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龍山寨

第十七章 龍山寨

莒縣城東部山脈縱橫,綿延數十里,呈東高西低的姿態。

森林覆蓋率達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山西土地不受海風侵襲土地肥沃,但是近些年因旱情,百姓日子過得比較苦。

山東二十里就是濤雒鹽場所在地,鹽戶多達三千餘家,有一些是因為旱災逃難而來的災民。

趙泓接到官誥時,原本還有些懵逼,以為需要他去諸城當差。

但看了李文仲的書信后,才放下心來,信中沒有一點傲慢之情,有的儘是諄諄教誨,讓其再接再厲建立新功,並讓其配合好馮平章的公務,最後是命他在龍山建立山寨,密州郡府會撥銀千兩供他建寨使用,不足之處可以向馮平章馮大人討要。

信中內容讓趙泓喜出望外,龍山寨建成后他的自由度就要高很多,就像華榮那般,自己還沒有文官壓制,更加的自由,等同於密州東南軍事大權都在他手裏,還掌握住日照鎮的出海口。

出海口可是海外貿易往來重要關卡,這等於把一個價值萬金的錢袋子交給了趙泓。

接到官誥后,不缺錢的趙泓就立即帶人趕往龍山實地考察,選取他要建設官寨的地方。

龍山山頭在群山中部,山下就是莒縣通往海邊的官道。

趙泓以龍山為標點,向西南三四里規劃建設龍山寨。

在他的規劃中,山寨依官道為東西中心軸而建設,東西南北佔地約四千五百畝。

龍山下的工地上,已經搭蓋起不少的木棚,從縣城徵調的百姓聚集了大約三千多人。

在營地東北角,是一座新建起的磚窯,窯下爐膛內木柴熊熊燃燒着。

趙泓與聞煥章站在窯口前目不轉睛的看着磚窯。

營地一直在有序的建設着,周崇、吳飛也因曹王寨渡口一役升了都頭,還是在趙泓手下聽命,吳飛被留在了縣城,而周崇就被趙泓安排監工龍山寨建設。

而趙泓和聞煥章為何守着磚窯,這還要從他們那次交談說起。

聞煥章自報姓名后,趙泓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水滸傳》一書,有三位草根謀士分外出彩。

第一位,當然是手段狠辣且心思縝密的‘智多星’吳用了。

第二位,是方臘的右丞相婁敏中,此人文武雙全,雖然水滸傳中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但在趙泓看來,此人謀略也算是中上之選。

第三位,就是聞煥章,雖在鄉野,但是名震京師,因不喜阿諛奉承,就隱居鄉間教授孩童為樂,與太尉宿元景是幼時同窗,受上黨節度使徐京舉薦,被朝廷拜為征討梁山參謀,蔡京都親自宴請他,可計謀不被高俅接納,導致征討失敗被擒,幫助宋江引薦宿元景后,從此沒了消息。

這樣一個大能,出現在他身邊,趙泓又怎麼可能沒有想法。

俗語云“一個好漢三個幫。”

雖然他目前沒有造反稱霸的野心,但面臨即將到來的亂世不做足準備,那與自取滅亡有何兩樣?

可聞煥章不是段景住,只是簡簡單單的讖語,可別想留住這種聰明人。

以趙泓此刻的文武成就,確實讓對方嘆為觀止,可人家只是簡單一句‘統

(本章未完,請翻頁)

帥之才’對付過去。

趙泓很想問問,什麼樣的人才能讓其折服。

他思索一會後,還是忍住了這個想法,因為這句話一出口,等同於自己想要謀反。

一個九品武官開口閉口謀反,確實有些可笑。

那就想個辦法留住他!

才有了今日這個圍觀窯爐的場面。

燒磚其實不是什麼新鮮事,從遠古時期就有燒秦磚漢瓦一說,但是這個秦代表的是青磚,燒製成本還是很高的,百姓建造房屋為了節省成本都是用夯土,像城牆也是內部夯土外部貼磚,就是為了節省造價。

紅磚是開放港口貿易之後,由歐洲一些國家傳入,在華夏大行其道還是六七八十年代,因為它成本低製作方便。(據考古發現,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就有紅磚出現。)

這次磚窯內有五千多塊磚坯,一次燒制大量磚坯,對青磚來說絕不可能。

而且燒制紅磚從制模、到混合黏土、頁岩、煤矸石,然後打模、晾乾,最終進入磚窯燒制,完成後風冷降溫成磚。

煤炭在春秋時期就已經被用來鍛冶銅鐵,漢唐已經進入大眾視野,就好比白居易的《賣炭翁》一詩。

宋朝,煤炭已經走進千家萬戶,更加可以使用焦炭冶金,這是冶金史上劃時代的進步,比歐洲要早幾百年。

所以,趙泓算是降生在一個技術更迭的時代,一些東西直接借鑒就行,如果再讓他自己去挖煤煉焦,怕是黃花菜都涼了。

至於燒磚不用煤炭,這是有原因的,磚窯熱量只需要九百度,木柴就可以輕鬆應對,而且也等於清理場地,沒看到建造山寨,從整棵樹木裁掉的枝杈已經堆滿了足球場大小的地方。

為了快速建造龍山寨外牆,周崇建議還是用最簡單的辦法,先把規劃地挖一圈一米深得土坑,然後砍伐樹木,成排的埋進坑內,再用荊條捆綁樹木,每根樹木都要四米高的直材才合格,最後緊貼柵欄種上帶刺的金剛藤,它能攀附在柵欄上,對其起到防護作用。

這個建議,趙泓也贊成,木材山中很多,先作為初級階段防禦性設施還不錯,至少不用擔心野獸的襲擊。

窯工一聲號子,眾人立即給磚窯爐膛降溫,等徹底熄滅后。

趙泓讓一直站在身邊的聞煥章走遠點,他用手裏的熟銅棍把黃土封堵的對流氣口一棒敲開。

一股熱浪夾雜着難聞的異味撲面而來,他知道這味道有毒,急忙閃身避開。

聞煥章和窯工聽從安排,離得遠遠的,窯內高溫產生的有害氣體容易致病。

空氣降溫需要一定的時間,眾人雖然有些迫不及待,一名窯工看到窯口已經沒有霧氣出來。

就從窯口看向裏面,等適應了裏面光線后,窯工大喜道:“指揮大人,成了,成了,您快看,一排排的紅磚,真是漂亮。”

聽聞他的呼聲,一些人都湊近窯口向里看,確實看到整齊的磚坯都變成了紅色成磚。

趙泓對於這一點還是很自信的,他所期盼的不是這些紅磚,而是爐膛上方那些鐵鍋內的材料。

又等了一會,窯工把另外幾個窯口也都打開,小心翼翼的進到裏面,試探着裏面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

溫度,墊着氈布把鐵鍋端了出來。

看到鍋內凝結的硬塊,趙泓一臉的興奮,對着聞煥章挑了挑眉。

這就是他要給對方的驚喜,一個可以改變國家命運的東西,簡易版‘水泥’。

親自端起鐵鍋,來到不遠處的石磨前,這也是為了研發水泥特地讓石匠打造的大磨盤,沒有七八個人根本推不動。

當然這對於趙泓這個變態來說不算什麼。

把凝固好的熟料從鍋內倒在磨盤上,趙泓先用銅棍敲碎成小塊,然後用力推着上千斤的石碾,在磨盤上用力的碾壓着。

一圈、兩圈...,直到研磨成細粉,他才用鐵鍋收集起來。

灰不拉幾的顏色,讓趙泓激動不已,看來距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

聞煥章一臉驚奇的問道:“這就是你所說的利國神器?我怎麼看着不咋樣,用青石搗碎不也這個樣?”

趙泓立馬送了對方一個白眼,這簡直是對科學的不尊重,都懶得搭理他,端着鐵鍋走向早已經設置好的實驗場地。

河沙,青石子,一桶河水,半米見方的木盒子。

把沙子與水泥用水攪合后,再加上石子拌勻,直接倒進木盒子裏。

不是很滿,但也有個七八十的載量,弄好后,趙泓就洗洗手不在管它了。

聞煥章雖然時不時的打擊對方一下,可他每一步都看得很仔細,見此問道:“這就行了嗎?”

趙泓微微一笑道:“行了,扔在這裏,今天下午就應該可以了。”

半天時間,片刻既過,聞煥章急不可耐的趕往木箱。

這一中午時間,他已經想通了,趙泓為什麼會說這種灰不溜秋的東西是利國神器。

效用如果真的明顯,那房屋、河堤、城牆、道路都能用的上。

從士兵手裏借了把朴刀,一陣把木箱砍得稀爛,然而箱子裏的泥塊幾乎沒有變樣,只有一些碎屑飛起。

一塊混合製成的泥塊,用泥粉、沙子、石子居然堅不可破。

聞煥章興奮的手舞足蹈,大聲道:“奇迹,簡直是奇迹。”

然而,一旁的趙泓眉頭皺起,讓手下拿來熟銅棍,用力敲在水泥塊上。

雖然只用了三分力,水泥塊已經有些裂痕。

再加一分力,又是一棍,水泥塊馬上四分五裂。

場內,所有人都知道趙泓神力無敵,鑄造泥塊的青石子,就是被他練手一棍敲碎的。

嘩啦啦,所有人都響起了掌聲,一是嘆服趙泓神力,二是高興這泥粉居然如此厲害,能夠把砂石粘合在一起,像青石一樣堅固。

然而,趙泓卻高興不起來,這水泥的灰號差一些意思。

原料一樣不缺,從煉鐵工坊弄來鐵渣,黏土、石膏、石灰石都有。

難道是哪裏出了紕漏?

趙泓圍着那堆碎石來回踱步,看到破碎的木箱,一拍額頭,恍然大悟。

高溫煉爐,宋朝雖然已經有了焦炭,可它缺少手拉式活塞風箱,這可是跨時代的產物,直接帶動了文明的進步。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宋水滸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大宋水滸傳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七章 龍山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