”
后稷回答了帝鴻氏的問題,但帝鴻氏依然不依不饒,把矛頭指向舜。
“為什麼要讓丹水城駐軍去鎮守黃河,難道你們不知道丹水城是我華夏的南大門嗎?現在丹水城破,平陽直接暴露在三苗面前。這麼重要的軍事部署,攝政君不會不知道吧!”
看着帝鴻氏指責舜,東不識有點生氣了,他和后稷不同,后稷是朝廷中的文官,東不識十四歲開始帶兵打仗,脾氣可不是那麼好。
“讓丹水城兵馬駐守黃河,這是丹朱自己申請的,也經過五司的討論,這可不是攝政君一人的過錯。”
“說了半天,不是攝政君的錯,那又是誰的錯?五司難道不是攝政君選出來的嗎?”
“現在不是指責誰對誰錯的時候,大家應該同心戮力,以退敵為先,”秦不空走了出來,對着帝鴻氏說到,“不知帝鴻氏願意出多少兵馬,幫助我們退敵?”
秦不空的話問到了帝鴻氏點上,他原本就是借題發揮來指責舜,壓根沒有出兵退敵的想法。聽着秦不空的話,只是“哼”的一聲,不再說話。
“既然帝鴻氏不願出兵幫忙,那就不要再說話,有人願意出兵幫助退敵嗎?”
秦不空看着平陽城內的十幾個貴族,沒有一個人站出來,不禁心中大罵,這些人都是縮頭烏龜。
這時候,站在殿內東北角落的少皞氏首領從人群中站了出來。
“啟稟君上,臣有一言,不知當說不當說……”
“但說無妨。”
“五行山之戰後,已經七年過去,三苗經過七年的休養生息,枕戈待旦,兵力大盛,而我華夏這七年都在修法典,移風易俗,無暇兵事,臣擔心這次三苗來勢洶洶,而我華夏此時兵力空虛,一旦和三苗打起硬仗,恐不是敵手,為了避免危及攝政君安危,不如遷都到媯汭……”
話未說完,東不識一聲大喝。
“大膽,為何說出這種無父無母之言?仗都沒打,怎麼就給嚇住了?”
“丹水城已破,平陽暴露在敵方面前,如今城內兵力空虛,就算依靠城牆尚可頂住三苗的進攻,一旦北狄、西戎乘虛而入,到時候想逃跑都不可能,趁着現在三苗還未發起進攻,不如退到媯汭,避其鋒芒,等整合華夏各部落的軍隊,再圖反攻平陽,至於是否遷都,
再做打算。”
舜聽着少皞氏首領的話,若有所思。畢竟少皞氏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如今憑着城內三萬兵馬和三苗硬拼,舜是有把握守住平陽城的,唯一害怕的是西戎和北狄配合三苗,從西、北、南三個方向夾擊華夏,到時候平陽城有很大概率會被攻破。
舜看了看眾位貴族,以及面前的五司,眾人都保持沉默,似乎多少認可少皞氏的話。
“眾位,還有什麼退敵的良策嗎?”
經過一陣短暫的沉默之後,東不識再次站了出來。
“臣以為,現在還沒到最壞的時候,是否能夠守住平陽,只有打了再說。何況丹朱的五萬赤騎雖然駐守在黃河和媯水沿岸,但其中有三處兵馬,共兩萬七千人,離平陽僅兩百里,五天之內可以趕到平陽,還有羽山兵,龍山兵,媯汭兵,以及周圍大大小小一百個部落,一旦大家同心戮力,集合二十萬大軍都不是問題。北狄、西戎要配合三苗攻打平陽,也至少要一個月之後。如今三苗剛剛打下丹水城,士氣大震,我按兵不動,避其鋒芒,只在城內守御,絕不出城野戰,只要守住五天,苗軍士氣就會受到打擊。一旦五天之後,丹朱的赤騎來援,外加各路兵馬馳援平陽,到時候決戰平陽城外,活捉有苗氏,永除後患!”
東不識的一番解釋,讓舜心情大好。他連忙下令,將兵馬調到南門,抵抗三苗的進攻。一邊給駐守在黃河沿岸的丹朱,羽山的鯀、龍山的皋陶、媯汭的象,要他們連夜召集兵馬馳援平陽。當夜,三苗士兵向城內發射火箭,射進一封信。
那封信是寫給舜的,語氣狂妄囂張,要舜趕緊投降,否則被三苗活捉,舜將會被五馬分屍,妻兒賣為奴隸,犒賞三軍。
舜看了信,也不生氣,只是畫了一張五行山地形的圖,放在箭頭之中,射到三苗的軍營。
有苗氏看大舜的信,氣得火冒三丈。
“五行山之戰,乃老夫一生的恥辱,以至於重華小兒以此話笑我。好,好!老夫這就攻下平陽,定要砍了重華小兒腦袋,吃了他的肉,睡了他的老婆,踏平平陽城,一雪前恥!”
當夜,有苗氏親自率兵,攻打平陽南城門。只見平陽南城門外火光衝天,不到一盞茶的時間,三苗兵向南門城外發射了上萬支火箭,南城邊百姓的房屋大都被火箭所點燃。舜連忙動員百姓,取水龍滅火。
攻城戰進行了一個晚上,三苗兵死傷一千人,平陽城守軍也死了七百多人,百姓房屋燒毀五百多座,雖然損失慘重,但總算擋住三苗的第一波進攻。
有苗氏見南門無法突破,又派三千兵馬偷襲東門,但依然受到強烈的抵抗。雙方拉鋸戰進行了三天三夜,各有死傷,但都沒有傷及主力。這時候雙方都有所疲憊,有苗氏擔心有援兵馳援平陽,連忙退到平陽二十裡外,安營紮寨。舜也在苦等援軍,但除了收到皋陶有三萬龍山兵正趕往平陽的飛鴿傳書外,其他的不是說沒有兵馬,就是被阻擋在黃河水道之上。
此時,平陽城內尚有三萬的守軍,儘管三苗也有三萬兵馬,平陽的守軍還是足夠應付的。但探子來報,西北方向有兵馬移動的情況,北方也有一隊人馬向南進發。舜聞言大驚,因為從西北方向和北方來的兵馬,可能就是西戎和北狄。對付一個三苗已經非常棘手,何況還加上了西戎和北狄。
當夜,舜再次召集五司和平陽貴族商議退兵之事,平陽四大貴族還是提議撤退或者遷都媯汭,避其鋒芒。但東不識力排眾議,堅持抵抗到底。
“如果繼續守城,再過半個月,西戎兵和北狄兵一旦到達平陽城外,我等將會被生擒。如今之際,只有主動出擊,擊潰三苗。一旦西戎和北狄知道我們擊潰三苗,他們也就不敢輕舉妄動。”
舜覺得東不識的方案是唯一的辦法,當晚他部署兵馬,並加急給鯀、丹朱、皋陶、象發信,要眾人務必在三日之內馳援平陽,否則嚴懲不貸。
然而三日之後,只有皋陶的軍隊到達平陽,只是在到黃河岸邊遭到三苗的偷襲,損失一大半的兵馬,剩下一半只能過河,但在過河的時候,又被淹死了一大半,到達平陽的時候只剩不到四千人。皋陶連忙跪在舜面前,請求責罰。平陽貴族認為皋陶救援不力,導致大軍被三苗偷襲,應該重罰,原東夷的重臣和舜認為皋陶無罪,完全是中了埋伏,且至少他及時趕到。雖然只來了四千兵馬,但畢竟是增加了四千人,這還是給舜增加了不少信心。
原來,平陽城內舜的一舉一動都在雀離的監察之內,她得知皋陶馳援平陽的時候,就告訴有苗氏。有苗氏立刻出兵偷襲皋陶,重創龍山兵馬。
皋陶受到有苗氏偷襲,讓眾人憤怒不已,舜下令,立刻出兵全力攻打有苗氏。當晚,舜親自率領平陽城內三萬守軍和皋陶的所剩下的四千士兵攻打三苗。
戰鬥從傍晚打到第二天凌晨,雙方各損失五千人,勉強打成平手。雖然沒有戰敗,但舜知道沒有打退三苗,隨着時間的拖延,西戎和北狄就會進犯平陽,而援軍一直未到,平陽遲早會被攻陷。
這樣僵持了十來天,舜知道情況來越遭,西戎和北狄的兵距離平陽只有五百多里,再過十天就可能到達平陽,而華夏這邊的援兵還遲遲未到。
“君上,為今之計,只能棄城,遷都媯汭。”
平陽四大貴族,再次提議遷都,這次就連五司也不再反對。舜看着眾人的表情,感覺他們似乎贊同棄城。
“東不識,你意下如何?”
東不識是舜手下最能征戰的,他基本代表所有武將的意見。
“只能撤退了,但絕不是棄城。既然援兵未到,我們不如自己去找援兵,一旦兵力增加之後,我們再打回平陽,否則再拖下去,平陽遲早會被三苗、西戎和北狄所滅。”
聽着聽東不識的話,眾人點頭同意,而平陽貴族則歡呼雀躍。當夜,舜下令,將城中所有的兵力,向東面轉移,能帶走的東西全帶走,並隨時準備和三苗決一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