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第 213 章
在沐瑾的大力推動下,各式各樣的新產品不斷出現,新成立的淮國每天都在變化。
老百姓們的收入高了,過上每天都有葷腥的生活,以前每到冬天,日子就特別煎熬,又冷又餓,很多人撐不過饑寒病亡。可如今,再普通的人家也能買得起一身做工精細的羊皮襖,還有穿着特別暖和的羊皮褲、羊毛褲。
那些依附豪族的個戶、庄奴們如今過上有房有田有地有家的日子,再看着每天早晨都有雞蛋吃,有牧場送來的鮮奶喝,每頓都嚷嚷着要吃肉還挑肥撿瘦的孩子,感慨連連。經常給他們的娃講,以前他們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那時候的命都不叫命,惹主家一個不高興,說打死就打死了……
東陵齊國是奴隸制的消息,隨着長郡防線的兵卒們每年放探親假,在淮國境內傳開。
豪族們的反應不大,但最底層那些奴僕們出身的,聽着直眥牙,每天清晨的操練都更有勁,家裏的刀子磨得血亮。他們好不容易過上有家有業比以前的豪族們還舒服的日子,東陵齊國想再擄他們去做奴隸,去他祖宗的。脖子上的腦袋不要,也要把這些王八羔子砍了!
淮國境內,各鄉隔天、或隔兩天一次趕集,每到趕集的日子,各村的老少但凡有點空閑都會到鄉長去,大清早去,中午回來,半天時間,上午買賣完東西,中午還能在茶館、餐館喝點茶水吃頓飯,聽聽最新的消息。
驛站有賣報紙,叫淮國日報。那是朝廷禮部印刷的,能讓治下百姓知道最近朝廷有什麼舉措、仗打得怎麼樣了,有什麼新鮮物什出現。如果發生戰事,哪裏的部隊、哪些人又立下顯著戰功,有戰亡的英烈名單,也會公佈在報紙上。
人們看完報紙,便會扎堆討論。特別是家裏有人當兵的人家,更是每天翻看報紙,密切關注着戰事。
報紙帶來的時新消息極多,哪怕是不識字的人,聽得多了,看得多了,不僅字認識得更多了,眼界也寬了。在孩子們散學的時候,還會逮着自家孩子問,長郡在哪?長嶺山防線在哪?遠嗎?
小孩便翻開課本上的地圖,告訴家長我們這是在哪哪哪,長嶺山防線在哪?家裏有戰死的人,憑藉地圖,也能到其所在的大營旁的英烈陵園找他們的墓看望了。哪怕隔着好幾個郡,他們自己套了牛車,或者是坐驛站經營的專程往來各郡的馬車就去了。拿着英烈證坐馬車,到驛站無論是坐馬車還是吃飯,都只收半價。
玻璃研究院的人怎麼都沒想到礦石研究院的人會來跟他們搶項目,還在陛下來玻璃研究院的路上把陛下截過去了,氣得玻璃研究院的主事揪着礦石研究院的主事打了一架,之後兩家便卯上了勁,雙方加班加點埋頭研究怎麼早點把玻璃製品造出來,將對方比下去。
玻璃倒是燒出來了,從透明的到有顏色的都有,有雜質、有氣泡的問題也解決了,吹玻璃的工人,漸漸的開始掌握技巧,偶爾能吹出件成品來了。
相對於做玻璃碗、吹玻璃瓶,做門窗玻璃和玻璃瓦更是雙方必爭的項目之一。玻璃貴,捨得花錢買瓶子、碗杯的都是大戶人家,能賣出去的量有限。賣玻璃瓦就不一樣了,想比起蓋房子的錢,一百多文錢一片的玻璃瓦、從幾百文到一兩千多文不等的玻璃窗,在所有人都能承擔得起的範圍里。
一間屋子,房頂上加幾片玻璃瓦,那採光,完全不一樣。
打一件傢具都好幾百文錢,加一扇玻璃窗,大的捨不得,弄一面小的也行呀。哪怕是蓋完房子的,想把房頂上的瓦換幾塊玻璃的,就是搭上梯子上去換一下的事情。家家戶戶都能換得起的買賣,都願意換的買賣,自然是要搶着做了。
兩家研究院拼了命地搶項目,到十一月底的時候,便把玻璃瓦和能做成窗戶的平面玻璃造出來了。
進度這麼快,讓沐瑾都震驚了。他親自跑了趟,發現質量竟然還過得去,當即安排玉嬤嬤派人出來採購一批玻璃瓦和玻璃窗,先把宮裏、福壽宮、南漪在宮外的承恩公府,以及他老爹在的榮恩公府都換上玻璃門窗,玻璃瓦也換些上去。
兩家的質量差不多,沐瑾就一家採購一半。
朝臣們最多隔上三天就得去上一次朝,要是事情多,每天都得去,朝堂上換了透明的新瓦有陽光照下來,原本紙糊的窗戶竟然變成了透明的,使得整間屋子變得格外透亮,一見東西好,再加上軍工部尚書、左右侍郎都在顯擺他們軍工部的成果,文武官員們都不用特意去打聽就知道能在哪裏買了,當即安排人去預訂。
對於沐瑾現在來說,兩個玻璃作坊掙的錢放在巨大的開銷面前,就是條蚊子腿,但積少成多,這是能發展成行業的大市場,怎麼著也能給國庫多增加些收入。
玻璃能造出來了,他盯上瞭望遠鏡。只要能造出凹面鏡和凸面鏡,造望遠鏡就容易了。目前來說,望遠鏡作為軍事用途使用,屬於秘密項目。
他把軍工部尚書召來,讓他安排人去做。沒有塑料,又考慮到美觀、大氣,望遠鏡的外殼選擇用銅鑄的,再加上玻璃剛面世,造價自然不菲,給軍隊配上,齊斥、探子、佰長、千總、營將、都尉等全都得有,數量還不能少。
……
忙忙碌碌中,一年又過去了。小貝貝八九個月大,學會爬了,手也閑不住。蕭灼華抱着她上朝,一會兒要抓摺子,一會兒要玩放在桌子上的大印,不給她,還要跟蕭灼華生氣吵嘴,哇哇哇哇叫喚的樣子,跟她爹叨叨叨叨一樣模樣,氣得蕭灼華都不知道是該捶小的還是該捶大的。
為了不打擾到朝堂議政,沐瑾在府里的時候,蕭灼華都不抱孩子到朝堂上,而是交給沐瑾帶。
小孩子一天天長大,到三歲就該上幼兒園了。
小孩子的交際能力是要從小培養的,成天在大人堆里不是事兒,他們得有同齡人的交際玩耍。雖說府里還有一個孩子,可貝貝跟秦淡差了好幾歲,進了府學的秦淡,有自己的交際圈。
她在宮裏不方便的時候,在承恩公府辦了好幾場小朋友宴會了。
年齡差擺在這裏,讓貝貝跟秦淡湊一塊兒,一個年齡大,一個身份高,容易生出事來。府學的環境挺雜,豪商、官員、勛爵子弟都有,一些成績優異的平民子弟也在其中,人一多拉幫結派、混不吝的都有。沐瑾要是把貝貝放進去,那都不是擔心她受小孩子欺負,而是擔心會遭到刺殺。
可如今淮郡境內,最好的幼兒園就是府學幼兒園。
要說選伴讀、聘名師教導,其實就是相當於把孩子困在宮裏,讓她失了跟外界接觸、了解外界的環境,容易造成長大后因為不了解外界而被架起來,事事都得依賴底下的人去辦,也容易被人糊弄。
沐瑾琢磨過後,決定從私庫中挪筆錢出來,建一所皇家私立學校,安保直接調宮裏的侍衛過去,再讓軍情部派人盯着。最好的教育資源,再加上貝貝的身份,不愁招不到學生,量身定製的安保系統,也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危險。
這樣的話,既能滿足貝貝上學的需求,又不會打擾到別人正常求學。
他琢磨完以後,找到蕭灼華商量。
出宮讀書?蕭灼華看着趴在沐瑾身上流口水,連路都不會走的娃,愣了好幾息時間才回過神來。她下意識地想到孩子安全問題,可沐瑾說的不無道理,她亦不願自家孩子困在小小的宮裏長大。
說是宮,其實只是一座宅子,接觸到的人極其有限,是真會將眼界困窄的。她如此忙碌,沐瑾都要帶出四處走走看看,多長見識,那些風光景緻民情風俗,別人形容千百遍都不如自己親自走一趟來得有體會。
她想了想,說“聽你的。”又琢磨着說“要不,讓阿娘跟去……”
沐瑾滿臉無語地看向蕭灼華,說“哪有上學還帶着家裏長輩去的,那還不得把人寵到翻天。讓她自己去上學,只要不是涉及生命危險,哪怕她跟同學打起來都不要管。讓她去學校上學,到寒暑假的時候,跟我去混軍營。”
蕭灼華愕然地微微張了張嘴,再想到沐瑾從小就是在後院跟兵卒子們混大的,打小就知道怎麼帶兵打仗,而有兵才是立足之根本。沐瑾對孩子的考慮,比她更為深遠。她點頭道“聽你的。”又看向趴在沐瑾胸前扯他頭髮的孩子,小小的一團,跟沐瑾一樣活潑愛說話,只看着她都覺得心都快化了,想到她上學和去軍營可能會被鼻青臉腫,好心疼。這孩子把她的鳳印扔地上,都沒捨得打一下手指頭。
沐瑾看蕭灼華那表情,說“小時候不挨打,長大了要挨捶。”
蕭灼華幽幽說道“說好的快樂童年呢?”還要挨打。
沐瑾說“去學校,那麼多同學朋友一起玩耍,不快樂嗎?學我,無聊到爬房梁啊。”
蕭灼華想想自己小時候在宮裏靠刺繡打發時間,再看到衝著沐瑾哇哇叫喚要跟他說話的孩子,也希望她有一個可以跟着同學樣踢蹴鞠、在草地上奔跑玩耍,在學堂里一起念書上課有人做伴的開心童年。
沐瑾見蕭灼華同意了,說“招生分為兩種。一種是家世合適的,官員、勛貴子弟,花錢進。一種是不看出身,挑特別優秀的,憑本事考進去。將來這些人,去到各行各業都能是棟樑之材。我們孩子讀書能上幾年?這樣一所高等學校辦出來,能一代代不斷培養精英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