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兵臨城下
六月初三,燕軍自瓜州渡江,與盛庸守軍激戰,目睹水師投敵,戰意蕩然無存的南軍根本沒作什麼抵抗,不管盛庸如何馳馬訓斥,如何吶喊鼓勵,拿着武器的士卒們也沒有絲毫戰鬥的勇氣。
大廈將傾,猢猻先散,燕軍甚至沒付出什麼代價,就輕鬆地突破了南軍沿江佈下的防線。
六月初六,燕軍至鎮江,守將童俊開城投降。
六月初八,燕軍駐紮於龍潭,金陵震動。
聽聞水師投降,燕軍過江,甚至已經打到了距離金陵只有三十里的地方,朱允炆駭得魂不附體,他徘徊殿間,召集文武問計,卻沒人能給他像樣的提議,所有人都被這個消息驚呆了,如果是揚州的失陷只是讓百官有些獃滯,此刻燕軍兵臨城下,簡直讓所有人都恍若做夢一般恍惚了起來。
危急關頭還是方孝孺拉了他一把,在方孝孺的建議下,和燕王有舊的曹國公李景隆、時任兵部尚書的茹常等官員前往與朱棣談判拖延時間,再依照練子寧的建議,收攏百姓,關閉城門,堅固城防,固守待援。
此時的朱允炆是真的想要議和了,他寧可割讓半壁江山,也只求這位被他惹毛了的四叔趕緊撤兵,回去北平,但朱棣好不容易過了長江,怎麼可能同意這種要求?所以當李景隆等人來到位於金陵東邊三十餘里的龍潭時,並未在大營中等候,而是高坐馬上的朱棣冷冷地看了他們一眼,嘴裏只說了一個字:「滾!」..
茹常倒吸了一口涼氣,知道朱棣是連場面話都不想說了,此刻的他看着三十裡外的金陵早已按捺不住心底的那份躁動和殺意,要不是大軍倉促過江又遇大戰需要休整,此時早已兵臨城下,哪裏還會在這裏聽他們廢話?
可畢竟是領了旨意來的,茹常還是得再努力一下,他看了李景隆一眼,只見這位曹國公神色從容,毫不慌張,不禁暗暗稱奇,李景隆慘敗在朱棣手上兩次,名聲地位一落千丈,怎麼看起來李景隆心中竟是毫無芥蒂?
見李景隆沒有說話的意思,茹常也只能惶然俯首道:「殿下,臣等奉陛下之命,前來求和,只要殿下退兵,陛下願與殿下共治天下,只要殿下應允,陛下可以先行昭告天下...」
朱棣眉頭一皺,看向茹常:「俺以前可曾有過過錯?朝廷無端削藩,要俺去做那階下之囚,還把俺的弟兄一個個逼得自盡,逼成庶民!如今俺奉天靖難,只為剷除女干佞,扶正朝綱,那「女干佞榜」俺已奉給了陛下,陛下不願意動手,那就讓俺來!只要看不見這三人的人頭,俺就要依起兵靖難時詔告天下之言,入金陵,殺女干佞!」
「殿下...」
茹常還想再說,朱棣卻不想再聽了,他一撥馬韁,冷喝道:「爾等自去!」
幾個親衛轟然前踏,前來議和的眾官員不敢再言,只能惶恐不安地議論着離開了,站在最前方的李景隆深深地看了一眼一直站在朱棣身後的顧懷,眼中滿是感激,當初他降了燕王,多少有點被逼上梁山的意味,很是不情不願,但如今燕王成功在即,他心裏歡喜不已,自然不會像茹常他們那般驚慌,不過這些官員並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所以他也不敢多言,生怕露出什麼破綻。
披甲佩刀的顧懷輕輕向他笑了一下,微不可查地點了點頭,李景隆心中登時安定下來,忙也做出一副惶然模樣,跟着茹常幾人返回金陵了。
看着幾人走遠,顧懷轉身走入軍營,追上了朱棣,他要與朱棣商議一番攻城細節,還有萬一城破,後續的一系列問題,只是還沒問出口,他就看到了牽着朱棣馬韁的紀綱。
這幾個月連番作戰,當了朱棣馬夫的紀綱立下了不少功勞,這個時代的親衛馬夫可不止負責牽馬墜蹬,他還負責保護主帥安危,處理一些小事,朱棣讓紀綱做馬夫,未必沒有留在身邊就近考察一番的意思,而紀綱也給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身材高大,能文能武,作戰勇猛,照料朱棣也心細如髮,他很快得到了朱棣的寵識,這才幾個月?他居然靠軍功做到了親衛里的百戶。
可即使是百戶,他依然以替朱棣牽馬為榮,顧懷此時才猛然覺察到,這幾個月戰事連綿,原來不知不覺間,這個紀綱居然又讓他脫離了自己的掌控!
他的臉色沉了下來。
議和官員無功而返,朱允炆麵色慘白,曾幾何時,燕王朱棣步步退縮,兵權全無,甚至把三個兒子送到金陵為質,自己在北平裝瘋賣傻,只求朝廷能放他一馬,可誰能想到今時今日,他竟然還嫌半壁江山不夠?
眼見朱允炆神情慘淡,文武官員一片死寂,方孝孺只能硬着頭皮開口,請朱允炆下旨派出第二批使臣議和,既然朱棣不給官員面子,那就讓被困在金陵的諸王去,反正只要能拖延時間,戰局就說不定還能有變化。
倉皇無助的朱允炆形同木偶,一聽到有建議,不管有用沒用,立刻照辦,於是谷王安王也就出城往燕軍軍營走了一趟,結果自然也是無功而返。
此時已經沒人能關心朱棣為什麼會放回這幾個藩王,而這幾個藩王為何也不藉機脫離金陵這個牢籠了,前前後後三次議和俱都鎩羽而歸,百官都看清了朱棣的那一份決心,他們再也給不出像樣的意見,偌大朝堂,竟然無一人能站出來為朱允炆分憂。
聽了諸王回報,朱允炆終於是忍不住心中的那份恐懼,在金殿上放聲慟哭,百官見堂堂天子如此失態,也不由有些動容,當即有官員站了出來,勸朱允炆逃去四川,憑藉天府之國的險要地勢和糧米的充足,以及大義所在,整頓之後再戰燕王,但馬上又有人出列反對,說四川太遠,應當逃到浙東,畢竟朱允炆剛剛繼位,就削減了江南稅賦,甚得浙東地主豪強的擁戴,而且那裏又是大多數文官的故鄉,根基牢固。
一時之間朝堂上吵成一團,都在爭論逃到哪裏東山再起會更好,這些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把心亂如麻的朱允炆聽得越發彷徨無措,想要聽聽自己親近大臣的主意,可放眼望去只有個方孝孺在那裏傻站着,下旨召還的黃子澄齊泰如今還未還京,一股怨氣油然而生:「事出汝輩,如今卻要棄朕而去嗎?」
這話殺傷力太強,方孝孺可就有點吃不住勁兒了,可他還沒說話,一旁的練子寧終於是看不下去這凄凄慘慘的景象了,出列厲聲道:「金陵城牆堅固,糧食充足,城外還有京營的數萬兵馬,如何不能守?!逃往南方,豈不是自毀長城?為今之計,只有死守!待各路勤王之師趕到,金陵之圍立解!」
他接着補充道:「城外兵馬百姓,盡皆調入城中,再焚去周圍一切屋舍、樹林,燕軍沒有攻城器械,無法奈何金陵高大的城牆,而且城中兵馬足夠,青壯充足,糧草滿倉,守城器械一應俱全,鐵鉉鐵大人守濟南都能堅守三個月,逼退燕王,陛下親自坐鎮金陵,軍心士氣定然不是濟南能比的,只需守上一個月,各地勤王大軍都會紛紛趕到,到時候燕王縱不大敗,也要被逼回北平!」
朱允炆聞言登時像找到了主心骨,連連稱善,畢竟逃離熟悉的金陵,他實在有些不願意,只是想到燕王善戰,他終究擔心金陵會守不住,詢問到城池失守該當如何時,剛才還吶吶不敢言的方孝孺立刻跳了出來:
「若是守不住城池,陛下身為天子,為江山社稷而死,也是理所應當的事!」
終究是個老學究,話還是很硬氣的,畢竟歷朝歷代有點骨氣的君王都會這麼選,他自然不知道「死」這個字到底意味着什麼,他也沒上戰場經歷過生死,但他覺得就應該是這樣,若是城破,朱允炆...就該隨着江山的傾覆一同死去。
朱允炆的臉越發白了,這些時日他一直逃避這個話題,但此刻方孝孺卻把事實血淋淋地擺在了他眼前,他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勇氣在那一刻做出所謂的正確選擇。
他只能安慰自己,朱棣連濟南都打不下來,何況是京城?只要守上一個月,只需要一個月...
可他們都不懂,這個世界上最堅固的堡壘,往往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
大殿之上,李景隆低下了頭,就算氣氛嚴肅成了這樣,他嘴角的那一抹淺淡笑意,卻是怎麼都沒辦法壓下去。
不行,不能給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