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三章
第三章/2022.5.11
清晨,高長松家的東房傳來朗朗的讀書聲,仔細聆聽可辨別出“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金生麗水,玉出崑山”等內容,過會兒《千字文》背完了,竟然還意猶未盡,開始講什麼“得人一牛,還人一馬”等樸素的價值觀。
這講解人自然是從鄉校中輟學的高長鬆了。
這些樸實的句子出自《太公家教》,是他開蒙後學的第二本書,在學童中普及率極高,
他們烏斯藏的教育跟着大唐跑,這群人參加國內的選拔考試也跟大唐同制,跟後世成熟的科舉不同,此時唐代的科舉制度是個廣納賢才、百花齊放的制度,中央政府設立無數選科,什麼秀才科、明經科、明算科、史科等等。
這考試跟現在的研究生考試差不多,就考你本專業知識,考上了就有官做,沒考上就落榜。
高長松選的是明經科,學的是儒家經典,即五經。他選這科沒別的原因,就單沖個錄取率高。
當然,其實鄉校里的人跟他想法差不多,都覺得這科錄取人多,簡單,因此一窩蜂地報考此科,現在想想,這競爭不也就變得更大了嗎?想現代研究生考試,分數一年高過一年,跟每年考生數遞增有很大關係。
好在他眼下已是輟學青年,不用多想了。
雖輟學了,曾經學過的知識卻能拿來教家中三妹,按他想的,多讀書總沒壞處,更何況這可是有女兒國的西遊世界,在這裏,女性當官乃至當國王都是有可能的,那都要治國了,怎可能大字不識一個?學識定是不遜於男子的。
他到不指望妹妹翻山越嶺去女兒國做官,但多學點總沒壞處。
這三人中,高翠蘭還是個說話不清的小娃娃,高香蘭跟高玉蘭中,行二的高玉蘭讀書更有悟性,她彷彿天生愛看書似的,背誦與理解能力極強,高長松還看見她拿着小樹枝在地上比劃寫字。
……
教三小孩兒讀書也有任務點可拿,高長松都當日常打卡任務做,結束后他終於開始琢磨豆腐怎麼弄了。
第一步先是泡豆,泡豆的時間比較流動,根據溫度、濕度的不同8到12小時都行,高長松嘗試時較為嚴密,還做了對照組,共泡了三盆,每盆時間不同。
他不必看日晷,系統的優越性此時便體現出來,他的種田系統自帶時間播報,這可能是大唐最精準的時間播報器了。
期間高翠蘭一直跟在他的腳邊,她像是某種可愛的小動物,總喜歡做人的小尾巴,高翠蘭指着水泡黃豆先說:“豆!”隨後又問,“大兄要做吃食嗎?”
她也不是饞,就是四歲的孩子,除了吃跟玩好像也沒別的可做,她也不是小小年紀就愛學習的那一型,又因家逢巨變,高翠蘭也不怎麼外出跟其他同齡人玩耍,日日很沒安全感地跟在姐姐跟兄長身後。
高長松將泡豆的大陶罐搬進磨房,擦把汗才道:“是吃食,”他說,“要做豆腐。”
只可惜高翠蘭年紀太小,還不知豆腐是什麼,只聽見她將這詞在口中念了幾遍,見高長鬆開始將泡好的大豆倒入石磨中,沒空理睬她,便蹬起蘿蔔腿往外跑了。
她先遇見聚精會神做針線的高香蘭,碰見就道:“豆腐、豆腐。”
高香蘭好奇道:“誰跟你說豆腐的。”她吃過一次豆腐,還是節慶時爹特意從鎮上買來的。
下一句話高翠蘭就說得擲地有聲了,她說:“大兄正在做豆腐。”
高香蘭:???
做什麼?
……
做豆腐遠比高長松想得困難,現代他有各種代替人工的機械,在遙遠的唐代連石磨都得自己推,再加上濾渣、煮漿,忙活完這些,大半天已過去了。
至於關鍵的一步用石膏漿使其凝結為豆花倒是最容易的。
原本,高長松已經想好了用酸汁點豆腐,不想竟然從記憶的犄角旮旯中扒拉出石膏粉來。
感謝張仲景,感謝《傷寒雜病論》,中學歷史一共就提到幾位古代大醫,分別是扁鵲、華佗跟張仲景,最後一人在治傷寒症上格外有一手,並將石膏作為常用藥材寫入各種方中。
唐代巫醫并行,生病時求神拜佛的不少,也有去醫館看病的,官方甚至在各地會設置大型的基層醫療機構。
前些年高玉蘭發熱重病,高太公連夜背她去醫館,差點就闖了宵禁,石膏粉就是那時開的,後來高玉蘭發汗傷寒好了,高太公卻不忍丟了當時的藥材,只存在家中,想下次若有誰發熱變拿出來對付。
誰知竟用在點豆腐上,也真是世事難料。
高長松約是在中午點好豆花,距離正經豆腐還缺一個壓制的過程,簡單說來就是以重物壓在豆花表面,將其中的水份壓出,成為緊實的豆腐。
至於現在做好的薄豆花,煮開后便是市面上常見的豆腐腦。
高長松本想着做三份豆腐,哪想得做起來如此之慢,眼下系統上的時間已過中午十二點,到了他家吃午食的時候。
現在尋常人家都是吃兩頓,貞觀之治還沒到來,且百姓家都沒什麼余錢,飽飽地吃上三頓是不可能的。高長松家正兒八經來說其實是吃兩頓,早上七點吃早飯,下午四點前後吃晚飯。
他們睡得早,晚上九點前上寢床,古代晚上黑燈瞎火的又沒什麼娛樂活動,城市裏一更三點甚至都宵禁了。
——一更三點是晚上七點多。
晚上什麼事都幹不了,不只能睡覺嗎?
可做多了農活,中午什麼都不吃也不可能,農忙的時候高老太都會讓高香蘭她們去田頭給高太公送蒸餅,早上剩下來的麵餅,小麥粉中混着粗硬的麥麩,磨牙是磨牙,也是真的頂飽。
他們家中午不吃飽餐,就來點充饑的小點心。
高長松凝視生豆花,這不就很適合當午食嗎?
……
在熱騰騰的豆腐腦上澆一勺豆醬,最後再撒上一把種院子裏的蔥花,與現代街邊豆腐腦相似程度高達80%。
高長松滿意地刺溜一口,小半碗豆腐腦都吸進腹中。好在他煮得多,喝都能喝到飽,都說半大小子吃窮老子,他這年紀還是很能吃的。
他喝的時候內心嘆氣,如果再來塊切碎的榨菜、澆上辣油,最後撒上一把新鮮香菜配油條一起吃,才是他最愛的配置。只可惜在這時代榨菜容易找,油條雖說有些奢侈卻也不是完全不行,可辣油跟香菜那就難了。
辣椒且不用說,要到明末才傳入中國,至於香菜,此時普及度實在是太低。
香菜發源地是地中海,張騫出使西域,將其帶入中國,可因香菜太刺激,一直沒傳播開,此時的名字應該叫“芫荽”,要是他沒猜錯,恐怕要在《本草綱目》這種醫書上才能找到香菜的影子。
經濟-生活類任務:
看似平平無奇的熱騰騰的豆腐腦,是妹妹童年最美好的回憶!
獎勵點:5點。
已完成!
耳邊響起任務完成的叮咚聲,高長松發現,這樣帶有“第一次”屬性的任務給的獎勵點總格外高,顯然系統鼓勵他們“發明創造”。
然後比起他要換的東西,這些點數依舊是杯水車薪,他要努力很長一段時間。
三口兩口刺溜完一碗,當然要去關心妹妹們,才發現對這碗豆腐腦,三人的表現各有不同。
高翠蘭不用說,年紀小的優勢體現出來,能吃能睡沒心沒肺,別看她才4歲,勺子已經用得很好了,一勺一口,吃得香甜,高長松都怕她等會兒要添,最後吃得撐破肚皮。
高長松:一會看看她肚子鼓起的弧度吧。
高玉蘭吃相斯文,與其說是斯文,不如說是小心翼翼,每一口都在品嘗似的。她吃東西本來就慢,此時更是用舌頭將豆腐腦細細碾壓再吞下去。
至於高香蘭,吃的時候表情很嚴肅,簡直不像是對待吃食了,彷彿她面前是自己從未觸碰的昂貴的聖賢書似的,問就是嚴陣以待。
*
三個小女孩兒再怎麼吃都吃不完,以至於他們還剩下大半鍋豆腐腦,高長松思索着,覺得自己這鍋豆花不說十分成功,也有九分了,自家吃不完用來還鄰里人情剛剛好。
豆腐在他們村莊是稀罕貨,不說貴,卻很少有人能去鎮裏買了再帶回來。
於是囑咐高香蘭他們:“前些日子家中蒙難,領里少不得來幫襯一二,此時得了這件吃食,自應分與他們。”
村上一共三十二戶人家,與他們親厚的有十幾戶,剩下的關係平平,也就來弔唁一下,手上沒提東西,高長松家也請他們吃了餅,人情也就還清了。
豆腐腦一戶一碗,正好將十幾戶包圓了,他們把高翠蘭留家裏,自己端碗給人家送去。
*
在田裏忙了一上午的高澈回到家中,正欲午睡,卻聽見門敲得咚咚作響,跟與四娘對視一眼,高澈從寢床上翻下來前去開門。
就看見高長松笑道:“六郎,來,吃豆腐。”
作者有話要說:吃豆腐(指指點點)
————
上章評論我看了一下,不知為何出現最頻繁的是做滷味(沉思)
————
有留言嗎,開文初期我很想看看大家的留言啦