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生細繪
腓尼王城亞罕愛高居於古研石廢墟之上,以昂柱火山之下,此地亦是教廷所在。
以昂柱,科蘭克倫宮,聖提亞托斯大教堂互成三角之勢,火山位於北方,教廷居於西方,王宮居於東南。
腓尼王族原為華濟的奧菲族。太古時華濟王迦亞為討伐“篡國者”赤之族,聯合列王與迪亞之邦征戰六年,最終在以昂柱火山下將迪亞完全擊潰,迦亞之子比來亞放棄了華濟的王位,回到奧菲建立了新的國家。之後,比來亞之孫洛伊忒將都城遷至以昂柱。以昂柱位於研石,是法力伊甸島的中心,因此洛伊忒也被稱為中央之王。
正元127年,洛伊忒王應大賢者特爾特德爾·阿澤·胡夫哈斯·亥提若(thrthderazehufhash?thiro)之請,成立教宗。洛伊忒王將過去參與討伐的五個國家確立為宗王國,共同管理教廷。教廷在成立初的兩百年裏一直作為政治談判場所處理伊地休姆洲各國的矛盾關係,秉持着“在上帝的看護下和睦友好”的宗旨。
正元373年,大賢者特爾特德爾遊歷世界歸來,他在旅行過程中收集有關上帝的傳說,綜合古代祭祀文獻整理編修了《聖經》一書。這本書意義重大,它所包含的不僅是傳說,更是一段被掩蓋、塵封的歷史。書中講述的有關上帝、奧菲亞與比利亞的故事,逐漸被世人所熟知與認同。正元393年,腓尼八世邀請特爾特德爾成為教皇。正元400年,特爾特德爾成為太子約阿法爾吉的老師。
有關三者之間的關係,簡單來說就是,上帝與奧菲亞互為啟迪,互為師友,上帝是比利亞的老師,奧菲亞是比利亞的大父。在古代文獻中,尤其是奧菲安城附近的古代遺迹和洛亞灣發掘的石板中,大部分都是比利亞的律令、祭祀卜辭以及戰功和財產分配,在世界各地的傳說中,存在一些可能與上帝有關的事迹,包括一些神明也有可能是上帝創造的。
不知從何時開始,民間有了出生後去教堂祈福的風俗,後來被教廷定為儀式。這就是慶生儀式,也叫三聖儀式。在三聖儀式中,新生兒、新生兒的祖父、師教缺一不可。三聖儀式不限地點,不過一般在有天窗的教堂中進行。主持這一儀式的師教,一般要成為新生兒的導師,承擔新生兒的啟蒙之責。由於師教數量少,每個師教都要為數十個孩子負責,因此教堂這個宗教場所不僅供人祈禱,還是孩子們的幼教班。
聖提亞托斯大教堂是最為古老的大教堂,建成於397年,於今已有千年多的歷史。這座教堂本來是大
(本章未完,請翻頁)
賢者特爾特德爾編寫《聖經》的一棟小屋,經其授意,在他死後以此處為中心修建了諸多神殿。
大賢者特爾特德爾是三元論者,因此修建的神殿依照三相的原則,皆是圍繞中央的高聳塔樓,向三個方向輻射出去。在中央的大穹頂下,伸出了三棟矩形房屋空間。這三棟大房間裏各安置着上帝、奧菲亞和比利亞的巨大雕塑,他們面向中心的大廳堂,背後有着彷彿神座的高台,屋頂上懸挂着三米高的天神鵰塑,每個天神的背後則是房屋牆壁上的巨大圓形天窗。這三個巨大的房間因為這巨大的天窗而顯得亮堂,成為神明的光輝。透明的名為胡法斯的大穹頂能將四面八方的天光折射入中廳,照在大殿和聖像上。胡法斯上懸挂了三顆神釘,長長的繩索在機栝推動下以標準時刻轉動。
……
在天光的照耀下,一位老者站在中廳的聖台上。老人披散着花白的紅髮,他的臉因歲月而滄桑,因歲月而崢嶸。老人穿着純白的聖袍,披着暗紅色花紋繁複的披肩。他手裏懷抱着一名嬰孩,安靜祥和的等待着。天光照在他的皺紋上,照在斗篷的細小絨毛上,照在褶起的素袍上,照在嬰孩沉睡的臉上。今天的光,全都藉由胡夫哈斯的力量匯聚在了聖台上,白色的人影散發著令人沉心起敬的白光。
時辰已至。
安居於西方聖像下的灰袍師教將聖鐸悠悠敲了七下。事畢,東方過道中的修士們由沉默漸起呼唱,唱聲悠悠。
灰袍放下聖鐸,拿起白玉大缽,在身前的池中舀起一碗清水,另一手拿起一根竹枝。竹枝倒插在缽中。他起身,在影前止步,聖台的光亮微微顯現出他的樣貌。白色的老人微微睜開了眼睛。
灰袍沿着罔兩的邊緣行走,在走完一圈前,他必須走進光線中。祂注意到明亮的區域,走了進去。灰袍在象徵太陽的地磚上停下。他亢聲喊到,“峨亥(eh?)!”他走至象徵君月的地磚上,高喊,“俄塞頊(es?hül)!”他走至象徵女月的地磚上,大喊“娥塞伊(es?i)!”嬰孩對聲音略有動靜,但沒有醒來,老人的懷抱相當溫柔。
灰袍手捧玉缽走上聖台。他在聖台上漫步,離老者時遠時近。他邊走邊用枝條撥撒。
他來到老人面前三米處,輕呼到,“撒音諾·厄薩(sainoesa),珂蘭帝(khr?ndi)。
“自行初而始,自恆空而來,萬事萬物自有其規律,萬木千蟲自有其行為,睿智者自能得其福恩,力偉者自能得其寵輝,天行
(本章未完,請翻頁)
者自能得其法器。
“尚明法本,天使得其精粹,高山低水,天使得其稱謂。高天之上有神明注視,四方之音有神靈傾聽,前後之事有神座審判。智慧之風,強勁之雷,天職之火,呼喚聖人之孫,天生汝命。聖父賜你福清,經世無虞……”
大殿中回蕩着聖職人員的祈禮辭,背景是昏暗與光明,塵埃與精靈,空曠與低吟。
日中,陽光的溫度被大殿的高度稀釋。老者將嬰孩放在他和灰袍之人中間的神壇上,解開襁褓,露出光潔的身體。神壇因陽光而溫熱,但嬰孩的身前卻陡然變得涼薄。他無意識地蜷起身子,似乎想要擁緊陽光。
灰袍手捧聖缽,上前一步,拿起沾水的竹枝,口中念着祝生詞(麟之趾,振振公子,於嗟麟兮……),同時將竹枝貼在嬰孩額頭。剎那間他感到一陣吸引。
發生了一件不尋常的事。
名為“生之薦”的竹枝依附在了嬰孩身上。這種草荐,如蒲公英、竹、光明草、車前草、蚤休等,甚至是昆蟲野獸,可能因神靈的擴散而獲得神仙的屬性,極大地增強生命力。生靈依附於人,這是百年罕有的大聞!
教堂中的陽光頓時一暗,空氣中出現了一條條沒有實體的絲線,從竹葉與竹枝中彌散出,毫無阻礙地從老人與灰袍之人身體中穿過。半乾的水漬和玉缽冒出了糾纏的熒絲。熒絲閃着微勝的光,閃爍着,亮着彩虹般的光彩,由紅向綠,最後變為紫色。
聖台上漫布絲緒,在某個時刻,忽然一震,一同匯向了小孩的額頭,最終形成了一根七葉羽的竹枝形額紋。
灰袍放下竹枝,用手指敲響了玉缽,發出鳴脆的一聲。老人回過神,將襁褓包起,抱下溫暖的嬰孩。
灰袍聖職者轉身向著上帝像施懷珠禮(雙手在胸前抱圓,意為心澄、稟命)。老者對上帝像微躬身,以示謝意。
修士們漸減低吟,完全沉寂后,修女們開始淺唱聖詩……大司鐸搬上兩把椅子,讓聖職者和紅髮老者坐下。修者們每半小時互換唱方。除了修者們的歌聲,這整座教堂分外安靜。光線漸漸地漂移,遠方的鐘樓響過三次后,儀式終於結束。修者們紛紛起立,安靜地走出教堂,留下睡熟的聖師、聖父和聖子。
按照傳統,三聖須一同等待至三顆天體的光全部照過身上,也就是說,今天他們須在殿內等待到夜中十時……不過即使儀式結束,歌曲也不會停止。接下來是教皇冕下送上的禮物,風之曲——《蝶賀之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