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成書年代亂猜(8)

《水滸》成書年代亂猜(8)

1364年,此人自號“湖海散人”。

“散人”看似“洒脫”,貌若行蹤不定,從“言行動”來講,首先當為一個“避”字。

其次,萍蹤不定,活動範圍大嗎?不大也!

“窠”而“隱”也!

“散人”又名無用之人,莊子以無用之散木懟散人為“幾死之人”,散人真幾死無用乎?

包不同說:“非也!非也!”

林散之書以“行草”,名其居“散木山房”,行“讀書四時之樂”。民國十八年(1929)赴滬黃賓虹處,習書畫,僅三十四歲,正值壯年。

所謂“散人”,如自小經歷朝代更替的劉秉忠隱於山中,被虛照禪師收為弟子,其號“藏春散人”。真“隱士”不仕出嗎?只心不甘而志晦,作一時避退罷了。

“散人”,客觀上晦,“言行動”而“避隱”,如“活死人”不名。主觀卻因意散神收,越發專註“一件事”。

所以金庸《神鵰》劇情中描寫的王重陽是“真散人”,反而,他的弟子中掛散人名的那位是假散人吶!

再說“江海”。

《水滸》成書前半部的文本中常見“江湖”二字。反而水滸真正描寫水戰的大場景畫面很少,更別提海戰了。所以《水滸》跟“江海”大體無關。

江湖大嗎?

小時,如困“吳王”張九四的村人生活居住的“浜兜”那麼大。

大時,能相忘於江湖,居廟堂之遠不能及處,凡有人的地方即有江湖,平行世界也!

與之相比,江海看似比江湖廣闊,只泛舟地。

不過,“江海散人”在他的領域裏還是挺偉大的。在我認為,他是天朝古典長篇小說的奠基人。

唐詩、宋詞、元曲。

天朝的文藝創作,自1364年起,那個“散人”在朱重八稱吳王的同年也就是張九四稱吳王的第二年,離開了錢塘。

自此,天朝的古典長篇小說,就像《水滸》開篇的洪太尉揭了“伏魔殿”的封印,且甫放出來的,就是“魁首之作”。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失落的小南洲界群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失落的小南洲界群
上一章下一章

《水滸》成書年代亂猜(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