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節 太陽黑子
致格樓
“我們現在都知道,正統帝接收的是一個爛攤子,這個在之前的課上也多次提到了,但這個爛難子其實遠遠超乎了正統朝所有人的理解範圍。”
“從幾個方面可以系統的反應給大家知道,首先是經濟大衰退,在宣德、正統、景泰朝頻繁出現太陽黑子的官方記載;這意昧着什麼呢?很明顯,按現在的科學解釋,這就是小冰河期的一種表現。由此產生的是大量的自然災害,這些自然災害有多嚴重呢?可以說,當時的大明朝沒有一處是太平的,幾乎每處都有災害,而且災害還五花八門。”
“比如說有洪澇災,有旱災,有蟲災,有大冰雹等等等等,而宜這些災害遍佈整個大明朝,幾乎沒有一處能夠讓人安生。”
“除此之外,再加上地方豪強盤剝,官吏壓榨,普通百姓可以說是真正到了民不聊生的時期。老百姓饑寒交迫了會怎麼樣?哎~造反!華夏民族數千年來的朝代更迭中的根本問題都是民不聊生,比如說秦朝是刑法嚴苛,百姓稍有不慎便會惹到官府上門處罰;再比如晉代是因為門閥林立,庶族百姓度日艱難;唐朝因為土地兼并嚴重,百姓無依無靠;這些歷史讓明朝上層引以為戒了嗎?沒有。”
“站在我們今天的角度看,可以理解上位者是既得利益者,即便了解不能過分盤剝百姓,又怎麼把握這個度呢?何況你不盤剝,別人就不盤剝了嗎?”
“所以,天災加上人禍,大明朝迎來了多事之秋,全國各地出現頻繁反叛與鎮壓反叛。其中,當時最大的幾個叛亂就有浙江的礦徒起義,福建的農民起義,廣東底層民眾起義。這幾場被稱為起義也好,叛亂也罷的事件,使大明朝廷統治更加搖擺不定。”
“之前我們提到了麓川平緬宣慰使叛亂時有說過,五次大規模征緬,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最後沒有取得實際性成果而‘得勝回朝’,要注意這個得勝回朝我們要加引號的。那麼為什麼要征緬呢?因為打仗就有軍功,有軍功就有賞賜;因為打仗就要花費錢糧,有花費就能上下其手撈銀子。從這些事情上我們也可以看到,朝廷當時已經腐爛到了個什麼地步?老百姓能有什麼好日子可以過呢?!”
“面對反叛,歷來封建朝廷政策都是剿、撫這兩個政策,能剿就不會撫,撫是為了達到剿滅地最終目的。而剿滅叛軍,又必然會有更多牽扯,於是亂叛越剿,越剿越叛!直至正統帝北征被韃靼俘虜時,南邊的叛亂也沒有能被剿滅反而愈演愈烈,是景泰帝登基后調整人事、變更策略加上調兵遣將最終才平定了叛亂。”
“講到這裏我們會發現,這個根本性問題就是天災和人禍,在這兩者同時影響激化了百姓對朝廷的不滿情緒。那麼,這些影響到底有多嚴重呢?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數據來反應…….”
“各地遭災就要賑災,至少要減免稅負,比如正統元年十一月就免了湖廣長沙等府在宣德十年遭災的地畝租稅52700石;正統二年正月免了福建福州府逃民逋租4700石;正統二年八月免了山東濟南等府並順天、廣平、真定、淮安、揚州等府所屬州縣正統元年水災糧草達糧339097石,草2000120束……”
“我們可以看到,本來糧食就減產,受災了還要減免稅負、賑災,大明朝廷的財政收入是捉襟見肘。現在遇到這類情況執政者會怎麼辦?除了滿天飛來飛去做慰問、撥款、救災、賑災還會幹什麼?藝演?!……”
“你們這種回答我很無語啊!藝演那是執政組織的嗎?至少明面上不是吧?藝演那是民間自發的,一些明星在不收出演費的情況下在不用官方財政的方式募集錢財,然後將這些錢財用於救災和災后重建、恢復!跟你們講要記住了啊,以後再被別人問起要知道回答——是減少娛樂活動,減少甚至停掉非必要性開支!”
“再來看看正統朝在面臨各地災害、多地叛亂、外敵頻繁擾邊的情況下,朝廷在幹嘛?我們之前是不是說過,正統初年在大修宮殿?要錢吧?除了大把錢財投入之外還需要大量人力投入,服徭役的百姓和官軍一起參與修建的。所以在正統朝一邊要修宮殿,一邊要應對西南叛亂派出征緬大軍圍剿,一邊要應付北邊韃靼侵擾,一邊還要要國內各地災害做賑災和減免稅負,最最最重要的是整個權貴階層是上行下效,這個時候勛貴們忙着加重剝削底層民眾,以此來補貼天災造成的減產損失。”
“勛貴們怎麼加重剝削呢?比如說宣德年間靖江王朱佐敬就派宦官越過官府直接到地方上收稅糧,將本色糧食加倍折算成銅錢銀兩。這合法嗎?肯定是不合法的,所以就被當地政府報給了宣德皇帝。按說這個事情很快就得到了宣德皇帝批複,應該不會被擴散,但我們也都知道宣德帝也是一個比較短命地皇帝,所以宣德帝駕崩后的一段時期里朝廷對於王室的影響力被大大削弱了。那靖江王還會聽朝廷的嗎?當然不會,靖江王繼續我行我素,並以此獲得了巨大利益!於是各地宗室都有樣學樣,紛紛上奏朝廷要求自行收取歲?!”
“遇到這種情況正統朝廷是怎麼處理的呢?我們來看,首先是松滋王朱貴烆在正統二年四月上奏‘上請自行收取歲祿1000石’,正統朝廷批准了,居然就批准了!”
“然後松滋王的弟弟宜城王立刻有樣學樣,在正統五年六月,上奏請如‘如兄松滋王事例,撥附近府州縣稅糧,自行收受。’正統朝廷再次允許;之後就徹底收不住了,遼府、晉府、代府等等都爭相效仿,從而達到自收增效的情況。”
“同學們有沒有看過網絡小說?”
“有看過一些網絡小說裏面講王府自行收稅糧被穿越者懟了,然後就乖乖退回去的吧?”
“現實中有可能嗎?”
“很明顯不可能。你一個平頭小百姓被王府弄死白死,就算你有法律依據又能怎麼樣?按照洪武帝定的國策,宗室最高的刑罰不過是貶為庶人,但即便是庶人也是有錢有地有人的庶人,平頭老百姓還是惹不起。”
“於是,各勛貴紛紛效仿加大對平頭百姓的盤剝,使老百姓承擔的稅負增加了數倍,加劇了逃民的產生,進一步激發了階級矛盾,為更多反叛隱患埋下了伏筆。”
“有人就說了,那普通老百姓在
(本章未完,請翻頁)
繳納稅糧時要被盤剝,軍戶是不是沒這麼檔子事情了?至少當了兵吃皇糧了,不至於再被盤剝了吧?”
“回憶一下我們之前講過的內容,明朝到了正統帝繼位時軍隊已經腐敗不堪,完全可以用‘武備大壞’來形容了。經過初期輔臣治理,整個朝廷都往好的方向扭轉,但是隨着正統帝年齡增長,他在朝堂上更多的自主行事,造成國家稍稍扭轉的局勢迅速敗壞,這當然也包括了軍隊。”
“比如說,當時的軍隊被私役現象就非常嚴重,各位想想看,當軍人被勛貴、上級軍官當做私人奴役時有沒有職業榮譽感?肯定沒有對吧!現在全世界各個國家都知道要尊重軍人,要保護軍人合法權益,但在封建社會的華夏文明中上位者很少有這種思維。”
“在宣德十年二月,鎮守山西的都督僉事李謙就上奏朝廷稱因為有超過兩年的俸糧沒有領到,還被軍官們私役買賣,導致大量軍士逃亡。一支軍隊,士兵超過兩年領不到俸糧,還要被軍官奴役,這種軍隊版塊么可能打勝仗?怎麼可能打仗?!”
“在正統元年四月,已經升為兵部尚書的王驥上奏朝廷,這個王驥就是之前提到過的征麓川平緬的王驥。在針對於軍隊出現大量軍士當逃兵的問題上奏章,原文中這麼一段‘京衛及天下都司衛所近年以來,軍士逃亡,隊伍空缺,究其所由,皆因管軍官旗不知存恤,百方虐害所致,及差官旗勾取,多受財脫去,間有取至軍士,又復侵擾,無以生存,遂復逃避,緣各衛所止有經歷、吏目專掌案犢,職在下僚,多在堂上官所制,凡不奸弊莫敢誰何。乞於內外衛所增設能幹知事、吏目各一員,專恤軍士,不預衛所事務,庶奸弊可革,士卒安生。’”
“從這段話里,我們清晰看到朝廷上層已經非常清楚出現的問題,並且也知道問題直接原因是什麼,以及關聯着出現了其他的問題並給出了解決方案,只是這個解決方案有效嗎?”
“這種方案,在我們現在看來很明顯就是扯淡!底層出了問題,就增設新的官員管理,而不是針對專門問題給出解決方案,哪有這種道理?”
“當然我們也了解到,這就是傳統封建王朝最大的弊端,這種情況直到後面的君主立憲制才被打破。但在當時的大明王朝,無論是皇帝還是官員,都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傳統儒家思想講什麼?講得是‘天地君親師’這一套,要‘為尊者諱’、‘為長者諱’。所以,當開國皇帝定下了調子,後繼者很少有能夠改變的。”
“比如講我們數千年華夏文明中,有過無數次變法,能夠真正被普通百姓記住的有多少?你們中有沒有不是歷史系的?舉個手,沒事…..好,這位同學,你是哪個系的?生物系?那怎麼想來聽明史了?”
“什麼?了解明史對生物學史有幫助?我怎麼不知道!好吧,沒關係,請告訴我,你知道的變法有哪些?”
“商鞅變法?……嗯嗯,好的,還有嗎?王安石變法,對的,算一個非常有名的變法,還有嗎?景泰變法?景泰帝有變過法嗎?”
哈哈哈哈……
“好的,簡單跟大家互動一下啊!如果不是學歷史的,能夠一下子馬上想起來的變法可能也跟那位同學一樣,只能記得這麼幾個簡單的變法。但是各位再仔細想想,真正成功的變法有幾個?“
“就以剛才提到的商鞅變法而言,變法即便成功了,但商鞅的結局怎麼樣?也是非常凄慘的吧!我們說歷史上不承認景泰變法,但不得不說景泰帝的所作所為已經為他的繼位者正式變法做完了所有鋪墊——後期的變法幾乎全部按照‘景泰恩旨’、‘景泰特例’以正式律法形式落地,而不再是‘特事特例’的情況了。”
“回到前面的話題,正統朝的決策者們,包括那些輔臣、勛貴們,都很清楚當時朝廷的局勢,對於軍隊的情況也非常了解。剛才講過了,從地方到中央,官員們很清楚軍隊出現了非常嚴重、非常致命地問題,但是卻並沒有好的解決方法,按照後來景泰帝的說法,正統朝初期乾的就是‘裱糊匠’的活計!”
“什麼叫裱糊匠?在座的同學們有練習傳統書畫的嗎?傳統裱糊匠有兩種,高端的就是給傳統的字畫裝裱,確保字畫能夠更適合展示和保存更久的;平常點的就是糊窗戶的活計。什麼叫糊窗戶的呢?以前的窗戶都是木格窗戶,然後上面糊上一層紙,讓窗戶不透風,那就是糊窗戶了。那麼景泰帝評價正統朝乾的是裱糊匠的意思大家覺得怎麼樣?是不是非常貼切?!就從剛才我們提到的王驥那個奏章我們就可以看到當時朝廷的方案就是在裝裱,甚至可以評價就是在糊窗戶!”
“紙糊的窗戶透風嗎?沒那麼透風吧?但是耐用嗎?風吹日晒雨淋手戳,是不是非常容易破損?是的,我們現在的一些影視作品中常有用手指沾點口水,然後戳破窗戶紙的鏡頭吧?當時的大明朝廷就是這種情況,而麓川、福建、廣東的叛亂和韃靼侵擾就是戳破大明這個窗戶紙的那個手指。”
“什麼?不是戳手指?是四指禪?”
“這位同學,我就打個比方,幹嘛非要叫真呢?”
哈哈哈哈
“如果非要說四指禪那也不對,因為當時的大明朝已經被戳到千瘡百孔來形容也不為過。”
“說到這裏我們回過頭來看前面的問題,總結一下大明朝當時是什麼情況?天災不斷,對吧?”
“然後呢?官員貪腐嚴重……宦官當權政治不堪……達官貴人盤剝,對也不對,幾乎所有的勛貴官吏甚至鄉紳富戶都在死命的盤剝升斗小民。”
“還有嗎?軍紀散亂…..軍官貪財枉法……等等等等這些都對啊!”
“同學們還忘記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剛剛說的都對啊,但是你們還忘記說了——大明朝還有個二杆子皇帝!”
哈哈哈哈
“是的,剛剛說的這些都對。但是,在正統朝初期,一眾輔臣齊心協力情況下,朝廷是向著好的一面發展的,對吧?但是,當正統帝慢慢長大之後,直至到親政之後,整個大明的局勢開始斷涯式的敗壞!”
“所以我們民族有句老話說得好啊,哪句老話呢?就是那句‘主少國疑’!”
“對付主少國疑有什麼好辦法?其實沒有,對
(本章未完,請翻頁)
吧?最有名的是漢武帝,自己年老快不行了,讓小兒子繼承皇位,為了防止外戚干政他幹嘛了?對啰,直接把孩子親娘給弄死了!”
“那孩子親娘當時才多大呀?不到二十吧?!就被他給弄死了。可他千算萬算,不也沒算到他安排的輔政大臣也有把持朝政的時候嗎?”
“宣德帝快不行了,弄了幾個輔政大臣,把兒子託付給他們,他能算到這幾個輔臣自己為了各自老家那些不成才的鄉親來個窩裏鬥嗎?他算不到。”
“就算他不在乎這些輔臣窩裏鬥,他能算到在他面前的小跟班王振變着法糊弄他兒子嗎?最後糊弄成什麼樣了,最後王振成了站皇帝啊!這個站皇帝有多厲害呢,大家知道一些什麼典故可以一起交流一下,來,這位同學你知道哪些?”
“囚禁于謙,對的,這是一個,還有嗎?”
“殺御史,對,是他指使的。還知道哪些?”
“枷號國子監祭酒,對,就是他乾的。”
“大肆貪污受賄,那肯定的。做為當時的站皇帝,如果連貪污受賄都沒有那還幹個屁呀?那個站皇帝當到多沒勁了?”
“好的,我們不繼續展開了。王振的惡行還有很多很多,我們在後面繼續跟大家分享。可是你們留意到沒有,剛才說的那些都沒有提到他欺負勛貴。”
“其實,王振在土木堡之變期間還欺負了勛貴。勛貴是什麼?那是國朝基石呀,是皇親國戚,可就在土木堡期間,王振愣是讓一個勛貴趴在地上給他磕頭求饒。可見他當時已經囂張到了一個什麼樣的情況了,連勛貴都不放在眼裏。我們老祖宗怎麼說的?有句老話說的是‘天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先瘋狂’。”
“……好了,我們回到前面話題,大明朝是不是就已經走向衰敗了呢?是,也不是。同學們可能會問了,為什麼說是又不是呢?因為無論從哪個指標來看,正統朝時的大明帝國都是谷底。這個指標是近現代有學者根據有據可查的各項資料統計得來的,而正統朝的各項指標都毫無懸念墊底。”
“唯有兩項指標靠前,一是官員貪腐指標,二是民怨指標和反叛次數,就這兩項指標靠前。”
哈哈哈哈
“那有同學可能會問了,都這麼個情況了,怎麼還沒有滅亡呢?在這裏我們要想想看,我們中華民族數千年歷史,朝代更迭直接原因是什麼?農民起義、門閥反叛、外敵入侵……這麼看起來,大明朝到正統時期已經全都具備了,可就是沒有覆滅,為什麼呢?因為即便如此但都還不致命。”
“按照學財務、金融的同學們學的……我們這裏有沒有學財務或者學金融的同學?來,舉下手……有的話不要害羞,有沒有?好,那一位同學,能不能告訴我們,你為什麼來聽我的課?不會是當做聽說書的吧?”
哈哈哈哈
“喜歡歷史?好的,謝謝你喜歡歷史啊,唐玄宗講過‘以史為鑒’,所以懂歷史真的很重要。能介紹一下自己嗎?學財經的,挺好,跟哪位教授的?哦,本科,挺好挺好。你有沒有學過,企業什麼情況下一定會破產?”
“很好,各位同學們聽到了嗎:‘當企業不能償還到期債務時就會有破產風險’,那麼為什麼不是人們口頭上常說的‘資不抵債’時破產呢?”
“好的,謝謝這位同學。因為資不抵債,不代表債務需要立刻清償,而只有在不能償還到期債務時才會被債主堵門。各位想想,企業天天被一大群人堵在門口,拉着橫幅,上面寫着‘還我血汗錢’,企業大門上、牆上都被潑上紅油漆,這就是沒辦法償還到期債務的情況對吧?”
哈哈哈
“當時的大明,雖然內憂外患,但是還能有血液源源不斷繼續輸入當時的朝廷,絕大部分地方仍然聽從調令。舉個簡單的例子,土木堡之變舉國震驚,當時身為監國的郕王朱祁鈺下達一系列政令,其中就有很多非常例的高額攤派、徵調基本上都被執行了。而地方上原本有些藩王蠢蠢欲動,也不過朝廷幾個命令,郕王幾封私信,涌動的暗流就被壓了下去。”
“可能有人要問了,這是為什麼呢?有人說這是國人刻在骨子裏的奴性,也有人說這是對大明王朝的認可,說什麼的都有,當然我認為這也都對,也都不對。”
“首先,封建王朝自秦朝李斯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到了漢朝景帝之後開始以儒術為國學,然後被歷朝歷代封建王朝尊崇,國人的骨子裏確實已經刻上了君君臣臣那一套;但這又不全是,比如西牛賀洲統一之前的諸國無論如何反叛、平叛,無論勝敗貴族就是貴族,沒死的頂多被流放,但是華夏文明中反叛意味着什麼?對,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失敗只有身死族滅這一條路!”
“所以,我個人理解,當時老百姓能夠繼續支持朝廷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還有考慮到朱明王朝得位很正,朱元璋怎麼得位的?他趕跑了蒙元對華夏多民族的奴隸統治;再比如,朱明王朝是漢人王朝,而韃靼、麓川在當時都是外族人。”
“漢民族對於外族侵略的記憶深刻嗎?深刻!太深刻了!唐末五胡亂華是一個漫長而黑暗的時期,那時候的人們常常被當做糧食吃掉呀!那時叫什麼——叫‘兩腳羊’呀?”
“再之後呢,宋朝雖然結束了南北朝亂局但也一直面臨著四周異族組建國家的侵襲,直到宋朝滅亡后蒙元又將漢人劃成第三等和第四等,華夏民族再次備受奴隸。所以,當時即便明朝政府統治非常不如意,但在面對外族勢力時,國人仍然表現出來了積極支持的態度。”
“說了這麼多,之前講到明朝的軍事行動中數次征緬無功而返,損兵折將失地辱國不說,花費了大量真金白銀的國力打了敗仗卻還要獎勵出戰官兵,特別是對於始作俑者還要加官封爵。這個仗打到什麼時候呢?從宣德年間打完整個正統時間,直到景泰朝擊敗了北方韃靼後景泰帝改變了策略,才徹底收服麓川諸部,直至劍指緬、越諸國。”
“那正統時期還有哪些軍事行動呢?下節課我們來講一講贛、粵叛亂,也就是正統時期沉重打擊了大明對南方省份統治的兩場大規模叛亂。”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